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园的间作、套种,从福建省的茶园现状与茶叶生产历史来看,已积累了不少的經驗。当前在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生产方針指导下,积极推行合理的间作、套种、經济地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争时间,解决粮、油、菜爭地矛盾等都具有很大的意义,但是间作、套种所涉及的栽培技术问题較广。以下从间作、套种的作用和栽培技术等問題作出初步分析,以供参考: 一、茶园间作、套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论茶园间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茶园套种间作史据现有文献资料记载,我国的茶园间作,早在唐朝就有之。韩鄂《四时纂要》有“二月种茶。……此物畏日,桑下竹阴地种之皆可。……四面不妨种雄麻黍稷等”的记述。宋朝有茶园间作桐树的记载。1186年,赵汝砺《北苑别录》:“桐木之性与茶相宜,而又茶至冬则畏寒,桐木望秋而先落,茶至夏而畏日,桐木至春而渐茂,……”。当时茶园间作桐树,已普遍推广,桐木既可为茶遮阳,又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求适合高山茶园的间作模式,探究不同间作作物对茶园主要叶部病害发生的影响。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明确川西北茶园主要叶部病害种类;通过对茶-黄豆、茶-玉米、茶-李树、茶-厚朴间作茶园和单作茶园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不同模式茶园叶部病害发生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川西北高山茶园主要叶部病害为茶饼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圆赤星病和茶赤叶斑病;4种间作作物中黄豆和玉米是较为理想的间作作物。茶-黄豆间作的茶园茶饼病和茶炭疽病发病率最低,两种病害发病率分别比单作茶园降低了85.12%和74.34%;茶-玉米间作茶园炭疽病发病率比单作茶园降低了49.76%。茶-厚朴间作茶园茶饼病的平均发病率为27.82%,是单作茶园的11.50倍。同时茶-厚朴间作茶园9月份炭疽病的发病率高达51.67%是单作茶园发病率的2.73倍。因此,黄豆和玉米是替代厚朴等林木类较为理想的高山茶园间作作物,间作黄豆可显著降低茶园病害的发生,减轻病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茶园间作柑桔杨梅吊瓜对茶蚜种群数空特征影响和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间作经济作物对茶蚜种群数量和空间特征的影响,选择乌牛早品种的纯茶园、乌牛早分别与杨梅、柑桔和吊瓜间作的茶园、以及安吉白茶与吊瓜间作的茶园,进行茶丛上、中、下层各虫态的茶蚜种群数量调查。结果表明:纯茶园茶蚜总个体数显著高于间作茶园,4种间作茶园茶蚜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乌牛早-柑桔间作、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乌牛早-杨梅间作、乌牛早-吊瓜间作茶园;纯茶园茶丛上层茶蚜个体数最多;纯茶园茶丛上、中、下层茶蚜百分比依次为49%、29%和22%,间作茶园上层蚜数百分比显著增大;聚类分析表明,乌牛早-杨梅、乌牛早-吊瓜、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聚为一类,乌牛早-柑桔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茶园各自成为一类。分析认为:间作明显地改变茶蚜种群数、空特征,对蚜群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茶园间作艾蒿对茶园害虫茶小绿叶蝉和天敌蜘蛛种群数量、茶树根际土壤养分状况及茶树鲜叶生化成分变化,探明茶园间作艾蒿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为艾蒿在茶园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间作实验设置为茶-艾蒿间作和茶单作2个处理。以茶园单作为对照(CK),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茶园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和天敌蜘蛛种群数量,检测茶树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茶树鲜叶生化成分指标。【结果】艾蒿间作茶园中除土壤有效磷外,茶树根际的其他土壤养分均显著高于单作茶园,其中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CK增加23.08%和30.63%;茶树-艾蒿间作显著影响茶树鲜叶中茶多酚含量,与CK比较,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茶园间作艾蒿降低了茶小绿叶蝉种群数量,在茶小绿叶蝉高峰期,与CK比较,艾蒿间作茶园茶小绿叶蝉的种群数量极显著下降了35.53%;茶园间作艾蒿增加了蜘蛛种群数量,从5月25日开始,艾蒿间作茶园的蜘蛛种群数量显著高于茶单作茶园,5月25日蜘蛛总数量急剧增加,数量为单作的3倍。【结论】茶园间作艾蒿植物是一种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茶园栽培管理模式,可以应用于茶园间作。  相似文献   

6.
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罗勒和紫苏对茶园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研究其对茶园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土壤养分状况、茶树生长及茶叶生化成分等的影响,分析间作芳香植物对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幼龄茶园间种芳香植物能减少小贯小绿叶蝉和绿盲蝽的数量,增加茶园中瓢虫、草蛉、寄生蜂和蜘蛛等天敌的数量;芳香植物间作区土壤中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高于绿肥间作区和对照;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树生长、培养幼龄茶园的树势和树冠、增加茶叶产量。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减少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儿茶素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可见茶园间作芳香植物是一种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茶园栽培管理模式,能促进生态茶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间作白三叶草对茶园温湿度和茶树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连续3a间作白三叶草的茶园及其相临的单作茶园进行大田对比试验,分析间作白三叶草对茶园温湿度、土壤养分、茶树根系形态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间作白三叶草的茶园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显著低于单作茶园,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则显著高于单作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茶园土壤养分得到显著改善,且茶园间作白三叶草比单作显著增加了茶树根系生物量、总根长等指标。研究结果为提高茶树栽培技术水平以及茶园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茶树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平托花生的特征特性和山地茶园套种平托花生的关键技术,分析了茶园套种平托花生的应用效果,为丘陵山地生态茶园建设提供一种良好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9.
浅谈贵州贫困山区茶园间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怀建 《中国茶叶》2008,30(8):26-27
一、茶园间作的意义 1.茶园短期间作的意义 茶园短期间作是指茶树种植后的2-3年内在茶行间种植速生短效的一年生作物为主的茶园间作方式。其意义主要在于:  相似文献   

10.
适合旱土间作套种的作物——甘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茎蔓匍匐生长,收获对象是块根,生育期弹性较大,适合与多种作物间作套种。综述了甘薯间作套种的效果与经验,并对甘薯间作套种的原则及主要形式与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境茶园弹尾虫群落的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弹尾虫作为天敌的替代食物,起着间接控制害虫种群的作用。2006年3月至2008年4月(不包含2008年3月),在武夷山星村镇设置了4种不同生境的茶园,分别对其茶冠层和凋落层进行调查分析。在茶冠层,套种百喜草、套种圆叶决明和不除草茶园弹尾虫的物种丰富度(S),套种圆叶决明和不除草茶园弹尾虫的Shannon-Wiener指数(H′),都显著高于除草茶园;套种圆叶决明和不除草茶园弹尾虫的物种丰盛度(N)显著高于套种百喜草茶园。在凋落层,套种百喜草、套种圆叶决明和不除草茶园弹尾虫的SN和绝对丰盛度($\bar{n}$)均显著高于除草茶园,套种百喜草和不除草茶园弹尾虫的有效多样性指数(eH′)显著高于套种圆叶决明茶园。4种不同生境茶园对茶冠层弹尾虫的eH′、均匀性指数(E)和$\bar{n}$及对凋落层弹尾虫的H′E均无显著影响。4种不同生境茶园茶冠层或凋落层的弹尾虫群落相似程度很高。由此可见,合理进行套种,有利于提高茶园生境的多样化,强化中性昆虫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茶园间作不同植物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及茶园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茶园间作模式、丰富茶园间作模式的科学理论,本试验探讨了间作白三叶、金盏菊和金花菜三种间作模式下对茶园土壤营养成分及茶叶品质成分与茶叶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茶叶品质成分和土壤营养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三种间作模式条件下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均显著降低,进而降低酚氨比.茶园间作金花菜,茶百芽重提高;而间作白三叶、金盏菊,茶百芽重与发芽密度均提高.茶园间作白三叶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间作金花菜则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而全磷含量显著降低;间作金盏菊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而全磷与全钾含量显著降低.茶叶品质与土壤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pH值和土壤全磷、全钾及有机质含量变化与茶叶品质关系十分紧密.茶园间作白三叶、金盏菊和金花菜均不同程度上改良土壤性状,增强土壤肥力,进而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茶园间作的类型和利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亮 《茶叶》1991,17(4):1-4
本文总结了我国茶园间作的五种主要类型和间作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以及不合理间作对茶树生育的不良影响,为合理建立生态茶园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茶园套种圆叶决明对杂草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圆叶决明对茶园杂草生长的影响,观测闽北茶园套种圆叶决明1~2 a春、夏、秋季杂草群落的多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套种圆叶决明1~2 a,茶园秋季杂草群落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分别提高了0.187~0.431和0.567~2.312,均匀度指数提高了0.187~1.004。套种处理茶园全年杂草干重较常规栽培(人工除草)分别下降55.8%~61.6%。说明套种圆叶决明可以应用于马唐占优势的茶园,用于控制杂草生物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法,对冀北一年一作种植区玉米与矮秆粮食作物间作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小麦1.8m—带间作套种大豆”和“玉米小麦1.5m—带间作套种大豆”模式多效应灰色关联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宁夏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宁夏大豆高产高效栽培研究历史和现状,综述了适合宁夏大豆间作套种立体复合种植的品种、播期、密度、追肥等关键技术,分析了宁夏大豆间作套种几种主要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及其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17.
栗茶间作是较为经典的林茶间作类型,对生态环境修复以及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要归纳栗茶间作对茶园生态因子、茶树根系、茶叶质量及经济、生态效益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栗茶间作这种稳定高产的生态茶园经营模式,以期为栗茶间作提高茶园综合效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07,29(5)
亚热带丘陵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生态效应在亚热带丘陵区1年生幼龄茶园通过连续4年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生态效应。结果发现,茶园间作白三叶草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和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的含量及钾的活性、蚯蚓的数量和生物量,消耗了部分有效磷;增加了土壤关键层次(0~20cm)和关键时期(4~6月)的水分含  相似文献   

19.
木薯间作套种穿心莲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薯作为全球重要的薯类作物,既是热带地区粮食安全的保障,也是重要的淀粉工业原料。为促进木薯产业的发展,提高木薯种植比较经济效益,根据我区木薯间作套种中药材穿心莲在平南县的种植管理经验,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木薯间作套种穿心莲栽培技术,为木薯间作套种规范化栽培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选取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境内的核桃树间作年限为6、10、15、30a的茶树-核桃间作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取距核桃树主干1、2、3 m处的0~20 cm表土层和20~4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和相对应的单作茶园土壤为供试样,测定了土壤的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核桃树种植年限的延长,间作茶园土壤pH呈增加的趋势,核桃树种植年限为30 a的土壤pH接近或大于7.0;核桃树间作年限为30 a的间作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均显著小于单作茶园中的含量;随着核桃树间作年限的延长,间作茶园土壤中的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单作茶园。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树对茶树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会导致茶树不能较好生长和茶叶品质下降。因此,不宜将二者相间种植或将核桃树作为茶树的遮荫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