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具有营养丰富,单位面积产量高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的迅速发展,马铃薯作为鲜食、加工兼用型作物在人民生活中已占有重要地位。而吉林省马铃薯大面积收获是在9月下旬以后,春夏之交恰是马铃薯上市淡季,但利用大棚栽培早熟马铃薯是解决淡旺季节搭配不均现象的有效途径。 1 栽培技术 1.1 选择适宜品种 春季大棚栽培马铃薯一般选择田间生长期60~70天左右的早熟品种。适宜吉林省栽培的品种有春薯1号、……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营养丰富,粮菜兼用,生育期短。在塑料大棚冬季空闲时种植一茬早春马铃薯,可提高大棚经济效益。本文从选用良种、地块选择、适期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早春大棚马铃薯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地蛋等,是仅次于小麦、玉米和水稻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它具有抗旱,高产、优质、高效、营养全等特点,因此成为农村种植结构调整中的优选作物,在我国广泛栽培,栽培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早春马铃薯保护地种植,一般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收获,不但比露地栽培提早20~30天上市,而且薯块品质好、生育期短,产量高。成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早春马铃薯保护地栽培除了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是粮、菜、饲及工业原料兼用作物,具有营养丰富、高产高效、生育期短的特点.在当前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进程中,马铃薯生产发展迅速,但由于选种不当及栽培不配套等原因,致使经济效益不够理想.为提高农民种植马铃薯的收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我们据近几年来的生产试验,总结出一套比较有效的春季马铃薯早熟高产栽培技术,每667m2产量在3500kg以上,效益达4000元.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塑料大棚马铃薯栽培技术(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洋番芋、洋山药等,是茄科茄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安第斯山脉秘鲁、智利和玻利维亚一带,是人类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也是如今世界上普遍种植的重要作物。早在17世纪我国就开始引入马铃薯栽培,由于其喜冷凉,生育期短,适应性广,耐贮藏,在我国西南高山地区、东北北部和黄土高原地区普遍栽培,成为当地重要的粮食作物。2016年开始国家推进马铃薯主粮化,马铃薯则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马铃薯还可粮菜兼用,是淡季供应我国城镇居民的主要蔬菜之一。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是粮、菜、饲及工业原料兼用作物,具有营养丰富、高产高效、生育期短的特点。在当前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进程中,马铃薯生产发展迅速,但由于选种不当及栽培不配套等原因,致使经济效益不够理想。为提高农民种植马铃薯的收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我们据近几年来的生产试验,总结出一套比较有效的春季马铃薯早熟高产栽培技术,每667m^2产量在3500kg以上,效益达4000元。其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生育期短、营养丰富、耐贮藏、粮菜兼用的特点,早已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作物之一。营口县马铃薯的栽培历史比较悠久,特别是最近几年,以土豆为前茬的复种面积迅速增加。但是,老品种混杂退化比较严重,生育期长,不利倒茬、易感病害、产量低,农民迫切要求更换抗病性强、退化轻、早熟高产、品质好的优良品种。为此,我们在1983年从东北农学院引进“东农303”马铃薯。经过1983、1984两年所内品种比较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经过五年的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观察积累,将该品种的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分述如下。一、主要经济性状 1、出苗早、生长快:在相同催芽播种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具有产量稳定、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等特点,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控释复合肥对露地西瓜产量、生育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露地西瓜栽培过程中,控释复合肥能明显提高西瓜的产量,并具有生育期提前、促进早熟的作用。在相同的条件下,施用控释复合肥比尿素、重过磷酸钙、硫酸钾配合使用增产10.79%~11.35%,采收期提前13~14天;比普通复合肥增产4.18%~4.70%,采收期提前3~4天。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选择适宜我市种植的马铃薯品种,试验针对国内几个早熟品种在当地春季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采用当地常规栽培,了解各个品种在本地的表现,从植株的性状、生育期、丰产性、品质、商品率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具有产量稳定、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等特点,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起垄覆膜栽培对菜用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薯3号"马铃薯为试材,研究了单行、双行起垄覆膜,单行、双行起垄不覆膜4种处理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不覆膜栽培处理的马铃薯生育期与对照的一致,而起垄、覆盖地膜处理明显提早了马铃薯的出苗期和成熟、收获期。起垄栽培提高了大薯率和中薯率以及单株薯重;各处理产量与对照的差异性呈极显著,且起垄覆膜栽培的处理(无论单行或是双行)与对照相比,增产率超过10%;起垄不覆膜栽培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率超过4%。  相似文献   

13.
盐城地区马铃薯栽培不起垄、不覆膜,制约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进一步提高。以脱毒‘荷兰薯7号’马铃薯为试验材料,研究起垄覆膜与露地直播2个处理对马铃薯生育期、农艺性状及栽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覆膜适宜盐城地区春季非保护地马铃薯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择适宜我市种植的马铃薯品种,试验针对国内几个早熟品种在当地春季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采用当地常规栽培,了解各个品种在本地的表现,从植株的性状、生育期、丰产性、品质、商品率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烂种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是一季菜用型马铃薯的轻型栽培新技术,具有省工省时、保温保湿、防渍除草、节本增效的作用,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马铃薯播种时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在生产中容易出现烂种现象,有的农户烂种10%~20%,高的超过50%,现将烂种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马铃薯的国际市场 1.1 马铃薯消费市场巨大马铃薯是全世界普遍栽培的作物,从南纬50度到北纬70度的广大区域都有种植.马铃薯营养丰富,用途广泛,既可做蔬菜,又可做主食,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因此马铃薯消费量很大.从马铃薯年人均消费量来看,西欧国家最高,为90kg,东欧次之.拉美和远东地区年人均消费量20-50kg,非洲和远东约6kg.近年来,拉美国家人均马铃薯消费量稳定,发展中国家则成逐渐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7.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叶面喷施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DTA-6、S3307、SODM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根系 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SODM、DTA-6和S3307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分别比清水对照增加17.4 %、8.3 %和4.1 %;3个处理均降低了马 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SODM处理提高了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可溶性蛋白、蔗糖含量,S3307处理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含量。SODM处理可提 高马铃薯整个生育期的根系活力,DTA-6处理则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期的根系活力具有促进作用。综合分析得出,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 提高马铃薯产量、改善品质、有效调控根系的生理代谢均有一定的效果,但以SODM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黄伟  齐恩芳  贾小霞  刘明霞 《蔬菜》2021,(11):21-24
为探索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马铃薯品种陇薯7号为材料,共设4种栽培模式。处理T1为露地坑栽,处理T2为黑色地膜单行栽培,处理T3为黑色地膜双行栽培,处理T4为黑色地膜双行微沟栽培,通过农艺性状、商品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比较,选择出最佳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相较于露地坑栽模式,3种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出苗率略低、生育期晚,而株高、分枝数、地上干质量、穴薯块数、穴薯质量均较高,其中地膜覆盖双行微沟栽培方式(T4)表现最佳, 667 m2产量最高,为3 280.2 kg,较露地坑栽增产19.5%;且667 m2产值最高,达到3 936.28元;667 m2纯收益较露地坑栽增收657.2元,增加率达27.6%;因此,地膜双行微沟栽培不但产量高,而且纯效益也高,可作为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栽培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该种植模式在原来单纯种植春花生的基础上复种一茬早春马铃薯,花生基本不减产,多收了一茬马铃薯,每(亩)能增加纯收入1000多元,是目前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一种切实可行的种植模式。1茬口安排早春马铃薯于2月中下旬催芽育苗,3月上旬地膜覆盖栽培,5月下旬马铃薯收获后,抓紧时间种植花生。2栽培技术要点2.1早春马铃薯2.1.1选择早熟品种:因为一年两熟栽培,马铃薯应选择生长期短、优质、高产的品种,以脱毒鲁引一号为最好,该品种生育期只有70天,产量高、品质好,且市场销售好。2.1.2切块催芽:于2月中下旬将种薯切块催芽,切块时应从马铃薯顶部切开,每…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14,(1)
<正>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一种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很受消费者欢迎的珍稀食用菌。杏鲍菇营养丰富加之它保鲜期长,适合加工和烹调,倍受青睐,近年来人工栽培和工厂化栽培量逐年递增。但是从这几年生产情况看,出现了制袋污染率高,一般都在15%~25%,高的要达30%~40%,产量低袋产量仅在0.15~0.2 kg,生物学转化率仅为35%~50%,产生了大量菌糠,而且菌糠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营养。利用杏鲍菌菇糠栽培平菇做到了废物再利用,是一条循环可持续节约型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