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采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白粉菌侵染中国月季对甜菜夜蛾成虫嗅觉行为的影响及这种影响的空间效应。根据反应虫数分析,健康叶片挥发性成分对甜菜夜蛾成虫有显著的引诱作用(P=0.002),同时感病叶片挥发性成分对雌蛾有显著的驱避作用(P=0.006),直接比较2种叶片时差异更显著(P=0.000)。通过植物介导,中国月季感染白粉菌对甜菜夜蛾成虫产卵地的选择有明显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抑制作用存在局部效应和系统效应,能在同小叶内传递,并能向上或向下传递至同叶轴的其他相邻小叶。该研究为甜菜夜蛾成虫产卵地选择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外源水杨酸(SA)诱导月季产生的对甜菜夜蛾的抗性以及产生这种抗性的化学物质基础,采用双选生物测试方法测试了SA处理月季对甜菜夜蛾产卵行为的影响,用GC-MS分析了SA诱导的月季挥发性成分(VOCs)的变化,进一步研究了VOCs中的抗虫活性成分。1.0 mmol/L SA溶液处理月季植株可使甜菜夜蛾在植株上的产卵量显著减少(P0.05),处理6、9、12 d后,总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了35.4%、38.9%、47.5%。进一步收集对照植株和处理植株顶空挥发性成分,分别配成溶液,喷施两组相同的未经处理的健康月季枝条,结果表明:在喷施了从处理植株上提取的挥发性成分混合物后,枝条上的产卵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减少(P0.05),处理6、9、12 d后,抑制指数分别为23.9%、25.4%、36.2%。GC-MS结果表明,SA诱导了月季挥发性成分显著变化。正常情况下2-乙基己酸、十四烷醇、棕榈酸甲酯、乙酸十六酯等化合物在健康植株中不会被合成,只有在SA诱导作用下才会被植株合成出来。SA对这4种化合物的诱导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并且它们对甜菜夜蛾产卵行为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结果表明,外源SA处理使月季对甜菜夜蛾产生了诱导抗性,月季挥发性成分变化是这种抗性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冯丹  杨斌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8):1581-1583
研究了孔雀草与月季混栽后对月季长管蚜的影响。结果表明,月季与孔雀草混栽对蚜虫控制作用明显,与未混栽的月季相比,混栽组月季长管蚜种群数量减少55.90%~77.27%。嗅觉行为试验显示,混栽后月季叶片有32%~45%蚜虫选择,未混栽的有55%~65%选择,显然,通过孔雀草的化感作用,月季叶片挥发性成分改变,对月季长管蚜引诱能力降低;嗅觉行为试验还显示,孔雀草散发的气味物质对月季长管蚜寄主选择有明显干扰或者掩盖作用,孔雀草与月季叶片混合后,月季长管蚜选择混合气味的最高比例为36.16%,最低比例仅为20.00%。而选择纯月季叶片的比例最高可达80.03%,最低也达到63.84%。  相似文献   

4.
以清水处理的月季切花为对照,用稀释300、500、700倍的新高脂膜处理修剪好的月季切花,置于阳光充足但无阳光直射的室内,研究不同浓度新高脂膜对月季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稀释300、500倍的新高脂膜均能显著延长切花寿命,增加花枝鲜重,促进水分平衡,延缓丙二醛的产生.稀释300倍的新高脂膜还能显著增大切花直径.  相似文献   

5.
非寄主植物对月季长管蚜嗅觉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宁  冯丹  杨斌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4):110-112
为寻求新的植物源引诱剂和驱避剂,采用"Y"型嗅觉仪测试方法,研究了非寄主植物(韭菜和孔雀草)对月季长管蚜嗅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月季与非寄主植物叶片混合后对月季长管蚜的引诱率均明显低于未与非寄主叶片混合的月季叶片,月季叶片∶孔雀草叶片以1∶3的比例混合后对月季长管蚜驱避效果最好,引诱率仅为20%,比月季叶片低33%。月季叶片∶韭菜叶片以1∶3的比例混合后对月季长管蚜引诱率为26%,比月季叶片低28%。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月季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提高月季(Rosa chinensis)扦插成活率和生根率,缩短生根时间和育苗周期,以藤本月季‘安吉拉’(R.chinensis‘Ongela’)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50、100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和吲哚丁酸(IBA)不同处理时间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对‘安吉拉’月季生根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NAA和IAA对‘安吉拉’月季生根未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长时间处理反而抑制了月季的生根及其根生长.与对照相比,50、100mg/L IBA处理30min显著增加了‘安吉拉’月季插穗的生根率、生根数和根长.说明IBA比NAA和IAA更能显著地促进‘安吉拉’月季不定根的形成和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47份月季品种11个表型性状指标,旨在探明不同月季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月季种质资源的选育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47份月季品种为材料,对花色(FC)、瓣型(PT)、花类型(FT)、花头类型(NFT)、花形(FS)、花香(FF)、小叶数(LN)、顶端小叶形状(ALS)、刺状态(TS)、刺颜色(TC)和品种类型(VT)等11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分析,计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并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最后对47份月季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47份月季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11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0.46~1.67,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在18.48%~63.32%,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刺状态(63.32%)、刺颜色(55.60%)、品种类型(54.00%)、花色(54.00%)、花形(46.10%)、花香(43.62%)、瓣型(39.61%)、顶端小叶形状(33.05%)、花头类型(31.40%)、花类型(20.85%)和小叶数(18.48%),其中小叶数的变异系数最低,刺状态的变异系数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刺状态(TS)和刺颜色(TC)呈极显著正相关水平(P<0.01),相关系数为0.870.品种类型(VT)与瓣型(PT)、花类型(FT)呈显著正相关,与刺状态(TS)呈显著负相关,花色(FC)和花类型(FT)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6、0.312、0.330和0.348.聚类分析表明,在欧式距离为20时,可将47份月季资源划分成三大类.第Ⅰ类包含40个月季品种,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亚类,第Ⅰ-1类包含30个品种,主要特征:花色以粉色、红色为主,主多头,重瓣,斜直状、红色刺为主,品种类型以切花月季、灌木月季、藤本月季为主.第Ⅰ-2类包含10个品种,主要特征:花色以粉色、黄色为主,主单头,重瓣,无刺,切花月季或灌木月季.第Ⅱ类包含4个月季品种,主要特征:花色以复色为主,主多头,重瓣,红色、斜枝刺为主,品种类型以切花月季和微型月季为主.第Ⅲ类包含3个月季品种,主要特征:花色白色,主单头,单瓣,钩刺或弯刺,紫色刺,品种类型以野生种为主.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70.73%,特征向量为刺状态、刺颜色、花形(俯视)、花类型、花香、花头类型、瓣型、小叶数等,代表了前5个主成分能较好的解释所有变量所包含的全部遗传信息.[结论]47份供试月季材料中'甜蜜漂流'的综合评分最高,其次是'月月红','粉红雪山'的综合评分最低.  相似文献   

8.
微型月季栽培地域广,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肥料在微型月季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试验采用不同氮(N)、磷(P)、钾(K)配比的花多多水溶性肥料,按照不同施肥方案处理,对微型月季‘阳光之星’各项形态指标、花发育状况、叶绿素、病虫害发生率及总N、P、K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种施肥方案中,F2(多种肥料模式)处理条件下‘,阳光之星’的分枝数、冠幅、花蕾数、开花率、花径、抗病虫害及总P、K含量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提高,观赏品质最佳,可作为微型月季生产中的最优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对紫荆公园植物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紫荆公园的设计手法、主要月季品种。选取园内51个典型的月季景观作为评价样本,组织60位评分者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样地照片进行美景度评价。采用描述因子法,选择能反映月季景观特征的7个景观评价因子,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构建景观因子与美景度分值间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各景观因子对月季景观的美学影响不同,其中有3个因子对月季景观美景度影响显著,即景观奇特性(0.108)、建筑/景观小品(0.041)、景观层次(0.08)。对紫荆公园月季主题景观构建美学评价模型,旨为今后国内月季主题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食用色素对月季的安全性及对其切花衰老的影响。[方法]在前期使用食用色素获得染色月季的基础上,对染色月季的瓶插衰老和安全性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在温度(20±2)℃、湿度(50±5)%的条件下,染色月季与未染色月季切花的瓶插寿命均为9~10 d,无显著差异。食用色素染色月季切花的抗氧化酶SOD和CAT活性虽然低于未染色月季切花,但相差较小,其显著高于专业染色剂处理的月季切花的抗氧化酶活性。食用色素染色月季切花瓶插液中菌落数目显著低于专业染色剂月季切花瓶插液,且染色花瓣中铅、汞、砷的含量与未染色处理无显著差异,远低于国标要求。[结论]食用色素对月季切花的瓶插寿命和衰老影响较小,且食用色素染色月季切花的重金属含量符合国标要求,安全性有保证。  相似文献   

11.
4种单体化合物对甜菜夜蛾嗅觉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方法,研究了己酸、壬酸、己醇和壬醛4种单体化合物对甜菜夜蛾嗅觉行为的影响,并对4种化合物的有效剂量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4种供试化合物均对甜菜夜蛾雌虫表现出明显的驱避作用。己酸的驱避活性剂量范围为稀释200~1 200倍,壬酸的有效剂量范围为稀释10~1 000倍,己醇在稀释300倍和500倍时表现出显著的驱避活性,而壬醛在稀释800~1 200倍时对甜菜夜蛾雌虫有显著的驱避作用。己酸、壬酸、己醇和壬醛驱避效果最佳的稀释倍数分别为1 000倍、500倍(和800倍)、500倍、1 000倍,驱避率依次为96%、82%、76%、82%。因此,这4种对甜菜夜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单体化合物在甜菜夜蛾的防治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十八烷酸丁酯在白粉菌诱导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产生抗性这一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双选生物测试等方法研究了该化合物对甜菜夜蛾嗅觉行为和产卵行为的驱避活性。采用质量浓度为1 116、4 069、8 521μg/m L的十八烷酸丁酯乙醇溶液处理中国月季植株,对甜菜夜蛾产卵行为均表现出明显驱避活性,3 d总产卵量与乙醇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驱避率分别为28.1%、62.4%、53.5%。同样,十八烷酸丁酯处理中国月季植株对甜菜夜蛾卵块数也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进一步测试了十八烷酸丁酯对该虫嗅觉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已交配雌蛾对十八烷酸丁酯的趋性明显低于乙醇对照,在3种质量浓度下驱避率分别为31.8%、42.9%、42.2%。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十八烷酸丁酯有明显的驱避活性,十八烷酸丁酯处理和乙醇对照的产卵量分别为732.5、1 735.5枚,驱避率为40.6%。可见,十八烷酸丁酯对甜菜夜蛾具有明显的驱避活性,在甜菜夜蛾无公害防治中有重要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在培育刺玫月季新品种中所用的部分亲本与杂种的抗黑斑病的能力.研究的方法是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人工接种后培养,观察其感病过程,并进行统计.再综合对照植株在露地的发病率,提出确定植株抗黑斑病等级的数量化模型,筛选出抗性较强的亲本及杂种.文中还对月季育种中的有关抗黑斑病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利用CO2超临界二次萃取方法提取玫瑰精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熹  韩宁  庄桂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353-3354
玫瑰采摘后用乙醇浸提、浓缩,利用CO2超临界二次萃取方法萃取高质量的玫瑰精油,同时回收乙醇。结果表明:玫瑰粗油得率约为0.35%,精油的得率为0.10%-0.12%,同时乙醇的回收率约为23%~25%;获得的玫瑰精油质量符合FCC第V版要求。使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CO2超临界萃取玫瑰精油的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分别测出香茅醇等成分42种。  相似文献   

15.
杨宝山  曹兰娟  李俊  李敏  秦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418-3419,3438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甜菜夜蛾防治的研究进展,并对防治甜菜夜蛾新型制剂的开发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不同保鲜剂对月季切花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月季鲜花为试材,研究3种不同配方的切花保鲜剂对其保鲜效果及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3%蔗糖+200mg/L8-HQ+100mg/L柠檬酸+50mg/LAgNO3处理的月季切花的瓶插寿命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均达到最好状态,在22-30℃条件下处理6d,月季花仍可观,显著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培育新奇花色、抗黑斑病的新优品种,对抗逆性强的蔷薇属其他植物与观赏性状优良的月季品种进行了远缘杂交及月季品种间杂交,同时结合花粉生活力、母本自然授粉结实情况,探究蔷薇属其他种或品种与月季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筛选合适的杂交亲本。结果表明:在以白玉堂、单瓣黄刺玫、报春刺玫、玫瑰为父本与9个现代月季品种为母本的20个远缘杂交组合中,杂交亲和性较高的组合有‘雪山娇霞’×报春刺玫、‘雪山娇霞’×单瓣黄刺玫、‘橘红潮’×玫瑰、‘花房’×白玉堂,结实率在10.91%~37.5%。结合远缘杂交、品种间杂交以及母本自然授粉结实情况的调查,筛选出适合做母本的月季品种有‘绯扇’、‘电子表’、‘曼哈姆’、‘花房’、‘红帽子’‘橘红潮’和‘雪山娇霞’;结合远缘杂交、品种间杂交以及花粉生活力测定的结果,筛选出适合做父本的月季品种有‘电子表’、‘红法兰西’和‘绯扇’。  相似文献   

18.
月季黑斑病的发生、流行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月季黑斑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及月季品种的抗病性和田间防治。结果表明,月季黑斑病的发生、流行与雨季、降雨量及降雨次数密切相关。不同月季品种,其抗病性亦有一定差异。药剂防治试验结果,以75%百菌清10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800倍与1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The beet armyworm,Spodoptera exigua (Lepidoptera:Noctuidae),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pest of crops worldwide,attacking plants from over 20 families including trans-continental agricultural cotton,corn and citrus crops.In this study,performance and subsequent enzyme activity of beet armyworm reared on host plants from five families were investigated.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development,fecundity and enzyme activity on different host plants.Survival rate was the highest (42.8%) on asparagus lettuce (Lactuca sativar var.asparagina) and the lowest (17.0%) on sweet pepper (Capsicum annuum).Larval duration was the shortest on asparagus lettuce (12.0 d),and was 43.4% longer on sweet peppers (21.2 d).The activity of acetylcholine esterase (AChE) and carboxylesterase (CarE) in 3rd instar larvae,and soluble carbohydrate and crude protein contents in different host plants were determined.AChE activity was the highest in the larvae feeding on Chinese cabbage (Brassica rapa),but declined by nearly 60% on maize (Zea mays) seedlings.The ratio of soluble carbohydrate content to crude protein content in host plants was found to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oviposition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larval duration and life time (from larval to adult stages) of the ins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