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粒体基因组是当前生命科学的热门课题之一。根据目前有关线粒体DNA的结构、表达过程和遗传特征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线粒体基因组与核基因组关系、线粒体遗传密码及基因组的进化线索等问题,并说明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分析的要点。  相似文献   

2.
与动物细胞核DNA相比,线粒体DNA在遗传上具有自主性,很容易从组织中提取,且重复性好。线粒体基因组遗传特点的研究,已成为真核生物分子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系统进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模式体系。通过分析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成分和遗传特点,阐述了线粒体DNA在进化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因组的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技术。提取的纯度及结构的完整性是进行基因工程各项研究所必需的条件。报道了一种改进的鱼组织线粒体基因组的提取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提取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完整,并尽可能避免了核DNA、蛋白质、有机溶剂等的污染,而得率和纯度都可满足鱼组织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不同胞质类型Ogu CMS、Pol CMS、nap CMS不育性与线粒体基因组DNA突变的相关性,利用线粒体DNA分子标记进行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鉴定与分类,并对利用生物技术改良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水稻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较小,且均被测序清楚,可以作为研究细胞质遗传的良好材料,而如何快速有效地分离纯化获得高产量和高质量的细胞质基因组是从DNA水平上研究细胞质遗传变异的前提条件。本研究结合了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全基因组DNA扩增法(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WGA),对细胞质基因组的制备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的方法仅使用20g的水稻叶片,即可在2d时间内得到浓度达300ng/μL以上,总量达40μg以上的高纯度(OD260/280值为18~20)、完整的叶绿体DNA (chloroplast DNA,cpDNA)和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DNA,mtDNA)。该法制备的细胞质基因组可以满足多种细胞质基因组实验的要求,包括Solexa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a sinensis)接近全长序列的线粒体基因组大小为16354 bp。为探讨中华绒螯蟹线粒体基因组中是否有巨线粒体DNA,采用差速离心法自中华绒螯蟹卵巢提取线粒体,试剂盒抽提较纯的线粒体DNA。经RNase消化,用水相法展开,以铜网取样,醋酸双氧铀染色,放大12000~35000倍于透射电镜下观察中华绒螯蟹线粒体DNA的形态。底片经放大、扫描,以Image J软件分析并测量线粒体DNA长度,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分子大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的线粒体DNA为典型单个闭合环状结构,大小约为(18465±1271)bp,表明中华绒螯蟹的线粒体基因组内不含有巨线粒体DNA。  相似文献   

7.
细胞质雄性不育(CMS)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它不仅在植物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在研究核质互作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母性遗传现象,与线粒体和叶绿体两种细胞器有关。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植物的CMS主要与线粒体有关,因此,提取高质量的线粒体DNA是进行线粒体基因组研究的前提。从健壮的黄化苗中提取线粒体DNA可以减少细胞质中叶绿体基因组的污染,从而更加严谨地分析线粒体基因。本文介绍高质量小白菜黄化苗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合DNA游走方法和小波分析研究了不同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自相似分形结构,提取了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AT Walk,AG Walk和AC Walk分维数指标.研究结果表明3种游走序列的分维数均大于1,并且在同类物种中的AG Walk的分维数间有一定的关系。证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存在自相似分形结构,这种结构受到ATGC碱基在基因组中的排列结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结合DNA游走方法和小波分析研究了不同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自相似分形结构,提取了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AT Walk,AG Walk和AC Walk分维数指标.研究结果表明3种游走序列的分维数均大于1,并且在同类物种中的AG Walk的分维数间有一定的关系.证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存在自相似分形结构,这种结构受到ATGC碱基在基因组中的排列结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鱼类分子系统学的研究中,常常会碰到样本难以采集而博物馆中保存的大量标本又因经过福尔马林处理而无法利用的难题,比如:鲟形目鱼类。为了研究鲟鱼的系统分类,获取福尔马林固定标本的线粒体基因组,我们将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样本用福尔马林进行不同时间的固定(1 h、1 d、3 d、10 d、30 d和150d),采用提取古DNA的方法获得样本的DNA,以新鲜匙吻鲟线粒体基因组设计诱饵(Baits),通过靶基因富集"钓取"固定样本中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Illumina测序,获得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处理1 h、1 d、10 d、30 d、150 d的匙吻鲟样本测得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长度均为16 524 bp,覆盖率为100%,目标序列占总数据的比率均大于45%,错误率均为0。另外,采用Q-ratio方法检测固定时间对DNA片段化的影响:前端引物保持不变,设计4种右端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目标片段长度分别为41、129、305和650 bp。结果前3组引物在各样本DNA中均扩增成功,650 bp片段引物仅在固定1 h的样本DNA中扩增成功;固定时间越长,各组引物所得到的Q-ratio值(不同长度扩增片段和41 bp扩增片段的比值)越低,DNA片段化程度越大。此研究结果可为提取福尔马林固定标本DNA用于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