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棕法是传统盆景制作中较关键的一种技法。以扬派盆景为例,棕法有阳棕、撇棕、拌棕、吊棕等十余种之多。它们主要是利用棕丝的不同缠绕方法和棕丝收紧时的牵拉力量迫使枝、干弯曲改变方向。这种技法,也可运用到现代树木盆景的制作中去。现代树木盆景造型时,经常遇到因主干与侧枝角度的大幅度改变而造成枝干的撕裂;再者,已成型的盆景往往也会出现因植物生长而造成枝条间距离的改变。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蟠扎也称盘扎、攀扎、绑扎、作弯、摆形等,是植物盆景,尤其是树木盆景的传统技法,也是其最基本的技法。按使用的材料不同,大致可分为棕丝蟠扎和金属丝蟠扎两种。棕丝蟠扎棕丝蟠扎也称"棕法",是我国盆景制作的传统技法,曾经在川派、扬派、  相似文献   

3.
树桩盆景的蟠扎造型无论那种造型法都或多或少使用蟠扎方法。棕丝蟠扎历史悠久,棕丝经日晒雨淋颜色与枝干皮包协调,造型过程亦可观赏。唯技法须经严格训练方能掌握。近年逐渐被金属丝蟠扎所取代。前者系以柔克刚,后者除粗大主干用绞合法外,大多以刚克柔。 (一)棕丝蟠扎法 1.拧丝:蟠不同年龄的枝需要不同粗细的棕线。有双丝、四丝、  相似文献   

4.
苏州树桩盆景传统用棕丝攀扎。其优点是棕丝与树皮颜色协调.攀扎后的桩景观赏价值不降。而棕丝攀扎难度较大,主要环节须掌握攀棕的着力点,粗细选择要适当。常用的技法是“攀”、“吊”、“拉”,“扎”四法。“攀”,是将直生或直斜状枝向下攀至水平状;“吊”,是将下垂枝向上吊至水平状;“拉”,是将水平状枝,按造型要求向左右移动;  相似文献   

5.
在盆景造型艺术中,主要有金属丝蟠扎和棕丝蟠扎两种。我以为棕丝蟠扎效果好,容易实现作者意图,棕丝与树干接触面小,不伤树皮,有利于树木生长。金属丝蟠扎就不同了,树干越粗,金属丝(或铁丝)也越粗,不美观。弄得不好,树皮损伤严重,甚至拉脱树皮。棕丝攀扎在操作上虽有困难,并非不可克服。所谓棕丝蟠扎,打个比方,运动员射箭用的弓,在弓的两头各打个结,接根“绳”,形成了弓。同样道理,如果它是盆中一株树的干,只用一棕拿弯定型的话,那  相似文献   

6.
江苏盆景以扬州、苏州、南通三地较为著名。扬州树木盆景以松、柏、榔榆和黄杨为代表树种,采用棕丝“精扎细剪”,多将树木枝叶作成扁平“云片”狱,显得整饰、严谨。山水盆景与水旱盆景是扬州盆景的后起之秀,雄秀兼备,富于诗情画意。苏州树木盆景以榔榆、雀梅、三角枫和梅为代表树种,采用棕丝“粗扎细剪”,将树木枝叶作成“云朵”状,显得清秀、古雅。还有通派的树木盆景,常以小叶罗汉松和六月雪为代表树种,采用棕丝剪扎,主干多成“两弯半”造型。枝叶作成片状,层次分明。其他如南京、徐州和连云港等地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盆景造型上,无论是哪种类型,江苏盆景都呈  相似文献   

7.
1.加工树木盆景有哪些主要技法?树木盆景的加工技法,主要有修剪法和蟠扎法(包括棕丝扎法和金属丝扎法)。此外,还有摘心、摘叶、嫁接、提根、雕凿等技法。  相似文献   

8.
棕丝色深而细,具有不传热、不伤树木、不显眼等好处。本人通过棕丝攀扎盆景的学习,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一、如何搓制棕丝搓棕丝时,将理齐梳顺的棕丝,从尾部抽出,或2根或4根或6根合成。现以4根棕丝合成为例说明如下:应把4根棕丝的头与头放在一起对整齐,每2根一股,从两股中任意抽出一根棕丝的头部,约在2厘米处,把头扎回缠绕其它3根4~5圈,再把头结入棕丝之中,用左  相似文献   

9.
迄今树桩盆景造型大致有三法:一是棕丝蟠扎法;二是金属丝蟠扎法;三是修剪法。本人试用扭枝造型法制作的盆景《抱月》、《回首》等。今已23年。  相似文献   

10.
扬州是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的盆景艺术,相传始于隋唐,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树桩盆景的一个主要流派。扬州树桩盆景多采用观叶类的松、柏、榆、杨(瓜子黄杨)等树种,自幼培养而成。加工的方法,是用不同粗细的棕丝,因枝制宜地运用各种棕法(扎法),通过扎缚,逐步成型。树干的造型形式,常见的有游龙式、悬岩式、过桥式等等。枝叶扎成极薄的“云片”,叶叶俱平,叶面向上。“云片”多寡,视植株条件而定。顶片多为圆形,其余各片多为掌形。“云片”分布严整  相似文献   

11.
折枝造型     
制作树桩盆景有许多造型方法,如棕丝攀扎法、金属丝缠绕法等。我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一种折枝造型法(其实在果树修剪上应用已久,而用在树桩造型上尚少报道——编者)。所谓折枝造型法就是根据树桩造型需要将枝条某一部位折断,经愈合后而形成自然弯曲的一种修剪  相似文献   

12.
(2)棕丝攀扎法:这是利用粗细不同的棕绳,对树木的干、枝进行各种弯曲加工的方法。这种攀扎难度较大,初学者不易掌握,但因棕丝色深而细,具有不传热、不伤树木、不显眼等好处,目前不少地方地仍采用此法。棕丝攀扎法是靠收紧棕丝的牵拉力迫使干、枝弯曲的(棕丝不缠绕树干),因此攀扎主要是掌握力的平衡,这是棕丝扎法的技巧和难度所在。掌握  相似文献   

13.
银杏盆景的造型时间,应在梅雨季节生长旺盛的前期进行为宜。银杏的新桩头造型应在初冬至翌年初春即在落叶休眠期进行。造型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银杏的叶片较大,在攀扎时切忌靠近桩头,否则会影响桩头的美观,须小心注意。 2.攀扎银杏盆景.首先应掌握扬派盆景的各种棕法(即阳棕、  相似文献   

14.
盆景造型是通过攀扎、修剪、雕饰等一些手段实现的。攀扎技巧在盆景造型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生长缓慢,主要通过攀扎手段实现造型的树木盆景。攀扎法又因用材不同,分为棕扎法和金属线扎法。盆景制作教材和生产实践上,都一直侧重于采用棕扎法,而辅以金属线扎法。经过近两年的生产实践,我体会到:只要改造一下金属线扎法的传统技法,就可以改变金属线扎法的弱点,更好地发挥其长处。现就三者攀扎技巧和效果作一比较孰优孰劣,一目了  相似文献   

15.
王寿山,原名德仁,江苏泰兴人。出身于盆景世家,10岁正式随父学艺,为王家第五代传人。20岁时,他的剪扎技艺已相当娴熟,在南通、扬州一带颇有名气。建国后,王寿山全身心地投入到泰州(扬派)盆景事业中,先后担任泰州盆景园负责人、工程师,创作了大量构思新颖的盆景精品。他首创了扬派盆景的9种棕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12年前,我从花木市场买回一株黑松苗。在瓦盆中养护,构思制作一半悬崖式盆景。经2年育壮后,用铁丝和棕丝进行绑扎造型,后常年放置在阳台上养护,精心管理,每到秋末或冬季休眠期进行修剪,整形;到春季把萌发的新芽剪短一半,使节间变短。2001年定型后,栽入文革时买的竹节紫砂盆中,可不幸的是盆在一次台风暴雨中摔碎,同时也折断了几枝侧枝。现在此盆景(如下图)高50厘米,长70厘米。树干刚健苍劲,主干凹凸有裂痕,根部盘根露爪,给人以苍然古态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梅花盆景造型的艺术流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梅花是传统的盆景材料之一,我国各流派盆景中均有梅花盆景,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的梅花盆景造型方式。疙瘩梅主干基部打结或绕圆圈,形似"疙瘩",故称疙瘩梅。此种手法在扬州多见。劈梅将果梅老树截去上部主干,  相似文献   

18.
粗扎细剪是苏派树桩盆景制作的基本口诀。我在多年创作苏派树桩盆景过程中,有一点体会,现介绍如下,以期抛砖引玉。一、粗扎—粗中有细粗扎即用棕丝蟠扎较粗略。又对主干、主枝及较粗的侧枝进行蟠扎,较小的侧枝不进行蟠扎,在蟠扎中也不讲究一寸三弯。这样看来苏派盆景很好扎,其实不然,粗扎之中有细功。1.主干弯曲要细想:一个桩景毛坯在手,主干的处理方法不是简单的一个弯曲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花卉盆景》2006,(9):27-27
一、名扬中外的如派盆景花木是如皋的传统特色产业,栽培历史悠久。如派盆景始于宋代,到明朝进入发展盛期。明朝嘉庆年间的《如皋县志·产物》就记载了20多种花木盆景。清朝时,扬州的盐商对如皋的盆景犹为钟爱,所以当时如皋的盆景多数是销往扬州的。但如皋成为花木盆景之乡则是近20年的事,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了新的盆景流派——如派盆景。如派盆景以“两弯半”为重要标志,“云头雨足美人腰”,具风、雪、雨、露之姿。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如皋盆景在意大利、荷兰、新加坡、日本等国际花卉博览会上,共获得了7个金奖,3个优秀奖,2个银奖,5个铜奖,在国内先后获得了100多个  相似文献   

20.
当今人们谈盆景风格流派,总是把北京、天津、山东、沈阳、丹东等地的盆景混为一谈,统称为:“北方盆景”。如《中国花卉盆景》1985年第1期所载钱安同志的文章就是如此。笔者对此持有异议,愿与之商榷。北京盆景发展历史也很悠久。如历代遗存的“桂桩盆景”和传统的丰台民间的迎春桩景,久负盛名。近几年来,北京盆景又有发展,它既不同于沈阳的木化石、海浮石盆景和天津的山水盆景,也不同于丹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