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桃果实品质评价因子的选择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为了给桃品质评价指标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该文研究测定了北京市郊栽培的水蜜桃、蟠桃、油桃3个品系的19个品种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等主要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桃多个品质指标变量之间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和密切相关性,经主成份分析后将许多相关的随机变量压缩成几个综合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把多个品质指标分成了5类,最终将品质指标简化为单果重、硬度、水分含量、固酸比和风味5个具代表性的指标;又通过“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水蜜桃品系中晚蜜、绿化9号和北京38号的表现性较好;蟠桃品系中以瑞蟠1号和碧霞蟠桃品质较优;油桃品系中品质最佳的为瑞光19号。这一结果与感官评价所得结果有高度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在土壤质量变化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小勇  付强  邢贞相 《土壤学报》2007,44(1):164-168
土壤质量动态变化研究是以土壤质量评价为基础,通过土壤质量指数的时空变化来反映。因评价实体、目标、指标体系的不同,评价模式(方法)也存在差异。由于涉及多个评价指标,所以属于高维数据处理问题。针对传统评价方法存在指标权重确定没有统一的理论和计算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用基于实码加速遗传算法(Real coding based accelerating genetic algorithm,简称RAGA)的投影寻踪等级评价(Projection pursuit grade evaluation,简称PPE)模型。通过RAGA优化PPE模型中的投影方向参数,完成高维数据向低维空间的转换,即将每个样本的多个评价指标综合成一个综合指标,用倒S曲线建立投影寻踪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从而实现对土壤样本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茎秆作物抗倒伏生物力学评价研究及关联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18  
研究茎秆作物的生物力学性质可为相关作物机械化生产及产品深加工等作业装备提供设计参数,还能对茎秆作物优种筛选进行评价指标。该文在高秆、中秆和矮秆3个品种,4个不同生长期的小麦茎秆弯折性能试验,2个玉米品种灌浆高峰期弯折性能试验,2个高粱品种灌浆高峰期弯折性能试验,2个大豆品种结荚鼓粒期弯折性能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茎秆作物抗倒伏特性的生物力学评价指标研究及关联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不同生长期惯性矩、弹性模量、抗弯刚度、抗弯强度等与弯折性能有关的各生物力学指标与抗倒性之间的关系,并以小麦茎秆为例对评价指标进行了权重数确定和检验。结果表明:茎秆作物不同品种茎秆生物力学性能指标中的弹性模量、抗弯折强度和惯性矩对倒伏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当,抗弯刚度对倒伏影响较小。该结论为茎秆作物生物力学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纸坊沟流域为例,构建了黄土丘陵区流域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该流域近70a来的农业生态安全状况,将该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从这4个阶段入手分析影响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因子,得出了一系列评价指标。结合选取指标的科学性、动态性、实用性等基本原则,参考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多位专家的建议,进一步筛选、分类和确定评价指标,从而建立了一套由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综合功能3大类,20个具体指标构成的适宜于黄土丘陵区的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析法和综合法相结合的方法,从水土保持产业化的目标、运动过程和构成要素3个方面设置评价指标,综合分析获得涵盖规模化、效益化、社会化、市场化和商品化的15个指标的水土保持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用九标度专家打分获得指标权重,建立了百分制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延河流域水土保持产业化评价,结果能够反映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损益分析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损益分析、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等理论为指导,采用层次分析法、关键绩效指标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提出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损益分析指标体系,它包括1个目标层、7个评价准则层、29个指标层、51个变量层。依据这一指标体系,可对每个土壤侵蚀类型区、每一类行业、每个工程项目,以统一、完整、量化的指标进行水土保持损益分析、评价,为行政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用于评价灌区灌溉管理质量的8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原理建立了灌区灌溉管理质量评价的综合指标-综合主成分,并提出了综合主成分的评价标准,能较全面地反映灌区灌溉管理状况、较好地描述灌区灌溉管理水平,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林草覆盖率是北京市房地产项目水影响评价中常用的控制性绿化指标。分析两个常用的绿化指标——林草覆盖率与绿地率的区别和绿化指标常见的问题,结合北京市房地产项目案例,基于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查工作经验和相关法律法规,提出水土保持方案中林草覆盖率指标取值建议,为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审查和生产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坝系工程安全评价的原则和层次分析法,利用已确定的4个层次、2个系统共14个指标的坝系工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得出坝系工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最终计算出骨干工程安全度和坝系工程安全度.依据安全度分为:大于1、小于1大于0.8、小于0.8大于0.6、小于0.6等4个等级,把骨干...  相似文献   

10.
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和方法   总被引:89,自引:0,他引:89  
阐述了土壤肥力的概念,分析了土壤肥力评价的指标选取和方法选择,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了灌区干旱评价特点和目前评价方法不足的基础上,引入了基于非对称贴近度和粗集理论的改进可拓评价方法,有效避免了灌区干旱评价指标界限的纲性量化导致的遗漏问题和单项指标评价结果的矛盾性、不确定性和不相容性。与传统可拓评价方法相比,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中采用经验因子协调主客观权重,克服了以往决策者过分依赖专家经验知识确定的不足。在等级评价中采用非对称贴近度原则,代替最大隶属度,有效解决最大隶属度原则的失效问题。计算实例表明,采用基于粗集权重的改进可拓评价方法进行灌区干旱评价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主成分聚类分析在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8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本,土地利用生态安全问题也日益被重视。该文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分类。先建立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用主成分分析剔除存在相关性、信息重叠的指标,再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指标代替原来的评价指标,对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进行聚类分析,所得结果客观,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分析与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多指标综合效益的系统评价问题,评价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则与所选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有着直接关系。在对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家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评价过程,以利于该区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开展土地整理是协调人地关系、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当前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研究及应用需要,该文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入手,尝试构建了由8个经济效益指标、6个社会效益指标和8个生态效益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指数和法计算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得分,确定评价标准。结合山东宁阳县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评价应用和检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该研究为土地整理效益的定量化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模糊数学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5,自引:3,他引:1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土壤质量评价中目前尚未圆满解决的关于确定评价因素鉴定指标、单因素评价以及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等关键方法性问题,依据土壤质量评价中存在的模糊性特点,提出了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土壤质量单因素评价和综合评价模型的思想与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个方面对毛乌素沙地生态经济型防护体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以防风固沙林为重点建立了评价生态效益的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生态效益指数;此外,还建立了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对指标的计量给出出方法、建立了公式并进行了具体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关中灌区改造工程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陕西省关中9大灌区的实际出发,结合关中灌区改造工程世行贷款项目的实施情况,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由社会性指标、资源性指标、经济性指标、技术性指标和生态环境性指标等5大体系8项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将综合评价结果分为效益差、效益一般、效益良好、效益优良4个等级,通过模糊分析计算得到综合评价分值。研究表明,陕西省关中灌区改造后效益综合指标提升了一个级别,即从合格级别上升为良好级别。  相似文献   

18.
根据坝系规划评价的原则和层次分析法,选取了3个层次、9个指标的坝系规划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坝系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值,最终计算出小流域坝系规划综合指数。计算结果显示,小流域坝系规划综合指数越大,经济、社会、生态3大效益也越大,因此在小流域坝系多方案规划中选择综合指数最大的作为优化方案。该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香菇营养品质评价体系,本研究测定了46个不同来源香菇菌株的15项营养品质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营养品质评价指标进行了简化,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香菇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函数,并通过概率分布建立了香菇营养品质综合评分标准。结果表明,香菇营养品质指标之间离散度不同,变异系数介于8.72%~70.52%之间。综合分析结果将15项营养品质评价指标简化为10项指标(即灰分、粗蛋白、粗多糖、维生素C、Na、Ca、Fe、Cu、Zn、Mn),并建立了香菇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函数和香菇营养品质综合评分9级标准。本研究为香菇营养品质评价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淮海平原县域灌区灌溉管理质量时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灌区建设与管理具有公益性、可经营性、垄断性、政策性、学科综合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农业用水,尤其是平原区地下水灌溉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为此,针对平原区灌溉管理特点和农业生产现状,选取了灌溉水利用系数等9个指标,提出了具体的评价灌溉管理质量和措施的方法。并以黄淮海平原的曲周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指标和分析方法能较好地评价县域灌区管理质量;从1980年以来,曲周县各乡镇灌溉管理质量越来越好;曲周镇的管理措施比其它乡镇更加得力。最后,分析了管理质量变化的驱动力,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