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马尾松地理种源遗传变异的幅度和型式,为选择各地最优种源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开展林木良种提供原始资料;同时也是发掘保存马尾松基因库的一个重是手段。根据湖南靖县全国林木良种科研协作计划,我们参加了全国马尾松地理播种试验,全县设采种点两处(天台林场高庙和本所沙河队),试验点一处。现将七七年育苗和今春造林试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其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经济价值高,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北纬21°51′—33°51′,东经102°30′—122°30′。汉中地区十一个县(市)都有分布,总面积约4500多公顷。为了了解马尾松种内地理种源遗传变异的幅度和型式,比较鉴定种源间以及种源内个体差异,为选择当地造林优良种源、类型及单株提供科学嵌据。我们于1983年进行了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对不同种源苗期和幼林各性状进行了观测研究,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一、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设在城固县青龙寺林场,属汉中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60年代开始引种本种加勒比松,70年代又相继引种加勒比松洪都拉斯变种和巴哈马变种,现已成为湛江等地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为在林业生产上引进优质、高产、稳产的种源和收集加勒比松基因资源。于1984年秋开始了加勒比松地理种源试验。现将3年的试验情况小结如后。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北纬21°25′,东经110°15′的遂溪县林业试验场西埇。地势平坦,土壤为砖红壤,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年≥10℃的积温达8350℃,年平均气温为22.8℃;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15.2℃;7月份气温最高,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分布广,分布区内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差异极为明显,受长期自然选择结果,不同种源形成了在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和生产力等方面的一些遗传上的差异。选择适应的种源,是良种选育的基础,也是短期內快速提高林木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此,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组织全国进行马尾松种源试验,现将我省1980年苗期阶段试验材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速生及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分布广泛,在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中,产生了广泛的遗传变异,而形成各种不同的地理类型。因此,对马尾松地理种源的类群划分及评价是选择优良适生种源的重要依据之一。我省自1979年参加全国马尾松良种繁育协作组,先后组织了5次马尾松种源试验。本文就全省第三次种源试验郴州点所得材料,经回归、相关分析筛选出5年生树高、胸径,1982~1984年平均每年分枝轮数(以下简称分枝轮数)等五个数量指标为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图象处理的  相似文献   

6.
<正> 我场从1974年开始引种湿地松和火炬松,目前已营造湿地松13,392亩,火炬松2,876亩。为了了解它们与本地马尾松的生长差异,我们于1979年对湿地松和火炬松与本地马尾松进行了苗期生长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设于本场大布工区苗圃,位于北纬26°16ˊ,东经115°26ˊ,海拔2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8.9℃,最高气温39.4℃,最低气温-5.2℃,平均温度≥10℃的活动积温为5,396℃;年平均无霜期284天;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12千卡/厘米~2,全年日照达1,929.3  相似文献   

7.
为了选择油桐早实抗寒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我所于1978年引进我国各地油桐良种种子进行播种育苗对比试验.试验材料1977年年底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科所提供,共6个省区11个品种,470粒.试验地设置在本所试验苗圃内,东径118°40′,北纬31°51′.属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大多集中在6~9月份.苗圃为丘陵山区冲田,土壤系中壤质冲积土.苗床宽1米,高30厘米.4月4日条播,种子未作任何处理.苗期进行常规管理.  相似文献   

8.
“六·五”期间,我省林木良种选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主要造林树种开展了地理种源试验,选出了一批优树,并进行了单亲本子代测定,营建了采穗圃和第一代种子园,尤其是湿地松种子园生产的种子,基本上能满足全省造林的需要,杉木种子园已开始生产种子,马尾松、火炬松种子园也正在营建,扦插、水培和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工作都为今后良种选育的深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为了加速我省林木良种选育工作的步伐,“七·五”期间林木良种研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本试验在高寒地区阿木尔林业局进行。地理范围为122°~122°30′E,52°~53°33′N,海拔高度500~1300m。试验地的土类为草甸沼泽土,土壤为改良土(粉碎性草碳土和沼泽上层土),土层厚度为20~50cm,呈微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该区年均气温为-5-2℃,10℃以上年积温为1436-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04-2h。该区日灼、霜冻发生频繁,年平均无霜期仅为85天。2 试验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试验用落叶松种子为当地种源,试验保温材料为塑料薄膜、小杆(直径…  相似文献   

10.
侧柏种源苗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是我国华北、西北及华中、华东部分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为了选育最优种源类型,提高林木单位面积产量,我们于“六五”期间,在山东平阴大寨山林场,北京密云锥峰山林场,山西雁北林科所进行了侧柏种源试验,现将苗期试验结果介绍如下:一、试验地概况山东省平阴县大寨山林场位于东经116°30′,北纬36°15′,海拔480米;年平均温度13.6℃,一月平均温度-2.2℃,七月平  相似文献   

11.
桉属树种/种源试验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省江门地区为调整人工林树种结构 ,提高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 ,发展以阔叶树种为主的人工林。现桉树 ( Eucalyptusspp.)已成为该市营造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的主要树种 [1]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从澳大利亚引进桉属树种 ,进行桉属树种 /种源试验 ,为江门市选出更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桉树树种和优良种源 ,促进该地区桉树人工林的发展。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东省开平市镇海林场 ,2 2°2 5′~ 2 2°40′N,112°15′~ 112°45′E。属南亚热带气候 ,年平均温度 2 2 .1℃ ,极端最高温度 38.3℃ ,极端最低温度 1℃ ,年平均降水量 182…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全国马尾松良种基地技术协作组在杭州成立。全国马尾松良种基地技术协作组由国内从事马尾松良种选育的科研院所、林业种苗管理机构及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组成。采取科研—生产—管理三结合的运行方式,科技含量高,科技支撑覆盖面广,科技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3.
根据马尾松种源试验协作组的安排,我所1980年春收到13省区77个产地的种源进行育苗试验,现将苗期观测材料初步小结。试验概况与方法试验地设在本所试验林场苗圃内,地处长沙南郊,位于北纬28°16′,东经  相似文献   

14.
地理种源试验是研究一个自然种的遗传变异模式,了解哪些种源在哪些地区显示出更大的生产能力,为划分种子采集区和调拔区提供依据,也是林木良种研究的基础。马尾松地理种源的研究早在一九五六年就有福建林学院先后三次收集了南方十个省的三十一个种源在该省幸口和西芹两地进行育苗造林试验,结果揭示出其高生长与产地纬度呈负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四年七月,全国马尾松良种选育协作组在广西南宁举行了年会。根据四年生试验林多点试验表型材料的数学聚类分析结果,并经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测定,初步把我国马尾松地理种源划分为“三带六区”。即:北带;中带东区;中带中区;中带西区;中带四川特区;南带东区;南带西区。并初步筛选出优良种源共41个。其中贵州松桃、贵州黄平、贵州都匀和贵州德江四个马尾松优良种源,被划分属于中带西区。  相似文献   

16.
我所檫樟混交林试验地,位于湘潭市到韶山的公路中间。北纬27°49′,年平均气温17.3℃,年平均降雨量1323毫米,海拔152米;主要母岩为硅质岩,部分砂岩,一般为薄层或中层砾土,部分红壤和泥炭土;pH 值4.5左右。原主要植被为马尾松、白茅等,属丘陵干燥瘠薄类型。先后两批造林,面积共225亩。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重要速生用材树种,适应性强,分布面积广。由于相同分布区内小气候、地形、土壤等生态条件的差异,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有遗传差异的种群。在种源选择的基础上,我们在优良种源区选择优良林分进行子代测定,为马尾松良种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桐棉松是马尾松的一个优良品种 ,它具有速生、丰产、树干圆满通直、侧枝细、树皮薄、材质优良等特点。近年来 ,我们对桐棉松人工铲草抚育和化学除草抚育进行了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 ,化学除草效果好 ,每公顷节约用工 36个工日 ,是人工除草费用的 2 3%。1 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置在广东省高要市金鸡坑林场 ,地处东经 112°16′~ 112°2 4′ ,北纬 2 3°0 5′~ 2 3°0 9′ ,距肇庆市15km。据气象局资料介绍 ,年均温2 2 .1℃ ,年均降水量 16 48.2mm ,土壤为赤红壤 ,土层厚度 4 0~ 70cm。主要植被有五节芒、大芒、小芒、黄茅、蔓生莠竹、…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马尾松优质种源在不同岩石发育土壤上的育苗情况,采用大田育苗试验研究马尾松古蓬种源在4种不同岩性土壤上的发芽和生长,并对马尾松苗木生长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木在4种土壤的出苗率、苗高、地径及生物量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苗木的出苗率、苗高在玄武岩发育的土壤中最大,分别达56.1%、33.1 cm;苗木在长石石英砂岩土壤中地径最大,达4.2 mm;苗木平均单株生物量在玄武岩土壤中的总生物量达4.57 g为最大;苗木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响应,揭示了马尾松育苗在养分高、容重小、有效水高、砂砾多的土壤中效果明显,为今后马尾松育苗地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曹凤来 《江苏林业科技》1992,19(2):13-15,26
侧柏是绿化石质山地的先锋树种。为了进一步比较不同侧柏种源在徐州的生产潜力,筛选出更适宜徐州地区造林的优良种源。笔者于1983~1989年进行了侧柏种源引种试验。 1 试验材料和地点 1.1 试验材料 1982年收集了辽宁、北京、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四川、甘肃等省、市19个种源,本场种源作对照,于1983年春育苗,1985年造林。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徐州南郊的徐州泉山森林自然保护区内,约当东经117°10′,北纬34°14′,成土母质石灰岩,土壤较粘重,pH7~7.5,略呈碱性。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水量869.6mm,且多集中于夏季,常发生春旱,无霜期205天,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2 试验方法 整个试验分为苗期试验和造林试验两个阶段。1983年春~1985年为苗期试验阶段,1985年3月21日为造林开始阶段。造林苗龄2年生,均为各种源优良苗木。造林为随机区组设计,共4个区组,每区组20个小区(每种源为1小区)。每小区11株,全部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