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L.)籽油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刺山柑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刺山柑籽油中6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73.10%,必需脂肪酸含量占56.01%。[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刺山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石榴籽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杭志奇  韩清波  许景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40-18741
[目的]对石榴(Punica granatum Linn.)籽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方法]测定石榴籽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黄酮类物质和单宁含量,并分析石榴籽油脂肪酸组成成分和干燥脱脂石榴籽蛋白质中氨基酸成分。[结果]石榴籽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其含量分别为13.62%、20.29%,石榴籽油中含有8种不饱和脂肪酸和4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92.22%,9,12,15-十八碳三烯酸占82.76%。石榴籽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较完全,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1.98%。[结论]该研究可为石榴籽的进一步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琉璃苣籽油中脂肪酸的含量。[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方法获取琉璃苣油,并采用气相色谱对琉璃苣籽油进行了脂肪酸的含量分析。[结果]琉璃苣种子营养丰富,含有10.05%的棕榈酸、4.51%的硬脂酸、22.38%的油酸、38.46%的亚油酸,17.52%的γ-亚麻酸、4.02%的花生酸、3.06%的芥酸。[结论]琉璃苣种子油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对藿香籽油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藿香籽油碘价为201.7(10-2Ig/g),脂肪酸组成中α-亚麻酸的含量为60.61%,亚油酸含量22.89%,油酸10.59%,棕榈酸3.05%,硬脂酸1.79%.藿香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94.5%,是含不饱和脂肪酸极高的植物油之一.不饱和脂肪酸中2种人体必需脂肪酸即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之和为83.5%,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植物油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刘春叶  张剑  苗延青  王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594-3596,3599
[目的]研究花椒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分别采用索氏法和超声波法提取花椒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2种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的花椒籽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索氏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溶剂,料液比1∶13,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0 h;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溶剂,料液比1∶13,提取时间90 min。花椒籽油含有9种主要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结论]该研究为花椒籽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核桃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473-2474
[目的]分析山核桃仁油的脂肪酸组成,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核桃仁油、红松籽油、接骨木油和橄榄油为材料,利用GC/MS对各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找出山核桃仁油的特色。[结果]共鉴定出山核桃仁油中的5中化合物,即亚油酸、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含量分别为63.48%、19.90%、11.96%、3.31%和1.35%;山核桃仁油中n-6:n-3脂肪酸比例为5.31,与我国推荐的n-6∶n-3脂肪酸比例(4-5)∶1非常接近;山核桃仁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4.3∶1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偏高,但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和a-亚麻酸,均为人体必须脂肪酸。[结论]山核桃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n-6∶n-3脂肪酸比例合理,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臧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250-8251,8264
[目的]为新疆石榴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正己烷为溶剂提取新疆石榴籽中的油脂,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油脂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采用微量定氮法和分级提取法测定油脂的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结果]石榴籽中油脂含量较高(18.2%),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0%以上。石榴籽中粗蛋白的平均含量为14.27%,其中谷蛋白和残渣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80%以上,而球蛋白、清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较低;石榴籽蛋白质中谷氨酸(23.4%)、精氨酸(13.6%)、天冬氨酸(7.91%)、甘氨酸(5.83%)和亮氨酸(5.87%)含量较高,其次为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而胱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含量较低。[结论]新疆石榴籽中油脂含量较高,而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刺梨籽油脂肪酸的提取及其成分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索氏提取法,采用无水乙醇、正己烷、石油醚(60~90℃)、乙醚及丙酮5种溶剂对贵州产刺梨籽油脂肪酸进行提取,经过氢氧化钾碱催化法进行脂肪酸的甲酯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溶剂对刺梨籽油脂肪酸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影响很小,刺梨籽油主要含有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及花生酸5种脂肪酸,其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平均相对含量为92.3%.  相似文献   

9.
分析新疆产番茄、哈密瓜、葡萄、石榴的籽油脂肪酸组成,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产于北纬44°、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的特产水果番茄、哈密瓜、葡萄、石榴的果实籽油为材料,采用KOH-甲醇溶液法甲酯化番茄籽油和石榴籽油,酸碱结合法甲酯化葡萄籽油和哈密瓜籽油,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从番茄、哈密瓜、葡萄、石榴的籽油中分别鉴定出了12种、15种、14种和12种脂肪酸,番茄籽油中主要为亚油酸(58.59%)、油酸(26.31%)、棕榈酸(8.39%)、硬脂酸(5.02%);哈密瓜籽油中主要为亚油酸(54.58%)、油酸(22.01%)、棕榈酸(13.86%)、硬脂酸(7.62%);葡萄籽油中主要为亚油酸(64.31%)、油酸(20.96%)、棕榈酸(9.34%)、硬脂酸(4.09%);石榴籽油中主要为亚油酸(56.38%)、油酸(29.39%)、棕榈酸(8.15%)、硬脂酸(4.66%);新疆产番茄、哈密瓜、葡萄、石榴的籽油中亚油酸和油酸含量较高,具有开发为食用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橄榄果实中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促进橄榄的深加工利用,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橄榄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橄榄果实中的果肉油和核仁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脂肪酸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橄榄果实中的脂肪主要存在于核仁中,果肉脂肪含量较少。橄榄核仁油和果肉油中的主要脂肪酸种类基本相同,但各组分相对含量有所差异。橄榄核仁油中检出13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3.3%,以亚油酸为主。橄榄果肉油中检出10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0.4%,以油酸为主。橄榄果肉油和核仁油的油酸相对含量分别为55.2%和30.5%,亚油酸相对含量分别为4.7%和41.8%。[结论]橄榄的营养保健价值较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秦李龙  阮长春  刘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516-20517,20520
[目的]确定柞蚕雌蛾油的最佳提取方法,并分析雌蛾油经甲酯化后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浸提法、超声波法3种方法提取雌蛾油,以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柞蚕雌蛾油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索氏提取法提取率为20.54%,浸提法提取率为10.36%,超声波法提取率为12.36%。GC-MS分析结果表明,雌蛾油中含10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8.43%,以亚麻酸(57.17%)、亚油酸(10.18%)等为主。[结论]提取方法中以索氏提取法最佳。经GC-MS分析,10种脂肪酸中以亚麻酸含量最高,达到57.17%。  相似文献   

12.
全缘叶栾树种子脂肪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全缘叶栾树种仁含油量及其油中脂肪酸成分。[方法]用索氏抽提器提取全缘叶栾树种子油,计算种子含油量;种子油脂肪酸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成分。[结果]全缘叶栾树种仁含油量达54.04%。种子油中含5种饱和脂肪酸和3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5.26%,主要包括油酸(31.07%)、二十碳烯酸(35.07%)和芥酸(9.12%)。全缘叶栾树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种子油中不含营养价值更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且含有不易消化的芥酸和花生酸。[结论]全缘叶栾树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其能否作为食用油,还需进行相关的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超临界萃取条件及其化学组成.【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萃取条件.将最优萃取条件下得到的挥发油,经柱色层族组成分离为非极性、弱极性和极性3种馏分,并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斑唇马先蒿挥发油最优萃取条件为:压力25 Mpa,温度45℃,CO2流量16mL/min.斑唇马先蒿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27种化合物,其中非极性馏分、弱极性馏分、极性馏分的主要组成成分分别为烷烃类、酯类和脂肪酸类.在其挥发油成分中,脂肪酸类化合物占绝对优势,总相对含量为62.698%;其中亚麻酸(18.497%)的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正十六烷酸(15.698%)和亚油酸(7.286%).【结论】本研究获得的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萃取条件温和,效率高,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类丰富.  相似文献   

14.
纪晓玲  白明生  石新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38-15839
[目的]分析四合木链格孢发酵产物的脂肪酸组分。[方法]对四合木链格孢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提取分离发酵产物中的脂肪酸,甲酯化处理后,利用GC-MS技术分别检测四合木链格孢发酵液和菌丝体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发酵液中检测出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3.04%,主要为油酸28.41%,亚油酸24.17%,亚麻酸3.85%,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为26.19%,其次为硬脂酸5.15%。菌丝体检测出7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4.30%,主要为油酸30.87%,亚油酸31.57%,亚麻酸7.51%;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为16.85%,其次为硬脂酸5.76%。[结论]对四合木链格孢进行液体发酵培养能产生多种脂肪酸,可以开发作为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酸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茶籽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温煎炸条件下茶籽油各理化指标的变化及酚类物质的耗损规律,为合理食用茶籽油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检测茶籽油在煎炸过程中酸值、过氧化值、羰基值、茴香胺值、极性化合物含量、脂肪酸组成以及多酚类物质含量等指标来判断茶籽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随煎炸时间的延长及煎炸温度的升高,茶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羰基值、茴香胺值、极性化合物含量均逐渐升高,碘值和多酚类物质含量逐渐降低;煎炸过程中茶籽油中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煎炸温度在160、180和200℃时,煎炸20 h后多酚类物质含量急剧减少,32 h时酚类物质损耗率分别达82.93%、85.22%、92.13%。[结论]茶籽油营养成分随煎炸时间的延长和煎炸温度的升高而不断损失,油脂品质下降明显,因此要严格控制茶籽油的煎炸时间及煎炸温度以延长茶籽油的煎炸寿命。  相似文献   

16.
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提取条件探索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的提取条件进行探索,并分析其脂肪酸成分组成情况。[方法]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甲酯化后运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分,与II优725杂交水稻米糠油、花生油和菜籽油成分比较后利用DP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最佳提取条件为:粉碎度50目,米糠含水量8%,料液比1∶5;采用2次脱色工艺,快速过滤,真空度0.08 MPa,第1次白土添加量为4%,温度为90℃,时间为30 min;第2次白土添加量为3%,温度为80℃,时间为15 min。最佳脱臭条件为:真空度0.07 MPa,温度170℃,时间1.5 min。GC-MS共检出10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6种,以软脂酸、硬脂酸为主,相对含量为26.32%;不饱和脂肪酸有4种,以油酸、亚油酸为主,相对含量为67.66%。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与II优725杂交水稻米糠油成分和含量相比,不相似性约0.94%,但与花生油和菜籽油差异较大。[结论]索氏抽提法提取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可达国标3级油标准,且其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许玉兰  吴裕  杨晓玲  段安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993-3993,3999
[目的]提取滇南风吹楠(Horsfieldia tetratepala)种子油脂,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滇南风吹楠种仁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检测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滇南风吹楠种仁的平均含油率为54.73%。GC-MS分析表明,滇南风吹楠种子油脂中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月桂酸的含量较高,为48.66%,肉豆蔻酸的含量次之,为43.29%。[结论]该研究为滇南风吹楠的保护及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伍新龄  王凤玲  关文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522-9524,9656
[目的]探讨不同加热温度对4种植物油中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不同加热温度(25、160、200、240、300℃),加热时间为10 min,用三氟化硼-甲醇快速甲酯化方法对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和橄榄油4种植物油中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脂肪酸甲酯化溶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升高,4种食用植物油中的脂肪酸总量呈递减趋势.其中,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的含量变化不明显,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呈递减趋势.加热到300 ℃后,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和橄榄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由38.04%、27.07%、23.87%、67.49%减少到33.76%、24.26%、19.16%、55.50%,变化率分别为11.26%、10.40%、19.70%、17.78%.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变化率来看,大豆油比较不稳定.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由41.65%、60.67%、63.28%、9.27%减少到23.92%、37.17%、37.13%、0(未检出),变化率分别为42.57%、38.73%、41.33%、100%.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变化率来看,4种食用植物油的变化率均较大,其中橄榄油最不稳定.主要脂肪酸的含量分别降低22.14%、24.72%、30.63%、18.67%.[结论]研究可为指导食用植物油生产、加工以及烹饪过程,避免或减少不良脂肪酸的生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彭志兵  吴正平  喻华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753-16753
[目的]对金花葵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以石油醚为提取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经KOH-甲醇甲酯化处理后,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金花葵籽油中共检测出6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量占68.91%。[结论]金花葵籽油中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是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棕榈油的提取工艺,分析棕榈油的脂肪酸组成。[方法]使用螺旋压榨法提取棕榈油,用气相色谱分析棕榈油的脂肪酸组分。[结果]提取得到的棕榈油含有7种脂肪酸成分,以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约占53.3%,饱和脂肪酸约占45.3%。[结论]螺旋压榨提取棕榈油的工艺可行,提取的棕榈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