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农业信息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信息学》是南京农业大学面向农业生产类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高等农业院校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开设《农业信息学》课程,需要规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明确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培养我国高素质农业创新型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一、农业高校财会类课程体系改革历程    我国农业高校财会类课程体系的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 50年代至 80年代末,会计类课程只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仅开设了《会计学原理》、《农业会计学》两门课程,课程设置比较简单,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狭窄,处于纯农状态。第二阶段,即 90年代初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及学生就业渠道的变化,会计类课程设置上逐步增设了《审计学》、《财务管理》、《预算会计》等课程,教学内容也逐步从农业会计向乡镇(村)企业会计和工业会计转变。所以,这一阶段实…  相似文献   

3.
工科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发展建设上,应紧密结合工科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力争做到文理渗透,走文理结合、综合创新的专业建设道路。专业的特色最终是要靠课程体系的特色来体现,工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学科优势,在课程体系中合理安排艺术、技术与管理三大类课程的比例关系,以艺术设计贯穿始终,使课程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终实现知识体系、素质体系、能力体系的综合培养。  相似文献   

4.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在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属于新设专业,多数院校课程体系追求全面,课程繁多复杂,实践课程偏少,缺乏实践技能和专业特色,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基于农业院校的特色,结合四川农业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建设实际,从现状分析、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地方性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化学类课程在农业院校的作用与地位 在农业院校中除了工程类、经济管理类学科外,其他的学科、专业几乎无一例外地以生物、化学、地学类作为其主要的基础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这三类课程中尤以化学类课程占的比重为最大。土化系、食品科技系、环境保护系等都开设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含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等。另外根据不同的系的特点还开设了其它化学类课程,如土化系开设生物化学、土壤化学、土壤与农化分析;食品系开设生物化学、食品分析;环保系开设环境化学、环境检测、环境地球化学、化工原理等。这些化学类的课程所占学时  相似文献   

6.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在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属于新设专业,多数院校课程体系追求“全面”,课程繁多复杂,实践课程偏少,缺乏实践技能和专业特色,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基于农业院校的特色,结合四川农业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建设实际,从现状分析、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地方性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经济管理专业在我国蓬勃兴起是近十年的事,在各相关的高等院校中,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式,各校都在积极的探索之中。我校农经系农牧业经济管理专业虽已开设近四年,但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即没有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我们认为,根据农垦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经济管理学科的性质和专业特点及农经系的具体情况,设计出具有农垦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这一专业今后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这也是本文的基本意图所在。  相似文献   

8.
农业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强,但计算机类课程的学习不足,导致编程基础薄弱,缺少工程直觉。考虑到农业院校特点,数据结构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一定调整,可通过添加农业信息化的相关案例,调整教学内容以发挥农业院校的优势。通过使用任务驱动和应用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法以适应专业特征。如:分组教学,"因材施教";适当引入应用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引入农业信息化及生物学问题,契合农业类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进行详细的算法讨论,照顾学生编程基础相对较弱的特点;采用重点讨论典型数学理论问题的"工程"处理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王群  马宗斌  郝四平  李潮海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0):192-193,196
简述了开设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对农业院校农学类专业新开设的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体系进行了设想与构建。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据各高等农业院校报刊和《高等农业教育信息》报导,1993年以来不少院校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要,纷纷成立新的院、系和专业,现综合如下: 北京农业大学:开设5个辅修专业:农业经济与管理、行政管理、电子技术与仪器、计算机应用、动物科技与生产管理,开设经济法、农业推广2个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学生来源、学校教育环境、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入手,分析了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教育应体现的特色和优势,以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为农林院校工程类专业人才特色培养模式的中心,提出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人才特色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学生个体特征、学生家庭特征、专业特征、课程教学特征等维度提出研究假设,依据6所高等农业院校556名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调查数据,采用二分类Logistics模型对高等农业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学生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满意度较高,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学生满意度受高考志愿、年级、与父母沟通频度、专业地位、师生接触频次、课程体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等因素显著影响,受学生性别与年龄、父亲职业与受教育程度、教学条件、教师学历与职称等因素影响不显著。对此,必须聚焦学生的成长特点与内在需求,通过构建家校协同机制、健全师生沟通机制、凸显教学应有地位、促进教学内容创新等举措,提升高等农业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学生满意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林院校生物类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需要加强细胞生物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优化其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是服务于专业建设进而保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立足于农林综合性院校的特色,在近年的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中,探索了从教学目标到具体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全新战略部署,农业类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培养乡村规划与管理人才的重要专业。文章通过梳理农业类高校该专业发展现状、问题,在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农业类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定位和课程改革进行了思考。文章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类高校该专业提出了懂农业经济、掌握生态环境管理技能、了解乡村传统文化、熟悉农村制度等新要求,该专业应以培养乡村规划管理人才为专业核心定位,注重地理学与管理学的双重专业属性,加大乡村文化地理教学内容,提高经济管理类课程比重,进一步提高农业类高校在乡村规划领域的话语权。最后,以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例,对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探讨,初步构建了以地理学、管理学、规划学为主干课程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1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应该进一步扩大农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长期以来,农业院校缺乏足够的办学自主权,致使农业院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强。由于院校没有自办专业的权力,很多院校不能根据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造成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离,人才培育与经济需求脱节。人世后,我国高等农业教育面临更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分别开设相应课程,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本文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在分析课程设置体系存在问题及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探讨体现林业特色与社会需求的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制定和优化林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业基础化学是高等农业技术院校的农专业普遍开设的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针对高职院校农业基础化学课程内容设计内容比较多、抽象、反应错综复杂且相互联系,理论点多面广的特点,针对授后学生反映难度大,缺乏整体性,本文从课程特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微探,从而进一步指导、促进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8.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是高等农林类院校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综合性较强的核心课程。随着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课程体系建设也应与时俱进,符合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农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本文通过对农业遥感技术在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分析,利用自然资源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将遥感技术融入该课程教学体系。将课堂教学、科研及实践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的教学质量,为现代化农业资源与环境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在分析我国不同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地方特色和院校特色.同时,还分析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经济转轨时期课程体系建设目标的难确定性;二是高等教育的功利性与课程研制成本高之间的矛盾;二是课程结构的失衡性与变革的艰巨性之间的矛盾;四是课程体系评价机制不完善,尤其是课程体系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五点建议:一是从公共课和专业课等多方面优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二是强化技术类、理论类等课程的实践环节;三是在专业专门化和课程设置方面建立能动机制;四是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研制;五是不断完善课程评价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20.
高等农业院校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塑造自身专业特色,与新农科进行融合,打造有特色的会计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分析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以沈阳农业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例,探讨了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等,并以省级一流专业为目标,探索了专业未来建设完善的目标:持续优化课程、保障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建立基于认证导向的OBE教学理念和教学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