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为研究西瓜绒毡层退化的结构特点,尤其是绒毡层的退化与花粉发育的关系,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西瓜绒毡层退化过程。结果表明,绒毡层有P-绒毡层细胞和C-绒毡层细胞2种类型,它们一前一后分批死亡。当花药发育到游离小孢子时期,P-绒毡层细胞发生凝缩,呈现退化特征;相反,C-绒毡层细胞则体积增大,直到花粉发育为成熟雄配子体时期才完全退化解体。膨胀的C-绒毡层细胞中,内质网先发生聚集,之后断裂并产生大量内质网小泡;随着内质网小泡内容物增浓,细胞质逐渐变稀;最后,细胞内容物几乎全部变成多糖颗粒和以脂类物质为主的滴状物。细胞解体后,多糖颗粒和脂滴移向花粉粒,其中脂滴黏附在花粉壁表面或镶嵌在外壁空隙中形成花粉鞘。绒毡层细胞以严格程序分批退化,保证了绒毡层向花粉提供养料的延续性,使得绒毡层退化与花粉发育2种相反的过程协同完成。  相似文献   

2.
黄金梨胚珠、花粉发育及花粉败育过程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观察了黄金梨的胚珠、胚囊、花粉发生发育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金梨的胚珠、胚囊、花粉发育是在春季萌芽到开花过程中完成的。在开花前28d花芽萌动初期,胚珠原基出现,花药囊内为小孢子母细胞;花前21d胚珠原基分化出内外珠被,四分体开始出现;花前14d四分体出现率最高;开花时胚囊形成,花粉败育并形成空花药囊。造成黄金梨花粉败育的原因是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分体及四分体分离后形成的早期花粉细胞无细胞核,早期花粉细胞液化不能形成较厚硬的外壁而解体。  相似文献   

3.
刘林 《园艺学报》2015,42(9):1831-1836
为探讨十字兰花粉小块中成熟花粉的超微特征,采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开花期的花粉进行超微观察。结果表明:(1)花粉小块表面的花粉壁与花粉小块内部的花粉壁结构差异明显——表面的花粉壁层次多,由外向内依次是覆盖层、基粒棒、外壁内层–1、外壁内层–2和内壁;内部的花粉壁层次少,缺少覆盖层和基粒棒。(2)成熟花粉的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一样含大量高度凝集的染色质,占据细胞核多半空间。(3)营养细胞中缺少脂滴、淀粉粒和贮藏蛋白,显示成熟花粉不贮藏大分子营养物质。归纳起来,十字兰花粉小块表面和内部的花粉壁结构不同,营养细胞染色质凝集以及大分子贮藏物质缺乏是成熟花粉最为显著的超微特征。  相似文献   

4.
张涛  董文才  刘林 《中国西瓜甜瓜》2013,(6):44-46,I0002
为了解南瓜花粉发育的特点,对南瓜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药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1)南瓜成熟花粉含一个生殖细胞和一个营养细胞,为二细胞型花粉.(2)成熟花粉的营养细胞积累大量淀粉粒,故南瓜花粉为淀粉型花粉.(3)生殖细胞在与花粉壁相连时期呈凸透镜形,有细胞壁,进入营养细胞内部后变为球形,花粉成熟时延伸为纺锤形,细胞壁消失.(4)花粉壁有大量基粒棒和刺,不具覆盖层.  相似文献   

5.
张涛  刘林 《中国瓜菜》2014,(3):20-21,25
为了解南瓜花粉发育过程中绒毡层的变化,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南瓜绒毡层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南瓜绒毡层细胞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呈四边形;随着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开始,绒毡层细胞向花粉囊方向伸长;当减数分裂完成后,绒毡层的细胞壁解体,细胞膨大并向药室内凸起;当花粉发育进入二细胞时期,少数绒毡层细胞退化,多数绒毡层细胞分化出大量造油体,造油体积累大量脂滴;当花粉发育进入二细胞晚期,绒毡层细胞完全解体。绒毡层细胞在原位解体,属于腺质绒毡层。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脱外壁花粉的制备与人工萌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个马铃薯普通栽培种( Solanum tuberosum L. ) ‘陇薯3号’、‘Favorita’和‘Shapody’的花粉先经低温饥饿处理, 再低温水合、高温热激和渗激, 分离出大量具有活力的脱外壁花粉, 花粉最高脱壁率达34.5%。脱外壁花粉在K3 培养基+ 15% PEG + 5%蔗糖+ 0.01% H3BO3 + 0.01% LH + 100mg/L PVP的萌发液中萌发率高达38.3%。试验建立了三步冲击法制备马铃薯脱外壁花粉的方法, 并讨论了外壁在花粉萌发与受粉中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甘蓝雄性不育材料Ms2008076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Ms2008076花药败育主要发生在花粉母细胞时期,表现为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花粉母细胞迅速退化以至解体,花药败育。  相似文献   

8.
为在进行有关遗传改良时依据花蕾的大小判断花粉的发育阶段,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以黄蜀葵的花朵为试验材料,对其花粉发育不同时期及与花蕾长度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黄蜀葵花蕾大小在1.0~1.5cm时,小孢子大多处于单核靠边期。黄蜀葵花粉发育经历了造孢时期、花粉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和二细胞期。  相似文献   

9.
肖建洲  陈玉萍 《长江蔬菜》2002,(Z1):107-108
对几种芸薹属蔬菜花粉发育的各个时期的细胞学形态进行了观察,并以此为依据计算不同蕾长、瓣药比中单核靠边期和二核期的花粉细胞占总花粉细胞的比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瓣药比在1左右时,三种蔬菜花药中所含的单核靠边期和二核期花粉粒占的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扫描电镜对莲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测试材料的花粉形态极为相似,赤道面观均为长椭圆形,极面观均为三裂圆形,且都具有3条萌发沟。外壁纹饰基本为脑状纹,且外壁纹饰存在着深浅的变化。这些花粉的形态特征为莲的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大白菜花粉壁蛋白和柱头表膜蛋白与自交不亲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6个纯合S基因型(SaSa,SdSd,SfSf, SgSg,SiSi,SjSj)和1个杂合S基因型(SgSi)的大白菜自交不亲和株系为材料,提取花粉壁蛋白和柱头表膜蛋白。用花粉壁蛋白处理相同S基因型的柱头,可诱导乳突细胞的胼胝质反应:处理不同S基因型的柱头,可“蒙导”自交亲和。经SiSi柱头表膜蛋白处理过的SiSi花粉,授于花期的SjSj和SaSa以及蕾期的SiSi柱头上,原来的亲和性消失。显然,花粉壁蛋白和柱头表膜蛋白分别是花粉侧和柱头侧不亲和反应的识别物质。用等电聚焦法分析花粉壁蛋白和柱头表膜蛋白中的糖蛋白,结果表明,其等电点因S基因不同而特异。由此进一步推测,花粉壁蛋白和柱头表膜蛋白中的识别物质为S基因特异糖蛋白。  相似文献   

12.
以4种花色一串红为试材,利用孢粉学及RAPD方法对花色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对一串红花粉沟长、沟宽和极轴等纹饰特征进行观察、量化,并构建了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紫色和红色首先聚在一起,然后和红白相间聚在一起,最后与白色一串红聚在一起,此结果和表面纹饰的分析结果大致相同。通过建立一串红RAPD最佳反应体系,筛选出12条引物,构建遗传图谱,其聚类图分析结果与孢粉学聚类结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几种杜鹃花花粉生活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杜鹃花花粉生活力及最佳检测方法,用蔗糖培养法、TTC法、碘-碘化钾法、形态观察法和混合"活染"法测定几种杜鹃花粉生活力。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5种杜鹃花粉生活力均很高,但各品种之间差异显著,朝晖马缨花炮仗花、碎米花红晕;混合"活染"法、碘-碘化钾法和形态观察法较适用于杜鹃花粉生活力的检测,蔗糖培养法和TTC法暂不适于杜鹃花花粉生活力的检测;低温有利于杜鹃花粉的贮藏,可延长其生活力,有利于杜鹃种质资源的保存和育种。  相似文献   

14.
杏品种孢粉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罗新书  于希志 《园艺学报》1992,19(4):319-325
  相似文献   

15.
关军锋  马智宏  陈星 《果树学报》1999,16(4):250-254
以‘富士’、‘国光’苹果的花粉为试材,研究肌醇磷脂信息传递系统在苹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肌醇磷酸脂酶抑制剂Li+ 、蛋白质激酶抑制剂H7 能显著抑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且随其浓度提高,抑制效应增强;Li+ 的效应可被外加肌醇逆转。磷脂酶(PLC)抑制剂新霉素仅在高浓度时显著抑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此外,上述抑制剂在高浓度时对花粉萌发的初始阶段具显著的抑制效果。加速磷脂酰肌醇分解的脱氧胆酸钠能显著抑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而促进肌醇磷脂降解的2 ,4 D的作用很小。由此表明,肌醇磷脂(PI) 信息传递系统可能参与了苹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并可能在花粉萌发的启动过程中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ascertain to what extent “mentor pollen” can influence the performance of self pollen in apple styles. Self-incompatible ‘Starkrimson’ flowers on branches, placed at room temperature or in a growth chamber, were (1) self-pollinated, (2) cross-pollinated with compatible untreated or (3) irradiated (150 krad) ‘Golden Delicious’ pollen, or (4) pollinated with a mixture (2:1 w/w) of irradiated (mentor) pollen and self pollen. After 18 h, nearly the same proportion (> 90%) of the self-incompatible pollen had germinated on the stigma and penetrated the apical part of the style as compatible pollen. However, subsequent growth of the self-pollen tubes was inhibited. After 48 h, less than 1% had reached the stylar base as compared with 21–24% of the compatible pollen tubes. Irradiation strongly impaired pollen vitality: only 1% of the tubes had reached the base of the style after 48 h. The mixture of the irradiated mentor pollen and self pollen performed better. In this case, 6.4–9.9% of the tubes was observed in the basal part of the style, inferring that tube growth of the self pollen w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by the mentor pollen.  相似文献   

17.
非洲凤仙花粉萌发条件及花粉活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组分培养液、开花时期、采粉时间、短时高温等因素对非洲凤仙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洲凤仙花粉萌发较适宜的离体培养液为10%蔗糖+0.20%硼酸溶液。花朵闭合期及开放初期花粉萌发率显著高于开花后期花粉萌发率;1 d中不同时期花粉萌发率无显著差异;高温(温度高于34℃)环境下花粉萌发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越橘稔性与花粉超微结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进一步研究越橘结实率低是否与花粉形态结构有关,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比较了5个具有不同结实率的兔眼越橘品种的花粉形态结构。结果表明,花粉粒的外形为4个分体结合成的准四面体,表面具脑纹状或不规则雪溶状纹理,并多处凹陷。萌发孔沟多为3对(顶分体3条,侧分体各对应1条),以四面体几何中轴为中心,中心对称分布于四面体的3个侧面。萌发孔沟的长度、宽度、孔盖长宽与形状、突起的程度等,在个体间有差异。在花粉群体的观察中发现:花粉萌发率最低的杰兔品种花粉粒中,有明显“干瘪”形状的花粉粒比例高达80.00%。这些花粉粒分体表面的明显凹陷,影响到四分体整体的充盈和饱满程度。并在文中提出了用极坐标描述花粉四合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葡萄属植物孢粉学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子显微镜,系统观察了分布于我国的葡萄属(Vitis,L.)植物的10个种的花粉形态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葡萄属植物种间花粉形态、大小有一定差异;(2)花粉表面纹饰种间差异较大;(3)利用孢粉性状进行聚类,可将10个种分为两大类群;(4)华中地区是我国葡萄属植物的起源地,也是世界葡萄属植物的重要起源地之一;(5)根据进化系统分析,毛葡萄、复叶葡萄是我国葡萄属植物中较为古老的类型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观察,对蜀葵自然居群的花部特征、开花过程、花粉/胚珠比、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及繁育特性等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蜀葵群落花期约91 d,单花持续时间为(3.57±0.14)d。雄性先熟,雄性持续时间为(2.45±0.16)d,雌性持续时间为(1.55±0.16)d。花柱伸出时为直立状态,属柱头探出式雌雄异位,与花药间距离约3 mm。柱头伸出后约2~4 h后开始弯曲,直至与花药接触,此时的花粉生活力为42.33%,柱头可授性最强,存在潜在的延迟自交。授粉处理的结果表明,蜀葵不存在无融合生殖,自交亲和,以异交为主。其柱头裂片的反转运动有可能保证传粉者不足或缺乏时传粉的成功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