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东北、内蒙主林区利用“冬季黄金季节”进行伐区作业和运输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那种随到随卸随造的生产方式已形成规律。这种突击性的生产方式造成贮木场生产的不均衡,给贮木场生产与管理带来很多问题,直接制约着贮木场的发展。在木材运输到贮木场作业之间设置原条贮备区,用它来缓和到材不均衡和调节贮木场生产的不均衡性,是实现贮木场均衡生产的根本措施。根据东北、内蒙古林区贮木场的现状,结合贮木场生产与发展,对东北、内蒙古林区贮木场原条贮备工艺布局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将原条贮备工艺布局分为横向贮备工艺布局、纵向贮备工艺布局和纵横结合贮备工艺布局三种类型,通过详细分析比较,指出了各种原条贮备工艺布局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2.
森工企业贮木场常年不均衡作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很大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根河林业局贮木场应用了原条贮备新工艺,在运材与贮木场卸车之间设置原条贮备楞区。这样,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贮木场实现了均衡生产,有利于实现机械化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木材生产露天作业,工作地域广阔,流动性大,季节性强,受气象、地貌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木材采运工作就是要在这种复杂的条件下,掌握与运用自然规律,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地保证生产过程的衔接、连续和均衡,以顺利地完成生产任务、获得最佳经济技术效果。为此,必须采用一系列技术组织措施。而原条储备就是其中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一、原条储备形成的原因和目的所谓原条储备,就是在木材生产工艺的两道工序衔接点,如伐区装车场、常年公路边的中间楞场和贮木场等地方,根据企业生产规模、常年和季节作业量的比重、路网密度的大小等因素,储备一定数量的原条。原条储备在苏联已使用多年,据《苏联木材采运生产现代化经济水平分析》一文记载:“为了降低季节对作业的影响,1974年  相似文献   

4.
关于贮木场的原条贮备问题(165015)松岭林业局壮志林场郭鹰1国内外贮木场原条贮备现状及发展趋势贮木场原条贮备,是世界林业发达国家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工艺,原苏联、美国等国家经过一系列的试验与论证,确认原条贮备能实现森工企业的均衡生产,降低生产...  相似文献   

5.
史济彦  王大伟 《林业科学》1992,28(3):230-236
为实现贮木场均衡生产而必须建立的原条贮备是集中在贮木场或山场,还是在山场和贮木场之间作一定的合理分配,这个问题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以森林采运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确立了采、运、贮各阶段由于需要原条贮备而产生必要的费用消耗计算模式,并推求了它们与山场原条贮备分配系数α的关系,从而建立了企业原条贮备总费用与α的函数关系。但是,用实际数据运算后,发现企业总贮备量Q等于或小于20万m~3时,α出现负值。这表明,如Q在20万m~3以内时,总贮备量应集中在贮木场。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总贮备量不会超过20万m~3。因此,在目前条件下,不必考虑山场与贮木场之间贮备量的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6.
贮木场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好坏,是影响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对原条造材及原木售价的承包与计算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供林业企业工作参考。我们认为,林业局或林场确定贮木场第二年的造材出材率(指平均出材率)和原木平均售价,从而确定其总产值并承包给贮木场,可根据贮木场前一年的原条造材出材率、原木平均售价和第二年的伐区资源状况来确定。林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9项贮木场木材装卸科技成果作了综合评述,认为:①以钢代木、以石代木是木材节约的重要途径;②贮木场原条季节贮备的经验已趋成熟;③架杆装车作业中看车工的安全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④吊运机械的捆木索自动脱钩已得到基本解决;⑤原木抓具要加强定型设计;⑥卸车缆索起重机在中小贮木场仍有发展前途;⑦装车架杆绞盘机的性能有了较大提高;⑧木材装载机在东北林区的使用前景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汽车运材工艺结构优化模型董希斌,张耀年,胡济尧(东北林业大学)赵义,黎旭阳(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汽车运材工艺结构就是用已确定的机械系统来完成伐区、运材、贮木场作业直到销售给木材用户的相互联系作业的组合体。决定企业汽车运材工艺结构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  相似文献   

9.
木材生产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伐区生产阶段,木材运输阶段和贮木场作业阶段,一般通称三大流水作业。伐区生产是整个木材生产过程的第一阶段,它包括采伐,串坡、集材、归装和清林等工序。伐区生产是三大流水作业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伐区布局又是伐区生产的先导,伐区布局的是否合理,伐区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关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北林业企业的生产方式在六十年代以前,基本上是人力手工业季节性生产,而贮木场仅是一个转运站。1964年开始,伐区生产的原条直接运到贮木场,因此贮木场逐渐地有了卸车、造材、选材、归楞和装车等工序,从转运站变成了用机械装备起来的大型工场。合理地确定贮木场生产工艺流程和选择各工序的机械设  相似文献   

11.
解放以来,我省根据木材生产的需要,森工企业先后恢复及建成贮木场十九处。由初期单一的原木和手工作业,逐步发展为原木与林产工业的综合性场(厂)区。生产工业上也从原木直接到楞场为原条新材,机械化作业比重上升到90%以上。但各类生产设备类型较多现对其初步评述。一、卸车在单一原木到材阶段,卸车则全部为手工作业。一九五五年开始原条生产后,在监江、大石头等贮木场架设兜卸机,随后在各场推广,一九六三年后在汪清等贮木场架设固定式缆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两段运材工艺(在运材干线的终点设中间原条楞场)的优缺点,我们对秋明地区马利诺弗斯克和皮奥涅尔斯克森工局经济活动结果进行了比较。前一个森工局实行两段运材的方式,后一个森工局以常规的工艺进行作业:即修建夏季使用的岔线、支线和干线,在春季泥泞时期到来之前在贮木场建立原条工艺贮备。二  相似文献   

13.
回转式原条预装设备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北、内蒙林区的木材生产基本上是以原条作业为主,原条作业中的木材运输又以汽车运材为主。由于森林资源的逐年减少,原条的单根材积也越来越小。这样,使山场装车时的汽车等装时间过长,严重阻碍了木材运输效率的提高及运输生产3大工序(装、运、卸)的流水作业,同时,也影响到汽车运输的指挥调度和贮木场的均衡生产。因此,山场的原条预装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近  相似文献   

14.
林业企业贮木场的原材设计,是原条造材前对其进行优化造材的重要工序,是最终决定原木产品价值的关键。量材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木材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对原条量材设计理论的研究并用以指导木材生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北林区木材生产工艺流程基本可分为伐区木材生产、运输、贮木场生产三个阶段。从木材生产成本看:伐区木材生产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50~60%,而在伐区生产成本中,集材成本又占伐区木材生产成本的60%以上。所以对于集材机械选择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木材生产成本。从我省情况来看,集材作业主要是以拖拉机为主,占整个伐区的75%以上。我省现有集材拖拉机大部分是集材—50拖拉机。黑龙江省部分林业局运用了集材—80拖拉机集材和接运。对  相似文献   

16.
林区木材生产的成本核算一直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这种方法是以最终产品为目标,分别计算伐区、运材、贮木场三大生产阶段所消耗的生产费用,并计入产品成本份额.各阶段产品成本份额汇总后,加上企业应负担的管理费,即为产品的成本.这种方法计算简单,易于操作,木材生产企业一直延用至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自主权扩大,这种核算方法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这种方法对木材生产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即产品成本不随在产品的数量转移,产品和在产品的数量均以贮木场单方检量为准.用这种方法计算产品的成本,使得此前两大生产阶段即伐区作业和运材作业阶段的在产品数量的检量权力无  相似文献   

17.
一,实行打枝机械化作业的迫切性森工企业原条生产的工艺流程,主要由伐区、运输、贮木物三大阶段组成。在伐区阶段中,打枝是一个比较繁重的体力劳动。立木伐倒以后,必须经过打枝、截掉梢头才能集运下山(当然带树冠集运材不在此限)。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打枝作业是木材  相似文献   

18.
北欧于本世纪60年代开始从伐区到木材加工厂或贮木场之间木材的采运作业开始实现机械化。到了80年代,已取得了较大的技术进步。芬兰的Loglift公司是较大的木材液压起重臂制造厂商。从60年代开始生产装有木材抓钩的木材液压起重臂。产品包括随车木材液压起重臂、装卸  相似文献   

19.
森林采运系统中原条流最优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德禄  李宏伟 《林业科学》1994,30(6):540-547
运用系统分析理论,揭示了森林采运系统中原条流具有时空性、连续性、服务性、可控性和经济性的特征。以与原条流量有关的生产和贮存费之和最小,组织原条运输和贮木场作业均衡生产为目标,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建立了原条流宏观和微观控制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证明了“两段式运材工艺”比“冬贮夏运(流)工艺”,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木材装载机在我国南北方林区伐区、贮木场、林产工业、工程施工中应用情况,生产实践证明,木材装载机具有复杂劳动简单化,笨重劳动机械化,危险作业安全化,一机多用,机动灵活的特点。使用效果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