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推广,棉盲蝽在彭泽县发生为害逐渐加重,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1种重要害虫.特别是在2008年该虫大暴发,其发生时间早、虫口密度高、发生面积广,均属历年罕见. 1 发生特点 1.1 发生时间早系统监测表明,2008年棉盲蝽迁入到棉花苗床上为害的时间,较往年明显提前.往年一般在5月上旬中期迁入苗床为害,近2~3年提前到5月上旬前期,2008年更提前到4月底.  相似文献   

2.
棉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en)是棉花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赣中地区一般5月上、中旬发生较多,6月下旬以后,密度逐渐下降。但近两年来,在市测报点(丰城市荣塘棉种场)发现到7月下旬至8月下旬,虫口密度突增,虫株率达到100%。早发棉田为害最重,百株虫数达到3—4万头;中发棉田百株虫口达1.5—2万头;迟发棉田百株虫数达0.3—0.5万头。在此期间,棉蓟马严重为害棉花叶、蕾和花,造成叶片  相似文献   

3.
徐庆芳 《植物检疫》1992,6(1):80-80,F003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是谷斑皮蠹重点疫区之一。在检验苏丹原棉上发现应检对象——谷斑皮蠹 Trogoderma granariumEverts,约占总进口苏丹棉花批次85%以上,而且虫口密度相当高,并多次出现过一包棉花上带着成千上万头谷斑皮蠹幼虫、蛹、成虫和幼虫蜕皮壳。因此进口苏丹棉花对我国危险性很大。如若我们在现  相似文献   

4.
九江棉区是江西省的主要产棉区,棉叶螨(棉红蜘蛛)是该地区为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为了对棉叶螨的发生进行预测预报,前几年,湖口、瑞昌、都昌、彭泽等县的病虫测报站,均以酢酱草上的叶螨为对象,检查其越冬卵和早春虫口密度,并据此作为棉叶螨发生可能性的测报指标。  相似文献   

5.
据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北方省(自治区)植保站监测,原为次要害虫的双斑长跗莹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又称双圈莹叶甲、双斑莹叶甲近年在玉米、大豆、棉花及一些蔬菜等多种作物上为害程度明显上升.具为害作物种类多、发生面积大和虫口密度高等特点,对农作物生产造成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棉平突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Ashmead)对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偏好性,进行了相关的虫口动态、寄生率和体重等参数的调查。虫口动态结果表明,棉田和罩笼中西葫芦上棉蚜、棉平突蚜茧蜂和僵蚜数量均最多,与棉花和黄瓜上的相比有显著差异。室内和罩笼中西葫芦上棉蚜的体重较大,约0.36 mg,显著高于棉花和黄瓜上的棉蚜体重。室内寄生试验结果表明,棉平突蚜茧蜂在西葫芦上对棉蚜的寄生率较高,其中来源于西葫芦上的棉平突蚜茧蜂对西葫芦、棉花和黄瓜上蚜虫的寄生率分别为81.3%、58.3%和44.0%。本文初步明确了棉平突蚜茧蜂对西葫芦具有偏好性,为棉平突蚜茧蜂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潘学锋 《植物保护》1996,22(1):22-24
通过大田调查和在夏大豆田采用尼龙网笼罩人工接种法观察大豆秆黑潜蝇发生为害及其虫口密度、虫株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秆黑潜蝇在安徽霍邱县沿淮地区1a发生5代,以第3~4代为主害代,对产量损失最大、分别为33.4%、28.1%;其防治指标应根据大豆市场行情和单产而定,以产量100~150kg/667m2,单价2.40元/kg为淮,防治指标第3代虫口密度可定为4~10头/100株,虫株率为16%~18%;第4代虫口密度为8~12头/100株,虫株率为21%~23%。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玉米螟为害对玉米造成的经济损失,制定合理的防治指标,及时进行科学防治,2018年和2019年调查了田间自然条件下玉米螟在不同品种上发生为害情况,对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2018年玉米螟发生为害程度明显重于2019年;雌穗受害程度明显高于茎秆.虫口密度在0~4头/株范围内与单稳重呈负...  相似文献   

9.
2004年7月下旬至8月份第3代黏虫在洛阳市部分地区的谷子、玉米田暴发,全市发生面积37333hm2。其中重发生面积4667hm2,有41hm2谷子被吃成光秆。发生为害程度重于2002年,次于1992年,是本市历史上的又一个大发生年。据各县(区)植保站调查,3代黏虫盛发期较常年早9~14d。宜阳县7月23日至8月5日进入发生盛期,比常年的8月5日至17日提前了12~13d。伊川县7月22日至8月6日进入发生盛期,比常年的8月5~15日提前了9~14d。全市平均虫口密度每平方米谷子田30头,玉米田10~20头;最高虫口密度每平方米谷子田达300头,玉米田56头。宜阳县平均每平方米有虫86…  相似文献   

10.
棉花是扶沟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万hm2左右,1996~1998年连续3a花蓟马在我县棉花上猖獗为害,呈日益加重趋势,对棉花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扶沟县棉花上发生的蓟马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花蓟马,另一种是烟蓟马。1996年以前,棉田发生的蓟马以...  相似文献   

11.
新疆南部棉区棉铃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分布及转移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2001年对新疆南部棉区主栽作物棉花、小麦、套播玉米和夏播玉米的种植面积、种植密度、棉铃虫百株虫量以及这些作物田的杂草数量和杂草上的棉铃虫虫口密度等进行调查,以莎车县的调查数据为例计算各类作物田中各代棉铃虫的发生总量,比较得出各代棉铃虫在新疆南部棉区一年中的转移规律即:第1代棉铃虫发生于小麦田和棉田,第2代棉铃虫发生于棉田,第3、4代棉铃虫发生于套播玉米田和棉田上。  相似文献   

12.
甜菜夜蛾俗称青布袋虫,属夜蛾科.近年来在抚顺市普遍为害.据调查,2006年和2007年在3 333.3 hm2的夏、秋蔬菜上发生较重,局部区域(约占总面积的60%)内大发生,虫口密度高,在大白菜、葱、萝卜、辣椒、甘蓝等蔬菜上为害严重,虫株率20%~~40%,百株有虫80~200头,严重影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稻飞虱、纹枯病是我县水稻主要病虫之一。笔者在1989~1990年测报调查中发现,田间稻飞虱的虫口密度与纹枯病的发生程度之间有密切关系。我们于晚杂始穗—齐穗期,选择纹枯病发生轻、中、重三种类型田共9块,每块田调查30蔸纹枯病病情指数和稻飞虱的虫口密度,这9块田的纹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23.3,22.5,  相似文献   

14.
稻水象甲发生程度分级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1996~1997年在抚宁县对稻水象甲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作了初步研究,得出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之间的回归式。同时以历年稻水象甲危害造成产量损失率最高值为依据,以5%产量损失率为梯度,求出各发生级别的虫口密度,划定了稻水象甲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毛虫是一种周期性暴发的害虫,在崇义县其种群消长3~5年一个周期。通过加强虫情测报,采取营林技术和封山育林,生物农药防治低虫口,化学农药压低高虫口密度,黑光灯诱杀成虫等措施,有效地控制马尾松毛虫大发生。  相似文献   

16.
彭泽县一代棉铃虫为害棉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铃虫在我县棉花上常年发生5代,其中一代在棉田外寄主上为害,自二代起迁入棉田为害棉花。1998年我县一代棉铃虫发生普遍,且在棉花上造成了一定的为害。据调查,苗床百株卵量一般2~10粒,最高20粒,有卵苗床达80%以上;移栽大田后,百株卵量仍高达25粒...  相似文献   

17.
廖继红 《江西植保》2001,24(2):56-57
棉蚜、棉铃虫、棉红铃虫是棉田上最重要的害虫 ,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由于大量连续单一使用农药 ,致使害虫对多种农药产生了抗药性 ,一些高效农药的防治效果大大降低 ,在有些高抗地区 ,部分农药甚至完全失去了防治作用。因此 ,棉花害虫抗药性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大综合防治的力度 ,注重科学用药 ,通过实施轮换、交替、混合、用药及加增效剂等措施 ,达到降低棉田抗性害虫数量 ,延缓害虫抗药性发生的目的。1 运用栽培措施压低虫源基数随着棉花栽培制度的变革和栽培技术的提高 ,运用农事操作达到压低虫口基数 …  相似文献   

18.
不同抗虫棉品系对棉田害虫与天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就不同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系对棉田害虫及其天敌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不同抗虫保铃棉品系自控区上发生的害虫与天敌种类,害虫总数与对照品种相比,其差异均不显著,棉铃虫发生为主的大丰棉区,抗虫棉上棉铃虫数量都较对照显著减少,其中高抗品系上减少更多,说明抗虫棉对棉铃虫有明显的抗性,以棉蚜发生为主的如皋棉区,所有抗虫棉品系上棉蚜均大量发生,而化学防治的对照区则虫口下降,鉴于棉铃虫和棉蚜均为我国棉花上的重要害虫,抗虫棉上棉蚜的危害加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西花蓟马为害对菜豆叶绿素及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西花蓟马不同虫口密度(0~40头/叶)为害菜豆叶片不同时间(2~8 d)后,对菜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虫口密度的增加和为害时间的延长均能引起菜豆叶片内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其中叶绿素含量随取食时间的延长和虫口密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相同,不同虫口密度处理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低于对照,在相同处理时间下均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同一虫口密度下均随取食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在为害前期(2~4 d)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为害后期(6~8 d)其含量在各虫口密度下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苏云金杆菌(Bailus thuringiensis)140或018工业菌剂每亩用200~255克,加杀灭菊酯20%乳剂每亩8毫升混用防治第二、三代红铃虫,虫口减退率和铃害下降率分别为80.5~93.4%和68.8~84.6%;杀灭菊酯每亩40毫升单用效果分别为96~97.2%和84.6~95.8%,都能有效控制红铃虫的危害。棉花产量测定表明,菌剂加菊酯混用使皮棉增加21.3~30.9%,菊酯单用增加1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