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PVA固定化污泥反应器启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PVA固定化污泥反应器和游离污泥反应器在启动过程中的特性差异。结果表明,PVA固定化污泥反应器能在高浓度COD下稳定启动,能抗高容积有机负荷和水质不稳定的冲击,COD绝对去除量高2 ̄3倍,出水SS和O.D值明显较低,VFA浓度较低而总碱度(TA)较高,污泥产酸活性和产甲烷活性也较高。游离污泥反应器的性能相对较差。这种差异的微生物学原因在于污泥经PVA固定后建立了良好的产酸化和产甲烷化的互营体  相似文献   

2.
五氯酚(PCP)对厌氧颗粒污泥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厌氧毒性试验方法评价了五氯酚对厌氧颗粒污泥利用葡萄糖、挥发性脂肪酸(VFA)及产甲烷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颗粒污泥利用葡萄糖、VFA的活性及产甲烷活性均随PCP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其中产甲烷活性更易受PCP的抑制;反应器中、下层颗粒污泥比上层及未驯化颗粒污泥对PCP的抑制有较高的忍耐性,且其活性恢复也较快;颗粒污泥中乙酸产甲烷菌和互营丙酸盐降解菌比互营丁酸盐降解菌对PCP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应用厌氧毒性试验方法评价了五氯酚对厌氧颗粒污泥利用葡萄糖、挥发性脂肪酸(VFA)及产甲烷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颗粒污泥利用葡萄糖、VFA的活性及产甲烷活性均随PCP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其中产甲烷活性更易受PCP的抑制;反应器中、下层颗粒污泥比上层及未驯化颗粒污泥对PCP的抑制有较高的忍耐性,且其活性恢复也较快;颗粒污泥中乙酸产甲烷菌和互营丙酸盐降解菌比互营丁酸盐降解菌对PCP更敏感。  相似文献   

4.
不同染色体组小麦种叶片光合功能衰退的生理原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小麦种旗叶的光合功能期以野生一粒小麦最短,粗山羊草次之,普通小麦扬麦158最长。反映光合机构“光碳”运转平衡状况的RjBPcase活性/PSI,PSⅡ活性比值以AABBDD明显高于DD,DD又高于AA。在叶片老化期间尤其中后期,AABBDD具有相对高的SOD,CAT活性,低的O^_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而DD,尤其AA的SOD,CAT活性较低,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以典型的果穗顶端粒籽败育类型杂交种子为材料,对果穗中部及上部籽粒在发育早期超氧化物酸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中部正常发育的籽粒相比,顶部败育籽粒POD活性较高而SOD,CAT活性较低,进一步分析籽粒丙二醛(MDA)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可知,败育籽粒在发育早期生物膜结构被破坏。这种膜质破坏可能与其较高的乙烯释放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干旱条件下磷对玉米叶SOD和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培和盆栽试验法,测定了不同磷水平下正常供水、交替变换水及持续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中RWC、MDA含量、SOD和POD活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将导致叶片RWC降低,MDA含量升高,使细胞膜伤害加剧。SOD和POD具有减缓MDA积累的作用。干旱胁迫下,磷能有效地维持较高的叶片RWC,增加其SOD和POD活性,减少MDA积累,提高生物学产量。采用多变水处理能显著降低干旱对作物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对_vMDV感染雏鸡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日龄肉用AA雏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人工感染后,马立克氏病(MD)发病率62%、死亡率34%,脾脏、胸腺、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及性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健康对照雏鸡相比,T-SOD和Mn-SOD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而Cu,Zn-SOD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而vMDV感染后注射黄芪多糖或香菇多糖,MD发病率40%或55%、死亡率13%或21%,上述各器官T-SOD和Mn-SOD活性均显著高于vMDV感染雏鸡且显著低于健康对照雏鸡,Cu,Zn-SOD活性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雏鸡vMDV感染初期注射香菇多糖效果较好,感染中后期黄芪多糖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干旱条件下磷对玉米叶SOD和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水培和盆栽试验法,测定了不同磷水平下正常供水、交替变换水及持续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中RWC、MDA含量、SOD和POD活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将导致叶片RWC降低,MDA含量升高,使细胞膜伤害加剧。SOD和POD具有减缓MDA积累的作用。干旱胁迫下,磷能有效地维持较高的叶片RWC,增加其SOD和POD活性,减少MDA积累,提高生物学产量,采用多变水处理能显著降低干旱牟作物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CaCl2,AsA和GSH对冷害低温下茄子果实氧化胁迫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aCl2(2%)处理可显著提高冷害低温(2℃)下茄子果实组织中SOD和CAT活性(P<0.01),延缓POD活性高峰的出现,降低MDA含量(P<0.01),并明显减轻了果实冷害的程度;AsA和GSH处理可提高CAT活性,降低POD活性和MDA含量(P<0.05),但对SOD活性无显著影响,对果实冷害的抑制效果也不如CaCl2处理明显。结果表明:CaCl2及AsA和GSH对茄子果实冷害的抑制作用与其提高了组织的抗氧化胁迫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用ACC处理保持系会降低花粉的可育度, 使其幼穗中蛋白质、DNA 和RNA 含量以及蛋白酶、RNA 酶和DNA 酶活性下降; 并使O·2 的生成速率和丙二醛含量上升, CAT 和SOD活性下降, POD 活性上升。用AVG 处理不育系, 可使其花粉育性得以部分提高, 使其幼穗蛋白质、DNA 和RNA 含量以及蛋白酶、RNA 酶和DNA 酶活性下降,并使O·2 生成速率和丙二醛含量下降,使CAT、SOD和POD活性上升; ACC可降低AVG 的这些效应。提示乙烯可能通过调节大分子和活性氧代谢而影响花粉育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在厌氧条件下,分别以海藻酸钙(CA)和聚乙烯醇(PVA)为固定化微生物包埋剂,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其适宜的包埋条件,对形成的两种固定化微生物小球进行了比较,其中CA球的机械强度及吸附性能不及PVA球,但传质性能强于PVA球,在低负荷下CA球的PCP去除率高于PVA球,在高负荷下,则反这,固定化微生物对废水中PCP处理效率均优于未包埋的活性污泥。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泥中有机酸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厌氧消化作用对深圳污泥中有机酸的降解作用,消化过程中有机酸的稳定性受分子结构决定,羟基酸〈烯酸〈正烷酸〈芳香酸〈甾酸,具有稠环、苯环和共轭双键结构者稳定性较高,而含有羟基和孤立双键者稳定性较低,且羟基基团越多,结构越不稳定,厌氧消化对能选择降解高碳数羟基本是选择保存低碳数基酸,某些民政部下,有机酸的稳定悸也可能受生物代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厌氧氨氧化是一种高效的脱氮处理工艺,但其启动和运行过程困难,高效反应器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改进的上流式双层厌氧滤器开展厌氧氨氧化启动反应的试验研究。在反应器填料上分别接种反硝化污泥、厌氧污泥、混合污泥,通过模拟废水提供自养反硝化条件,并逐步提高基质浓度和水力负荷,促使菌群向厌氧氨氧化反应转变。试验发现,反硝化污泥、厌氧污泥、混合污泥均可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启动时间分别为42、54 d和45 d。以反硝化污泥为接种物的启动效果最好,启动时间较短且废水氮素去除率高,总氮去除率最高达到82.2%。双层填料的反应器有效提高了厌氧氨氧化的稳定性,该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菌对氨氮、亚硝氮的适宜浓度负荷为270、360 mg·L-1,废水中COD浓度不宜超过150 mg· L-1,系统中存在厌氧氨氧化和甲烷化共存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何汪洋  杨敏  刘富尧  何俊  仝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88-4990
[目的]研究剩余污泥厌氧发酵的产气特性。[方法]以四川省某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原料,进行中温厌氧发酵试验研究。保证厌氧反应pH、VFA、碱度和营养配比在可控范围之内,采用逐步提高进料有机负荷的模式,对气体成分进行监测。[结果]随着有机负荷的提高,产气量呈现增加趋势,而单位污泥的产气率却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结论]该研究为以后的污泥处理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蘑菇栽培废料的厌氧发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蘑菇栽培废料进行厌氧发酵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以厌氧发酵液和活性污泥为接种物,对香菇栽培废料进行厌氧发酵,研究蘑菇栽培废料的厌氧发酵特性。[结果]整个发酵过程中,蘑菇栽培废料没有出现结壳现象。以活性污泥为接种物的产气量比以发酵液为接种物的多,且整个发酵过程稳定。当活性污泥为接种物时,日产气量随原料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原料浓度为12%时,在反应第10天产气量开始骤减,溶液呈酸性。当浓度超过15%时,反应液严重酸化,可引起后继反应终止。蘑菇栽培废料作为厌氧发酵原料的最佳进料浓度为8%~10%。[结论]使用活性污泥作为接种物对蘑菇栽培废料的厌氧发酵过程的稳定性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重金属形态转化及生物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对典型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对其农用的可行性及生物有效性进行评估,对取自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进行了序批式厌氧消化实验,在试验过程中测定了污泥理化学性质,采用Tessier分步提取法提取了污泥样品中的典型重金属,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各形态重金属含量及总量.结果表明,厌氧消化过程中重金属的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不稳定态向比较稳定的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转变,某些重金属形态与污泥理化性质如pH、碱度、VS/TS及氨氮显著相关.厌氧消化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泥中重金属的潜在迁移能力和生物有效性,经厌氧消化后污泥可以更好地进行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污泥处理技术是利用植物、污泥微生物和自然力对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的剩余污泥进行脱水与稳定。该技术具有运行费用低、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终产物可以安全处置或农用等优点。文中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泥处理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脱水和稳定效果、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设计和运行中常见的问题。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泥过程中,污泥脱水是由植物蒸发蒸腾、污泥渗滤和矿化作用协同完成的;污泥中有机质和氮磷等物质的转化和去除受进泥性质、运行参数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湿地植物芦苇能够保持足够的渗透系数并通过蒸腾作用去除污泥中的毛细水,在污泥脱水和污泥稳定中发挥着显著作用。由于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污泥工程实践时间相对较短,运行时通常出现一些问题,常见问题包括芦苇的长势不良、湿地中的液态厌氧污泥含水率过高、最后的稳定期污泥含水率过低等,需要在实践中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稻秆与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性能。[方法]在总固体浓度为20 g/L条件下,用一定比例的稻秆代替部分剩余污泥,构建共发酵产酸系统,探讨其有机物组分变化及其产酸特性。[结果]稻秆的投加能够促进多糖和蛋白溶出,提高SCOD含量,在发酵进行到第4天时,10%预处理稻秆处理和10%稻秆处理发酵体系中SCOD达到最高,分别为3 440和2 810 mg COD/L,与污泥对照相比,分别升高了72.0%和40.5%。与此同时,在发酵结束时,稻秆的投加虽没有增加VFAs积累量,但其在短期内能够促进VFAs转化,缩短发酵时间,在发酵进行到第6天时,与污泥对照组相比,10%预处理稻秆处理中VFAs积累量提升了70.1%。当VFAs积累量趋于稳定时,乙酸和丙酸占总酸的比例和从大到小依次为10%预处理稻秆处理、10%稻秆处理、污泥对照。[结论]稻秆的投加能够改善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性能,可为农业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上海城镇污水厂污泥中Zn的形态及其发酵转化与淋溶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已经成为制约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锌(Zn)是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含量最高的重金属元素之一。本文以上海市2个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为研究对象,在对其Zn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2种污泥在好氧和厌氧发酵处理过程中Zn的形态变化,以及在模拟酸雨条件下未发酵和发酵污泥中Zn的溶出情况。结果表明,污泥样品中,Zn的总量在2种污泥中均达到1 500mg/kg以上,远高于污泥农用的国家标准最高限值,环境风险较高。Zn在污泥中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分别约占总Zn量的35%、16%和48%左右。经过好氧发酵后Zn的残渣态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而厌氧发酵无显著形态变化。Zn在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泥中比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混合型污泥中更易溶出,而且受到硝酸型酸雨影响比硫酸型酸雨大。  相似文献   

20.
厌氧颗粒污泥菌种的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自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43-8147
[目的]研究厌氧颗粒污泥菌种的培育及产业化生产,解决废水处理领域高效厌氧菌种来源不足的困难,为第3代厌氧反应器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方法]采用水力条件更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的IC反应器,用厌氧消化污泥作为接种物,用柠檬酸废水培育出颗粒污泥菌种。[结果]通过3个月的培育,IC厌氧反应器负荷达到20kg/(m3.d)以上,达到了IC反应器的最佳运行负荷,并成功地在1700m3IC厌氧反应器中培育出厌氧颗粒污泥。[结论]通过一定的控制技术,可以成功培育出高效的厌氧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