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菜蝽Eurydema ornata Linnaeus是新疆油菜的严重害虫之一。一年2代,以成虫在十字花科杂草的枯枝落叶及土块下越冬。在北疆越冬成虫于4月下旬首先在野生十字花科杂草上取食,5月中旬开始危害油菜并产卵,卵期6~11d,下旬卵开始孵化。若虫刺吸油菜叶片汁液,一般5龄,若虫期19~27d,菜蝽蝽卵蜂Trissolcus sp是主要天敌,对害虫大发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药效试验证明应用氧化乐果、速灭杀丁、高效氯氰菊酯、久效磷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宋志 《农家致富》2005,(1):35-35
六、25%灭幼脲悬浮剂属生物化学类农药,以胃毒作用为主,兼触杀,耐雨水冲刷,降解速度较慢.持效期15—20天。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杀卵和幼虫,还能使成虫产生不育作用。生产上主要用于防治金纹细蛾.防治适期为羽化盛期,使用浓度为2000倍液。该药尤其是对那些已经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类杀虫荆产生抗性的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该药为迟效型,一般药后3—4天见效,施药时间应在害虫发生初期。  相似文献   

3.
药效神奇,杀虫显威力!!!①全新化合物,独特作用位点,不存在交互抗性。②杀虫谱广:可有效防治鳞翅目(如小菜蛾、菜青虫、棉铃虫、玉米螟、豆荚螟等)、双翅目(如美洲斑潜蝇)、鞘翅目等害虫。③双向内吸,持效期长达20d左右,耐雨水冲刷,省药又省工。④杀虫又杀卵,保护植物更周密,药后7min内害虫即可停止取食。⑤对钻蛀性和隐蔽性害虫有特效。  相似文献   

4.
以麦蛾卵为中间寄主繁殖赤眼蜂,经过麦蛾饲养、麦蛾卵收集、种蜂繁殖、接蜂处理、寄生卵发育与收集、寄生蜂卡制作、赤眼蜂贮藏等生产程序,探讨了麦蛾卵繁殖赤眼蜂工艺技术流程。分析了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以及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蚜虱死     
《农家致富》2006,(7):28-28
本品具有强烈触杀、胃毒、熏蕉、内吸等特点,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杀卵作用良好,渗透力极强,能迅速穿透害虫体表蜡质层和分泌物,对抗性蚜虫、稻飞虱有特效。  相似文献   

6.
生物防治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卵寄生蜂为媒介传递病毒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我国农业专家研究成功的这一新技术使用安全、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它对丘陵、山区及水源缺乏地区的农林害虫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太阳能消毒法 该法一般在阳光充足、气温高的7月、8月进  相似文献   

7.
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是农作物病虫病五大防治方法。在这五大防治方法中化学防治因其速效性好受到农民的青睐。但由于一些农民对化学农药的过分依赖和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学防治的弊端日渐显现。如水稻田生态系统中青蛙、泽蛙、稻纵卷叶螟绒茧蜂、褐肚眼蜂、稻虱缨小蜂、蜘蛛类等优势天敌种群减少,害虫抗药性产生速度加快,次要害虫暴发等等。为减少农药对农业环境及生态平衡的影响,笔者于2005年在庆元荷地镇荷地村后庄洋黄承县户高山单季稻上进行了减农药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8.
夜蛾黑卵蜂是多种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卵寄生性天敌之一,特别是对当前全球暴发的草地贪夜蛾有较好的控害效果。从生物防治的角度出发,对草地贪夜蛾优势卵寄生天敌夜蛾黑卵蜂的生物学特性、寄生效果与寄生能力、中间繁育寄主的筛选、繁育装置以及在生产中的繁育技术5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荔蝽卵平腹小蜂对荔蝽卵的寄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蝽卵平腹小蝮是荔蝽卵期寄生蜂的优势种,在荔蝽的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记述了该蜂对荔蝽卵的关寄生特性、产卵针管长度、寄主卵被寄生后体内发生组织解离现象以及平腹小蜂在寄主卵内的胚胎发育等与外界气体交换的方式,为平腹小蜂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两迁"害虫,重点把握好水稻分蘖末期至拔节期、破口期、灌浆期等阶段的防治。其中对稻纵卷叶螟,坚持"治早治小"的药剂防治策略,掌握在卵孵高峰至1、2龄幼虫期防治,  相似文献   

11.
1,鳞翅目。成虫的膜质翅上有鳞毛和鳞片故称鳞翅目,代表昆虫为各种蝶类、蛾类,像农业昆虫中的二、三化螟、棉铃虫、菜青虫、斜纹夜蛾等都属此类。其为全变态昆虫,成虫口器为虹吸式,幼虫口器为咀嚼式。鳞翅目害虫在幼虫期危害作物,通过咀嚼式口器,咬食作物组织(根茎叶等),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防治鳞翅目害虫的药剂有很多。对于食叶害虫可直接使用触杀兼胃毒剂型农药,如菊酯类(功夫等)、有机磷类农药(毒死蜱等)、抗生素类(阿维菌素、甲维盐等)等,也可采用抑制昆虫几丁质的苯甲酰脲类农药,”如灭幼脲、氟铃脲等;对于钻心虫类可在使用具有内吸或内渗性农药,如三唑磷、毒死蜱、丙溴磷等;对于地下螟虫可使用辛硫磷、毒死蜱等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正>赤眼蜂是自然界一类寄生性天敌,在天敌的种类中,它最小,体长只有0.5毫米,因为它的复眼是红色,所以叫赤眼蜂。赤眼蜂在自然界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二十多种,有些种类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率达10%以上。我们现在应用的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它是人工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最高的蜂种,一般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始期,向田间人工释放赤眼蜂,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使虫卵不能孵化成幼虫,达到防治玉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温度对广西蔗区甘蔗螟虫优势寄生性天敌等腹黑卵蜂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该天敌的室内人工饲养繁殖、田间保护及其对蔗螟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了等腹黑卵蜂在17、20、23、26、29和32℃6个恒温条件下的世代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利用线性回归、S曲线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了温度与等腹黑卵蜂发育速率之间的关系,并用直接回归法和直接最优法2种方法比较了等腹黑卵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等腹黑卵蜂在17~32℃范围内均能正常发育,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Logistic模型更能拟合等腹黑卵蜂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其回归方程为V=0.1755/(1+e~(4.0166-0.1529T))。经Logistic模型计算出,等腹黑卵蜂的发育最适温度为26.27℃,相应发育历期为11.40 d。利用直接最优法计算得出等腹黑卵蜂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25℃和172.31 d·℃。【结论】温度是影响等腹黑卵蜂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为今后等腹黑卵蜂的保护和甘蔗螟虫的天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物防治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卵寄生蜂为媒介传递病毒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我国农业专家研究成功的这一新技术使用安全、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它对丘陵、山区及水源缺乏地区的农林害虫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闽北稻田赤眼蜂发生动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是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卵寄生蜂。它具有分布广泛、寄生效率高、人工繁殖利用容易等特点,因此是目前应用范围较广、防治对象较多、防治效果较好的一类天敌。可是,由于不同赤眼蜂种间(甚至种内)都有复杂的生态选择类型,因此,在人工利用赤眼蜂防治农作物害虫时,常常可因使用的蜂种不同而使防治效果差异显著。近年来,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害虫防治进入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的“害虫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冀北地区大豆田害虫发生规律和提高害虫防治水平,综合多地区大豆田害虫调查结果,分析了河北省春播区大豆害虫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害虫种类多,在大豆全生育期共发生害虫30种,分属6目17科;为害严重,大豆蚜、点蜂缘蝽等害虫均可造成大豆严重减产甚至绝产;防治难度大,棉铃虫等一些害虫为害具有暴发性,需短时间内作出防治反应,点蜂缘蝽等一些害虫为害时间长,需进行多次防治。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和为害程度,进一步将害虫分为3个等级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针对春播大豆害虫防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黑胸大蠊是湖北省蜚蠊科中最主要的种类。蜚蠊卵啮小蜂是黑胸大蠊卵荚内寄生蜂,该蜂在湖北年发生3 ̄4代,以预蛹或蛹在卵荚内越冬,翌年初夏开始羽化出蜂。在卵荚内发育历期各代不尽相同,主要与温度有关,随着气温升高发育历期渐短,成虫寿命6 ̄10d。该蜂对黑胸大蠊卵荚自然寄生率31.31% ̄72.30%,平均为49.46%。成蜂雌雄性比为1:0.84 ̄1:0.10,平均为1.0.33。蜚蠊卵啮小蜂对黑胸大蠊的  相似文献   

18.
缙云县现有茶园3.54万亩,茶树病虫种类多,发生为害重。2006年茶树病虫害总体为中等发生,其中吸汁类害虫发生为害较重。如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黑刺粉虱、茶蚜等,茶树病害发生较轻,一般不单独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19.
天威1号10%乳油是由中国农业大学植保专家最新开发的超高效、广谱、速效、安全型的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胃毒、内吸三重作用,可用于防治蔬菜、苹果、柑桔、茶、花卉、棉花等多种作物害虫、害螨,效果好,用量低,安全无残留,无抗性,对天敌和作物安全,是综合防治的首选良药。 经试验表明天威1号有如下特性。 ⒈广谱高效、虫螨双杀 有强烈胃毒、触杀、内吸三重作用。速效性好,对害螨的幼螨、若螨、成螨、卵等整个生长期均有特效,在害螨接触药液1小时内即被麻痹击倒,停止爬行和为害。能有效防治二斑叶螨(白蜘蛛)、锈壁虱等抗性螨,…  相似文献   

20.
枣龟蜡蚧的发生与防治枣龟蜡蚧是为害枣树的重要害虫,以若由和雌成虫固定在枝条上刺吸为害,被害枝条发育不良,甚至整枝死亡,如防治不力3~5年内全园毁灭。一般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固定在1、2年枝上越冬,若虫发生期为7月上旬至7月中旬,若由爬出介壳后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