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应用微分方程理论研究具有3个年龄阶段的自食单种群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税收,分析了一类具有阶段结构的自食单种群征税模型,讨论了正平衡点的存在性.在适当的假设条件下,采用Routh—Hurwitz判别法证明了系统正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以及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证明了系统正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同时利用Pontrjagin最大值原理给出了最优征税策略,得出了贴现率能够影响捕获种群的利润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舌状绦虫病的传播为背景,建立并分析了一类含有S,I传染病仓室的食饵—捕食者系统模型.首先,证明了系统解的正性和有界性;其次,计算出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和分析了平衡点存在的条件;然后,证明了种群灭绝平衡点是不稳定的,并给出了仅易感食饵种群存在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的条件和易感食饵和捕食者种群共存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的条件;最后,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得出了仅易感食饵种群存在平衡点和易感食饵与捕食者种群共存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具功能性反应的三种群食物链系统的模型,该系统是一个食饵种群被第一类捕食者种群捕食,而第二类捕食者种群仅捕食第一类捕食者种群.当给定参数满足一定条件下,应用微分方程理论和构造Liapunov函数的方法,讨论了平衡点的存在性,证明了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和局部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考虑比率依赖的食饵带阶段结构捕食系统. 在假设食饵种群中未成年个体和成年个体由一个确定的年龄来划分开, 并且捕食者仅捕食未成年食饵的基础上, 讨论了平衡点的存在性. 由于系统在原点处不能线性化, 局部渐近稳定性分析运用了线性化和系统变换的方法. 此外, 还证明了当正平衡点存在时系统是一致持续生存的, 并利用极限系统理论和杜拉克判据研究了边界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性, 这表明了此时捕食者种群将绝灭.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一个描述具有不育雄蚊作为生物控制的埃及伊蚊种群动力系统的模型.研究了边界平衡点及正平衡点存在和稳定的条件,得到了当正平衡点不存在时,边界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条件,即投放不育雄蚊使得野生蚊子种群灭亡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6.
考虑比率依赖的食饵带阶段结构捕食系统.在假设食饵种群中未成年个体和成年个体由一个确定的年龄来划分开,并且捕食者仅捕食未成年食饵的基础上,讨论了平衡点的存在性.由于系统在原点处不能线性化,局部渐近稳定性分析运用了线性化和系统变换的方法.此外,还证明了当正平衡点存在时系统是一致持续生存的,并利用极限系统理论和杜拉克判据研究了边界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性,这表明了此时捕食者种群将绝灭.  相似文献   

7.
针对一类生物防治害虫的离散种群模型,利用差分方程理论,得到了模型解的有界性、边界平衡点的稳定性、正平衡点的存在唯一性和稳定性等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类具有非线性发生率的四维生态-传染病模型,讨论了该模型的平衡点的存在条件,并对边界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构造Lyapunov泛函得到了正平衡点全局稳定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个一种营养, 两种浮游植物并且其中一种浮游植物具有病毒感染的模型. 得出了平衡点存在和局部稳定的条件, 利用Lyapunov函数方法讨论了某些边界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 还通过数值模拟发现边界平衡点的双稳定现象、 Hopf分支现象, 以及正平衡点的Hopf分支现象, 该分支可以是超临界也可以是亚临界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布鲁氏菌病传播的特点,建立了具有病菌传染项的人畜动力学模型。在该模型中,动物种群分为易感项、潜伏期项和感染项,人类则被分为高危人群和低危人群;感染个体主要是由染病的动物或者环境中的病菌传染。从理论上求出了系统的基本再生数,分析了各平衡点局部稳定性并且通过极限系统和构造适当的Lyapunov函数,证明了无病平衡点和惟一的正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生物资源管理的实际,改进了原有捕食者-食饵模型,研究了一个连续收获捕食者与脉冲存放食饵的阶段结构时滞捕食-食饵模型,得到了捕食者灭绝周期解全局吸引和系统持久的充分条件.结论说明了脉冲存放食饵对系统的持久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为生物资源管理中的捕食-食饵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策略基础.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类带有人口流动的SIR传染病模型,运用特征方程及辅助系统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得到了疾病在斑块间持续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硝酸还原酶和可溶性蛋白对红皮云杉种源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红皮云杉种源试验林为材料,研究硝酸还原酶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对红皮云杉种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群水平上,红皮云杉在生长状态、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且生长性状与所研究的两个理化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树木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高的种源、生长潜力大、蛋白质积累多。这一结果对红皮云杉种群的遗传改良、早期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利用病原群体毒性及寄主群体抗性的观点,可把多个具不同抗锈性小麦品种在不同布局条件下,将其整体抗性加以综合量化,其结果在预测预报小麦锈病流行强度的研究中,有助于品种抗性因子对锈病流行强度所产生干扰作用的大小能够量化进入预测式.  相似文献   

15.
福建武平帽布火烧前米槠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根据福建武平帽布火烧前米槠群落生态现状系统调查资料,运用立木级结构对米槠种群结构、分布格局及米信与其它植物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米槠种群立木级结构和存活曲线呈增长型,分布格局为负二项分布,米储与其它植物正联结种对有52对、负联结种对97对.  相似文献   

16.
丁启含  韩富忠  樊国有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3):137-137,171
糙皮桦是一种阳性的阔叶树种,天然林主要形成混交林;较针叶林抗火、抗病虫害的能力强;海拔分布高,最高可达4000m,尤其适宜在三江源地区造林;因此掌握其播种育苗技术,包括采种、种子处理、圃地选择、整地作床、播种与苗期管理技术,为今后营造混交林,提高森林的防护功能,促进森林健康,改善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具有很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鳄蜥的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鳄蜥是我国特有珍濒危物种。近10多年来,鳄蜥栖息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由于乱捕滥猎,致使其分布面积由原来的300km^2缩小到现在的200km^2,种群数量由原来的3000只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000只,减少了70%。为此,提出几点加强保护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类具有比率型功能性反应、时滞、自食现象和阶段结构的捕食系统,利用重合度理论,给出了这类系统正周期解的存在性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以红松针阔混交林样地(200 m×140 m)为研究区,采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指标对倒木出现前后的林分空间结构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倒木比例占7.15%,且中等径木居多,倒木数量与该树种立木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r=0.816,P=0);从倒木存在形式看,倒木数量为连根拔起>根倒>干折,倒木数量的差异与立地条件、树木生长特性密切相关;倒木使林分整体的混交度增大,角尺度和大小比数减小,但由非参数检验得知差异并不显著;倒木对不同树种空间结构的影响呈现出一定规律性,树种平均混交度的增量与其倒木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 r=0.715,P=0.002),平均大小比数的增量与该树种倒木平均胸径呈显著正相关(r=0.579,P=00.24),与倒木和立木的平均胸径之比呈极显著正相关( r=0.806,P=0)。  相似文献   

20.
对河南科技学院石榴园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发现了22种昆虫,分属于7目14科。其中r类昆虫在数量上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优势种4月份为龟蜡蚧(Ceroplastes floridensisComstock),5月份为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