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配伍来制备复方注射剂的有效性,进行了配伍增效的抑菌效果研究。采用体外抑菌效果试验,利用临床分离的5株猪大肠杆菌为试验菌株,进行了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联用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以及比较复方氟苯尼考与氟苯尼考的MIC值。测得氟苯尼考、甲氧苄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μg/m L和16μg/m L,两药联合应用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值介于0.375~0.75之间,呈现协同或相加作用,其中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按照5∶1的比例联合应用时的MIC值最小,抗菌效果最好。复方氟苯尼考的抑菌效果明显高于氟苯尼考,比氟苯尼考的抑菌效果增加了4~8倍。说明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配伍制备复方注射液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提供了复方配比的参考比例。  相似文献   

2.
甲氧苄啶对蒲公英体外抗菌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了蒲公英、甲氧苄啶及两药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蒲公英与甲氧苄啶联用的组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表明,蒲公英与甲氧苄啶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75、0.75和1,呈相加作用。采用平板计数的方法,测定了蒲公英与甲氧苄啶联用作用于3种细菌1、2、4和8 h后的细菌数,并计算杀菌率。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杀菌率进行拟合,计算出甲氧苄啶增强蒲公英体外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作用的最优添加剂量分别为4.0、1.8和2.0 mg/g。  相似文献   

3.
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氟苯尼考、氧氟沙星及TMP等3种抗菌药物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再用棋盘法测定3种抗菌药物的两两联合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结果显示:氟苯尼考、氧氟沙星、TMP对沙门氏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μg/mL、1μg/mL、256μg/mL;氟苯尼考与TMP联合表现为协同作用,氟苯尼考与氧氟沙星为无关作用,氧氟沙星与TMP为拮抗作用,表明氟苯尼考和TMP可联合应用于治疗畜禽的沙门氏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氟苯尼考分别与恩诺沙星、TMP和多西环素联合用药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了氟苯尼考、恩诺沙星、TMP和多西环素对大肠杆菌O78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法进行恩诺沙星、TMP、多西环素分别与氟苯尼考联合应用对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四种抗菌药物都有较强的抑菌能力,氟苯尼考MIC为4μg/mL,恩诺沙星MIC为0.1μg/mL,TMP的MIC为16μg/mL,多西环素的MIC为4μg/mL。氟苯尼考与恩诺沙星联合表现为无关作用,与TMP联合表现为协同作用,与多西环素联合表现为累加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氟苯尼考与乳酸诺氟沙星在治疗鸡大肠杆菌病时的相互作用,本试验采用肉汤稀释棋盘法,用氟苯尼考与乳酸诺氟沙星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体外联合药敏试验。氟苯尼考与乳酸诺氟沙星单独用药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6μg/mL、0.8μg/mL,联合用药的MIC分别为16μg/mL、3.2μg/mL,经计算FIC指数为5。结果表明,氟苯尼考与乳酸诺氟沙星联合用药对鸡大肠杆菌呈现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主要以液体试管法和棋盘法测定3种抗菌药物和甲氧苄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以各药的小数抑菌浓度(nc)及小数抑菌浓度指数判断甲氧苄啶(TMP)与各药联合作用效应来评价TMP对不同抗菌药物的增效作用,确定其与抗菌药物最佳配伍比例。测定结果表明,TMP与受试药联合应用均产生协同作用,抗菌作用明显增强。TMP与不同抗菌药物配伍的最佳比例,因药物和受试菌株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目前市售抗菌药对畜牧生产中常见病原菌的抑菌作用,选用13种常见抗菌药,对参考菌株大肠杆菌(ATCC25922)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并挑选其中抑菌效果相对较好的药物对来自河南省和江苏省各集约化禽类养殖场分离鉴定所得的39株大肠杆菌和沙门菌进行了MIC测定。结果显示:药物D(10%阿莫西林)、药物G(100 g∶10 g硫酸黏菌素)、药物I(100 mL∶25 g磺胺嘧啶、5 g甲氧苄啶)、药物J(100 mL∶磺胺间甲氧嘧啶钠10 g、甲氧苄啶2 g)、药物L(100 mL∶10 g氟苯尼考)抑菌效果较好(MIC78.12μg/mL),药物E(5%盐酸多西环素)、药物F(10%盐酸多西环素)的抑菌效果次之(MIC为156.25μg/mL),药物B(100 g∶3.25 g硫酸新霉素)和K(5 g戊二醛、5 g葵甲溴铵)的抑菌效果较差(MIC625μg/mL),药物A(10%盐酸林可霉素)、药物C(100 g∶10 g A型酒石酸泰乐菌素)、药物H(100 g∶5 g硫氰酸红霉素)、药物M(聚维酮碘)抑菌效果最差,所有稀释倍数均长菌;挑选的抑菌效果较好的药物MIC结果显示,药物I对39个临床菌株均无效,药物L对5株临床菌株有效,药物E对23株临床菌株有效。结果表明:药物E可用于大肠杆菌、沙门菌感染的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定氟苯尼考与三甲氧苄啶(TMP)联合应用对临床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以临床上对本地区大肠杆菌病有部分疗效的药物为对照组,分感染对照组、恩诺沙星组、氟苯尼考组和氟苯尼考与TMP配伍应用组。经对比治疗,验证氟苯尼考与TMP配伍应用组临床疗效较好,配伍比例为5:1,药物浓度为50μg/mL,即每毫升的药液浓度含氟苯尼考42μg,TMP为8μg。  相似文献   

9.
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了替米考星等7种抗菌药对猪肺炎支原体济南系F64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再以棋盘法测定替米考星 土霉素、替米考星 金霉素、替米考星 多西环素、替米考星 甲氧苄啶、泰乐菌素 土霉素、泰乐菌素 多西环素共6种不同联合对猪肺炎支原体的敏感性。结果表明,7种抗菌药中替米考星与泰妙菌素对猪肺炎支原体的活性最强,MIC分别为0.056和0.075mg/L,其次是泰乐菌素、多西环素、土霉素、金霉素,MIC分别为0.0875、0.219、0.563、1.25mg/L,甲氧苄啶最弱,MIC为128mg/L。在6种不同联合对猪肺炎支原体的联合敏感性试验中,替米考星 土霉素、替米考星 甲氧苄啶2种联合表现出协同作用,替米考星及泰乐菌素与其他抗菌药联合均表现出相加作用,未出现无关作用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常用抗菌药物和中草药以及联合作用后对猪源沙门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采用醇提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6种抗生素和7种中草药对猪源沙门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棋盘法测定各药物联合作用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阿米卡星对沙门氏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MIC为4μg/mL),其次为诺氟沙星与链霉素(MIC为128μg/mL)。在中草药中,乌梅的抑菌效果最强(MIC为31.25 mg/mL),其次为连翘(MIC为62.5 mg/mL)。联合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噻肟分别与阿米卡星、诺氟沙星联合,阿米卡星与氟苯尼考联合,乌梅与艾叶联合均表现为协同作用;阿米卡星分别与诺氟沙星、乌梅、连翘联合,乌梅分别与诺氟沙星、氟苯尼考联合均表现为相加作用;其他药物组合均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说明可通过联合用药减少用药剂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兽用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片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试验采用C18色谱柱,0.1%磷酸-乙腈(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20μL,测定波长240 nm,柱温40℃。采用外标法定量计算磺胺对甲氧嘧啶和甲氧苄啶的含量。结果表明,磺胺对甲氧嘧啶在30~300μg/mL浓度范围内,其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1),平均回收率为99.3%;甲氧苄啶在6~60μg/mL浓度范围内,其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1),平均回收率为99.0%。HPLC方法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能够用于测定兽用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片各成分的含量,对该片剂的质量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甲氧苄啶、黏杆菌素的临床配伍对副猪嗜血杆菌及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采用棋盘法测定氟苯尼考与其他三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对上述两种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联合使用对副猪嗜血杆菌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抑菌具有协同作用(FIC=0.75);与甲氧苄啶联合使用均表现为无关作用(FIC=1.5);与黏杆菌素联合使用对副猪嗜血杆菌呈现无关作用(FIC=2),而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呈现协同作用(FIC=0.75)。  相似文献   

13.
乳酸甲氧苄啶与痢菌净联用对弧菌的抑菌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易造成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加,因此,为了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药效,联合用药的配伍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试验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了乳酸甲氧苄啶与痢菌净单用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其联用时的MIC,采用FIC指数对其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乳酸甲氧苄啶与痢菌净联合应用时呈现协同作用,其对鳗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最佳配伍比为1∶1,对溶藻弧菌的最佳配伍比为1∶2。目前,通常使用的乳酸甲氧苄啶与抗菌药物的配伍比例为(1∶3)~(1∶5),这一比例并不适用于痢菌净,建议二者的配伍比例为(1∶1)~(1∶2)。痢菌净与乳酸甲氧苄啶联用可增强抗菌活性,降低用药成本,对治疗由敏感细菌感染所致的疾病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中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的含量。采用C18柱(5μm, 4.6 mm×250.0 mm),以乙腈∶0.1%磷酸溶液(20∶80,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结果表明,磺胺间甲氧嘧啶在5.00~200.0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49%,RSD为0.18%;甲氧苄啶在1.00~50.0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02%,RSD为0.60%。本方法简单快捷,精密度好,可用于控制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中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在治疗鸡大肠杆菌病时的相互作用,本试验采用肉汤稀释棋盘法,用恩诺沙星和磺胺间甲氧嘧啶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单药恩诺沙星和磺胺间甲氧嘧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256μg/mL;联合用药的MIC分别为8μg/mL和32μg/mL,经计算FIC指数为0.375。结果表明,恩诺沙星与磺胺间甲氧嘧啶联合用药对大肠杆菌呈现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建立甲氧苄啶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00mm×4.6mm,5μm),以甲醇∶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71nm。甲氧苄啶对照品浓度在10μg/mL~16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A=0.389 2C-0.369 6,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9.61%,RSD=0.41%(n=5)。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甲氧苄啶原料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5,(8):77-81
采用HPLC法,建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中氟苯尼考和甲氧苄啶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十八烷基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冰醋酸(25∶75∶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4 nm,流速1.0 m L/min,进样量为20μL的色谱条件,进行了回收率试验、精密度试验、线性回归试验、干扰试验、耐用性试验。3个浓度氟苯尼考(0.04、0.05、0.06 mg/m L)和甲氧苄啶(0.008、0.01、0.012 mg/m L)的回收率均在98.0%~102.0%,相对偏差RSD值(%)均小于1.50。取含量测定项下的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以峰面积计算,氟苯尼考和甲氧苄啶的RSD值(%)分别为0.72和0.44,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氟苯尼考在0.02~0.08 mg/m L浓度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Y=347 555X+698 784(r2=0.999 7);甲氧苄啶在0.008~0.03 mg/m L浓度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472 586X+478 231(r2=1.000 0)。通过改变流动相比例、色谱柱、柱温等色谱条件进行的干扰性和耐用性试验,显示出含量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且系统适应性均符合要求。结果表明:用HPLC方法测定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中氟苯尼考和甲氧苄啶的含量,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回收率高、结果准确等,可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测定氟苯尼考与三甲氧苄啶(TMP)水溶性粉配伍应用对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将试验鸡分为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氟苯尼考组和氟苯尼考与TMP配伍应用的高、中、低3个剂量组。经对比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与TMP配伍应用对大肠杆菌病的疗效(极)显著优于其他对照组,其中以中、高剂量组最明显,但3个剂量组间无显著差异,最佳配伍比例为5∶1,药物浓度为50μg/mL,即每毫升药液中含氟苯尼考42μg,TMP为8μg。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痰热清注射液联合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株的体外抗菌作用,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痰热清注射液、阿米卡星以及两药联合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株1号、耐药菌株2号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稀释法检测两药联合的体外抑菌作用,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根据FIC指数判定药物联合的抗菌作用;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用银染法分别测定阿米卡星、痰热清注射液及两药联合对其成膜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耐药菌株1号,阿米卡星的MIC为6.25μg/mL,痰热清注射液的MIC为62.5μL/mL,联合用药时阿米卡星的MIC为1.56μg/mL,痰热清注射液的MIC为1.95μL/mL;对于耐药菌株2号,阿米卡星的MIC为12.5μg/mL,痰热清注射液的MIC为500μL/mL,联合用药时阿米卡星的MIC为0.39μg/mL,痰热清注射液的MIC为125μL/mL;对于两个耐药菌株,两药联合时的FIC指数均为0.28。两个耐药菌株的成膜能力强,高浓度的阿米卡星和痰热清注射液单独使用时均对其成膜能力有抑制作用,而低浓度阿米卡星反而有促进生物膜生长的作用(阿米卡星浓度≤3.125μg/mL促进耐药菌株1号生物膜生长,阿米卡星浓度≤6.25μg/mL促进耐药菌株2号生物膜生长),痰热清注射液与阿米卡星联合用药后对两个耐药菌株生物膜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说明痰热清注射液与阿米卡星联合对耐药菌株1号和耐药菌株2号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溶液中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粒径5μm),流动相为0.02 mol/L磷酸溶液-甲醇(80∶20,V/V),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在10~500μg/mL浓度范围内,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均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5%和99.76%。该法准确可行,适用于同时检测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溶液中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