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紫花苜蓿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适合沧州市的几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干草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分枝数>粗纤维含量>单株产量>株高>茎叶比>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各性状对蛋白质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株高>分枝数>粗纤维含量>粗脂肪含量>茎叶比>干草产量>单株产量;各性状对粗纤维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干草产量>株高>分枝数>茎叶比>粗蛋白>单株产量>粗脂肪.试验结果为优质高产苜蓿品种的引种与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公农1号"苜蓿,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对苜蓿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提高苜蓿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降低茎叶比和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氮磷钾复合肥相比,有机无机复混肥可提高苜蓿的粗蛋白含量,提高苜蓿第三茬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降低第二、第三茬苜蓿的茎叶比以及第三茬苜蓿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说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可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高水分打捆贮藏对苜蓿干草营养价值和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在高、低水分条件下打捆对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打捆前含水量的逐渐下降,茎叶比增加,叶片损失率增大,对于茎秆未经压扁的苜蓿,其含水量与茎叶比呈一元线性相关;茎秆压扁后,其茎叶比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呈指数曲线的变化趋势.采用高水分打捆贮藏,草产量、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 817 kg/hm2,915 kg/hm2和192 kg/hm2.  相似文献   

4.
不同苜蓿品种在青岛地区的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2010年,在青岛地区对引进的23个国内外苜蓿品种进行了膜侧种植、无灌溉、无施肥模式的田间试验,观测分析了各品种产草量、株高、茎叶比等指标。结果表明,23个苜蓿品种在青岛普遍生长良好,国外品种生产性能优于国内品种;播种当年干草产量膜侧种植组明显高于直接播种组,干草产量增幅(除甘农4号、新疆大叶和牧歌401外)均在50%以上;干草产量与年均日照时数、年均温的灰色关联度分别达到0.795 5和0.878 9,而与年均降水量关联度仅为0.569 1;株高最高的是WL323为87.8 cm,最低的是敖汉苜蓿,仅74.7 cm;供试23个品种的干草产量与株高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株高与草产量相关系数达到0.65以上,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茎叶比最低的是牧歌401,仅为1.22,绝大多数苜蓿品种的茎叶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综合评价认为供试23个苜蓿品种中的WL323、牧歌401、驯鹿3个品种综合生产性能较好,适宜在青岛地区辅以膜侧种植模式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喷施叶面肥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探明不同叶面肥成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并筛选紫花苜蓿优质高产的叶面施肥方案,本试验以生长第2年的‘东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Dongnong No.1’)为材料,在春季返青期一次性土壤施肥基础上,于刈割前20天分别喷施苜蓿专用叶面肥(自主研制,专利申请号:201810124670.2)、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尿素+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这7种叶面肥(分别简称叶面肥A,B,C,D,E,F,G),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每年刈割3茬,观测不同叶面肥对‘东农1号’紫花苜蓿高度、茎叶比、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并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均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垂直高度、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其中叶面肥G处理下,全年总干草产量达14 595.81 kg·hm-2,比对照提高17.70%;平均粗蛋白含量为25.43%,比对照提高3.12%。叶面肥A处理纯增经济效益和产投比分别达2 414.57元·hm-2和2.63,是叶面肥G处理的2.65倍和8.77倍。经过综合比较分析,在寒地黑土农区喷施紫花苜蓿专用叶面肥(A处理)相对投入较少,产出较多,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6.
喷施微肥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紫花苜蓿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琴  韩清芳  贾志宽 《草地学报》2008,16(4):408-411
通过单独喷施不同浓度的微肥,研究了硼、钼、锌、铁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年生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植株叶面喷用质量分数为0.25%的硼砂,粗蛋白含量提高了8.44%,粗纤维含量降低了10.8%;喷用质量分数为0.06%的钼酸铵,粗蛋白含量提高了13.07%,粗纤维降低了32%,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全磷含量提高了28.5%,与对照差异显著;喷用质量分数为0.2%的硫酸锌,粗蛋白、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提高11.9%、8.5%、7.1%和49.4%,均显著地高于对照;喷用质量分数为0.6%的硫酸亚铁,粗蛋白含量提高了7.2%,全磷、全钾、粗灰分分别提高10.7%、21.1%和7.6%。在苜蓿返青和分枝初期单独喷施硼、钼、锌、铁肥能有效提高紫花苜蓿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叶、茎产量及品质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最佳刈割期,分别在关中苜蓿、阿尔冈金、金皇后3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进行刈割,将其茎叶分离风干后,测定牧草产量、茎叶比、株高、分枝数及养分,为家畜提供优质的蛋白质饲料。结果表明,随苜蓿生长发育,其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结荚期最高。现蕾期苜蓿茎叶比高于其它时期,成熟期苜蓿株高和分枝数高于其它时期。随着生育期的推后,各品种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相对饲用价值逐渐降低,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逐渐升高。现蕾期苜蓿粗蛋白和相对饲用价值显著(P0.05)高于初花期、盛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其叶和茎的粗蛋白分别比后者提高了4.52%、8.28%、12.06%、14.70%和12.59%、9.38%、11.19%和28.81%,相对饲用价值分别比后者提高了6.55%、6.60%、29.07%、40.25%和3.84%、6.09%、4.88%、10.99%,粗纤维分别比后者降低了7.46%、6.85%、20.46%、23.00%和2.99%、1.81%、2.67%、3.67%。现蕾期为苜蓿最佳刈割期。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含水量打捆对苜蓿干草饲用价值的影响,试验选择"金皇后"紫花苜蓿,测定不同含水量打捆苜蓿干草产量、叶片损失及营养成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苜蓿打捆含水量与苜蓿干草质量高度相关,苜蓿干草产量随着打捆含水量的降低而降低。打捆时苜蓿含水量越低,叶片脱落越多,茎叶比逐渐增加,粗蛋白、胡萝卜素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呈降低趋势,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苜蓿含水量由30.25%降到18.66%的过程中,粗蛋白含量降低缓慢,但相对饲用价值降低明显。与传统苜蓿打捆相比,高水分打捆可明显增加苜蓿干草产量,减少叶片脱落,提高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乐”叶面肥是美国化学肥料公司(NACCO)生产的高钾型叶面肥(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5%、10%、30%)。为了探讨“高乐”对琯溪蜜柚的增产效果,作者对红壤土果园4年生树进行了试验。参试树除喷“高乐”外,其余管理与常规柏园相同。试验采用对比法,即1株喷“高乐”400信液,另1株喷清水,共5对、10株树。幼果期喷第一次,以后每隔15天喷1次,共喷5次。试验结果:喷施“高乐”叶面肥后.5个配对中有4个增产,1个减产。喷“高乐”的5株树产量共计187.3kg,而对照5株树的产量为161.skg,增产效果显著。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琯溪蜜柚喷施“高乐”后,叶片比对照增厚,叶色浓绿,树体营养状况良好,裂果数减少,果实品质有所改善。琯溪蜜柚喷施“高乐”叶面肥试验初报@黄绿林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陇中苜蓿为对照,对3个耐盐苜蓿新品系的物候期、株高、茎叶比和产草量等指标进行观测比较,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3号和1号品系生长较快,比对照陇中苜蓿早5~11 d,在无霜期较短的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具有明显生长优势;1号品系在现蕾期、开花期和结荚期株高均高于其他苜蓿材料,与当地陇中苜蓿对比具有显著生长优势;1号、2号和3号品系平均比当地陇中苜蓿增产37.6%、29.5%和34.5%,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8.35%、17.62%和18.09%。综合评价结果,1号苜蓿新品系的品质最好,综合性状突出,产量潜力大,再生性强,适宜在甘肃盐渍土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青海东部农业干旱区适宜的播种方法,选用陇东苜蓿、WL343和金皇后3个品种,采用撒播、条播和精量穴播进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1)3个品种间越冬率差异极显著(P<0.01),WL343越冬率达到78.74%,比陇东苜蓿和金皇后分别高7.86%和13.16%;但3种播种方式间越冬率差异不显著(P>0.05)。2)2龄WL343的株高、生长速度和茎叶比与金皇后和陇东苜蓿相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其单株分枝数与金皇后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陇东苜蓿间差异显著(P<0.05);精量穴播处理下苜蓿株高极显著高于条播和撒播处理,单株分枝数与条播无明显差异,与撒播差异明显,茎叶比极显著低于撒播和条播。3)2龄WL343鲜草产量与金皇后相比差异不显著,较陇东苜蓿显著提高了10.57%;精量穴播平均鲜草产量与撒播间差异显著;WL343×精量穴播平均鲜草产量达到39.86 t·hm?2,高于其他品种×播种方式的饲草产量。4)WL343粗蛋白含量(19.20%)较金皇后和陇东苜蓿分别高出2.65%和6.12%,粗纤维含量分别低20.41%和7.83%,无氮浸出物比金皇后高出17.23%。综合以上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分析,在青海东部农业干旱区,采用精量穴播种植方式,选取WL343紫花苜蓿品种,其在第2年表现出高的生产性能和饲草品质。  相似文献   

12.
葡萄是一种需肥较多的果树,夏季恰逢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很旺盛的阶段,即“双旺期”。“双旺期”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如果肥分供应不足,势必影响树势及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所以,应特别重视葡萄“双旺期”的施肥。1.巧喷叶面肥。葡萄喷肥,以喷叶背为主,绿梢、幼果也可适当喷施,入夏以后的整个生长期间均可进行。为提高工效,可药肥混喷,除过磷酸钙外,一般的营养元素均可与波尔多液混合喷施、在无风、无雨的傍晚喷施,药肥最易被叶片吸收。其次可在上午8~10时进行、叶面肥可间隔10~15天喷卫次,连喷2~4次。不同肥料用作叶面肥的…  相似文献   

13.
葡萄喷施叶面肥,叶片受肥面广、肥效迅速、省工省肥,是葡萄常用的施肥方法。一般肥液喷后2小时即开始被吸收,尿素喷施后24小时内可被吸收88%。花期喷施尿素与硼肥混合液,可提高座果率;幼果和浆果成熟期喷施过磷酸钙溶液,能使果品含糖量明显提高,并增强抗病力;浆果迅速生长期喷施钾肥,产量提高10%,含糖量增加1.5%~2.5%;浆果变软期喷施稀土溶液,增产又增甜。叶面喷肥要取得最佳效果,据江西省南昌县小兰葡萄良种场邓定洪的种植经验,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一、喷施的适宜期:一般来讲,在葡萄整个生长季节均可施…  相似文献   

14.
川北地区紫花苜蓿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1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川北丘陵低山区的生产性能(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株高、分枝数、主根长、再生速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各品种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在综合评价模型中的权重顺序为株高>分枝数>主根长>鲜草产量>茎叶比=再生速度>干草产量;在川北地区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的紫花苜蓿品种是猎人河、霍普兰德和WL323等,爱菲尼特、特瑞和农宝等品种生产性能较差,苜蓿王和胜利两个品种虽然鲜草产量较高,但其再生速度慢,且苜蓿王茎叶比低,胜利干物质含量低,因而综合评价较差。  相似文献   

15.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的方式,设置2个不同覆土厚度处理,对岩石进行生长高度、产草量、茎叶比、粗蛋白含量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覆土厚度1cm时,生长高度和鲜草产量显著高于覆土0.5cm和覆土0cm时的生长高度和鲜草产量;覆土厚度1cm时,岩石在鲜干比、茎叶比、粗蛋白含量等品质方面也表现较好。综合评价膜上穴播苜蓿最适宜的覆土厚度为1cm。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青海东部农业干旱区适宜的播种方法,选用陇东苜蓿、WL343和金皇后3个品种,采用撒播、条播和精量穴播进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1)3个品种间越冬率差异极显著(P<0.01),WL343越冬率达到78.74%,比陇东苜蓿和金皇后分别高7.86%和13.16%;但3种播种方式间越冬率差异不显著(P>005).2)2龄WL343的株高、生长速度和茎叶比与金皇后和陇东苜蓿相比较差异均显著(P < 0.05),其单株分枝数与金皇后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陇东苜蓿间差异显著(P<0.05);精量穴播处理下苜蓿株高极显著高于条播和撒播处理,单株分枝数与条播无明显差异,与撒播差异明显,茎叶比极显著低于撒播和条播.3)2龄WL343鲜草产量与金皇后相比差异不显著,较陇东苜蓿显著提高了10.57%;精量穴播平均鲜草产量与撒播间差异显著;WL343 ×精量穴播平均鲜草产量达到39.86 t·hm-2,高于其他品种×播种方式的饲草产量.4)WL343粗蛋白含量(19.20%)较金皇后和陇东苜蓿分别高出2.65%和6.12%,粗纤维含量分别低20.41%和7.83%,无氮浸出物比金皇后高出17.23%.综合以上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分析,在青海东部农业干旱区,采用精量穴播种植方式,选取WL343紫花苜蓿品种,其在第2年表现出高的生产性能和饲草品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7个不同秋眠级的苜蓿品种进行品比试验,通过进行株高、鲜干比、茎叶比、再生速度等植物学性状分析,目的是为引黄灌区苜蓿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更优质、更高产的苜蓿品种。研究结果表明,7个供试品种在2011-2013年间均可安全越冬,其中皇冠、4020、4010三个品种因其产量较高、茎叶比较小、粗蛋白含量高、再生速度较高,综合性状较好,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兴安盟地区旱作条件下适宜引进栽培的优良苜蓿品种,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呼和马场种植11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通过连续2年观测参试品种的越冬率、株高、产量、茎叶比及营养成分等指标,对旱作条件下11个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饲用价值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图牧2号、敖汉苜蓿和呼伦贝尔杂花苜蓿两年的平均越冬率较高;SK3010、呼伦贝尔杂花苜蓿和敖汉苜蓿在株高、生长速度和干草产量方面表现较好;图牧2号的茎叶比均最大,其次是呼伦贝尔杂花苜蓿、SK3010和敖汉苜蓿;WL168HQ、斯普雷德和呼伦贝尔杂花苜蓿两年的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18%;巨能2和斯贝德的粗纤维含量较高;WL168HQ、呼伦贝尔杂花苜蓿、WL343HQ、SK3010和WL319HQ的粗灰分含量均高于10%。对11个苜蓿品种的越冬率、产量特性和饲用品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呼伦贝尔杂花苜蓿的综合表现最优,适合在该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9.
根瘤菌拌种量对库布齐沙地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库布齐沙地研究了根瘤菌拌种比例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和结瘤的影响。紫花苜蓿品种为"4010",按根瘤菌与苜蓿种子的质量比,设0、10、20g·kg~(-1) 3种处理,测定株高、根瘤数随时间的变化和两茬的产量和营养含量。结果表明,根瘤菌拌种对苜蓿株高、根瘤、产量以及第1茬的茎叶比和营养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经拌种处理的根瘤数比不拌种的对照组多14倍。20g·kg~(-1)拌种时株高和产量最高,株高比不拌种高6.8cm;两茬干草总产量比不拌种高1.79t·hm~(-2);10g·kg~(-1)拌种使第1茬的茎叶比减小、粗蛋白含量增加、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减少。产量和营养没有同时达到最佳水平,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连同生产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根瘤菌用量。  相似文献   

20.
灌水量对京南地区紫花苜蓿生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种植第3年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进行4种不同灌水量(0、25、50和75 mm/次,全年灌水3次)处理,每茬苜蓿初花期测定各处理的产量、茎叶比、株高及第2、3茬苜蓿的单枝质量。结果表明:在试验前1年(2008年)灌足冬水的情况下,灌水对第1茬产量无显著影响,第2、3茬以及全年产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第4茬产量则随灌水量增加而减少,第1~4茬苜蓿株高的变化规律与产量相同;灌水对第1、4茬苜蓿茎叶比无显著影响,第2、3茬茎叶比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第2、3茬苜蓿分枝质量随灌水增加呈增加趋势,灌水25、507、5 mm/次的分枝质量显著高于不灌水(P0.05)。因此,京南地区种植苜蓿应在第1、第2茬苜蓿刈割后灌水,第4茬苜蓿生长期内不宜灌水,当头年灌足冬水时,返青也可不灌水;在生长季降水总量为390.34 mm下,全年最适宜灌水量为150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