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的抗氧化活性,为抗氧化剂的筛选及其清除自由基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抗氧化剂维生素E(VE)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对照,采用1,1-二苯基-2-苦苯肼(DPPH)法、邻二氮菲Fe2+分光光度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法,测定并分析了苹果籽油的2种植物甾醇抗氧化剂(样品T1和T2)对DPPH·、羟基自由基OH·及O2-·的清除能力。【结果】4种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不同,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表现为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1(IC50为6.7 μg/mL)>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2(IC50为7 μg/mL)>VE(IC50为10 μg/mL)>BHT(IC50为16 μg/mL);清除OH·的能力表现为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2(IC50为29 μg/mL)>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1(IC50为30 μg/mL)>BHT(IC50为60 μg/mL)>VE(IC50为85 μg/mL);清除O2-·的能力表现为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1(IC50为17 μg/mL)>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2(IC50为19 μg/mL)>BHT(IC50为21 μg/mL)>VE(IC50为35 μg/mL)。【结论】苹果籽油中的植物甾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DPPH·、OH·、O2-·具有明显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毛葡萄的营养与功能活性,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14年采自广西罗城的13个株系的毛葡萄为材料,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从毛葡萄中提取多酚、黄酮和白藜芦醇等抗氧化活性物质,用比色法测定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藜芦醇含量,用DPPH、ABTS和还原力等方法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所选样品的多酚、黄酮、白藜芦醇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在不同株系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多酚含量为1.97~3.14mg/g,黄酮含量为0.41~1.35mg/g,白藜芦醇含量为0.75~8.81μg/g,抗氧化活性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35.07%~89.34%,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17.86%~32.32%,还原力为1.21~2.32mg/g。【结论】广西毛葡萄含有丰富的多酚和黄酮类物质,抗氧化活性较高,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4种番石榴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功能性成分含量,为番石榴功能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宜盆红’、‘帝王’、‘山美白’、‘山美红’等4个品种番石榴果实为试材,测定其醇提物对DPPH·、·OH、ABTS+ 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并探讨功能活性与物质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4种番石榴醇提物中,‘帝王’醇提物对DPPH·、·OH、ABTS+ 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半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1.25,1.83和1.48 mg/mL;‘山美白’次之,IC50分别为1.46,1.94和1.68 mg/mL;‘山美红’的IC50分别为1.61,2.58和1.94 mg/mL;‘宜盆红’最弱,IC50分别为2.02,3.15和2.28 mg/mL。4种番石榴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0.04~0.19 mg/mL,均远低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的IC50 3.13 mg/mL。4种番石榴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22~20.70 mg/g和21.65~50.68 mg/g,总多酚含量与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lt;0.05),但与·OH自由基清除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相关性均不显著(Pgt;0.05),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gt;0.05)。【结论】4种番石榴醇提物中,‘帝王’醇提物抗氧化能力及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山美红’醇提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评价了锦鸡儿花及根中不同萃取部位的黄酮、多酚含量以及各项抗氧化能力指标,为制备天然来源的氧化剂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药食同源植物锦鸡儿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萃取部分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通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试验比较锦鸡儿花及根中不同萃取相的抗氧化能力。表明:锦鸡儿花及根中总多酚含量普遍大于总黄酮含量,以氯仿部位总多酚含量最高,乙酸乙酯部位的总黄酮含量最高。锦鸡儿花及根均表现出很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锦鸡儿花、根中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的分别为乙酸乙酯萃取相(IC50 = 0.16mg/mL)和正丁醇萃取相(IC50 = 0.28 mg/mL);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的均为乙酸乙酯萃取相(花:IC50 = 0.21 mg/mL;根:IC50 = 0.04 mg/mL);而对Fe+还原能力最强的分别为正丁醇层(EC50 = 0.56 mg/mL)、乙酸乙酯层(EC50 = 0.73 mg/mL)。结论:锦鸡儿花及根的乙醇提取物和不同萃取部位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3个品种嘉宝果叶提取物的酚类成分和生物活性,为嘉宝果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大红钻、保利斯塔和乔尼尔3个嘉宝果品种的叶片提取物总酚和黄酮含量,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UPLC-MS/MS)分析提取物的酚类成分,并测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 (DPPH·)、2,2'-联氮-双 (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 (ABTS+)、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和降糖活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α-淀粉酶抑制活性),对总酚含量与生物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3个品种嘉宝果叶提取物的总酚和黄酮含量分别为458.78~535.51 mg GAE/g和99.46~233.42 mg RE/g,总酚含量以乔尼尔最高,黄酮则以大红钻最高。大红钻和保利斯塔叶片的酚类成分以没食子酸、鞣花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较高,乔尼尔则以没食子酸、鞣花酸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含量较高。乔尼尔叶提取物的DPPH·和ABTS+清除能力最强,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8.48和77.02 μg/mL,其总抗氧化能力也最强,为0.922 mmol/g; O2-·清除能力、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则以保利斯塔最强, IC50分别为0.893 mg/mL、 14.96 μg/mL和57.42 μg/mL。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总酚含量与DPPH·、 ABTS+和O2-·清除能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降糖活性相关性不显著 (P>0.05)。【结论】 3个品种嘉宝果叶提取物的酚类含量和成分存在差异,乔尼尔的综合抗氧化能力最强,降糖活性则以保利斯塔最强,但均是开发抗氧化和降血糖健康产品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小米糠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小米糠多酚的组分及其抗氧化活性,为小米糠的功能性开发和利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法提取小米糠中的多酚,以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体积分数为自变量,以小米糠多酚提取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采用红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对小米糠多酚组分进行定性分析,测定0.2~1.0 mg/mL小米糠多酚和Vc(对照)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和铁还原能力,以评价小米糠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超声辅助乙醇法提取小米糠多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70%,超声功率250 W,超声时间50 min,超声温度40 ℃,在此条件下小米糠多酚提取量为(38.02±2.15) mg/g。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小米糠多酚含有多酚类物质的官能团。由HPLC-ESI-MS结果,推断出小米糠中主要含7-O-β-D-吡喃葡萄糖基-6-C-β-D-吡喃葡萄糖基木樨草、异金雀花素-7-O-β-D-葡萄糖苷、对-香豆酸和牡荆素等多酚类化合物。当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小米糠多酚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VC接近;当质量浓度为 1.0 mg/mL时,小米糠多酚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弱于VC。【结论】获得了提取小米糠多酚的最佳工艺,探明了其主要组分,且小米糠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4种番石榴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功能性成分含量,为番石榴功能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宜盆红’、‘帝王’、‘山美白’、‘山美红’等4个品种番石榴果实为试材,测定其醇提物对DPPH·、·OH、ABTS+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并探讨功能活性与物质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4种番石榴醇提物中,‘帝王’醇提物对DPPH·、·OH、ABTS+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半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1.25,1.83和1.48mg/mL;‘山美白’次之,IC50分别为1.46,1.94和1.68mg/mL;‘山美红’的IC50分别为1.61,2.58和1.94mg/mL;‘宜盆红’最弱,IC50分别为2.02,3.15和2.28mg/mL。4种番石榴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0.04~0.19mg/mL,均远低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的IC503.13mg/mL。4种番石榴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22~20.70mg/g和21.65~50.68mg/g,总多酚含量与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但与·OH自由基清除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4种番石榴醇提物中,‘帝王’醇提物抗氧化能力及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山美红’醇提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卷丹鳞茎提取物的多酚物质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为卷丹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野生卷丹鳞茎为材料,用Folin-Ciocalteau法测定卷丹鳞茎多酚提取物的总酚含量,用HPLC法测定多酚组分,并测定了卷丹鳞茎提取物对ABTS、DPPH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卷丹鳞茎提取物总酚含量为48.78mg/g;HPLC共鉴定出10种酚类成分,其中表儿茶素、芦丁和二氢槲皮素为主要成分,其含量分别为4.58,3.10和1.45mg/g;多酚提取物对ABTS·、DPPH·和OH·3种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能力,且清除作用与多酚质量浓度呈显著性正相关,R2分别为0.964,0.992和0.838。【结论】卷丹鳞茎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抗氧化剂来源。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多酚含量高和抗氧化能力强的食用玫瑰花栽培品种,采用Folin-Ciocalteau法测定云南不同产地3个主要栽培品种共8种食用玫瑰花的多酚含量,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3个不同玫瑰花品种间的多酚含量差异显著,按多酚含量依次为墨红中国红一号滇红,其中曲靖产墨红中的多酚含量最高,达(198.07±5.78)mg/g。曲靖产墨红玫瑰花多酚的抗氧化能力最强,丽江产滇红最低,对DPPH自由基的半清除浓度(SC_(50))分别为(27.52±0.93)μg/mL和(123.33±0.71)μg/mL。在不同产地滇红品种中,以安宁产玫瑰花的多酚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其多酚含量为(156.69±4.61)mg/g,对DPPH自由基的SC50值为(42.67±0.99)μg/mL。经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发现,年均气温是影响玫瑰花多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主要因素,并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赤霞珠葡萄叶不同溶剂萃取物中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用不同极性溶剂依次对赤霞珠葡萄叶φ=95%乙醇粗提物进行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水萃取物及经大孔树脂φ=70%乙醇洗脱物。测定不同萃取物中黄酮和总酚的含量,研究不同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KG-*3/4]·)的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并与BHT进行比较,评价其抗氧化活性。赤霞珠葡萄叶不同溶剂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φ=70%乙醇洗脱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 DPPH自由基和O2-[KG-*3/4]·的 IC50分别为(0.017±0.001)、(0.023±0.001) g/L和(0.174±0.007)、(0.222±0.003)g/L,高于BHT。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溶剂萃取物中黄酮、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具有相关性。赤霞珠葡萄叶萃取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不同溶剂萃取物对抗氧化活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将白菜型油菜不同栽培种‘红菜薹’和‘黄芽白’进行正反交获得杂种一代,再经过多代自交获得高世代杂种。观察杂种后代形态学特征(叶型、株高、分枝数等)、育性特征(花粉育性、自交结实率)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特征。结果表明经过多代自交,杂种后代各性状趋于稳定,正反交杂种形态有较大差异,而高世代杂种与杂种一代相比,形态没有明显变化。杂种后代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都比较高,花粉可育率均达到90%以上,但与双亲相比仍然稍差。杂种后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比较正常,但仍有少数细胞出现异常染色体行为。杂种后代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联会主要以形成环状和棒状的二价体为主,但也形成四价体等其他染色体构型。杂种后代中平均形成二价体的数目在6.7~8.2,最多全部20条染色体形成10个二价体,其中形成环状二价体和棒状二价体的比例相差不大。除了形成二价体外,部分花粉母细胞还形成少数四价体。与亲本相比,杂种后代染色体联会出现较多的非同源联会,平均每个细胞形成二价体的数目比亲本少,而形成四价体的数目比亲本多。在减数分裂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开并移向细胞两极,减数分裂后期Ⅱ,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形成四分体。在此过程中,绝大多细胞染色体行为正常,但有个别细胞出现后期Ⅰ染色体不均等分离,有些细胞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形成染色体桥;有些细胞在减数分裂Ⅱ中期和后期出现落后染色体。此杂种后代减数分裂过程较正常,探明杂种后代的减数分裂特征可为白菜型油菜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结球甘蓝类钙调蛋白(CMLs)响应不同胁迫时的功能,丰富CMLs参与钙信号网络调控,为CMLs参与植物逆境途径及其功能的研究提供依据。以结球甘蓝ZG为材料,克隆得到 CML48 CML5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CML48开放阅读框(ORF)为672 bp,含4个内含子,编码223 aa,分子量为25.28 ku; CML50开放阅读框ORF为1 095 bp,编码364 aa,分子量为38.06 ku,含3个内含子;均为亲水蛋白,均含有2个EF-hand结构域;系统发育树表明 CML48 CML50均与甘蓝处于同一进化枝,与白菜、油菜的亲缘关系最近。qPCR表明 CML48 CML50在干旱(PEG6000)、盐胁迫(NaCl)、低温(4 ℃)、高温(37 ℃)、H2O2、脱落酸(ABA)、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等不同胁迫处理下,在叶和根中的表达均有上调,且 CML50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 CML48, CML48在茎尖中高度响应高温胁迫,而在根中不响应高温和H2O2胁迫。初步说明 CML48 CML50在根和叶中均可响应上述8种非生物胁迫。  相似文献   

13.
The study analyzed the silencing of BcMF12 gene regulated by BcA9 promoter in the transgenic pakchoi and confirmed the effect of antisense BcMF12 gene on the pollen development. A conserved BcMF12 gene fragment was amplified from the cDNA of flower buds in pakchoi (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syn. B. rapa L. ssp. chinensis) and was fused to the anther specific BcA9 promoter. The plant antisense expression vector was constructed and then introduced into pakchoi via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The transgenic plants were screened by antibiotics and molecular analysis. PCR and Southern blot revealed that the antisense BcMF12-GUS fusion gene regulated by BcA9 promoter was integrated into transgenic plants. Northern blot suggest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BcMF12 gene was down-regulated significantly. The pollen germination rate of transgenic plants with antisense BcMF12 gene de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plants. The expression of the gene BcMF12 related to the pollen development was inhibited by the antisense BcMF12 driven by BcA9 promoter, which consequently affected the pollen development in pakchoi.  相似文献   

14.
构建表达细粒棘球蚴Eg95-Eg.ferritin融合蛋白的重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活载体疫苗株并评价其生物学特性。将细粒棘球蚴Eg95-Eg.ferritin融合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pYA3341中,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Eg95-Eg.ferritin,将重组质粒分别电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3770和X4550,获得重组疫苗菌株St-Eg95-Eg.ferritin,对重组菌的稳定性、生长状态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PCR和酶切鉴定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Eg95-Eg.ferritin,Western blot检测Eg95-Eg.ferritin蛋白在重组菌中获得表达;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可稳定存在,且不影响重组菌的生长状态,小鼠口服试验证实,重组菌安全无毒性。成功构建能稳定表达细粒棘球蚴Eg95-Eg.ferritin融合蛋白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活载体疫苗株,将为研究包虫病口服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山杏种皮黑色素与Cu2+和Zn2+络合的相关性质,为山杏种皮黑色素以及其他植物黑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位滴定、紫外-可见光差示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对山杏种皮黑色素与Cu2+和Zn2+的络合物进行分析。【结果】Cu2+和Zn2+与山杏种皮黑色素络合后,均能促进山杏种皮黑色素酸性位点的去质子化作用,但Cu2+的促进作用更强,结合更为牢固;随pH值升高,山杏种皮黑色素中解离出的络合位点增多,络合Cu2+能力增强。【结论】Cu2+和Zn2+主要与山杏种皮黑色素中羰基发生络合作用,氨基和羟基参与了络合。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在临床样本能够同时检测猪种、牛种、羊种、绵羊种布鲁菌的多重PCR方法,根据NCBI已收录的布鲁菌全基因,设计并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的反应条件,建立能够同时检测4种布鲁菌的多重PCR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可以从4种布鲁菌以及4种细菌混合物中扩增出大小分别为276、494、733和976bp的特异性条带,对照组的检测结果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对4种病原菌基因组DNA的检出量为猪种32.2pg、牛种21.3pg、羊种27.5pg、绵羊种43.2pg;人工模拟感染样本检测结果表明,能从混合感染的病料中特异地检测出4种病原菌。应用该方法对200份临床奶山羊乳样进行检测,结果检出4份阳性。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检测4种布鲁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种群的结构动态及演替趋势,为该种群的保护与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色季拉山东坡海拔3 800 m处设立100 m×100 m的典型样地,对固定样地内所有基径≥0.1 cm的乔木树种进行调查,记录树高、基径、胸径、生长状况等信息,对于基径0.1 cm的幼苗采用抽样调查统计其数量。采用基径和胸径2个指标将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划分为13个龄级,分析该种群的龄级结构;利用种群动态量化方法计算相邻龄级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指数(V_n)和种群结构对随机干扰的敏感性指数(P_(max))等;采用种群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等方法,分析种群结构特征;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种群未来数量动态变化趋势进行量化预测。【结果】(1)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呈典型的"金字塔"型,1龄级幼苗储备丰富。(2)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指数显示该种群为增长型种群,但对外界干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3)种群林龄结构完整,1龄级阶段存在强烈的环境筛选作用,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直线型(Deevey-Ⅱ型)B_3亚型,种群死亡率与消失率随龄级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4)生存分析表明,随龄级的增大,种群生存率逐渐降低,累积死亡率与生存率为互补关系,死亡密度与危险率总体呈降低趋势,但危险率曲线波动较大。(5)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呈增长趋势,与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指数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虽然各种指标均表明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目前处于稳定增长期,但结合生境及气候条件认为,该种群目前处于以地形、风、雪为主导的一种多元演替顶级的稳定期,今后一段时间其种群数量虽有波动,但不会偏离目前整体状态。考虑该种群对外界干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建议进一步加强生境的保护,防止生境破坏引起种群衰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在不同光照下甘蓝型油菜幼苗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为花青素合成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蓝型油菜自交系GLH4为研究材料,选取优质种子种植于花盆,在人工气候箱中以300 μmol/(m2· s)光照培养至2叶1心期后,进行强光700 μmol/(m2·s)和弱光300 μmol/(m2· s)处理,取0,24,48,72和96 h油菜幼苗进行表型观察;分别取不同光照处理96 h油菜的第1片真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GLH4在不同光照下的转录组数据,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差异基因KEGG分析,筛选不同光照处理油菜幼苗差异表达基因,并用RT-qPCR技术进行验证;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和Analyst 1.6.3软件进行油菜幼苗代谢组数据的处理,对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筛选不同光照处理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对0,24,48,72和96 h油菜幼苗的表型观察发现,强光处理油菜幼苗茎、叶颜色变紫,且随诱导时间延长,颜色逐渐变深。转录组KEGG分析共找到9 840个差异表达基因,且参与光照调控的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到了20条通路中,其中代谢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多(1 751个),其次为次生代谢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986个)。代谢组分析共检测出248个差异代谢物,其中类黄酮差异代谢物最多(81个)。类黄酮代谢物中包括7种花青素苷,其中花翠素、花翠素 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和牵牛花色素3-O-葡萄糖的表达量达到极显著水平。类黄酮代谢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的表达量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表达量居前的8个差异表达基因的RT-qPCR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强光诱导油菜器官和组织颜色的变化与花青素积累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泽漆水提取物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体外抑制作用,本研究使用CCK-8法检测泽漆水提取物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CCL-81)增殖活力的影响,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泽漆水提取物对PEDV的抑制作用和时间依赖关系。以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Ribavirin)为阳性对照药物,探究泽漆水提取物对PEDV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1)泽漆水提取物浓度≤500 μg/mL时在12、24 和36 h细胞无毒性。2)泽漆水提取物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降低PEDV-N mRNA的表达量及PEDV 病毒滴度。3)泽漆水提取物可长时间有效抑制PEDV-N蛋白的表达,预防给药对PEDV-N蛋白表达无明显抑制效果。4)泽漆水提取物在病毒复制周期的吸附及复制增殖阶段对PEDV-N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入侵阶段对PEDV-N蛋白的表达无明显抑制效果。综上,泽漆水提取物在体外对PEDV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主要作用于PEDV生命周期的吸附和复制增殖阶段。本研究为深入挖掘泽漆抗病毒优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干旱胁迫对香柏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干旱胁迫对香柏幼苗生理指标、光合指标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寻求香柏幼苗生长的理想水分条件,探讨香柏幼苗生长对水分变化的适应机理。【方法】以香柏3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90%~95%)、轻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中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55%)、重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0%~35%)4个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香柏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及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对香柏幼苗地径、根质量、茎叶质量、总生物量、根质量比、茎叶质量比、根长等有显著影响,但对株高影响不显著。4个干旱胁迫处理下香柏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即均在轻度干旱胁迫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胁迫使香柏幼苗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香柏幼苗叶片丙二醛浓度明显低于其他3个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在轻度干旱胁迫时达到最大。干旱胁迫条件下香柏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且以轻度干旱胁迫下的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低。【结论】香柏幼苗不适宜在土壤过于干旱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而适于在轻度干旱即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70%~75%的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