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旱地春玉米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春玉米高产技术方继友(河北省承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067000)陈宝祥,张树军(河北省平泉县农业局067500)我们在平泉县(无霜期110~150天,≥10℃年活动积温2480~3280℃,平均降水量557~662mm)开展了旱地春玉米10500k...  相似文献   

2.
北方小麦玉米两作超吨粮综合配套技术佟屏亚,凌碧莹,关义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00081)高富兰,王津花,李俊兰,邸双兰(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土肥站100027)“八五”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实施农业部重点科学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3.
苏引6号冬小麦的引种试种与应用前景杜振华,孙芳华,张文祥,郭丽(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及品种抗寒性与栽培技术的提高,我国冬小麦的种植界限已大大向北推移。这将是我国扩大冬小麦种植面积,提高小麦总产的一项重要技...  相似文献   

4.
王培 《作物杂志》1996,12(3):10
冬小麦抗旱新品种花940花940小麦是河北省粮油作物研究所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的冬小麦新品种。1996年4月3日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花940在1992年省旱地区试,平均产量52935kg/hm2,居第1位。1993年省旱地区试比对照平……  相似文献   

5.
陈效庚 《科学种养》2009,(11):49-49
特征特性该品种由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选育。2005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冀审麦2005003号),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2007017)。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北京0045"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原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京411为母本、中麦9号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和系圃法选育而成的矮秆、大穗、大粒、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2004年9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抗旱耐盐碱丰产品种育种技术──两圃平行交替选择法赵松山,王学信,张焕英,李桂荣,陆莉,王奉芝(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061001)过去小麦抗逆性育种,一直用单一生态条件的系谱法处理组合后代,致使组合后代的抗逆性与丰产性基因型很难同时表达,遗传...  相似文献   

8.
王瑞霞 《种子科技》2008,26(3):66-66
承豆6号是由河北省承德农业研究所选育,2000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冀承审200006),2003年相继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审定编号:宁审豆2003003)和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3014)。  相似文献   

9.
综合NDVI时序特征的冬小麦混合像元分解及面积估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MODIS数据进行面积提取易受混合像元影响,为了降低因混合像元导致的错分和漏分误差,该文提出一种线性的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建立MODIS混合像元中冬小麦占比与MODIS/NDVI时间序列影像波峰波谷差值之间的定量关系。基于2017年保定市MODIS数据和GF数据进行了模型构建,基于2014年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显示纯度指数(PPI)精确度均值为0.485,基于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得到的2014年保定市冬小麦面积推算值为40.05万hm2,基于GF数据得的2014年保定市冬小麦面积“真值”为37.39万hm2,绝对误差为2.66万hm2,相对误差率为7.11%。利用河北省冬小麦广泛种植的8个地市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地市的冬小麦面积推算值和冬小麦面积“真值”间平均误差率为3.69%。基于该模型的冬小麦面积推算值误差相对较低,数据可靠性较高,且受地域影响较小,具有较为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在河北省山前平原小麦一玉米两熟区,在传统的施肥种类和施肥量基础上,采用3个灌水次数处理,A1(起身拨节水)、A2(起身拨节水、孕穗水)、A3(起身拨节水、孕穗水、灌浆水),研究了春季不同灌溉制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构成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春一水处理明显降低了小麦穗粒数和粒重,春二水处理与春三水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春二水处理的水分生产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早熟品种的初步研究宋春华,王学路,郑殿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此项研究是“八五”小麦优异种质综合评价子专题的一部分,已进行3年,试验地设在北京。共种植250余份品种,分别来自北京、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省...  相似文献   

12.
鲁单981(原试验代号LD981)由山东省农科院研究所选育,2002年通过山东省和河北省审定。1特征特性该杂交种苗期叶鞘紫色,花丝红色,花药浅紫色,株型半紧凑。生育期103d,株高280cm,穗位高118cm。抗病性较好,2001年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高抗小斑病(1.0级)、弯孢菌叶斑病(1.0级)、青枯病(病株率为0),抗大斑病(3.0级),中抗玉米黑粉病(病株率为7.1%)、玉米矮花叶病(5.0级)。对玉米螟(心叶期食叶等级3.0级)有一定抗性。果穗筒形,穗长20.1cm,穗粗5.2c…  相似文献   

13.
山地茶园覆草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汲长岁 《茶业通报》1995,17(4):15-16
山地茶园覆草效应的研究汲长岁(山东省莒南县果茶中心)高家沟山地茶园,无灌溉条件,近4年年平均降水量为630mm,年降水量小于年蒸发量(450mm)与径流量(250mm)之和,茶树生长势弱,经济效益差。为了研究旱地茶园的覆草效应,1991~1994年对...  相似文献   

14.
胚芽鞘长度作为冬小麦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王玮  邹琦 《作物学报》1997,23(4):459-467
20%PEG-6000(w/v)作渗透介质,室内模拟干旱条件,对7个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系)萌发期的芽鞘长、芽长、根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系)芽鞘长、芽长、根长差异显著,以芽鞘长与抗旱性符合最好。芽鞘长与渗透调节能力关系密切。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冬小麦抗旱性鉴定筛选程序”。用此程序对11 3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抗旱鉴定和系统聚类分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1997—2004年甘肃省冬小麦研究所引进国际冬小麦改良项目(IWWIP)半干旱地冬小麦观察圃、水地冬小麦观察圃和兼性及冬小麦观察圃等试验材料17套2091份。通过试验发现在IWWIP观察圃中有许多材料高抗条锈病,丰产性好,抗旱性强,品质优良。但多数材料植株偏高,穗部性状较差,抽穗期偏晚,不宜在生产上直接利用。作为品种资源,育种中对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材料可重点进行研究利用;对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材料,也可根据材料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多抗性冬小麦临远85—7069临远85-7069是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用T·JB259/87做母本,鲁麦大穗//西北丰收/(st2422/464)杂种后代做父本培育而成。冬性,中熟。株高90厘米,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秆硬抗倒,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白...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光合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光合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试验基地,以3个强筋冬小麦品种藁优2018(C1)、师栾02-1(C2)、石优20(C3)和1个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C4)为试验材料,设置0、180、210、240、270kg/hm 2 5个氮肥处理,分别用N0、N180、N210、N240、N270表示。结果表明:N240处理下不同冬小麦品种的旗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旗叶长度、旗叶宽度,叶面积指数、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均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不施氮肥的处理,但与N27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光合生理、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施氮量240kg/hm 2是充分发挥不同冬小麦品种植株光合性能及产量潜力的适宜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1986-1995年冬小麦试验研究中亩产500kg以上地块或处理的有关资料,对冬小麦亩产500kg的群体发展和个体生长发育动态、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河北省冬小麦取得亩产500kg的多条生育轨道及其相应的栽培生态条件进行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9.
晚熟优质浓红型苹果新品种—国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熟优质浓红型苹果新品种──国红ANewVarietyofApple—Guohong李良翰,匡明纲,段玉春,冯建忠,张振波(河北省农科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石家庄050061)西洋苹果引进我国栽培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目前从栽培到商品大都是国外引进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群体CO2同化速率与日净光合生产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杜宝华  曹永华 《作物学报》1995,21(5):598-604
根据农田冬小麦群体CO2同化速率系统的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1)冬小麦群体光合速率与冠层入射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关系,以及各生育期的光饱和现象;(2)冬小麦群体光合速率与最大光合生产率的生育期的动态变化。提出大田作物自身的同化作用引起冠层内CO2浓度降低,会成为群体光合生产力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