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华鲟烂鳃并发胃充气病的组织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病理解剖、显微组织病理学研究方法,对患烂鳃并发胃充气病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和健康中华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患病中华鲟鳃充血,鳃丝末端逐渐变黑,烂鳃症状明显。胃充气明显,导致腹部极度膨胀,造成鱼体上翻、漂浮水面。肝、肾、脾等脏器有轻度充血病变;H.E染色的病理切片显示,患烂鳃并发胃充气病中华鲟鳃组织呈棍棒状,鳃小片上皮细胞肿胀,红细胞外渗,鳃小片坏死而脱落,胃壁变薄、绒毛拉伸萎缩,胃粘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结构模糊,肝中央静脉和血窦扩张,部分肝细胞空泡化,肾组织、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研究认为患病鱼鳃小片坏死脱落,烂鳃严重,导致鱼体呼吸功能衰竭,严重缺氧。在缺氧状态下,病鱼代偿性呼吸,吞食空气,进而引发胃充气。腹面上翻,肝、肾、脾的病变又会加重病情。文中还讨论了该病的致病原因和临床诊断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病理解剖、显微组织病理学研究方法,对患烂鳃并发胃充气病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和健康中华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患病中华鲟鳃充血,鳃丝末端逐渐变黑,烂鳃症状明显。胃充气明显,导致腹部极度膨胀,造成鱼体上翻、漂浮水面。肝、肾、脾等脏器有轻度充血病变;H.E染色的病理切片显示,患烂鳃并发胃充气病中华鲟鳃组织呈棍棒状,鳃小片上皮细胞肿胀,红细胞外渗,鳃小片坏死而脱落,胃壁变薄、绒毛拉伸萎缩,胃粘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结构模糊,肝中央静脉和血窦扩张,部分肝细胞空泡化,肾组织、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研究认为患病鱼鳃小片坏死脱落,烂鳃严重,导致鱼体呼吸功能衰竭,严重缺氧。在缺氧状态下,病鱼代偿性呼吸,吞食空气,进而引发胃充气。腹面上翻,肝、肾、脾的病变又会加重病情。文中还讨论了该病的致病原因和临床诊断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鲤竖鳞病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溶血,水肿,变性坏死和炎症,病鱼的皮肤,鳞囊,鳍、鳃、肾、肝、脾和肠都显出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尤其是肾,锶和皮肤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2013年8月,罗源湾鸟屿海区网箱养殖黄姑鱼发生死亡事件。病鱼体表无明显异常,肝脏有点状出血,肾、脾略微重大,胃肿大明显,肠空。采用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及16S rDNA系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等方法,对从病鱼脾脏分离获得的优势菌株进行了鉴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符合溶藻弧菌特点,GenBank中同源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菌与溶藻弧菌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0%,系统进化树中与溶藻弧菌自然聚为一支。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恩诺沙星等5种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5.
为临床诊断和防治锦鲤Cyprinus carpio koi皮肤溃疡病,采用病理解剖方法对患病锦鲤进行临床观察和组织病理学分析,试验用患病锦鲤取自上海市朝阳锦鲤养殖场发病池塘,确定病鱼10尾(编号1~10),取每条病鱼的组织进行病理解剖、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表明:患病锦鲤体表溃疡病处的病灶组织出现严重淤血、炎性细胞浸润并聚集、肌束溶解和坏死等典型病理表现;体表溃疡病是由致病菌局部感染所致,并未全身性感染,10尾病料的脾组织均表现出血管扩张、管壁增厚、血管周围的实质组织凝固变性,伴有红细胞坏死和凝固变性区域内部分组织坏死等较为一致的病理特征,可以诊断为血液中有毒物质引起的脾组织病变,导致脾功能低下;肝胰组织和肾组织较脾组织病变相对较轻;肠、心、鳃、头肾组织等基本正常。研究表明,本病例全部样品均有不同程度的脾凝固变性、肝组织淤血、肾组织间质充血及其组织中血管扩张、管壁增厚的病理变化,这与体表溃疡病变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感染维氏气单胞菌后齐口裂腹鱼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用培养稀释的维氏气单胞菌菌液,经腹腔注射人工感染健康齐口裂腹鱼,通过病理切片和HE染色技术观察患病鱼的腮、肝、肾、脾、肠、头肾等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染病鱼的腮、肝、脾、肾、肠和头肾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某些细胞的细胞核固缩、碎裂或崩解,病变严重的区域组织细胞坏死崩解成一片无结构的物质。[结论]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病症使齐口裂腹鱼的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功能均减弱或丧失。  相似文献   

7.
从患病黄颡鱼上分离出1株柱状黄杆菌(Pf1),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Pf1感染黄颡鱼和翘嘴鳜,发现Pf1对2种鱼均有致病性。Pf1可导致翘嘴鳜多个组织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严重损伤肝、体肾和鳃。被感染翘嘴鳜肝细胞肿胀、空泡化坏死;肾小管广泛坏死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鳃小片毛细血管充血,呼吸上皮细胞肿胀变性,鳃的呼吸功能衰退。鳃部病变导致感染鳜呼吸频率加快、游动缓慢,最后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8.
关于阿维菌素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和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每24h换液式毒性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1~2.56mg/L)的阿维菌素对异育银鲫Allogynogenetic cruciancarp的急性毒性,并对暴露在0(对照)、0.01、0.04mg/L阿维菌素溶液中养殖21d后异育银鲫的鳃、肾、肝、脾和脑组织器官的病理切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异育银鲫24、48、72h和96h LC50分别为0.21、0.14、0.08、0.06mg/L,安全浓度为0.019mg/L;对照组鱼元组织病理变化。0.01mg/L浓度组鱼只在鳃、肝脏和脾脏的部分细胞中出现颗粒变性或空泡变性轻度病理变化。0.04mg/L浓度组鱼出现严重的病理损伤:1)鳃小片尖端膨胀,基部上皮细胞脱落,部分鳃小片发生融合等;2)肾脏中肾小球充血,肾小管透明变性,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核溶解消失;3)肝脏中肝细胞空泡变性,细胞核膜破裂、核仁溶解消失,病变严重的肝细胞坏死;4)脾脏中出现网状组织增生和铁血黄素沉淀;5)脑组织中神经细胞空泡变性,部分细胞核移位到边缘。  相似文献   

9.
常藕琴  石存斌  吴淑勤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1):136-138,封三
采用常规病理组织学、Howell红氨酸染色、原子吸收光谱检测等方法,对硫酸铜处理28 d的剑尾鱼进行组织病理学变化、Cu2+在组织中沉积和蓄积研究。硫酸铜中毒的主要病理变化为:鳃小片粘液分泌增多,鳃丝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增生,鳃小片融合,鳃丝棒状化;肝脏水肿,肝静脉和肝窦淤血、溶血,肝细胞的水泡变性,弥漫性坏死、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胰腺细胞的酶原颗粒减少;Cu2+主要沉积和蓄积在肝脏中。研究结果表明,肝脏病理变化具有代谢性中毒特征,并与肝脏中Cu2+蓄积量具有一致性;肝脏是Cu2+的重要蓄积器官,蓄积量与时间、浓度具有相关性;Howell红氨酸染色后Cu2+在肝脏中的显示和病理变化可作为铜中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鲤鱼穿孔病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一种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鲤鱼穿孔病的病理学研究结果。该病的主要特征是最初在体表出现红斑,进而表皮及真皮坏死和崩解,肌肉溃烂形成大小不一的溃疡灶,最后体壁穿孔而病鱼死亡。病理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表皮细胞变性坏死,真皮充血、出血及炎性水肿和坏死,肌肉呈变质性炎,病程较长的可见肉芽组织增生及修补。鳃和心、肝、脾、肠、胰、肾等内脏器官呈现变性、充血和发炎等变化。  相似文献   

11.
多重PCR检测四种食源性病原弧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在扩增内标存在下同时快速检测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五重PCR方法。【方法】以细菌16S rRNA基因为扩增内标靶序列,针对溶藻弧菌gyrB基因、副溶血弧菌collagenase基因、创伤弧菌vvhA基因、霍乱弧菌ompW基因,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体系,对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价,并将建立的五重PCR应用于弧菌的筛选。【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检测体系对混合模板中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的灵敏度达10 CFU/mL,霍乱弧菌的灵敏度达105 CFU/mL,经特异性评价证实其特异性好,并能有效指示PCR反应的假阴性,将建立的多重PCR应用于69株疑似弧菌菌株的鉴定,其结果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一致。【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灵敏、准确地检测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和霍乱弧菌4种食源性致病菌,灵敏度高,并能有效指示PCR反应的假阴性,适用于食品中常见致病性弧菌的快速筛检。  相似文献   

12.
许柯  劳华均  李如松  孙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33-11834
[目的]探讨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TMVibrio)对创伤弧菌的检测效果。[方法]通过CHROMagarTMVibrio、梅里埃弧菌显色培养基(ChromID Vibro)与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TCBS)琼脂培养基之间进行比对,采用阳性菌株直接平板计数和人工污染样品的方法,对CHROMagarTMVibrio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CHROMagarTMVibrio平板上创伤弧菌为绿色圆形直径约2~3 mm的光滑菌落(培养24 h后)。CHROMagarTMVibrio平板在特异性上优于另2种平板,在灵敏度上跟ChromIDVibro相近,但大大优于TCBS平板。当样品中大约有3.0 cfu/ml浓度的目标菌时,经过选择性增菌培养,3种平板均可以检出。[结论]CHROMagarTMVibrio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能提高创伤弧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桑燕娇  宁喜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71-11874
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均是食源性致病菌,对这些菌种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对水产品安全以及保护人类健康极为重要.主要综述了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toxR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检测,探讨toxR靶基因能否准确检测副溶血性弧菌,从而消除其他研究者对该基因特异性的疑虑。[方法]采用SN/T1870—2016中副溶血性弧菌toxR的引物探针对副溶血性弧菌和其亲缘关系接近的弧菌标准菌株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证实该引物探针只能扩增出副溶血性弧菌,其他弧菌诸如溶藻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等未得到扩增。[结论]证实SN/T1870—2016中toxR的引物探针特异性高。该研究可为各检测机构提供数据支持,为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与研究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是4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弧菌,能够造成人类多种疾病,建立同时检测这4种食源性病原弧菌的检测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本研究旨在建立同时检测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的多重富集定量PCR(multiplex enrichment quantitative PCR,ME-q PCR)方法,并含扩增内标用于指示PCR反应的假阴性,创新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具备定量能力的检测方法,为这4种食源性病原弧菌的检测提供新方法。【方法】以细菌16S r RNA为扩增内标靶序列设计引物,并针对副溶血弧菌的collagenase、溶藻弧菌的gyr B、霍乱弧菌的omp W、创伤弧菌的vvh A,分别设计内、外2对特异性引物,首先将所有内、外引物混合,进行一个循环数较少(10—20 cycles)的高通量多重富集PCR将靶基因富集出来,由于循环数较少,各个基因得到均匀的扩增,每个基因均有4种可能的产物,每1种产物均能作为第二轮巢氏荧光定量PCR的模板,这增加了靶基因从模板中被富集出来的概率,然后将产物稀释后作为模板,利用内引物分别进行巢式荧光定量PCR检测各个基因,最后根据扩增曲线和熔融曲线分析结果。通过设置不同的第一轮多重富集PCR循环数(10、15和20个循环),优化ME-q PCR第一轮循环数。采用14株标准菌株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评价ME-q PCR的特异性。并以4种弧菌基因组DNA混合物梯度稀释的样品(100、10、1、0.1、0.01和0.001 ng·μL-1)作为模板,对建立的ME-q PCR进行灵敏度和定量能力的评价。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已分离到的69株疑似弧菌菌落的鉴定中,与传统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优化后,ME-q PCR的第一轮循环数确定为15,特异性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达0.001 ng,高于普通荧光定量PCR约1个数量级,并能有效指示PCR反应的假阴性,且拥有与普通荧光定量PCR相同的定量能力,扩增效率和R2符合定量的要求;将建立的ME-q PCR方法应用于69株疑似弧菌菌株的鉴定,24个绿色菌落为副溶血弧菌,22个黄色菌落为溶藻弧菌,1个黄色菌落为创伤弧菌,没有检出霍乱弧菌,其结果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一致。【结论】该方法能够定量、快速准确地检测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这4种食源性病原弧菌,灵敏度高,并能有效指示PCR反应的假阴性,结果无需凝胶电泳,适用于食品中4种常见病原弧菌的快速筛检。  相似文献   

16.
鲤鱼急性铜中毒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利  汪开毓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18-6820
[目的]为渔业生产和环境水质评价提供科学资料。[方法]通过急性中毒试验,研究铜中毒后鲤鱼的临床症状与剖解变化、病理组织学变化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铜对鲤鱼的24、48和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67、1.25、0.77 mg/L,安全浓度为0.077mg/L。中毒鱼体表和鳃的粘液增多,鳃上附着少量淡蓝色的絮状物,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中毒鱼肝脏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空泡变性和多发性溶解性坏死。鳃小片上皮细胞严重增生,鳃丝肿胀呈棍棒状。增生的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严重者仅剩下裸露的毛细血管。[结论]铜会损害鲤鱼的多种组织。  相似文献   

17.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和生化分析等方法,对患“水瘪子”病病蟹的超微病理和病理生理进行研究。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病蟹肝胰腺、鳃、肌肉等组织细胞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脂滴锐减,微绒毛肿胀、断裂,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内嵴紊乱、减少甚至消失形成空泡,内质网扩张或断裂为片层状结构;鳃上皮细胞角质膜变薄,细胞核异染色质化,角质层面伸出的指状突起破裂消失,上皮细胞顶膜形成的微绒毛杂乱、断裂甚至消失,角质膜下空腔增大,线粒体畸变,数量减少,内嵴减少,形成空泡,溶酶体数量增多,并与空泡和空泡化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严重病变的鳃上皮细胞中出现细菌颗粒,未见包涵体等病毒样颗粒;肌肉的病变主要是肌纤维松弛、断裂,肌质网溶解消失或者形成小泡,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变小,细胞核固缩且边缘化。病理生理分析结果显示,病蟹血淋巴中血糖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健康蟹,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健康蟹,甘油三酯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蟹;病蟹肝胰腺中肝糖原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蟹,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低于健康蟹。  相似文献   

18.
创伤弧菌外膜蛋白的分离及其抗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Sarkosyl和PMSF法分离、提取鳗源创伤弧菌FJ03-X2的外膜蛋白,并应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提取的外膜蛋白的组分和抗原性。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Sarkosyl法分离的主要外膜蛋白分子量集中在14~66 kDa之间;而PMSF法分离的主要外膜蛋白分子量分布在14~92 kDa之间。在两种方法中,分子量38 kDa、36 kDa的外膜蛋白均为高丰度蛋白。两种方法提取的创伤弧菌外膜蛋白经SDS-PAGE后,用兔抗创伤弧菌FJ03-X2血清进行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兔抗FJ03-X2高免血清能识别绝大多数外膜蛋白组分,说明FJ03-X2菌株的外膜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其中,分子量分别为66kDa、47 kDa、44 kDa、38 kDa、36 kDa、34 kDa的外膜蛋白呈强阳性反应,是主要的免疫原组分。同时,经比较分析认为PMSF法提取创伤弧菌外膜蛋白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水环境中Ni~(2+)对鲤鱼鳃和肝脏的组织损伤,将鲤鱼(Cyprinuscarpio)暴露在Ni~(2+)浓度为0、0.55、0.62、0.72、0.83、0.96、1.09、1.25mmol/L的水环境中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通过组织切片观察鳃和肝脏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Ni~(2+)对鲤鱼的96h半数致死浓度(LC_(50))为0.72 mmol/L,安全浓度(SC)为0.007 2 mmol/L。高浓度Ni~(2+)(1.25 mmol/L)试验组鲤鱼的鳃小片呼吸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肝血窦淤血,肝细胞核固缩;中低浓度Ni~(2+)(0.72~1.09mmol/L)试验组鲤鱼的鳃小片呼吸上皮水肿浮离、细胞增生,血窦充血,肝细胞胞浆空泡化。表明水环境中的Ni~(2+)浓度高于0.007 2mmol/L时会对鲤鱼的鳃和肝脏造成急性毒性,导致鳃和肝脏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