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妊娠猪舍全年热环境变化规律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减少环境温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北京市某猪场妊娠母猪舍为试验猪舍,通过监测试验猪舍全年舍内、外热环境指标并记录妊娠猪舍母猪3年返情率,研究妊娠猪舍全年热环境变化规律,并统计分析母猪返情率与月份、季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试验期间妊娠猪舍舍内、外温度偏高。夏季舍内温度为34.6℃时舍外温度为35.2℃。舍内日平均温湿指数THI大于舍外,舍内、外日平均温湿指数THI均多数时间处于危险级79≤THI≤83,部分时段进入紧急状态(THI≥84)。冬季试验期间舍内温度偏低,春季舍内温度较为适宜。妊娠猪舍母猪返情率存在季节性变化规律,第3季度返情率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季度,第3季度母猪返情率较高与北京市6—8月的高温有关,高温对母猪返情的影响存在延迟现象。  相似文献   

2.
猪的热应激     
《当代畜禽养殖业》2003,(7):J047-J047
猪的体温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超过这一限度,就称为热应激。最先表现的临床症状就是呼吸加速喘气。如果体温持续上升,动物虚脱,昏睡,或者最终死亡。 在高温环境下,在任何生产系统,任何年龄阶段的猪都会产生热应激。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或者发生故障,也会出现这类问题。热应激给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降低生产性能,最终使效益下降。 业主有很多方法降低或避免猪的热应激。猪舍  相似文献   

3.
温热环境对育肥猪体温调节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温湿度是影响育肥猪福利、生长及健康的重要因素。猪属于恒温动物,当环境温湿度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产热量、采食量、呼吸频率、皮肤温度及体核温度等指标来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从而在一定温湿度范围内维持体温的恒定。本文总结和分析了育肥猪在不同环境温湿度条件下体温调节指标发生剧烈变化的顺序,判断不同温度下育肥猪的舒适状态,为今后研究、建立猪舒适环境参数,科学调控猪舍内的温热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夏季高温条件下选择60~75公斤生长肥育猪21头,每天测定室温、相对湿度、气流、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各项生理指数的变化,计算温湿度指标(THI),研究THI对其体温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THI、室温与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变化呈现强正直线相关,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THI估计炎热程度比单一因素准确性要高.随着THI的提高,体温、心率随之升高,但均属正常范围,而呼吸频率极显著升高,由于气流的作用,使生长肥育猪忍受高温的限度有所提高,故在计算THI时,应考虑气流这一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中国南方高温高湿环境对扬翔华系杜洛克后备公猪在生长育肥期采食量、采食时间等采食行为和饲料效率的影响,本研究以扬翔华系杜洛克后备公猪在FIRE测定站的998 195条采食记录为基础,使用温湿度自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圈舍温度和湿度。采用R 3.5.1软件统计猪群昼夜采食节律,运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不同温湿度水平采食行为和饲料效率的差异,并尝试建立扬翔华系杜洛克生长公猪实际采食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扬翔华系杜洛克生长猪的采食行为呈昼夜节律变化,受日温度变化影响;当环境温度在20~24℃,温湿指数(THI)在66~71时,生长猪的饲料转化率(FCR)和剩余采食量(RFI)均较低;当环境温度超过25℃,THI超过74时,FCR最高可提高13.98%,RFI最高可提高182.92%。综上可知,在华南地区湿热环境下,当环境温度控制在18~22℃、THI在65~70时,扬翔华系杜洛克生长公猪的采食量较高,FCR和RFI较低,饲料效率较高。THI可作为监测生长公猪热应激的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6.
智能化猪场猪舍保温系统材料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猪是恒温动物,当外界温度变化时,猪借助自身调节,维持体温平衡。适宜的温度对猪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猪的生长和繁殖性能,从而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了猪舍的保温系统的设计材料与工艺要求,为后期猪舍在设计选材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猪业》2012,(11):35-35
据国际畜牧网2012年11月13日报道,10月31日是西班牙生猪养殖户提交欧盟动物福祉新规计划的最后期限,而西班牙有85%的猪农将会在12月底之前改善他们的猪舍环境。根据西班牙政府最新发布的数据,在西班牙有超过80%的猪农将会接受欧盟动物福祉新规,并且改善他们的猪舍。  相似文献   

8.
研究通过饲养试验对试猪的生长性能和舍内环境指标进行测试,旨在分析夏季可拆迁式猪舍设计及应用的主要技术参数。选取杜大长三元杂交生长肥育猪216头,按完全区组设计分为可拆迁式猪舍组和固定猪舍组2个组,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可拆迁式猪舍组肥育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固定猪舍组高18.75%、7.35%(P<0.01),饲料增重比降低10.42%(P<0.05);当室外平均最高气温为36.5℃时,两者舍内平均日温差差值达3.12℃(P<0.01);可拆迁式猪舍内日最高温度比固定猪舍内低3.14℃(P<0.01)。结果提示,夏季可拆迁式猪舍饲养肥育猪的生产性能和舍内温湿度环境指标优于传统的固定猪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舍内外温度、湿度和风速以及舍内氨气浓度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了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猪舍使用湿帘降温系统的防暑降温效果.结果显示:采用湿帘降温系统,在猪舍封闭性不好的情况下,降温效果不明显,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外 THI差异不显著(P>0.05);在猪舍封闭性较好的情况下,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外 THI差异显著(P<0.05);在猪舍封闭性良好的情况下,降温效果明显,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极显著(P<0.01),舍内外 THI差异极显著(P<0.01).封闭性良好的猪舍内氨气浓度显著高于封闭性不好的猪舍(P<0.05),且舍内氨气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调查表明,在保障猪舍封闭性良好的情况下,采用湿帘降温系统对改善夏季猪舍环境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是防暑降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温度。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猪的生产潜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通过猪舍的合理设计同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才能使猪舍的环境过保持良好的状态,满足猪对环境的需求。在冬季比较寒冷的地区,应做好猪舍的防寒保温工作,特别是对分娩哺乳舍、仔猪舍,做好防寒保温工作更为重要。致使环境炎热的因素有气温高、太阳辐射强、气流速度小和空气温湿度大。  相似文献   

11.
正提及控制猪舍环境的目的和组成因素,首先养猪生产中育种、疫病防控、动物营养、环境控制等都是围绕提高效率、减少风险等为目的。而猪舍环境影响因素组成包括: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空气环境、水环境等。要尤为注意的是冷应激可引起猪拉稀、呼吸道疾病、影响料肉比,热应激影响猪群繁殖性能、影响猪生长增重,在猪舍环境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当中,一定要结合养  相似文献   

12.
1临床常见症状病猪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治愈和未发现的猪存在散毒和排毒的隐患。本病平均潜伏期为4 d,发病迅速,发病时几乎为全群感染,病猪体温升至40℃以上,病情严重者食欲全无或者是逐步减退,精神不振,头低耳耷,两眼无光泽,个别症状明显的猪出现畏寒怕冷,羞明流泪,双眼分泌物增多。2影响因素动物的生存环境直接影响动物的生产效益,猪舍的环境舒适度往往与猪的生产效益息息相关,冬暖夏凉,环境舒适,圈舍环境优越。  相似文献   

13.
《猪业科学》2012,(10):27
随着家猪养殖业对自动化和新兴材料的关注,母猪和仔猪猪舍趋于更加高科技。即将亮相的猪舍科技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来自西欧的科技,环境调控、动物福利、消费者要求、人力成本和猪遗传改良在西欧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西欧猪舍的改进同样将引领其他地区猪舍结构。消除臭味和氨气至于饲养环境方面,"必达"家畜设备的常务董事曼格鲁斯·韦斯特坎普称为达到消除体臭和氨气排放以及减少其他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欧盟施压各大公司为家猪饲养户研发  相似文献   

14.
<正>奶牛是一种耐寒怕热的动物,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为10℃~15℃,超出这个范围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目前,热应激对奶牛繁殖和健康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很多牧场依据温湿度指数表(THI)来判断热应激的程度,当THI为65~68时,奶牛已经开始热应激了。在河北省除承德、张家口以外,大部分地区每年从5月下旬到9月下旬,近4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北方寒冷地区猪舍环境温湿度对育肥猪采食量的影响规律,试验选取内蒙古农业大学海流图科技园区生猪养殖场的30头育肥猪,按不同体重分3组连续测定96 d,分析环境温湿度对不同体重育肥猪采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舍内温度在10~31℃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不同体重猪的日均采食量先减小,后缓慢增大最后减小。猪舍温度对不同体重育肥猪采食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当猪舍相对湿度在45%~90%范围内变化时,不同体重的育肥猪日均采食量随着湿度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猪舍湿度对不同体重育肥猪采食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在北方干旱寒冷地区实际生产中,育肥猪舍温度控制在17~24℃,湿度应控制在45%~75%为宜。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选用不同的保育及育肥猪舍,通过分别控制保育及育肥舍日清粪次数、猪只日龄及清粪方式设计了4组试验,分别探究保育舍日清粪次数、猪只日龄及育肥舍日清粪次数、清粪方式对猪舍内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NH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保育舍的日清粪次数对温湿度及有害气体浓度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增加育肥舍的日清粪次数可以显著降低舍内NH3浓度,而清粪次数过于频繁也使得舍内CO2浓度上升;随着猪的日龄增长,舍内的温湿度及有害气体浓度均有所增加;采用不同清粪方式的育肥舍中,水冲粪尿沟的育肥舍内NH3浓度显著低于只冲粪沟的猪舍。因此在猪舍的粪污管理中要注意及时清理粪尿沟,随着猪只日龄增加适当加强舍内通风,维持冬季猪舍良好的生长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17.
肖健康 《饲料广角》2011,(11):16-20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动物和日粮 512头体重为22.1±0.54kg的育成猪(公、母各半)被随机饲养在2.0×3.0m2的64个猪舍内,每个猪舍8头猪。将所有猪只按日粮中DDGS的含量划分为4组,  相似文献   

18.
王文杰 《猪业科学》2020,37(9):54-56
良好的猪舍环境是维持动物健康的基础,实现养猪生产节本增效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生长肥育猪饲养的特点,解析生长肥育猪舍环境管理的意义和作用,系统综述了猪舍地面的清洁、猪舍空气清洁度及温度和湿度的调节、适宜的光照条件、有害生物防治和其他应激源的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和应用情况,对如何深化改善猪舍环境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动物健康与生产潜力受多种因素影响,热应激是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尽管热应激对肉牛生产的影响没有像奶牛一样明显而直接,但这种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首先介绍了影响肉牛养殖的环境因素,其次详细阐述了温湿度指数(THI)的概念及三种主要的评定方法,最后对热应激影响肉牛体温、采食量、血清激素水平、繁殖能力、免疫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综上所述,作者建议采用物理降温、营养调控和遗传选择等措施提高肉牛对热应激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限制性或受控制的猪舍系统很少给猪提供机会以适应不利条件,例如,打滚或扎堆去调节体温。应充分考虑猪舍系统的改变对动物健康的影响。所有猪舍系统都旨在优化以下几个因素。1合理的饲养密度符合公认的、被接受的法规或标准所规定的不同日龄与体重猪的饲养密度,这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为了确保良好的福利,最佳生长速度,低发病率和低死亡率。生长猪和育肥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