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SMV3对抗感大豆品种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SMV3对感病品种合丰25和抗病品系东农93-D46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MV3对感病品种合丰25的细胞超微结构破坏严重,叶绿体肿胀、片层严重扭曲、模糊不清、叶绿体膜瓦解仅剩片层结构;嗜锇颗粒增加较多,有大量的风轮状内含体出现,产生大量的束丝包裹病毒粒子;线粒体数目增加较多,细胞核核膜降解,核仁完全融解等.而抗病品系东农93-046接种SMV3 21d后细胞超微结构破坏较轻,少数细胞出现核质轻微边聚,线粒体增多,叶绿体片层有部分断裂,嗜锇颗粒增加,叶绿体外膜产生异形增生物,出现小泡囊等.  相似文献   

2.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是严重危害大豆生产的叶部病害。本研究采用针刺法,对高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4号生理小种的大豆品种绥农8和高感品种合丰25分别接种大豆细菌性斑点病4号生理小种后,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接种时间的增加,抗感大豆品种叶片超微结构出现了明显差异,接种120h后,抗病品种叶片细胞内部结构基本上比较完整,而感病品种叶片细胞内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细胞质膜、核膜、核质及叶绿体均受到严重的破坏;叶绿体基粒片层消失,大部分叶绿体膜也逐渐解体,线粒体的空泡化严重,说明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引起细胞结构病变在抗感品种间的表现不同。研究为揭示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郭泰  刘忠堂  王志新  吴秀红  郑伟 《种子》2007,26(10):97-99
合丰49号是以合交93-88(北丰9号×合丰34号)为母本,绥农10号为父本杂交育成。该品种粗脂肪含量19.58%,粗蛋白质含量40.56%,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45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0号增产8.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98.6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0号增产10.7%,抗灰斑病、中抗病毒病SMV 1号株系,适宜黑龙江省二、三积温带、吉林省东部山区、半山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呼盟、兴安盟等地区大面积种植,2005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为抗灰斑病、高产优质、广适应性品种。  相似文献   

4.
胡喜平 《作物杂志》2003,19(6):44-45
利用夏大豆种质晋7203 -3通过梯级杂交,育成春大豆合丰44。该品种集双亲之优点抗病、优质、高产,即抗大豆病毒病SMV1号菌株,中抗灰斑病,比对照品种增产15.5%。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东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利用抗灰斑病的美国大豆品种拉姆配吉(Rampage)、俄亥俄(Ohio)、维尔金(Wilkin)作为亲本,与东北春大豆品种进行有性杂交、回交改良,已育成合丰27、28、29、32号4个高抗灰斑病的大豆品种。研究结果表明,广泛利用国外抗病资源,在连续接种条件下定向选择,既可改良丰产感病的推广品种,又可创造新的品种类型,提高品种水平。  相似文献   

6.
1应用现状1.1大豆品种应用情况 生产上主要以合字号、绥字号为主,以垦字号、东农号为辅,部分地区种植黑河号和北丰号早熟品种。合字号主要有合丰25、合丰35、合丰40、合丰41、合丰42、合丰43、合丰45、合丰47等9个品种,占大豆面积的54.5%;绥字号主要有绥农10、绥农11、绥农14、绥农15、绥农19、绥农20等6个品种,占大豆面积的29.4%,其他品种占16.1%。  相似文献   

7.
采用苗期盆栽的方法,以五寨黑豆(抗)、07-2-10-6(抗)和合丰35(感)、07-2-7-14(感)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抗性大豆对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寨黑豆及07-2-10-6根系分泌物能抑制线虫卵的孵化,而合丰35及07-2-7-14根系分泌物能刺激线虫卵的孵化。培养10d后,合丰35及感病后代07-2-7-14的线虫卵孵化相对值分别为3.71和4.38,五寨黑豆及抗病后代07-2-10-6的线虫卵孵化相对值分别为0.89和1.39。大豆根内各龄线虫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侵入抗病品种中的J2幼虫数量较少,只有部分J2幼虫可以进一步发育成高龄期的线虫,且发育速度迟缓,雌雄比值为1∶4.13;侵入感病品种中的J2幼虫群体数量大,多数能够正常发育成更高一级的虫体,发育速度明显大于抗病品种中的J2幼虫,雌雄比值为10.56∶1。五寨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是其根外抗性、抗发育和抗繁殖多种抗病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东农51号是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高异黄酮含量的大豆新品种。2003年以来,采用不同方法测定异黄酮含量,异黄酮含量平均为4.557‰,为高异黄酮含量大豆品种。中抗灰斑病和病毒病。东农51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内蒙古自治区的兴安盟、呼伦贝尔盟,吉林省东部山区和半山区等地种植。200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品系来源及选育过程1997年在哈尔滨配制杂交组合绥农10×东农L200087,1998~2000年种植F2~F4代并选择。2001年决选出东农99-1124。2002年进行异黄酮含量测定,确定为高异黄酮含量品系。2003…  相似文献   

9.
中品95-5117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品95-5117和中品95-5383是以中品661为亲本选育的抗东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SMV3)的大豆新品系。中品95-5383抗病基因的SCAR标记已被定位于大豆F连锁群(Chr.13),与抗病基因Rsv1紧密连锁。利用大豆F连锁群的34个对SSR标记引物及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SCN11及Rsv1候选基因标记Rsv1-f/r,对中品95-5117系谱亲本进行检测,结合对SMV3的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明确抗SMV3基因在系谱中的传递规律,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SMV3新品种提供依据。通过SSR标记分析发现,中品95-5117和中品95-5383与亲本中品661的相似性最高,而与另外一个亲本鲁豆4号关系较远。SCAR标记SCN11检测表明,只有1份材料Mangnolid(F-53)B为感病基因型。系谱的Rsv1-f/r标记分析表明,Williams82是中品95-5117中Rsv1基因的供体亲本。抗病性鉴定发现鲁豆4号高抗SMV3,但它并不携带Rsv1基因。据上述结果推测中品95-5117中不仅含有Rsv1,还具有来自鲁豆4号的抗病基因,证明该品系比其亲本中品661具有对SMV3更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许多源于PI88788抗孢囊线虫的大豆基因型同时也抗茎褐腐病。本研究目的是对品种Bell的抗茎褐腐病QTL进行定位和绘制图谱。Bell品种既抗茎褐腐病,也具有来源于PI88788的孢囊线虫抗性。最初的图谱是采用源于Bell与茎褐腐病和孢囊线虫敏感品种Colfax组合的93个F4衍生品系的群体绘制的。在2种田间环境和一种温室环境条件下,采用连锁群J的遗传标记评价了各品系的茎褐腐病抗性。  相似文献   

11.
美国稻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3个美国稻(A)与籼稻(H)、粳稻(K)的F1杂种优势的研究结果表明,A×H的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与K×H(亚种间)比较一致,但一般稍低于K×H,单株产量、单株穗数和主穗颖花数优势较强,且是可利用的杂种优势,株高也有较强的优势,但是非利用的杂种优势,单株产量的优势大小与美国稻的亲和性有密切关系;在A×K中,单株产量和单株穗数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表现了与K×K较一致的趋势。千粒重无论在A×H或A×K中都表现了较低的正向优势。另外,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美国稻中的广亲和品种(WCVS)与籼稻杂交或美国稻与粳稻杂交均为水稻杂优利用中较好的高产组合模式,其中A×K更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在青海高原地区适宜设施辣椒品种较少的问题,从国内引进13个辣椒新品种与本地主栽品种在温室内进行了栽培比较。结果表明:从辣椒生育期、植株生长特性、果实品质以及产量等方面综合评价来看,‘民欣早椒’可作为早熟品种在本地温室种植,‘国福308’、‘力神’、‘京椒2号’、‘京椒5号’和‘京椒1号’根据不同人群喜欢的果型和辣味不同可选择相应的品种在本地种植。  相似文献   

13.
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扬麦20’的培育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中国南方麦区高产广适性和弱筋小麦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路线,育成了小麦新品种‘扬麦20’。试验结果表明其综合性状优异,中抗白粉病与赤霉病,纹枯病轻,较对照‘扬麦158’等增产3.4%~12.4%,主要品质指标符合国家弱筋专用小麦标准。该品种的育成与推广缓解了在南方麦区高产广适性品种的短缺问题,将促进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与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缪宗崇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6):100-104
植物新品种权属于种子领域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对于保护育种权人利益和推动种子市场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当前司法实践中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位阶低、种子市场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育种权人维权困难等问题越发突出,如何在中国制度体系下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成为有效解决植物新品种保护纠纷的关键。通过分析现阶段植物新品种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借鉴美国及日本同一制度的有关规定,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农业发展现状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以推动农业大国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90年代参试品种抗病性评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河区试、长江抗病区试、麦套棉区试和夏棉区试三轮试验的60个品种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抗枯萎病性水平较高,而抗黄萎病性和兼抗性水平较低。90年代以来参试品种的抗病性发展趋势为抗枯萎病性在达到较高水平后趋于稳定;抗黄萎病性和兼抗性为上升趋势。不同熟性品种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表现为早熟棉品种的抗枯、黄萎病性和兼抗性均优于中熟棉品种。来自黄河流域棉区参试品种的抗病性明显优于来自长江流域棉区的参试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生育后期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赵会杰  邹琦  张秀英 《作物学报》2003,29(5):676-681
比较研究表明,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在产量形成期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存在明显差异.大穗型品种(豫麦66)在灌浆中后期旗叶可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Pn)、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籽粒则具有较高的蔗糖合成酶(SS)活性和淀粉积累速率.因此,其产量水平和反映源库关系协调程度的粒叶比均高于多穗型品种(豫  相似文献   

17.
宋晓华  陈素生 《种子》2003,(3):39-40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育成的6个春小麦品种(系)分别与“参考品种”和对照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定量的评价。结果表明,以“参考品种”的综合农艺性状评判出的730-1品系优于以对照品种为参照评判出的730—2品系,该结果与田间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棉花的演进与种质资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棉花传入我国后 ,长期徘徊于少数民族地区 ,自然因素在其进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尔后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 ,棉花生产迅速发展 ,人为因素开始参与品种的进化过程。为适应新的机械纺织的需要 ,国外优良品种被大量引入 ,促进了品种进化的一次飞跃。随着种质资源工作系统性地展开 ,并通过育种家的艰苦努力 ,一批优秀品种脱颖而出 ,将我国棉花生产带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在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的今天 ,品种进化的效率和途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进化本身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为给黄粉虫优良品种培育提供基础的遗传材料和理论依据。以60日龄黄粉虫幼虫体壁颜色为基准,对两种典型色型黄粉虫进行了连续多代的定向选育,并对选育出的两种色型黄粉虫的繁殖特性进行了比较。历经4年多、连续12代的定向选育,成功获得遗传稳定的黄、黑两种色型黄粉虫。这两种色型黄粉虫同日龄幼虫和成虫的体色差异明显:黄色型的幼虫和成虫分别为金黄色和黄褐色;黑色型的幼虫和成虫分别为黑褐色和黑色。进一步对其成虫的繁殖特性进行研究表明:黄、黑两种色型黄粉虫成虫的性比、寿命及雌成虫产卵历期无显著差异,它们的雌雄性比约为1.0:1.0、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均在100天以上、雌成虫的平均产卵历期约为3~4个月。但不同试验条件下,两种色型黄粉虫雌成虫的产卵前期、产卵高峰及产卵量差异显著:它们的孤雌成虫产卵前期为10天、无明显产卵高峰、产卵量极低(黄色型:40粒/雌,黑色型:28粒/雌);配对后的雌成虫产卵前期缩短为4天、且有2个明显的产卵高峰、产卵量也较孤雌成虫明显提高(单配组1♀+1♂:黄色型为438粒/雌,黑色型为406粒/雌;群配组50♀+50♂:黄色型为653粒/雌,黑色型为530粒/雌)。由此可见,雌雄配对可以大大提高黄粉虫雌成虫的产卵量,并且群配雌成虫的产卵量远远高于单配雌成虫,因此黄粉虫的养殖宜采用群养群配方式。此外,群配条件下黄色型雌成虫的平均产卵量显著高于黑色型雌成虫,这提示,黄、黑两种色型黄粉虫成虫的繁殖能力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上述研究结果既为黄粉虫新品种培育积累了宝贵的遗传材料和基础数据,也为黄粉虫成虫的科学养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我国棉花品种改良的科技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急剧滑坡,起因是自然灾害,但缺乏突破性品种,或者说品种的遗传基础过于狭窄是内在的根本原因。我国棉花生产用种以自育品种为主的世代不会逆转。今后我国棉花品种改良的科技要点是:加强原始材料的收集和育种新亲本的创造;促进高新技术与常规育种的结合;常规育种技术亟待创新,重点是加强理论指导,方案要贴近生产实际;恢复诸如诱变及其与复合杂交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优质纤维将是遗传改良的重点性状。此外,品种立法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