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律咨询台     
《动物保健》2013,(7):9-9
法院刑庭能受理经济纠纷案件吗? 读者:最近我到某地法院去了解一个经济纠纷案件,听有关人员讲,这起经济纠纷案已由该院刑一庭受理。请问,法院这样做合法吗? 律师说法: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法院刑事审判庭的职能是审理刑事犯罪案件(包括经济犯罪案件),但是构成经济犯罪的案件是应当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人民法院是不能直接作为刑事案件受理的。从信中看,你现在仅仅是听有关人员这样讲,其他情况不够清楚。你可以找该法院的领导问清情况。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在诉讼程序上显然是违法的。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月1日,新《民事诉讼法》施行,明确规定了小额诉讼程序,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民事案件纳入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并实行一审终审。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规定,自2013年6月1日起,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的标的额不超过15000元。但从浙江某基层法院2013年受理案件来看,小额诉讼案件所占比例并不高。  相似文献   

3.
德昌  兆利 《山东饲料》2001,(8):37-37
近几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工伤赔偿案件日趋上升,但在诉讼中,因当事人不懂工伤赔偿的有关法律法规而导致的败诉、撤诉、不予受理案件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劳动者只有掌握并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才能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法律咨询台     
《兽医导刊》2009,(9):16-16
读者王良才问:被告人外逃,法院应否受理案件?去年5月,我因为淌水的事与张某发生纠纷,张某将我打伤之后逃跑在外已经10个多月,我多次向法院起诉,要求依法处理,但是接待人员都以凶手外逃为理由不予受理。请问,他们这样做对吗?  相似文献   

5.
读者赵问发:去年,我与当地一家工厂发生经济纠纷,起诉到法院后,一审法院判决我败诉,并且负担诉讼费用的90%,我不服一审法院的判决提出上诉,又预交了上诉案件的受理费。请问,上诉案件受理费可以向第二审法院预交吗?如果我在上诉中胜诉,那么这两次的诉讼费用该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6.
法律咨询台     
读者王良才问:被告人外逃,法院应否受理案件?去年5月,我因为淌水的事与张某发生纠纷,张某将我打伤之后逃跑在外已经10个多月,我多次向法院起诉,要求依法处理,但是接待人员都以凶手外逃为理由不予受理。请问,他们这样做对吗?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四川省阆中市人民法院受理了一件有关行政许可的畜牧行政处罚案件.虽然该案以原.被告自行和解.原告申请撤诉而告终.但案件所涉及的行政许可证的地域有效性问题引发了笔者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思考.现谈谈本人对该案的一管之见.以供业界同仁们共同研讨。  相似文献   

8.
法律咨询台     
公民拒不出庭作证合法吗?读者刘治国:最近,法院在审理一起贪污受贿案件时,需要有关的一位公民出庭作证,但是该公民在接到出庭作证传唤通知书后,以工作忙为借口拒不到庭。还说:"我又没  相似文献   

9.
法律顾问     
我能拿他家的东西抵债吗 编辑同志:某年,同村的张某做生意缺少资金,从我这借了5 000元钱,今年我儿子考上了大学,需要用钱,我要求张某还钱,可他就是赖着不还,有人对我说,不还钱就牵他家的猪、拉他家的粮食来抵债,请问我可以这样做吗?吴某吴某同志:你好! 张某欠钱不还是违法行为,但你不能因此而扣押他的财产,其他任何机关、团体或个人都无权行使这种权利。如果你这样做了,不仅把原来有理的事变成无理,还触犯了法律。 你可以和张某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帮你讨回债务。(江苏省东海县包庄乡法律服务所 李…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已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对规范行政强制措施有了明确的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必须严格遵循的法定的程序。本文介绍了某行政处罚案件中因执法人员实施行政强制扣押过程中因程序违法,被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一审法院不支持其诉求,其已上诉至上级法院,目前尚无有最新情况;阐述了对该行政处罚案中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对该行政诉讼案的一些分析和看法,并对当前依法行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法律咨询台     
法律对聋哑人犯罪有特殊规定吗?读者:我们村上有一个姓张的哑巴,去年夏天因淌水问题与本村农民刘祥发生了纠纷,相互扭打起来,后来被人劝解拉开。为此,哑巴张某怀狠在心,有一天晚上趁人不备,在刘祥家的麦垛边上放了一把火,烧毁了刘祥的麦子,刘祥准备诉诸法律解决,可是有人却说,你告到法院也是白搭,聋哑人犯罪,法律不追究刑事责任。请问,难道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2.
宋心仿  高敦 《中国蜂业》2002,53(5):36-36,38
一、在外放蜂遭受伤害时如何确定是否诉讼 ?答 :在外放蜂遭受伤害需要诉诸法律时 ,可依据以下条款参加诉讼。《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了起诉的条件 :1 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 有明确的被告 ,即要有原告认为侵犯了自己权益或与自己发生争议的单位或者个人 ;3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养蜂人清楚了起诉必须同时符合的四个条件 ,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提起诉讼。当然 ,要打官司 ,还需要有充分的证据 ,方可取得胜诉的结果。二、打官司…  相似文献   

13.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是长期困扰行政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个难题。《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订、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提起的诉讼,而在实践中有时也会出现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同时在一个法律文件中出现的情况。关于此的诉讼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教您几招     
《农村养殖技术》2006,(20):56-56
李芍与他人进行赌博,开场失利,便找张某借款1000元继续参赌,且立下借据。后经张某多次追索,李芍拒绝归还,理由是:“赌场借钱,概不认帐,况且钱又输了。”张某遂持李芍所立借据,向法院起诉,要求李芍清偿借款,并承担利息。法院判决驳回张某的诉讼请求,并作出民事决定,对张某罚款200元,对李芍罚款500元,收缴其赌资1000元。问:凭借据起诉为何受处罚?答: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所作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规定,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法律上所讲的“告诉才处理”,是指某些刑事案件,必须有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提出控告,人民法院才处理,不告诉就不处理。例如,我国刑法第260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但尚未致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刑事案件,告诉才处理。第246条关于侮辱、诽谤罪,第257条关于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也有告诉才处理的规定。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在这些案件中,干涉者与被干涉者之间往往是父母、子女等亲属关系,被干涉者一般只要求干涉者能认识错误,改正做法就行了,并不一定要诉诸于法院来解决,更不希望对干涉者判处刑罚。因此,法院不…  相似文献   

16.
评案讲法     
读了《蜜蜂杂志》2000年第9期黄炳荣蜂友的《8千克蜜蜂枉死为哪般 ?》一文后 ,发表以下几点看法。一、黄蜂友讲“法院同意受理此案后 ,公堂之上却不让我的律师出庭”。从以上这段文字的内容看 ,黄蜂友表述得很不清楚 ,没有讲出为什么?律师出庭进行诉讼代理活动 ,法律法规对此是有限制条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5条规定“律师执业应取得律师资格和执业证书”第14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 ,不得以律师名义执业 ,不得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9条规定 :委托…  相似文献   

17.
2015年12月,经网友举报,甘肃省A县畜牧兽医局查获一起未经许可生产经营饲料案。经执法人员立案调查,该饲料厂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违反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并依法进行了惩处。通过剖析本案,围绕案件定性是否准确、处罚程序是否合法展开了讨论研究,认为本案定性不准确而导致法律适用不当,但案件处罚程序合法。此外,为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议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健全完善制度,规避行政执法过错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公民之间、各类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多,各种经济合同迅速增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合同签订后发生纠纷或者上当受骗的事时有发生。在人民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无效经济合同造成的。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在签订经济合同的时  相似文献   

19.
在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案件中,调查询问笔录是指畜牧兽医行政执法人员在案件调查、复查及补充调查过程中,为核实案件事实、收集证据,而向当事人、证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情况时所制作的笔录,为查明案件事实的真实情况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证据。但在实际工作中,调查询问笔录在内容结构及制作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在此,笔者结合有关规定要求,就本问题提出个人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是确保司法人员的公正性,确保刑事案件得到客观公正处理的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它是刑事诉讼利益规避原则的体现,是诉讼程序与判决结果公正的有力保障。根据现行刑诉法的规定,回避制度是案件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当事人有权对审判人员、检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