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探讨蓝塘和长白纯种猪胃肠道主要消化酶的发育变化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差异,试验选取胎次相同的12窝蓝塘仔猪和15窝长白仔猪,分别在7,26日龄时随机选择5头称重后屠宰,取样;在28日龄断奶,断奶后取体重无显著差异的蓝塘仔猪50头(20头公猪和30头母猪)和长白仔猪70头(22头公猪和48头母猪),分为蓝塘组和长白组,于7,26,30,60,90,150日龄各取1头公猪称重后屠宰。分别在仔猪屠宰后取消化道食糜,测定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长白猪的胃内容物蛋白酶活性在各时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蓝塘猪的胃内容物蛋白酶活性在150日龄时显著高于30日龄以外的其他日龄(P0.05)。同一日龄的蓝塘猪与长白猪品种间,胃内容物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与断奶前(26日龄)相比,断奶初期(30日龄)长白猪空肠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但对蓝塘猪没有负面影响,断奶后胰蛋白酶活性反而升高。  相似文献   

2.
我场长期以来主要饲养纯种丹麦长白猪和比利时施格猪。但近年来为适应种猪市场的需要,引进大白猪公猪与长白母猪杂交,向社会提供大×长杂种母猪。为摸索大×长猪的适宜饲养水平,特进行本试验。1 试验材料与方法 从1993年秋季生产的大×长杂种仔猪中挑选断奶时间相近,体重相似的仔猪32头(公母各半,公猪已去势),均分两组饲养。试  相似文献   

3.
丹麦是长白猪的原产地,随着育种技术的进步,丹麦长白猪的生产性能、体型外貌也在不断改进,为了丰富遗传资源,提高养猪生产水平,本公司于2002年从丹麦引进新丹系长白猪50头,包含10个血统,引进后进行了扩群,现已建立了120头母、16头公的核心群,进行了生产性能测定,开展了系统的选育工作。现将新丹系长白猪引进后的生产性能初步观察结果作一报道。1材料与方法1.1观察猪群新丹系长白猪引进原种及一世代种猪群。1.2饲养管理种猪饲养采用集约化流水线作业,仔猪21日龄断奶,25日龄转入保育舍,63日龄转中猪舍,除体型外貌不符合标准,生长发育特别差的…  相似文献   

4.
据D.L.Kuhlers,S.B.Jungst和J.A.Little(1985)报导,为了测定不同品种的母猪对仔猪断奶前后各种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杜长(3/4杜洛克×1/4长白)、汉长(3/4汉普夏×1/4长白)、波长(3/4波中×1/4长白)回交母猪100头,在每头母猪的发情期中与2头约克夏公猪随机交配(共用约克夏公猪9头),计299窝,产仔猪3721头。妊娠期间全部饲养在未  相似文献   

5.
试验测定了民猪、巴民杂交1代母猪、丹系大白母猪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及毛色性状。民猪母猪与巴克夏公猪杂交,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1.43头,窝产活仔数10.29头;39窝仔猪中,有21窝全窝仔猪全部是黑仔猪,占54%。巴民杂交1代黑色公母猪横交,母猪窝产仔数8.92头,窝产活仔数8.22头;32窝仔猪中,仅有1窝全窝仔猪都是黑色仔猪,占3%。杂交1代黑色母猪与巴克夏公猪级进杂交,母猪平均窝产仔数9.29头,窝产活仔数8.76头;33窝仔猪中,仅有2窝全窝仔猪都是黑色仔猪,占6%。杂交一代黑色母猪与杜洛克公猪杂交,13窝仔猪中,没有出现全窝仔猪都是黑仔猪现象,有3窝仔猪中出现全身为棕色个体(或带黑斑点)。纯繁大白猪窝产仔数11.64头,窝产活仔数10.66头。  相似文献   

6.
双肌臀大约克猪作终端父本的洋土三元杂交育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国内近年来引进的双肌臀大约克猪的生产性能和杂交利用前景 ,笔者对其进行了杂交育肥试验和屠宰测定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试验时间和分组第 1次试验是 1 998年 1 0月 1 5日~ 1 999年 1月 2 8日 ,在 3~ 7胎的长·二和大·二生产母猪中 ,选与配公猪分别为加系大约克和丹系长白的断奶仔猪各 5窝 ,每窝按体重随机选 3公 3母计 30头参加育肥试验。第 2次试验是 1 999年 9月 1 5日~1 999年 1 2月 2 9日 ,在第 2胎的双肌臀大约克和第 3~ 7胎的长·二生产母猪中 ,选纯种双肌臀大约克断奶仔猪 4窝和与配公猪分别为加系大约克和双…  相似文献   

7.
<正> 我县于1985年春进行了3种不同赖氨酸水平对仔猪断奶重影响的对比试验。目的在于对仔猪补饲工作的开展提供资料。 一、试验设计 1.试验猪只的选择及试验因素:选择22窝体况基本一致,产仔日期相近的第2胎雅南母猪,与配长白公猪所产1代杂交猪,作为试验猪,分为A、B、C、D组。每级4—7窝,每窝8—9头  相似文献   

8.
仔猪先天性震颤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病情况 黑龙江省九三垦区某养猪场2006年6月引进种猪(长白、杜洛克),当2007年2月中旬引进猪开始产仔,产出的12头仔猪全部出现颤抖的症状,从此,引进猪和本场产仔母猪中开始断续的出现该症状.2月中旬到4月下旬,共产仔93窝,其中有28窝出现颤抖症状,占产仔窝数的30%.这28窝病仔猪父系记录清楚的有24窝,就有20窝是引进公猪配种的占83%,这20窝中又有13窝是同1头公猪的后代.  相似文献   

9.
临沂市瘦肉猪母本新品系长沂合成系1995年春制定培育实施方案,10~11月用从杭州市种猪场试验场引进的6个血统的长白公猪与沂蒙黑母猪配种。1996年春繁殖出长沂杂交一代仔猪,从中选出后备公猪8头、母猪50头进行培育,为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秋配时进行横交固定。按培育实施方案要求,每年繁育1个世代,1997~1999年已分别繁育出零、一、二世代。为了检验一世代种公猪的后裔肉用性能,于1999年6~10月进行了1次肉用性能测定试验。1 试验设计1.1 供试猪选择与分组原则要求每个血统种公猪的后裔都要参加测定,但因一个血统的种公猪所配母猪产仔结…  相似文献   

10.
<正>1选好种母猪宜从仔猪数量多、初生体重大的仔猪窝中选择发育好、乳头多且排列整齐、体型好的母猪作种用。一般选择优良地方猪种,或能适应当地饲养条件的母猪培育品种。2选好公猪生产中多采用遗传差异大的不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来提高仔猪断奶重。一般选用生长速度快的长白、大约克等公猪繁育仔猪。  相似文献   

11.
猪瘟免疫失败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中部某猪场为年生产 50 0 0头仔猪的现代规模化养猪场 ,品种有大约克夏、长白和杜洛克。该场猪瘟免疫程序为 :仔猪 2 0日龄首免 2头剂 ;6 0日龄二免 4头剂 ;后备猪配种前 ( 9月龄 )免疫 4头剂 ;经产母猪在产仔后2 0d免疫 4头剂 ;种公猪于春秋两季各免疫 4头剂 ;2 0 0 0年开始成年猪免疫剂量从 4头剂增加到 6头剂 ,种公猪由每年两次增加至 3次。 1 998年 8月以前该场生产正常 ,猪群稳定 ;1 998年 8月至 2 0 0 1年 7月三年间两次发生猪瘟 ,猪群及生产受到严重影响。1 发病情况第一次发病从 1 998年 8月 8日开始 ,先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  相似文献   

12.
长白、约克猪是我国引进的主要优质瘦肉型外源种猪,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日增重、繁殖力等主要生产指标有了较大提高,为探讨这两个品种纯种猪生长速度与初生重之间的关系,特对本场1996~1997年所测定的852头纯种长白、约克(其中公猪187头)按不同初生体重范围进行统计分析。1材料与方法材料来自本场测定站1996年6月至1997年10月852头纯种长白、约克猪的现场测定记录。仔猪出生12小时内称初生重、剪牙、编记终身耳号。3日龄注射铁剂,1周左右开始补料(为“广州穗屏”311乳猪料)。仔猪在产房哺乳3周断奶,后在产房留养5天左右…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17,(4)
猪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断乳前后仔猪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试验利用分子检测技术鉴别MUC13基因型,选育具有腹泻抗性基因型群体,在种猪世代选育中培育抗腹泻专门化新品系,从种源上提高新生仔猪及断奶前后仔猪抗腹泻能力,降低新生仔猪及断奶前后仔猪腹泻率,最大限度挖掘并提高猪场断奶仔猪成活率的潜能,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和国外引进种猪的使用价值。试验地点为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猪场,试验猪群为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2007年从美国引进的杜洛克种猪。2016年,对美系杜洛克种猪父母本按照2种组合进行选配:1)GG♂×GG♀,从9窝不同父母本选配所生的F1代中,每窝选留符合种用要求仔猪1~2头,共11头,采耳组织样作MUC13基因型检测,检测结果显示,11头均为腹泻抗性有利基因GG型个体,腹泻有利基因GG型检出率100%(11/11),进一步将F1代按照GG♂×GG♀选配,从1窝F2代仔猪中选出符合种用要求的5头仔猪作为选留后备猪,抗腹泻基因检测结果 5头均为GG型基因个体,说明父母本按照GG♂×GG♀选配方案,其后代可以稳定遗传抗腹泻基因GG型。2)GA♂×GA♀,采用常规选留方法,从1窝杜洛克仔猪中选出符合种用要求的8头作为选留后备猪,抗腹泻基因检测结果 8头均为GA型,未检测出GG、AA型个体。  相似文献   

14.
开封郊区某猪场1999年9月,有16窝计178头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在3-21日龄)突然发病,以体温升高、共挤失调、呕吐、腹泻、迅速衰弱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1发病情况该猪场发病的16窝猪是1999年1月从某种猪场引进6头杜洛克种公猪配种所生,而且这6头种公猪所配的23窝有7窝流产;剩下 16窝发病,有病仔猪 7- 11日龄占60%以上,仔猪死亡率80%以上,为小群突然发病。据调查,该批公猪原所在的猪场1994年发生过伪狂犬病(PR),且每年在仔猪断奶前7d进行PR弱毒疫苗接种。2 临床症状仔猪突…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新沂市某养殖场存栏猪400头,其中种母猪30头、种公猪3头、育成猪117头、哺乳仔猪112头、断奶仔猪138头。2006年8月上旬,断奶仔猪出现一种以神经症状为主,同时伴有眼及头部水肿的疾病。发病规律为:窝中先有1~2头发生,随后病猪逐渐增多,用青、链霉素、氟哌酸及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并在治疗过程中陆续死亡。  相似文献   

16.
<正>荷包杂交猪是以优质、纯种瘦肉型猪长白做第一父本,与非保种的荷包猪母猪做母本所生产的二元杂交猪及其后代母猪与纯种杜洛克做终端父本所生产的三元杂交猪。1试验猪选择1.1选择美系纯种长白公猪、杜洛克公猪与荷包猪非保种繁育母猪杂交,所生产的二元及三元杂交猪。1.2选择健康无病、体况良好、体重相近(25±1.28kg)的荷包猪(对照组)、二元及三元断奶仔猪各20头,共计60头,分  相似文献   

17.
迪卡猪,系美国畜牧专家用长白、约克、在杜克、汉普夏等四个优良品种杂交培育而成的四系配套猪种。本文以母猪繁殖性能、母猪年产肉总重量和瘦肉总重量作为指标,来报道迪卡猪在贺县的生产性能。一、材料和方法 1、试猪:我场饲养的30头父母代检定母猪,与3头父母代检定公猪进行交配。观察其开产一年来的产仔情况。第一胎所产的健康断奶仔猪165头,育肥至平均180日龄结束,全部出栏,抽样作屠宰测定。 2、日粮营养水平:日粮配方根据我国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分别选择3周龄断奶的长白仔猪3窝和长×太仔猪4窝,每窝仔猪按配对试验分为2组并在仔猪断奶后第一周分别饲喂加工和未加工的饲粮,重点考察仔猪饲粮加工对两个不同品种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在仔猪断奶后第二周,各组仔猪均饲喂同一饲粮以考察前期饲粮加工处理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后续效应。根据加工饲粮的尿素酶活性、胰蛋白酶抑制活性、蛋白质溶解度、蛋白质分散指数及淀粉糊化度等指标,综合确定饲粮的适宜加工条件为料水比1∶2,经121 ̄126℃(0.10 ̄0.15MPa)处理3min。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仔猪断奶早期的生产性能存在较大差异,饲粮加工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仔猪断奶早期尤其是断奶后第一周的生产性能,且长白仔猪生产性能的提高程度大于长×太仔猪。  相似文献   

19.
双肌臀大约克夏猪属国家“948”引进项目,并由中国农业大学动科院牵头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联合育种组合作开展选育工作。为了观察双肌臀大约克夏猪的肥育性能,我场从1999年2月份开始进行了饲喂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和屠宰测定情况予以报导。1 试验内容1.1 试验猪的选择 随机选择出生日期较近的双肌臀大约克夏仔猪3窝23头,采取整窝肥育的方法,仔猪35日龄断奶,25kg(70日龄)时进入试验,试验猪公母分圈饲喂,100kg结束试验。试验前进行驱虫、防疫等准备工作,并将部分公猪进行阉割,试验结束时进行屠宰测定。1.2 饲养管理 试验猪舍为单列式带…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韶关地区引进新丹系种猪对环境的适应性及繁殖性能,笔者对2009年5月份从海南罗牛山A、B 2个种猪场引进的长白、大白种猪及二元杂交后代进行繁殖性能的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A场长白、大白、二元杂交种猪窝产总仔数分别为(14.55±3.11),(15.68±3.61),(15.72±4.17)头,窝产活仔数分别为(13.38±3.14),(14.11±3.34),(14.27±3.43)头,窝断奶活仔数分别为(12.82±4.21),(13.15±3.88),(13.75±4.22)头;B场长白、大白、二元杂交种猪窝产总仔数分别为(14.83±3.02),(15.86±3.14),(16.05±3.31)头,窝产活仔数分别为(13.62±2.98),(14.14±3.01),(14.34±3.03)头,窝断奶活仔数分别为(13.04±3.11),(13.61±3.32),(13.77±3.35)头;每头新丹系种母猪年可提供断奶活仔猪26头以上,大白猪繁殖成绩优于长白猪,二元杂交猪繁殖成绩优于纯种猪。说明新丹系种猪已适应韶关地区的环境,并保持了新丹系种猪优良的繁殖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