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德权  范友胜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7):106-106,110
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秀水52作双季晚稻栽培的基本苗、施氮量、施钾量与产量的关系,运用微机进行回归分析,总结出单产8500kg/hm2以上的适宜农艺措施为:栽插密度43.63 -47.96万穴/ hm2(基本苗283.60-311.74万/ hm2),纯氮294.31-318.99kg/ hm2,氧化钾193.32-222.09kg/ hm2.三因子都取平均值时,产量为9468.1kg/ hm2.  相似文献   

2.
根据农业系统工程原理 ,采用D 饱和最优回归设计方法 ,研究了长江下游沿江地区多熟制后季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种植方式的生产潜力和技术优化问题 ,建立了产量函数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后季稻塑盘旱育抛栽综合技术措施的最大生产潜力为 930 3.75kg/hm2 ;产量 7875kg/hm2 以上的农艺组合为 :大田基本苗 2 32 .0 5万~ 2 6 1.15万苗 /hm2 ,氮肥施用量 (纯N)为2 33 .5 5~ 2 6 8.95kg/hm2 ,穗肥占总氮比为 9.6 4%~ 15 .12 %。在设计的大田基本苗 12 0万~ 30 0万苗 /hm2 、氮肥施用量 (纯N) 15 0~ 36 0kg/hm2 、穗肥占总氮比为 0~ 30 %的试验范围内 ,对其产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基本苗 >穗肥占总氮比 >施氮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青稞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迪庆主栽品种短白青稞为材料,选取影响青稞产量的基本苗、施氮量和施磷量为决策变量,通过二次正交回归设计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当基本苗为84.33×104~104.31×104苗/hm2,纯氮用量在183.38~204.5kg/hm2,P2O5的施用量在25.64~27.69kg/hm2,产量可高于2780kg/hm2,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双季稻作的氮肥定量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施氮量为200.7kg/hm2的条件下,进行了双季早稻、晚稻基蘖肥与穗肥不同比例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基蘖肥占总施氮量比例为70%时产量最高,达7500kg/hm2以上,茎蘖成穗率70%以上,其植株总吸氮量为纯氮157.5-165kg/hm2,每千克稻谷吸氮量为0.0205-0.021kg,当季氮素利用率为43%-46%。  相似文献   

5.
以影响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基本苗、基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拔节期追氮量为决策变量,以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烟农19在淮北地区生态点的产量模型,即基本苗440.25万苗/hm2,施氮113.7kg/hm2,施磷156.9kg/hm2,施钾126.0kg/hm2,拔节期追氮103.35kg/hm2时,可获得最高理论产量9 795.22kg/hm2;同时提出了预设产量9 000kg/hm2的590种方案及95%分布量的区间数值。在设定的五项农艺措施中,以基本苗对烟农19产量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施磷量,基本苗的设定是烟农19在生态点高产栽培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氮硅配施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氮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株两优189和H优518为早、晚季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在磷钾养分用量相等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用量氮肥(早稻0,105,165 kg/hm2,晚稻0,120,180 kg/hm2,以N计)和硅肥(早、晚稻0,120,180,240 kg/hm2,以Si O2计)配施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氮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氮硅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且其互作效果与氮肥、硅肥用量有关。早稻施氮165 kg/hm2、施硅180 kg/hm2,晚稻施氮180 kg/hm2、施硅240 kg/hm2时互作效果最佳,产量为最高。适量增施硅肥有利于提高水稻氮素和硅素养分的积累量和吸收利用率。相关分析表明,早、晚稻氮素积累量与硅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897;水稻硅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和0.998。  相似文献   

7.
在烟—稻轮作模式下,试验研究了氮肥不同施用量对晚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前作植烟可导致烟—稻轮作晚稻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高,因此晚稻产量与氮肥用量的相关性不是很强,氮肥施用过多,晚稻产量和氮肥效益反而下降。结果指出:耒阳市烟区晚稻栽培最佳经济施氮量以39.3 kg/hm2为宜,其对应最佳经济产量可达到7 639.5 kg/hm2。  相似文献   

8.
漆慧娟  王哉  蒋英健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149-150,154
以双季晚稻荃早优丝苗为材料,设置0、105、150、195、240 kg/hm25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荃早优丝苗高峰苗数、有效穗数、茎蘖成穗率、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结实率、千粒重有所降低.施纯氮150 kg/hm2处理的高峰苗数、有效穗数、茎蘖成穗率、每穗总粒数和产量最高.荃早优丝苗在浙江台州地区作连晚种植时,在施足磷钾肥的条件下,纯氮施用量以15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双季水稻精确施氮参数的确定与验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多年试验结果,得出基于Standford方程的江西南昌地区双季水稻精确施氮参数。在不施氮条件下,双季早、晚稻生产100 kg稻谷的需氮量分别为1.5 kg和1.37 kg,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5 039.49 kg/hm2和5 347.49 kg/hm2,氮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40%和45%。所确定的参数与大田验证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可用于指导江西南昌地区双季水稻精确施氮。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湖南浏阳烟区烟后晚稻适宜施氮量,以水稻品种深优9586为材料,在湖南浏阳烟区开展了施氮量对烟后晚稻产量与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全生育期随施氮量增大而延长,施氮60~90 kg/hm2可使水稻生育期延长5~9 d;施氮30~90 kg/hm2均能使烟后晚稻显著增产,其中以施氮60 kg/hm2条件下增产效果最明显;适当施氮可提高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为高产奠定基础.烟后晚稻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为60 kg/hm2,此时生育期适当,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陈光蓉  孙学映  刘春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25-11427
[目的]为制定三峡麦8号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麦新品种三峡麦8号为试材,采用5因素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基本苗数5项栽培措施与产量的关系,通过模拟寻优找出综合栽培措施决策方案。[结果]建立了重庆市万州区三峡麦8号综合栽培措施的产量数学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258,达极显著水平;5项栽培措施中播期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影响显著,施磷量、施钾量和基本苗对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结论]三峡麦8号产量在4282.05kg/hm2以上的优化栽培措施为:11月3~6日播种,基本苗207.36万~212.64万株/hm2,施纯氮量55.38~190.38kg/hm2,施磷量71.70~78.30kg/hm2,施钾量57.36~62.64kg/hm2。  相似文献   

12.
氮肥施用量对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氮肥用量在晚稻上的施用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04、5、90、135、180、225、270 N kg/hm2对长沙县干杉乡晚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水稻有效穗数、稻谷产量,稻谷和稻草的氮吸收量,但施氮量超过180 kg/hm2后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其效果相应降低。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农学效应均随氮肥施用量的提高而降低。综合考虑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推荐该地区晚稻的氮肥适宜用量为135~180 kg/hm2。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在岳阳县筻口镇对岳优9113进行了不同氮、钾施用量的试验,以探索该品种氮、钾肥的最佳施用量.试验表明:岳优9113作晚稻种植,在施P2O5 72 kg/hm2的基础上,施纯N 195 kg/hm2、K20 150 kg/hm2最适宜.  相似文献   

14.
机插水稻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立森  王建武  刘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58-10259
[目的]探讨机插稻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方法]通过不同基本苗和不同施氮量的互作试验,研究机插稻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结果]随着基本苗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基本苗为13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9553.5kg/hm2;纯氮量为34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9 760.5 kg/hm2;互作试验表明,基本苗135万株/hm2、纯氮量345 kg/hm2时水稻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群体较合理,产量最高,为9 796.5 kg/hm2;随着基本苗的增加,高峰苗、有效穗逐渐增加,而成穗率、每穗粒数呈下降趋势;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高峰苗、有效穗随之增加,但成穗率、每穗粒数、千粒重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机插稻以基本苗135万株/hm2、纯氮量345 kg/hm2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杂交稻干物质生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株两优819为早稻材料、泰优398为晚稻材料,设置3种施氮量水平(早稻分别为0、120、150kg/hm2,晚稻分别为0、150、225 kg/hm2)、3个移栽密度(早稻分别为 13.3 cm×16.7 cm、13.3 cm×20.0 c...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杂交玉米新品种高瑞171产量与栽培密度及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的数学模型.对高瑞171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栽培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提出了高瑞171获得9 558 kg/hm2以上产量的栽培密度及N、P 、K肥施用量的优化组合方案:即栽培密度41 768~44 395株/hm2,施氮量193.34~24939 kg/hm2,施磷量128.90~179.79 kg/hm2,施钾量92.9~131.09kg/hm2.其目的是为发挥该品种最大的增产潜力、为加速大面积推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特早熟晚粳秀水417作连晚种植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方法]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播栽期(X1),播种量(X2),基本苗(X3),氮化肥量(X4)和施氮比例(X5)因子对产量及其主要性状的作用效应,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播栽期显著影响齐穗期、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产量;播种量对齐穗期、每穗总粒数和产量的效应显著;基本苗与单株分蘖、产量等8个目标性状均呈显著效应;纯氮量与齐穗期等6个性状效应显著;施氮比例主要影响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全因子模拟优化组合筛选单产≥6375kg/hm2的优化方案:播栽期07-12-14/08-1-3;播种量1158.4-1717.5kg/hm2;基本苗199.9万-208.5万/hm2;施纯氮123.0-130.2kg/hm2;氮化肥施用比例为基肥36.7%-38.3%,苗肥49.4%-50.6%,穗肥13.9%-11.1%。[结论]随播栽期延迟,要求秧田播种量减少,基本苗增加,纯氮量稳定,施氮比中基苗肥比例增加、穗肥比例减少。方案经生产验证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氮是水稻吸收最多的营养元素,施氮量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研究了纯氮不同施用量(0、97.5、156、175.5、195 kg/hm2)对杂交晚稻T优272产量和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的产量、生育期、单位面积的最高苗和有效穗影响较大.在湘南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杂交晚稻T优272纯氮最佳施用量为189.3 kg/hm2,此时对应的最佳经济产量为8 149.5 kg/hm2.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烟-稻轮作模式下的晚稻需肥特性,以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嘉禾县于2009~2012年连续4 a在烟-稻轮作主产区进行了5个"3414"晚稻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嘉禾县烤烟-晚稻轮作模式下,晚稻的最佳施氮量、最佳施磷量、最佳施钾量分别为50.52、24.29、38.29 kg/hm2,最佳平均产量为7 671.82 kg/hm2。  相似文献   

20.
密肥条件对水稻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优质迟熟中粳稻"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N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和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施N量(0~450)kg/hm2范围内,产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递减,当1hm2施N量≤337.5kg时,基本苗为13.5×106的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增至450kg时,降低基本苗则利于增产。生产收益在施N量(225~337.5)kg/hm2最高,当施N量225kg/hm2时,以基本苗9×106/hm2收益最大,施N量337.5kg/hm2时,以基本苗4.5×106/hm2收益最大。投N效益随施N量增加而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