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绘制宗地四至范围图是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附图,它是对登记描述宗地四至界线工作的补充,且在反映宗地的实际形状及四至界线的实际状况上,具有直观性;该  相似文献   

2.
GPS和GIS技术在林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运用GPS、GIS对宗地测量、出图及数据管理的理论基础首先是利用GPS将宗地界线数字化(即利用GPS航迹自动尽可能多地记录界线上点的坐标数值),并利用GPS软件计算出宗地面积,再将宗地界线上所有坐标点所组成的闭合图形自动导入GIS系统中,并落在电子地图(将辖区内地形图扫描并通过栅格,形成能动态显示地图上每一点,坐标值的地图)的相应位置上,并录入此宗地的相关属性(如: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勘查定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东省林业的实际情况,对宗地勘查定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旨在提高山东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宗地勘查定界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集体林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广东省集体林权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构建的技术路线、采用的关键技术以及功能结构.阐述了该系统的应用情况和实施效果,认为系统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宗地界线勾绘精度,可自动求算宗地面积,支持多人同时勾绘图形和录入数据,方便信息浏览和查询,数据统计快捷全面,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ArcGIS 10.2.2浮动版为平台,结合实例阐述在宗地结构中用宗地编辑器分割宗地,从宗地结构中导出图层,将图层和从宗地结构中导出的图层加载到ArcMap内容列表中,在ArcMap内容列表中用裁剪面工具捕捉导出图层的端点、折点分割图层,实现林地面积精确分割。认为该方法在林业工作中是一种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家权 《云南林业》2007,28(3):13-13
云县于2006年8月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体工作人员近半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改革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已完成全县12个乡镇190个村委会2195个村民小组的10037块组宗地、138522块户宗地共121337.92公顷的外业勘查,占全县应改面积138240.49公顷的83.7%。调处林权纠纷1287起,占林权纠纷总数1355起的95%。云县的具体措施是:  相似文献   

7.
在个旧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中,运用"3S"技术进行外业勘界工作中的宗地勾绘、行政界线勾绘等,内业工作中的面积矢量化计算统计、属性数据录入、林权证附图、成果图制作等工作,具有提高宗地勾绘和面积计算精度,减轻工作量,确保工作质量,建立了宗地信息数据库,为构建数字林业奠定基础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地宗地勾绘是核心内容,针对Quick Bird卫星影像和地形图的几何校正以及对在Quick Bird卫星影像和在地形图上勾绘宗地的精度比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Quick Bird卫星影像上勾绘宗地更能结合实际,比在地形图上勾绘宗地的精度高.  相似文献   

9.
袁华  姜奇 《林业建设》2010,(2):33-37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展开,宗地信息的网络共享与管理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昆明市宜良县林权制度改革宗地数据为例,基于ASP+HTML+Microsoft SQL Server,采用B/S结构设计实现了宗地数据的网络共享与管理。ASP开发简单而且直观,开发过程易于HTML集成。系统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可让不同用户通过网络获取所需的宗地信息,以及对数据进行管理与维护。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东部山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历经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明晰林木产权、林地使用权;实地勘查界线、林权登记、核发林权证;放活森林经营权;落实林地林木处置权;保障森林资源收益权和落实造林育林,保护管理,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责任等工作,一个新型的集体林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11.
介绍ArcView 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特性.对其在华宁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宗地区划及宗地图制作等方面的应用方法、步骤作了阐述.认为在林改工作中应用该软件可准确、直观地制作、输出宗地图,方便共享和统计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地宗地勾绘是核心内容,分析了采用高分辨率大比例尺航空正射影像图与电子矢量化地形图叠加进行林改宗地勘界,研究表明:其技术比传统地形图上勾绘宗地方法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及勾绘精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融合影像和林相图的林业资源动态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省永安市两乡镇的林业小班图层为基础,利用“资源二号”影像与TM影像的融合,有效地增强了不同林地之间的差异和林地之间的界线;并利用1996年林相小班图层,通过属性选择提取不同林地小班专题,转换成感兴趣区域(AOI)。以AOI限制分类范围对融合图像进行分层监督分类,直接得到不同林地的动态变化区域,从而减小林相图更新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采伐作为森林经营主要的措施之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森林土壤功能演变。合理采伐能改善森林土壤功能,进而促进森林的恢复、更新和演替,维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文中在介绍土壤功能概念及分类的基础上,综述了森林土壤功能(水分和养分循环、碳存储、缓冲与过滤、植物生产和动植物栖息地功能)对采伐方式和强度的响应,并探讨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为维护和增强土壤功能,更好地经营森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遥感技术在第六次连清工作中的应用实践,文章就利用遥感技术分析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寻找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原因;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从新的角度分析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林业经济学模型,构建于木材永续利用体系和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之上,存在着诸多局限性。森林可持续经营(sustainableforestmanagement,SFM)体系中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因素不同于木材永续利用。因此,SFM经济学将以多元均衡经济学和消费者偏好理论为基础。其中,消费者偏好理论考虑了个体的复杂性、环境的特殊性、偏好的动态性、需求的差异性以及需求的层次性等因素。鉴于SFM的内在要求,有必要拓展林业经济学领域。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以及经济学的其他新流派理论为该学科领域的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南方林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根据生物防火林带的作用机理,模拟湿润亚热带地区顶极植被常绿阔叶林的生物多样性、生活型组成类型和结构的复杂性,结合建设地不同林地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叶林地、针阔混交林地、毛竹林地、果园、灌木林地及乔木树种疏林地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技术。旨在较短时期(4~6年)内产生阻隔林火效能,减免森林火灾所造成的损失。为人类的生存、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e Great Lakes Forest Alliance, created by charter in 1987 at the direction of the governors of Michigan, Minnesota, and Wisconsin, is a mutual ai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that integrates global, national and local interests by bridging the gap at a regional level. It expanded in 1997 to include Ontario. Trustees include key leaders of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and citizens from a broad range of forest interests. It was designed to be as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address the resurgence of forest growth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conservation, wood products and recreation. The need for the Alliance resulted in part from a perceived underrepresentation of regional forest-related issues in the national arena. The Alliance attempts to consider leading-edge strategies over the long-term in a pro-active manner, and trustees recognize the need to build respect, trust, information exchange, cooperation, coordin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diverse interests. Among the projects that demonstrate the bridge role played by the Alliance: a region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public and private funding that supports research toward a more frequent forest inventory process, training for communities to use th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process to address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rateg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criteria and indicators for the region. A continual challenge is relationships among diverse forest interests across jurisdic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boundaries in a manner that promotes exchanges that build collective wisdom.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将森林划分为五大林种,"薪炭林"是其中之一。分析"薪炭林"的概念及其与其它林种关系,结合林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笔者认为,"薪炭林"作为一个林种划分并不妥当,且"薪炭林"作为一个林种在森林区划、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特种用途林"四大林种即可涵盖如今森林经营的各种模式,传统划分的"薪炭林",应该隶属于用材林,或是用材林中的一个亚林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