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忽视科学技术 貉人工授精技术经过20多年应用推广,目前在全国各地貉场应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技术。在国内貉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现状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从事貉人工授精的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忽视理论,在输精手法上技术不过硬,对种公貉精子生成过程及其影响认识模糊,出现输精母貉受胎率低,产仔数有多有少,采精公貉精液质量有好有坏,操作时有时把母貉子宫颈扎坏。  相似文献   

2.
提高母貉繁殖率的技术措施向天浩,邵明鉴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貉的繁殖率高低是影响养貉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据调查,目前,母貉的空怀率平均为20-30%,高者达50%以上,制约着饲养者的生产效益,造成空怀的原因除少数由疾病引起外,主要是饲...  相似文献   

3.
人工养貉在我国各地市县乡镇发展很快,国内貉体型较小,品种退化,为了提高毛色质量,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采用乌苏里巨型貉人工改良本地貉,效果很好。改良后的貉体大,毛皮美观,售价高。但巨型貉与本地母貉之间自然交配很困难,因此,大量生产大型貉皮要靠人工授精。种公貉要求饲养管理条件较高,必须喂给全价饲料,才能保证种公貉健康和取得优质精液。在人工授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好每个环节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能提高受胎率。3年来,  相似文献   

4.
<正>为便于实行科学饲养管理,人们在养貉实践中按照貉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饲养阶段,目的是促进貉正常生长发育,提高繁殖率和毛皮质量.现将貉不同时期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一、配种期貉的配种期为每年的2月上旬至4月上旬,此期的中心任务是使每只发情的母貉都能适时配种,减少空怀率.(一)饲养:供给合理的饲料,对增加公貉性欲、提高精液品质、促进母貉发情与交配均十分重要.由于配种期种貉食欲普遍下降,所以应供给营养全价、适口性好、易消化  相似文献   

5.
<正> 笔者从1986年开始研究貉的人工授精问题,1987年春获得了貉人工采精和输精试验的初步成功.公貉采精30只次,其中27只次采精成功,成功率90%.母貉输精5只,受孕产仔3只,受胎率60%.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1、貉脖钳:用于貉的捕捉及固定.钳口呈圆形,直径为6.5—7厘米.捕貉时将钳口张开,卡住脖颈后立即闭合,然后双手摄住钳柄将貉提起.  相似文献   

6.
由于雌、雄火鸡的体重差别较大,交配时母火鸡易受到损伤,故而导致火鸡的繁殖率较低。就火鸡人工授精的操作方法及种蛋的孵化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由于雌、雄火鸡的体重差别较大,交配时母火鸡易受到损伤,故而导致火鸡的繁殖率较低.就火鸡人工授精的操作方法及种蛋的孵化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农村饲养的水牛,一般分散饲养,多为每户1头,母水牛发情不明显,农户对母水牛的发情鉴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很多母牛不能得到及时配种,繁殖率很低。为提高农村母牛的繁殖率,加快农村水牛改良步伐,2003年10月31日,在武宣县禄新乡上堂村,利用同期发情技术,开展水牛人工授精杂交改良的试验。共处理本地母水牛32头,第一情期人工授精29头,受胎8头,情期受胎率27.6%;第二情期复配10头,受胎4头。两情期受胎率41.4%。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1983~1987年貉的原始繁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各种因素对母貉繁殖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3岁母貉的发情时间最早,而1岁和4~5岁母貉的发情时间最晚;2~4胎母貉的胎产仔数数和仔貉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其它胎次;受配3次母貉的胎产仔数显著高于受配1、2次母貉的胎产仔数(p<0.05);随胎产仔数的增加,则仔貉的成活率则明显下降(p<0.01)。  相似文献   

10.
一、貉产仔期公母同窝貉子性情温和、喜群居,野生状态就是成对穴居。母貉产仔后,双亲与仔貉也是同穴而居,直至分窝。我们根据貉的这一特性,总结出产仔期公母同窝的饲养方法。由于貉具有护仔性,每次喂食水时,公貉先让母貉吃食,自己却进入窝内护理仔貉。这样使仔貉不受冻、安静,同时母貉也吃得饱,泌乳能力增强。因此其仔貉成活率大大高于分离饲养的(见表1)。  相似文献   

11.
母貉的产仔泌乳期包括分娩与哺乳,此期的中心任务是提高母貉的泌乳量和仔貉的成活率。为此,在饲养管理上要供给母貉足够营养,且催乳和增强泌乳力的饲料,使母貉能分泌足够的乳汁,创造良好的哺乳环境。  相似文献   

12.
<正> 母貉叼仔是产仔哺乳期造成仔貉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在母貉的分娩产仔期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会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约有40%的母貉在产仔哺乳期出现叼仔的现象。笔者结合自身养殖经验,汇集如下几点,供养殖户参考:1 发病原因母貉叼仔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的。1.1 饲料中缺少某种营养成分特别是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常导致母貉叼仔、食仔的恶癖,这种情况多发于初产母貉。1.2 母貉带仔过多或过少由于母貉带仔过多,而母乳又严重不足,当仔貉吃奶时,母貉有痛感而导致母貉咬伤或食掉仔貉,相反当母貉带仔过少,母乳过剩,造成胀奶,也会使母貉疼痛难忍而引起叼仔。  相似文献   

13.
梅河口市畜牧兽医总站季忠礼同志1989年共调查了16个养貉户和2个养貉场,母貉204只,经产母貉空怀46只,初产母貉空怀81只,空怀率62.25%,且初产母貉空怀率显著高于经产母貉。究其原因有:(1)选种、饲养不当:种公貉由于选种者缺乏经验和知识,选择了单侧乃至双侧隐睾貉,其所产精子活力不强,甚至是死精;种公貉伤残、体型过小或过肥过大致使配种困难。母貉由于饲养过肥,或饲料单一,使母貉不能正常发育,发情期紊  相似文献   

14.
<正> 辽宁省黑山县新立屯镇养貉户李广义,1986年养了8对貉(乌苏里公貉8只,母貉6只,当地野生母貉2只),8只母貉共产仔貉54只,断奶后成活54只,实现母貉全配、全准、全产,仔貉全活、全壮,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母貉难产病例虽不多见,但随着养貉业的发展,貉数量的迅速增多,难产病例也不 断出现,仅1986~1987两年中,本人就遇到过18例母貉难产。母貉难产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胎儿肥大;二是母貉产道狭窄;三是胎位不正:四是母貉娩力不足。 母貉产仔的症状是,鸣叫不止,在笼内  相似文献   

16.
产仔母貉的惊恐症,一般都是因外界条件的刺激下,母貉出于护仔所致。据了解,每年都有很多养貉户深受其害,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养貉的实践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实验观察和探索,现将处理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1 实例1 宫某饲养的2只母貉,产仔后相继在4~6天因邻笼母貉窜入厮打而使2只产后母貉受惊吓,造成母貉叼仔满笼乱跑,变得焦燥不安,急走鸣叫,将其插入产仔箱内仍无效。后将2只母貉提出,注射盐酸氯丙嗪,分别每只肌注4mL,再放回原笼箱,并将所产仔貉全部取出,放在室内保温箱里或温热炕上用单布盖上均可,待…  相似文献   

17.
1 把好母貉受胎关 适时配种一般每年 3月左右 ,母貉陆续发情 ,发情周期为 7~ 9d ,持续期 3d。这时所有发情的母貉都要进行初配 ,一般隔 9d要进行复配 ,隔 2 4~ 36h再配。受配后的母貉 4月为妊娠期 ,5~6月为产仔泌乳期 ;7~ 8月为恢复期。对于已发情 ,但始终拒配的母貉 ,在临近配种期和配种期间要与成年公貉合群饲养 ,以加强异性刺激 ,或者强行交配 ,绑上嘴和前腿 ,对于性情暴躁的母貉 ,在饲料中拌入0 2 5mg的安定片 ,让其夜间沉睡 ,次日人工辅助与公貉进行交配。2 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日粮标准貉为杂食性单胃动物 ,其日粮应以动、植物…  相似文献   

18.
<正> 母貉放对配种后,怎样判定母貉是否妊娠,通过多年养貉实践,我们对妊娠母貉进行了行为观察。  相似文献   

19.
1977年,在芬兰毛皮动物饲养场里饲养的965只经产繁殖母貉,胎平均产仔是4.37只;821只初产繁殖母貉,胎平均产仔2.67只。经产母貉空怀率为20.3%;初产母貉为35.7%。接受多次交配和一次交配的经产母貉,产仔数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初产母貉受多次交配的比一次交配产仔数稍多。1975年全国貉胎平均产仔为3.09只;1976年为3.30只;1977年为3.58只。  相似文献   

20.
推广羊的人工授精,加强孕羊管理能迅速扩大优秀种公羊的利用率,提高羊的品质,增加养殖场的生产率,减少种羊的饲养量,提高经济效益.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谈一下提高母山羊冷配繁殖率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