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鱼类育种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现代鱼类育种技术,包括常规育种技术(即杂交和选育),鱼类性反转技术,染色体组工程,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五个技术领域。鱼类的常规育种,在1871年以前是自发的,无计划的。1871年,俄国科学家进行鲟×闪光鲟杂交,并指出了鱼类杂交育种的前景。此后,鱼类的杂交育种才进入有计划的轨道。本世纪三十年代,Kirpitchinckov发现鲤鱼品种间杂交存在杂交优势,并在生产上实际应用。五十年代以来,鱼类常规育种发展迅速,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于鲤鱼、虹鳟、沟鲶和罗非鱼。选育出一些品种,品系和杂优组合,同时,在遗传育种的基础理论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从世界范围而言,目前,鱼类的常规育种仍然是最富有成果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正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人工育成的我国第一个遗传性状比较稳定的优良鱼类养殖新品种。它是选择母本荷包红鲤与父本元江鲤杂交后代作为育种基础群,选育出F4长型品系与两个原始亲本相同、选择指标一致的雌核发育系相结合,并进行横交固定,其子代(F5和F6)的遗传性状稳定性和一致性达到95%以上,定名为建鲤。建鲤生长快,生长速度较荷包红鲤、元  相似文献   

3.
建鲤在示范推广中的表现建鲤是由我国鱼类育种专家张建森等用荷包红鲤(雌)与元江鲤(雄)成对杂交,经家系选育、系间杂交与染色体组工程技术相结合.定向选育而成的鲤鱼优良品种.近几年,建鲤每年在26个省、市、自治区得到推广,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和不同的养殖类...  相似文献   

4.
鲤鱼(建鲤)营养与配合饲料(一)鲤鱼是我国主要养殖鱼类,迄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饲养历史。建鲤是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张建森、孙小异教授等人以特定的荷包红鲤和元江鲤为亲本,采用家系选育、系间杂交及雌核发育等技术综合育种新方法而培育成的,经杂交定向选育成遗传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孵化水温对建鲤鱼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鲤(Cyprinus carpiovar.jian)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于20世纪80年代末以荷包红鲤为母本、沅江野鲤为父本,采用家系选育、系间杂交及染色体工程等综合工艺育成的养殖鱼类杂交定向选育的、遗传性状稳定的鲤鱼优良品种。建鲤孵化过程中,水温是影响其鱼苗成活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建鲤是以荷包红鲤和沅江鲤为亲本,采用家系选育、系间杂交及雌核发育等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育种的新工艺、新技术,经定向选育首次育成性状稳定的鲤鱼优良新品种。建鲤为杂食性鱼类,食性广,易管理,生长迅速,不喜钻泥,捕捞起水率高。在饲养过程中,除投喂精料外,菜叶和底栖生物都是它们喜吃的食物。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鲤育种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概述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鲤Cyprinus carpio育种工作历史,介绍杂交选育亲本的来源与生物学特点以及育成品种的选育方法、技术路线和优良性状。通过引入国内外名优鲤,采用常规杂交选育、多性状遗传分析和分子辅助育种等方法,本土化培育出多个适合北方寒冷地区养殖的鲤新品种。采用的亲本包括黑龙江鲤C.C.amurensis、荷包红鲤C.C.var.wuyuanensis、散鳞镜鲤C.C.var.specularis amurensis、德国镜鲤C.C.var.S.germanensis和大头鲤C.pellegrini。育成品种包括荷包红鲤抗寒品系、松浦鲤C.C.'Songpu'、松荷鲤C.C.'Songhe、松浦红镜鲤C.C.'Songpu red mirror'、德国镜鲤选育系F_4、松浦镜鲤C.C.var.S.'Songpu'和易捕鲤。这些品种都具有抗寒、抗逆、易捕和快速生长等特性,适合北方以及全国各地养殖,其中松荷鲤、松浦镜鲤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为我国的渔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遗传育种新技术在鱼类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遗传育种新技术在鱼类养殖上的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这包括:性别的控制、人工雌核发育、诱发多倍体、核的移植、基因工程。从现有的资料看来,研究鱼类遗传育种新技术主要集中在生长激素的基因工程上,就为当前生产养殖应用而言,已取得经济效益的是控制鱼类性别的雌核发育和利用三倍体不育性的染色体工程。  相似文献   

9.
建鲤是以荷包红鲤和沅江鲤为亲本,采用家系选育、系间杂交及雌核发育等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育种的新工艺、新技术,经定向选育首次,育成性状稳定的鲤鱼优良新品种。建鲤为杂食性鱼类,食性广,易管理,生长迅速,不喜钻泥,捕捞起水率高。在饲养过程中,除投喂精料外,菜叶和底栖生物都是它们喜吃的食物。经常投喂浮萍,效果也很好。随着个体的大小、季节的变化和环境条件的改变,投饵必须注意:大暑前,鱼生长快,要多喂饲  相似文献   

10.
芙蓉鲤鲫     
《海洋与渔业》2012,(1):52-52
芙蓉鲤鲫(原名芙蓉鲫。品种登记号:GS-02—001—2009),以散鳞镜鲤为母本、兴国红鲤为父本进行鲤鱼品种间杂交,获得芙蓉鲤。芙蓉鲤再与红鲫进行属间远缘杂交,即是芙蓉鲤鲫。它是运用鱼品种间杂交、属间远缘杂交和系统选育相结合的综合育种技术培育成的新型杂交鲫鱼。  相似文献   

11.
<正> 建鲤是采用荷元鲤F_4长型品系与两个同型的雌核发育系相结合,经选择横交固定,六代定向选育,首次育成,遗传性状稳定(达99%以上)并能自繁自育的鲤鱼优良品种。建鲤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和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它具有独特的生化遗传特征。建鲤生长优势非常显著。其体重增长较荷包红鲤、沅江鲤和荷元鲤分别高58.2~71.3%、44.5~49.1%和28.5~29.3%;群体增重分别高60.1~71.8%、49.1~50%和29.4~30.8%,并显著地高于其它鲤鱼和杂交鲤,能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周望舒  刘琳 《水产科学》2004,23(5):43-44
在水产科技论文中,有关鱼类拉丁学名的表述存在某些问题,下面,笔者对此谈一点儿看法,以供水产科技人员撰写论文时参考。1 关于鱼类的选育品种有许多养殖鱼类是水产科技工作者和养殖业者通过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与多倍体育种等多种方式培育出的养殖品种,其中鲤Cyprinus(  相似文献   

13.
建鲤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采用家系选育、系间杂交及生物工程技术等新工艺、新技术首次育成的养殖鱼类杂交优良新品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广、遗传性状稳定等特点。在南方部分省、市推广试养,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快30~40%,显示出很好的增产效果。为探索建鲤在  相似文献   

14.
有关硬骨鱼类的种内、种间、属间、亚科间的杂交曾有过不少报道,从杂交后代的养殖效果看,有生产价值者虽仅局限于少数种类,但在生产上往往能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获得广泛增产,例如鲤的种内杂交,罗非鱼的种间杂交等。故利用杂交方法改良养殖品种,提高养殖产量,仍是目前鱼类养殖选育种工作常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建鲤新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建森 《水产学报》2007,31(3):287-292
设计并采用家系选育、系间杂交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育种技术培育成功的鱼类新品种建鲤,具有生长快、体型好、青灰色、肉质肉味好、饲料转化率高、适应性抗逆能力强等优点。为进一步提高建鲤的生长速度、遗传稳定性和抗逆能力,选用超大的亲本群体和选择强度、快速世代更新及低温繁育筛选等方法,对建鲤进行了3代选育和生产验证,而育成的建鲤新品系,较选育前的建鲤群体增重快13.6%~15.1%,日增重快13.7%~15.48%;青灰色、长体型等表型性状的一致性由选育前的96.2%和95%左右,提高到近乎100%。新品系体型增长,体色一致,群体整体性、美观性有明显提高,体长/体高比值平均增加0.37,增长13.8%,标准差减少11.4%,扩大了推广,进一步验证了建鲤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表3参30  相似文献   

16.
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已成功地运用在家畜和玉米中。相对于家畜和玉米,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要晚得多。然而,鱼类的繁殖性能和高繁殖力使它成为遗传操作的理想模型。在水产养殖的遗传改良上,有许多传统和现代的方法,选育、杂交、染色体和基因操作、性别控制、性翻转是在水产养殖中已被证明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更现代的分子标记技术已被用来描绘鱼类基因图谱,并且用来表示育种计划中特定的数量性状。 选择育种 Gjerdy,Eknath等(1993)证明,选择育种可以为水产业生产出具有更高生产性能的鱼类。…  相似文献   

17.
葛建东  杨凌 《畜禽业》2001,1(5):27-27
苏太猪是苏州市太湖猪育种中心以太湖猪为基础母本,通过导入外血,横交固定,继代选育等技术措施,经十年的努力培育出的二元母猪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鱼类种群中的自然变异,还是通过杂交、诱变和各种新的手段引起的鱼类的变异,都必须通过严格的选择和定向培育,才能培育出经济性状优良的、稳定的新品种。加之,经济鱼类较长的性成熟周期,决定了鱼类育种工作的长期性,选育方法的失误,在时间上造成极大浪费。只有正确运用鱼类育种的理论和技术,而持之以恒,才能  相似文献   

19.
对鲤鱼杂交育种一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多年来,我国就鲤鱼种内杂交一代优势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几个鲤鱼的杂交组合已在生产上应用。同时,在鲤鱼遗传性状方面的研究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在生产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例如,鲤鱼杂交组合虽然不少,但有的效果好,有的不够理想,应该如何选择亲本和配组?为什么有的本来很好的杂交组合后来变差了?如何保持和提高杂种优势?从杂交鲤的后代中如何选育新品种等等?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供参考。一、亲本的选择和配组按照育种目标,正确地选择杂交亲本和合理的配组,是杂交育种工作的关键。国内外比较好的鲤鱼杂交组合,无一例外的皆因亲本的选择适当、配组合理而致。苏联用欧州家鲤与黑龙江野鲤杂交,日本用大和鲤与镜  相似文献   

20.
细胞工程是一门新兴学科.本文概述了核质杂交技术、染色体工程(染色体移植、雌核发育、多倍体)和细胞融合技术要点,并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鱼类中的研究状况.同时阐述了细胞工程在鱼类育种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