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株两优831是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根据几年来对该组合不同季节的制种技术探索和实践,表明采用秋季连晚制种有利于提高制种田全年的种植效益,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并介绍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组合6两优9368的特征特性,根据父母本的特征特性重点介绍了该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株两优819是我国第一个被确定的两系早稻超级稻组合,比对照湘早籼13号增产达10.06%.但该组合的父、母本生育期短,播期安排倒挂达7-11 d, 制种难度较大.介绍了制种产量超过4.5 t/hm2并保障种子质量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4.
两优1号系用HD9802S与恢复系R1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连续3年在泰宁县大田乡进行烟后制种,每667 m2制种产量达219~286 kg.总结提出了两优1号烟后制种的高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E两优78是利用抗稻瘟病不育系E农1S、两系水稻R78配制的高产优质籼型两系杂交稻组合,该组合的母本开花习性与广占63S相似,花期高温会影响颖花的开颖角度,易造成异交结实率下降。根据母本的异交率易受高温影响的特点,在近年的制种实践中总结了一套适宜该组合高产制种的避热晚播的技术路线,可为该组合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两系杂交稻两优1528父母本的特征特性,提出了组合制种的气候要求、基地的选择、亲本的3期安排、制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交水稻组合Y两优66于2014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通过系谱选育法选育出父本R66,再根据亲本配合力的测定筛选出表现优良的组合,筛选出的R66与Y58S组合的产量最高;通过米质分析与抗性鉴定,Y两优66米质达到国标优二级和表现高抗病的优势。通过Y两优66优良特征特性的表现制定出其高产栽培与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赣两优二号"是用甘蓝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26S"与恢复系"C-189"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优质两系杂优组合。介绍了其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制种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9.
根据两系杂交稻新两优1671近年在江苏省盐城及淮安地区制种的实践,介绍其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制种关键技术、纯度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以期为新两优1671的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两优018是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通过湖南省审定的高产、稳产、熟期适宜的中籼新组合。文章介绍了中两优018该组合及父母本亲本特征特性,并依据近年来在湖南岳阳制种实践分析,总结了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要点,为其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两系杂交稻“两优616”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优616是用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与强恢复系福恢616选配而成的两系杂交稻,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米质较优等特点。该文介绍两优616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新组合新华两优9号为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新华S与YR901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经2年区域试验表明,该品种产量表现优异。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制种技术,以期为杂交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松溪县2010年引进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Y两优302,经两年试种,表现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倒性强,未发现稻瘟病,但有稻曲病发生。栽培上要注意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科学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14.
两优培九属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组合 ,由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以培矮 64s为母本 ,扬稻 6号为父本于 1 996年育成。 1 998、 1 999两年在江浦县丘陵籼稻区试种试验示范 ,表现出穗大粒多 ,高产稳产 ,株型紧凑 ,抗逆性强 ,品质优良等特点。高产栽培要求适期早播 ,培育多蘖壮秧 ;扩行减苗 ,增加分蘖成穗 ;增加投入 ,重施穗肥粒肥 ;加强管理 ,促进灌浆结实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两优2111产量与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两系杂交水稻两优2111产量与重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依据在云南省6个州市(县)两优2111的种植表现,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两优2111的产量及其与10个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影响两优2111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穗粒数、实粒数、穗长、生育期和成穗率;其次是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穗和最高茎蘖数;再次是株高.[结论]两优2111在云南省各籼稻区推广种植时,应着重保证其穗部性状尤其是穗粒数和实粒数的增多,协调其他性状的发展以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6.
钮翠绿叶面肥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优1128、天优3301及Ⅱ优3301为材料,研究了钮翠绿叶面肥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能显著提高超级早稻产量,影响的效果与品种有关,两优1128、天优3301及Ⅱ优3301分别提高了12.16%、11.86%和11.66%,增产主要原因在于喷施叶面肥,提高了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干物质累积量、单茎叶面积与叶面积指数(LAI)及协调库源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适合安徽省种植的杂交中籼新品种。[方法]通过对12个杂交中籼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调查各品种的生育性状、抗性及产量等指标。[结果]从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筛选出综合表现好的品种有两优502、丰两优688、两优392;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有Y两优5836、荃优金1号;两优8号、两优3451这2个品种的综合表现较差。[结论]降低株高可以提高品种的抗倒能力,但产量并不低;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可以有效提高水稻品种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蜀光612S与蜀恢881配组成两优681,经试验、示范表明,比对照汕优63具有早熟、丰产、抗稻瘟病、米质优、制种产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优质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82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825是武汉科珈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两用不育系Y8-2S与优质抗病恢复系R025配组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14和2015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9.536、10.028 t/hm~2,分别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6.31%和6.88%;2016年生产试验,产量9.770 t/hm~2,比丰两优4号增产7.2%,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并具有抗病性较强、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稻种植。2017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主要介绍了两优825的选育过程、农学特性以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研究先后引进了33个杂交稻新组合,在6个试点开展了9组单季杂交晚稻新组合的比较试验,从中筛选出了丰产性、抗逆性和品质等综合性状较好的两优培九新组合。同时,明确了两优培九在台州作单季晚稻种植的特征特性,并利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两优培九不同产量水平的穗、粒、重结构,研究提出了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