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杨桃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分别以杨桃品种‘香蜜’、‘夏威夷’的新鲜花粉为研究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探讨杨桃花粉在不同浓度培养基条件下对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蔗糖、硼酸、氯化钙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均可提高花粉萌发率,但超过一定浓度则起到抑制作用;当蔗糖浓度为10%、氯化钙浓度在0.01%、硼酸浓度在0.01%时,两个品种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均较好,萌发率达79%,花粉管平均长度达270μm以上,适宜花粉萌发;此外,当蔗糖和钙离子的浓度过高时,‘夏威夷’花粉萌发的抗逆性比‘香蜜’的更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5个蓝莓品种为试材,检测不同温度处理2 h后花粉发芽率及自交坐果率。结果表明:温度处理结束后,5个蓝莓品种花粉发芽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整体上呈现出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温度处理后花粉培养12 h的结果表明,蓝丰花粉在处理温度为25℃-37℃时发芽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余4个品种;在处理温度为41℃时,花粉发芽率最低,仅为0.67%。处理温度为39℃-41℃时,瑞卡为花粉发芽率最高的品种,显著高于其余4品种。高温降低了5个蓝莓品种的坐果率,布里吉塔坐果率在处理温度达到33℃时显著下降,较对照降低了22.96%。蓝丰、瑞卡和都克坐果率在处理温度为35℃时显著降低。处理温度为41℃时,五个品种中蓝丰坐果率最高。高温降低了5个蓝莓品种花粉发芽率和坐果率。处理温度相同时,花粉发芽率存在品种间差异。瑞卡是39℃-41℃处理后花粉发芽率最高的品种。处理温度为25℃-41℃时,5个蓝莓品种坐果率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03.021),来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了3个荔枝品种(三月红、水东和桂味荔枝)花粉收集、脱水及长期保存的简易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保存花粉两年之久。荔枝花粉最合适的干燥方法是用鼓风式电干燥器在35℃下处理6小时。研究人员研究了不同温度(30℃、25℃、15℃、4℃和-86℃)下贮藏花粉的萌发率。花粉在30℃、25℃、15℃和4℃下分别贮藏9、16、27和52天后萌发率降到5%以下。花粉萌发率  相似文献   

4.
芒果花期倒春寒和干热风严重影响芒果的授粉及座果。为提高芒果花期农业气象服务质量,本文以芒果品种‘热农1号’为研究对象,研究影响芒果花粉萌发率的温度临界值及不同温度、不同温度胁迫累计时间对花粉离体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温度胁迫累积时间对芒果花粉活力都有显著影响,当温度在20℃~34℃时芒果花粉能够进行萌发,且花粉萌发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28℃时花粉萌发率达到峰值,为37.2%;在相同温度胁迫下,当累计时间逐渐增加时,花粉失活温度区间也在逐渐增加,且花粉萌发率逐渐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芒果花期防灾减灾等气象服务提供决策参考,为芒果保花保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贮藏条件和温度对4种蒺藜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桔红  张勇 《草业科学》2009,26(6):110-115
对河西走廊泡果白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唐古特白刺N. tangutorum、骆驼蒿Peganum nigellastrum和驼蹄瓣Zygophyllum fabago 4种蒺藜科植物的种子经过冬季土壤埋藏和室温贮藏各80 d后,在5种温度(10 ℃、15 ℃、20 ℃、25 ℃、5 ℃/ 25 ℃)条件下进行了萌发测试。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骆驼蒿和驼蹄瓣的种子萌发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萌发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唐古特白刺种子经过冬季埋藏后,培养在15 ℃和20 ℃条件下达到最大萌发率(40%50%),而经室温贮藏后培养在25 ℃下有最高萌发率(40%50%);骆驼蒿和驼蹄瓣种子经过冬季埋藏后,培养在5 ℃/25 ℃下达到最高萌发率(80%;90%100%),经室温贮藏后,同样培养在5 ℃/25 ℃下也达到最高萌发率(60%70%;60%);在10 ℃条件下,3 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不足10%。泡果白刺的种子萌发主要受贮藏方式的影响,埋藏后种子萌发率显著大于室温贮藏的种子,埋藏后的种子培养在20 ℃或25 ℃下达到最高萌发率(60%70%)。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羊草种子快速萌发的方法,从而为羊草人工草地的建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吉农一号、吉农二号、吉生一号、白城野生4份羊草种子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在不同预处理方式(浓硫酸浸种、不同温度、预冷处理)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羊草种子的萌发对不同预处理方式的响应是不同的,浓硫酸浸种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且处理15 min的发芽率最高;4个羊草品种在15~35℃的温度范围内均能发芽,最适宜的温度为25℃;4℃预冷处理7,14,21 d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预冷处理7 d最高。说明羊草种子在经过4℃预冷处理7 d后再用浓硫酸处理15 min,在25℃条件下种子发芽效果最佳;4个羊草品种中,吉农一号各处理的发芽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7.
陆小平 《蚕业科学》1989,15(4):237-238
<正> 关于花粉在萌发中,花粉管产生侧枝的报道较少。日本学者岩波、洋造曾发现裸子植物的花粉管产生不规则的分枝,而对被子植物未作报道,中国的胚胎学者在被子植物的南瓜属、(?)粟属、菠菜中曾观察到花粉管有分枝现象。然而,桑科中的花粉管有无分枝,至今未见详细记载。1985年,印度学者K.Suhasini观察到鲁桑中的Kosen(甲选)、Goshoerami(御所选)两品种的花粉管有隆起现象。为了证实这一现象,1989年4月,笔者将育2号、新一之濑花粉进行了人工培养,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摘要:以密斯蒂蓝莓为试材,进行花粉粒电镜扫描及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试验,观察花粉管萌发及生长动态荧光显微,调查不同授粉方式的坐果率,测定果实品质。结果表明,密斯蒂花粉形态均为四合花粉,呈四面体排列,近似圆角三角形,极轴*赤道轴为28.5*26.02μm;荧光显微观察发现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8h花粉开始在柱头萌发,14h有大量花粉萌发,花粉管进入花柱;24h花粉管进到花柱底部;48h花粉管进入胚珠,到达胚囊,完成双受精,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均有较好的亲和性;密斯蒂异花授粉坐果率最高,两种授粉方式果实品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下鄂牧1号白三叶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在25℃处理下,白三叶种子具有最高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白三叶种子活力指数、苗长度、根长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处理对北方嵩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化学试剂(NaOH、GA和CaCl2)分别处理北方嵩草Kobresia bellardii种子,将其置于5、10、15、20和25 ℃恒温条件下进行光照培养。结果表明,温度和3种化学试剂及化学试剂的不同质量浓度显著影响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及幼苗高度(P<0.001),且温度对种子的萌发影响更大。北方嵩草种子在1025 ℃条件下萌发,适当质量浓度的3种化学试剂对种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低温下,较高质量浓度的化学试剂处理的种子其萌发率和萌发指数较高;而在较高温度下,较低质量浓度的化学试剂处理的种子其萌发率和萌发指数较高。在20和25 ℃,对照组及用3种化学试剂处理的种子其萌发率和萌发指数较高,幼苗生长较快。其中在25 ℃,用5 g/L CaCl2处理种子其萌发率最高,可达84%;在20 ℃,用20 g/L NaOH处理种子其萌发速率最快,萌发指数最高, 为5.26。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荔枝资源的花粉生物学特性,本文以海南30个不同荔枝优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荔枝优株花药数、花药散粉量、花粉形态特征和花粉萌发率,发现不同荔枝优株单朵花的花药数、散粉量、形态及花粉萌发率不同;以紫娘喜、白糖罂、妃子笑3个海南主栽荔枝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个花期及3种不同类型花的花药散粉量和花粉萌发率,发现从雄花的铃铛花期至完全开放阶段(花药变褐之前)的花粉散粉量和萌发率最高。这为荔枝杂交育种父本的选择、花粉的收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传粉媒介及不同授粉处理对薄壳山核桃结实情况的影响,以环江县岩溶山区引种薄壳山核桃‘Shaoxing’为试验对象,在‘Shaoxing’盛花期对雄花进行不同方位采样,对风媒、虫媒两种传粉方式进行观察,并对雌花进行不同授粉处理。结果表明,‘Shaoxing’在环江县岩溶山区传粉媒介以风媒传粉为主,传粉效率受雄花散粉时期、温度和风向等影响;散粉期有黑带食蚜蝇、中华蜜蜂、黄守瓜、黑胸兼食瓢虫等昆虫访花,对‘Shaoxing’传粉具有辅助作用。除套袋处理组外,不同授粉处理的雌花柱头上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情况基本相同,不同授粉处理均存在花粉管能穿过花柱但不能到达胚囊完成受精的情况而影响坐果。不同授粉处理中自然授粉处理组的坐果率和结实率均为最高,分别达62.5%和 35%,表明人工辅助授粉对‘Shaoxing’坐果和结实无促进作用,其中套袋处理的结实率为2.06%,说明其可能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各授粉处理的结实率远远低于坐果率,坐果后仍存在较高的落果率,其中人工自花授粉的坐果后落果率最高,自然授粉的最低,分别为53.61%、27.5%。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湘杂芒3号种子的萌发特性,在不同温度(10℃、15℃、20℃、25℃、30℃、35℃)、不同光照时间(明/暗时间:0h/24h、6h/18h、12h/12h、18h/6h、24h/0h)、不同水分含量(5%、10%、15%、20%、25%)和不同播种深度(0mm、3mm、5mm、10mm、15mm、20mm)条件下对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高和胚根长等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湘杂芒3号最适萌发温度为25℃,最适光照时间为0h/24h(明/暗),即无光照;最适萌发水分含量为10%;播种深度对湘杂芒3号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影响显著,种子宜浅播。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培养基、温度、pH值、光照对Phyllosticta citrichinaensis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柚叶汁会促进菌丝生长;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8℃,40℃时停止生长;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3–9,最适生长的pH值为5–6,14天后在pH7–9的OA培养基上菌落边缘产生黄色素;分生孢子在25℃、pH4的条件下萌发率最高,但萌发率低于45%;12h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5℃10分钟,孢子致死温度50℃10分钟。  相似文献   

15.
以3种野生樱桃资源为供试材料,比较了花粉烘制方式和贮藏温度对供试材料花粉萌芽率的影响,评价了供试材料花粉对甜樱桃品种座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干燥皿烘制花粉萌发率显著高于培养箱烘制;水+10mg/L硼酸+20%蔗糖为测定供试材料花粉活力的适宜培养基;毛樱桃、中国樱桃、‘黄蜜’花粉在4℃冷藏30天的萌发率均高于40%;毛樱桃、中国樱桃和山樱桃花粉与3个甜樱桃品种的异花授粉平均坐果率可达到40%。作者认为,供试野生樱桃资源的花粉萌发和贮藏特性,以及与甜樱桃品种的异花授粉亲和性与供试甜樱桃品种花粉类似,在甜樱桃人工授粉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蛹期温度对家蚕原种质量的影响,设置了30℃、28℃、25℃、20℃等不同温度对两广二号4个原种亲本进行蛹期保护,调查不同处理死笼率、良卵数、良卵率、折净率等指标的情况。试验结果显示,随着保护温度升高,4个品种的死笼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加,芙蓉×932、932×芙蓉和湘晖×75323个品种蛹期28℃保护时良卵数、良卵率及折净率表现比25℃好,随温度升高或降低不受精卵、不越年卵增多,且低温比高温影响大;7532×湘晖在蛹期25℃保护时的折净率最高,产卵量随温度升高或降低减少,其它各项指标受温度影响较小。试验结果证明两广二号原种4个亲本蛹期在28℃保护时的原种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7.
佟莉蓉  王娟  宋雨  倪顺刚 《草地学报》2021,29(3):457-464
为揭示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花粉的育性并为其花粉活力检测提供一种高效方法,本试验以达乌里胡枝子新鲜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液体培养基,研究了蔗糖、硼酸、氯化钙浓度、采样时间、温度、光照和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适宜花粉萌发的培养基配方为20 g·L-1蔗糖+ 40 mg·L-1硼酸+ 80 mg·L-1氯化钙,最佳镜检时间为6 h,最适采样时间为中午12:00,最适培养条件为黑暗条件下25℃,最适贮藏温度为—20℃。本试验表明,达乌里胡枝子花粉总体上活力较高,花粉离体液体培养是一种高效、简单、快捷、可靠的检测方法,但在培养条件的选择上应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产的实践说明,植物经常地处于各种外界条件(含温度、湿度、光照、风等等)的影响之下。这些条件影响着植物的生活,也影响着植物泌蜜,这是关系着养蜂业兴衰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分述如下:1、气温的影响。植物泌蜜需要温暖的气候,大部分植物泌蜜所需要的最低的温度是在10度左右。随温度的升高,而泌蜜量增加。大部分植物泌蜜的最适宜温度为16~25℃之间,其泌蜜的最高温度为38℃左右,超过38℃植物就可能停止泌蜜。高温时,如果湿度大,泌蜜就涌。夜间严寒对植物的泌蜜极为不利,在夏季如果夜间过于寒冷,植物就停止泌蜜。2、湿度的影响。大部分植物…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从气温条件和品种关系来探讨不吐丝蚕发生及预防对策.试验和定点调查结果表明:四令至吐丝期平均气温>29℃,平均最高气温>34℃,平均最低气温>25.5℃,或五令至吐丝期日平均气温>30℃,日最高气温>35℃或蚕室平均气温>29.7℃或整个蚕期持续高温易引起不吐丝蚕:品种间有很大差异,7532、两广一号、群芳×朝霞易发生.苏17、5091、3新、932,桂夏二号,3新×5091出现率<1%以下;受饲育温度和品种共同制约,易发生的品种只有在高温环境下才易出现.柳州地区一般在7—9月上旬易出现.主要预防措施是搞好品种调节,掌握蚕种出库的安全期,注意通风薄饲,防闷热.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5、20、25、30 ℃)对不同地区采集的扁蓿豆、斜茎黄芪和野火球3种野生牧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和分析野生豆科牧草种子各项发芽指标。结果表明: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率普遍较低,不同温度条件下对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扁蓿豆种子和野火球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均随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在30 ℃时发芽指标最高;斜茎黄芪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25 ℃时发芽指标最高。扁蓿豆种子活力指数在温度为20 ℃时最大,为14.53;斜茎黄芪活力指数在不同温度下为4.89~7.11,活力指数最高温度为25 ℃;野火球种子在30 ℃下活力指数最高,为18.04。综合考查各项指标,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 ℃。该试验结果为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