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蜜蜂微孢子虫已被确认为是导致世界性蜜蜂损失的重要病原之一。因商业目的导致不同地区蜂种栖息地扩张与重叠,使两种原寄主分别为东、西方蜜蜂的微孢子虫(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西方蜜蜂微孢子虫)得以在不同蜂种间传播。新病原的入侵在对当地蜜蜂资源造成威胁的同时,外来蜂种成为地区性病害传播的媒介。而迁徙性的蜜蜂饲养模式进一步将这种不利影响放大,进而威胁整个养蜂业的持续发展。研究数据显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在人工饲养蜂群中已取代西方蜜蜂微孢子虫成为优势寄种群,但在自然条件下这两种蜜蜂微孢子虫如何作用饲养蜂群的相关数据缺乏。对东、西方蜜蜂混合饲养蜂场和山区东方蜜蜂隔离蜂场的蜜蜂样本进行两种蜜蜂微孢子虫PCR特异性检测,仅检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且西方蜜蜂蜂群微孢子虫感染率高于东方蜜蜂,混合饲养蜂场东方蜜蜂蜂群微孢子虫感染率高于山区东方蜜蜂隔离蜂场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唐黎标 《蜜蜂杂志》2020,40(12):31-32
中华蜜蜂繁殖快,采蜜时间相对较长,蜂蜜营养价值高,生态环保效益突出,是我国宝贵的蜜蜂资源。我国养蜂产业受到西方蜜蜂引进的影响,产生重大变革,新物种的入侵导致我国中华蜜蜂分布区域收缩,但同时,也为国内中华蜜蜂养殖带来先进的饲养技术,一定程度上促进提升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为充分利用并进一步挖掘中华蜜蜂生产潜力,需要重视对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华蜜蜂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论述了中华蜜蜂在与被子植物共同进化中,形成中国特有的种类众多,分散,分层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自20世纪初引进西方蜜蜂种后,由于西方蜜蜂的竞争,导致中华蜜蜂分布区和数量减少75%以上。作者指出:西方蜜蜂和其他传粉昆虫不能代替中蜂的生态作用,并提出建立中蜂保护区、中蜂生产区、选育中蜂优良品系和通过转基因技术将西方蜜蜂高产性能转入中蜂等措施,保护中华蜜蜂。  相似文献   

4.
杨明显  谭垦 《中国蜂业》2008,59(1):14-16
蜜蜂是典型的二态型社会性昆虫,蜂王和工蜂有不同的分工,在正常情况下工蜂的卵巢几乎不发育,因此工蜂也几乎不会产卵,蜂王分泌的蜂王信息素是其最重要的抑制因素。本实验将西方蜜蜂幼蜂介绍到东方蜜蜂蜂群内,定期检查其卵巢发育的情况,结果显示:西方蜜蜂工蜂的卵巢发育与正常蜂群内的工蜂没有显著差异,与失王群内的工蜂的卵巢发育有显著差异,表明东方蜜蜂蜂王对西方蜜蜂工蜂的卵巢发育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蜜蜂微孢子虫病(microsporidian disease)病原为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p.),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成年蜂病,为重要的检疫性病害。对感染蜜蜂微孢子虫病的越冬蜂进行研究发现,蜜蜂微孢子虫感染率与蜜蜂越冬安全关系密切,各组合实验蜂群蜜蜂越冬死亡率均为差异极显著(U检验,P0.01),即感染蜜蜂微孢子虫的蜂群,蜜蜂死亡率和饲料消耗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同程度发生下痢症状。为蜜蜂微孢子虫的侵染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数据,为进一步筛选功能基因奠定基础,从而推动我国特色蜜蜂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楠楠 《蜜蜂杂志》2010,30(1):12-13
<正>蜜蜂白垩病是由蜜蜂球囊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西方蜜蜂的幼虫。该病最早由H.Priss博士1911年在德国汉诺威省一张患病巢脾上发现[1],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暴发流行,染病的蜂群轻者不能  相似文献   

7.
中华蜜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品种,简称中蜂,是我国的本土蜂种.中华蜜蜂能够抵抗螨害侵袭,自1896年中国引进西方蜜蜂以来,西方蜜蜂使原来在我国呈优势分布的中蜂分布区域缩小了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80%以上。目前,全国饲养中蜂群约200多万群,已被农业部列入同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8.
李继光 《蜜蜂杂志》2002,(12):35-35
蜜蜂孢子虫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成年蜂病害 ,常发生在早春。它是由蜜蜂孢子虫微小寄生虫寄生在蜜蜂中肠上皮细胞内引起的疾病。1 传播途径蜂群中被病蜂粪便污染的饲料、巢脾、蜂具 ,是病害主要传播源。孢子虫在蜂群内 ,主要通过内勤蜂清理巢房和相互间的饲料传播。在蜂群间的传播 ,主要是通过迷巢蜂、盗蜂、合并蜂群 ,将孢子虫带进健康蜂群中来的。此外 ,蜜蜂从污水池边采集不清洁的水 ,也会把孢子虫带回去。2 病状患病蜜蜂初期无明显症状。到了后期 ,由于孢子虫破坏了蜜蜂的肠黏膜 ,造成消化机能障碍 ,导致营养不良、委靡不振、头尾发黑、…  相似文献   

9.
杨春红  张发 《蜜蜂杂志》2020,40(3):28-29
对蜂群进行饲喂是蜜蜂被人工饲养后才有的行为,野生蜜蜂是不需要人工饲喂的。20世纪初西方蜜蜂刚刚引入中国时,蜂群采集到蜂蜜后,养蜂者首先要给蜂群留足饲料,多余的才是人类的收获。蜜蜂依靠天然的蜂蜜和花粉生存,体质才会健壮。加之当时的蜜蜂饲养基本上是定地或小转地的模式,蜜蜂极少患病,所以很少对蜜蜂进行额外的饲料补充或者药物饲喂。现在由于人类对蜂产品的过度掠取,使蜜蜂很少能吃到天然的蜂蜜,多以后期喂入的糖浆为食,体质较食用天然蜂蜜花粉的蜜蜂会有所下降,并且南北大转地饲养方式的增多,蜜蜂患疾病的几率增大,各种因素导致人工饲喂的需求较以前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0.
罗岳雄 《中国蜂业》2013,(24):38-39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东方蜜蜂的指名亚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对我国自然条件十分适应,具有耐热抗寒,善于利用零星蜜源植物、节省饲料,抗螨、抗白垩病等特点,是我国宝贵的蜜蜂遗传资源。除了新疆以外,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以华南、西南等地为多。对中蜂的保护迫在眉睫中华蜜蜂作为人类饲养的一个重要蜂种,和西方蜜蜂一样,通过对植物授粉,对生态多样性的保持和恢复起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很多地方山区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时。因中蜂比西蜂更适于山区环境,所以,在山区生态恢复中,起到比西方蜜蜂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对巢内温湿度的调节是穴居蜜蜂的一个重要的适应性进化,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的群内温湿度的调节行为不同,在混合饲养的条件下,二者却通过不同的分工方式避免了矛盾,使混合蜂群能够达到温度调节的和谐。以这一矛盾的合理解决为代表,本文讨论了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在解决群内诸多矛盾方面采取的策略的相似性,因此认为二者在社会行为的进化过程中具有"平行进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意大利蜜蜂的单倍体雄蜂蛹为材料,摸索出一套对蜜蜂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研究的详细、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并对意大利蜜蜂单倍体雄蜂的染色体组进行了排列,获得了意大利蜜蜂染色体的臂比、相对长度和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15.
16.
17.
喜马排蜂(ApislaboriosaSmith)的分类地位仍然有争议。本研究应用现代蜜蜂分类学的形态测定分析方法,对采自云南省同域分布的喜马排蜂和大蜜蜂(ApisdorsataFabr.)进行比较形态学研究。两者绝大多数形态特征差异显著(t-test;P≤0.01),统计学上证明它们是两个独立种。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形态测定和RAPD-PCR相结合的方法对寄生于长白山区的中华蜜蜂和西方蜜蜂的瓦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西蜂寄生瓦螨无论在形态水平还是分子水平上都是具有差别的.在选定的8个形态指标中,寄生于中华蜜蜂的瓦螨个体的指标有7个大于寄生于西蜂的瓦螨,其中有6个指标的均数差异达到显著(0.01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