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三种迷迭香植物学性状和精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上海地区引种成功的三种迷迭香: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Rex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Rex")和Wood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Wood")的植物学性状和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迷迭香的植物学性状,如外形、花色等差异显著;迷迭香的精油含有率较高,为0.80 mL.(100g)-1.FW,Rex迷迭香和Wood迷迭香的精油含有率低,分别为0.46和0.40 mL.(100g)-1.FW;迷迭香的主要成分为α-蒎烯27.26%、1,8-桉叶素20.92%、马鞭烯酮11.75%、香叶醇5.92%、龙脑5.07%等,Rex迷迭香精油中1,8-桉叶素31.07%、樟脑21.66%和龙脑11.98%、α-蒎烯5.36%、莰烯5.34%是其主要成分,Wood迷迭香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樟脑24.69%、1,8-桉叶素23.96%、醋酸龙脑酯6.76%、龙脑5.94%、α-蒎烯5.80%和莰烯5.28%等。目前引种的三种迷迭香中,迷迭香适合于提取精油;Rex迷迭香和Wood迷迭香不宜作为提油品种,适宜作为观赏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2.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比研究广西巴马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鲜叶和干叶中精油成分的差异.从鲜叶提取的精油中分离出58种化学成分,鉴定了43种,占总含量的97.83%;从干叶提取的精油中分离出54种化学成分,鉴定了44种,占总含量的99.56%.鲜叶与干叶提取精油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包括α-蒎烯、1,8-桉叶素、樟脑、α-松油醇、莰烯、龙脑、异龙脑、乙酸龙脑酯和马鞭草烯酮等9种成分,分别占精油总含量的80.99%和87.98%,其中含量较高的α-蒎烯各占21.34%、33.23%,1,8-桉叶素各占25.69%、24.59%.结果表明,广西巴马迷迭香的化学成分接近于西班牙型的迷迭香.  相似文献   

3.
几种松树挥发物对松材线虫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生测的方法,研究了几种主要的松树挥发物对松材线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α-异松油烯、β-水芹烯、β-蒎烯抑制松材线虫繁殖,其中α-异松油烯、β-水芹烯抑制力较强,β-蒎烯抑制力较弱,而β-月桂烯、反式-石竹烯、莰烯、异长叶烯和α-蒎烯对线虫繁殖没有影响.β-水芹烯和莰烯具有杀松材线虫活性,β-蒎烯和β-月桂烯增强松材线虫活力,而异长叶烯、α-蒎烯、反式-石竹烯对线虫存活没有影响.β-蒎烯、反式-石竹烯、异长叶烯、莰烯对松材线虫具引诱作用,其中β-蒎烯引诱力最强,反式-石竹烯次之,异长叶烯、莰烯引诱力最弱,而α-蒎烯、β-水芹烯、α-异松油烯和β-月桂烯对线虫无引诱作用.并对几种挥发物在松树抗松材线虫病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炮制对姜挥发油中致香成分的影响,为姜及其炮制品在香料行业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干姜挥发油和炮姜挥发油致香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干姜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依次是桧烯、莰烯、桉叶油醇、龙脑、α-姜烯、丙酸芳樟醇和α-蒎烯等,而炮姜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依次是莰烯、桧烯、α-姜黄烯、龙脑、桉叶油醇和α-蒎烯等,新增加了对伞花烃和榄香醇2种成分,同时α-姜黄烯、α-蒎烯、莰烯、α-没药烯、6-甲基-5-庚烯-2-酮、三环烯、桉叶醇、橙花叔醇和α-倍半水芹烯的相对含量明显升高,而α-姜烯、α-水芹烯、桉叶油醇、(E)-柠檬醛、(Z)-柠檬醛、丙酸芳樟醇、α-松油醇和乙酸香叶酯的相对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干姜经加热炮制成炮姜后,其理化性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导致其致香成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白玉兰与望春玉兰花香成分和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白玉兰和望春玉兰鲜花的芳香成分及相对含量,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白玉兰和望春玉兰花香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白玉兰共检测出25种芳香成分,萜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达到了70.29%,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芳香成分有β-水芹烯、α-金合欢烯、桉叶油素、β-蒎烯、氧化芳樟醇和α-蒎烯;望春玉兰共检测出32种芳香成分,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其相对含量为71.34%,含量较多的芳香成分有β-水芹烯、顺式-β-罗勒烯、桉叶油素、β-蒎烯、β-月桂烯和紫丁香醇D.不同的芳香物质及含量组成,使白玉兰和望春玉兰形成各自独特的香气类型.  相似文献   

6.
对贵州引种的迷失香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与不同来源的迷失香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贵州引种的迷迭香挥发油中分离出38种成分,鉴定出27种,鉴定率为71.05%,主要成分是α-蒎烯(α-Pinene),含量25.44%,1,8-桉树脑(1,8-Cineole),含量20.27%;其次是樟脑(Camphor),含量7.67%;莰烯(Camphene),含量7.10%,龙脑(borneol),含量3.30%,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含量3.23%,贵州引种的迷迭香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是α-蒎烯,1,8-桉树脑,占挥发油检出成分的45.71%,该挥发油桉化学成分分类属α-蒎烯,1.8-桉树脑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云南地区2种主要食用姜的化学成分,比较2种姜品质的差异。[方法]采用GC/MS的方法对云南农贸市场上的2种食用姜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一种是市场上的普通白姜,简称"姜",一种是罗平的小黄姜,简称"罗平姜"。[结果]姜挥发油中检测出56个成分,鉴定了50个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是β-水芹烯(14.800%)、2-十一烷酮(12.648%)、莰烯(12.349%)、香叶醛(8.361%)、龙脑(6.985%)、柠檬烯(6.342%)、香茅醇(2.895%)、β-红没药烯(2.842%)、α-蒎烯(2.824%)、6-甲基-5-庚烯-2-酮(2.598%)等。罗平姜挥发油中检测出67个成分,鉴定了60个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是β-水芹烯(10.832%)、莰烯(8.317%)、香叶醛(8.301%)、桂酸乙酯(6.799%)、1,8-桉叶素(5.795%)、龙脑(5.357%)、柠檬烯(4.643%)、香叶醇(3.650%)、别芳萜烯(2.940%)、乙酸香茅酯(2.675%)、芳香姜黄烯(2.318%)等。[结论]对2种姜的挥发性成分比较发现,两者主要香气特征成分大致相同,罗平姜的香气层次更丰富、更柔和。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华山松树脂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 S)方法对该精油进行分析,共鉴定出47个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HP59970C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测得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华山松树脂主要是α-蒎烯,莰烯,α-非兰烯,罗勒烯,小蠹二烯醇,3-蒈烯,4-蒈烯,杜松二烯,β-蒎烯,月桂烯,β-非兰烯等萜烯(96.482%)类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α-蒎烯(52.494%)和β-蒎烯(39.269%)。  相似文献   

9.
松梢象危害前后红松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松梢象(Pissodes nitidus)危害前后红松(Pinus koraiensis)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以动态顶空收集法随机对红松健康主梢、侧梢、球果及被松梢象危害过的主梢,用ENTECH气体采样罐分别进行采样,利用GC-MS分析收集到的挥发物.结果显示:在红松各部位共检测出3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萜烯类、烷烃、烯烃、酮类、醇类、呋喃类.其中萜烯类有15种,主要有α-蒎烯、莰烯、罗勒稀、4(10)-崖柏烯、β-蒎烯、β-月桂烯、3-蒈烯,其相对含量占萜烯类总量的一半以上;萜品烯、反-柠檬烯、β-醋酸萜品酯、α-香柠檬烯、α-石竹烯、β-倍半水芹烯、α-法呢烯和α-荜澄茄烯成分相对含量少.各检测部位含有22种相同物质.健康主梢中α-蒎烯的含量比其它部位少,β-蒎烯、坎烯、4(10)-崖柏烯和3-蒈烯的含量比其它部位多,罗勒烯的含量多于被害主梢而少于侧梢及球果,β-月桂烯的含量少于球果而多于被害主梢及侧梢.与健康主梢相比,被害主梢多α-法呢烯和α-荜澄茄烯2种物质;侧梢多反-柠檬烯1种物质;球果多萜品烯、β-醋酸萜品酯、α-香柠檬烯、α-石竹烯和β-倍半水芹烯5种物质.健康主梢、被害主梢、侧梢及球果萜烯类质量分数分别为:53.51%、56.86%、71.83%及95.34%,各部位挥发物质的差异可能对松梢象的寄主定位和取食起着信号作用.  相似文献   

10.
花椒窄吉丁对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寄主挥发物对花椒窄吉丁的引诱或驱避作用,为研制和开发花椒窄吉丁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分析花椒健康植株和受花椒窄吉丁危害植株不同部位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并采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花椒窄吉丁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结果】健康花椒叶片中主要含β-石竹烯(13.27%)、反式β-罗勒烯(16.82%)和α-罗勒烯(16.42%),嫩枝中主要含β-石竹烯(25.98%)、乙酸香叶酯(15.89%)和荜澄茄油烯(17.27%),韧皮部主要含(1R)-(+)-α-蒎烯(25.91%)和β-石竹烯(47.98%)。花椒受虫害后各部位的月桂烯、(1R)-(+)-柠檬烯和乙酸芳樟酯的相对含量均升高,β-石竹烯和乙酸香叶酯相对含量均降低;韧皮部有新的挥发物α-水芹烯等生成。11种挥发物均能引起花椒窄吉丁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且多数挥发物在100μg/μL时引起成虫的EAG反应最强,但β-蒎烯在10μg/μL时引起两性成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1R)-(+)-柠檬烯、月桂烯在10μg/μL时引起雌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在100μg/μL时引起雄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11种挥发物中乙酸香叶酯、桉叶油醇、葎草烯引起花椒窄吉丁的EAG反应相对较弱。除α-水芹烯,两性成虫对挥发物的EAG反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行为反应测定结果表明,(1R)-(+)-α-蒎烯在1μg/μL时对雌雄成虫均有显著地驱避作用,β-蒎烯在0.1μg/μL时对雄虫有显著地驱避作用,β-石竹烯在10μg/μL时对雌虫有显著驱避作用(P0.05)。0.1μg/μL的水芹烯、10和100μg/μL月桂烯、0.1和1μg/μL(1R)-(+)-柠檬烯对雄虫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0.1~10μg/μL乙酸芳樟酯对雌虫具有引诱作用,在100μg/μL时却表现出驱避作用。【结论】花椒受虫害后各部位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发生改变,其中月桂烯、(1R)-(+)-柠檬烯和乙酸芳樟酯的相对含量明显升高,β-石竹烯、乙酸香叶酯的相对含量明显降低,并有新物质α-水芹烯等生成。0.1μg/μLα-水芹烯、10~100μg/μL月桂烯、0.1~1μg/μL(1R)-(+)-柠檬烯、0.1~10μg/μL乙酸芳樟酯对花椒窄吉丁具有引诱作用,1~100μg/μL(1R)-(+)-α-蒎烯、0.1μg/μLβ-蒎烯、10μg/μLβ-石竹烯对花椒窄吉丁具有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侧柏树皮挥发油对双条杉天牛的引诱作用。利用冷阱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硅胶往层析分离提取物得到的活性组分进行了室内室外引诱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侧柏挥发油对双条杉天牛雌雄成虫有强烈的引诱作用。其活性成分含有α—蒎烯、β—菠烯、α—侧柏烯、α—葑烯、冬青油烯、α—月桂烯、Δ~3-蒈烯、α-松油烯、对伞花烃、柠檬烯、γ一松油烯、萜品油烯和斧柏烯。其中α—蒎烯、β—蒎烯以及两者的1:1混合物对双条杉天牛无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长叶榧叶精油化学成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长叶榧(Torreya jackii chun)叶油的化学成份,至今尚未见报导。由水蒸汽蒸馏法而获得的长叶榧叶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分析,确定了24个组分。该精油是一种萜类芳香油,主要成分为α-罗勒烯(63.265%),β-罗勒烯(3.590%),a-蒎烯(1.439%),β-蒎烯(4.496%),β-月桂烯(5.289%),葎草烯(1.502%)和榄香烯(1.381%)。  相似文献   

13.
松梢象对红松萜烯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松梢象对寄主红松挥发物组分S型α一蒎烯、R型α一蒎烯、卢一蒎烯、β一月桂烯、罗勒烯、莰烯、3一蒈烯及反一柠檬烯8种挥发物,在0.0004、0.004、0.04、0.4及0.8mol/L浓度下的触角电位反应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这8种挥发物单体在各浓度下均能引起松梢象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且相同挥发物EAG...  相似文献   

14.
李伦  杨陈  陈静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6):1103-1112
【目的】研究从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ulsky)成虫粪便挥发性化合物中,筛选对该叶甲具有电生理及行为活性的化合物。【方法】通过GC-MS采集鉴定双斑长跗萤叶甲粪便挥发性化合物的组分和含量,利用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该叶甲雌、雄成虫对其粪便中4种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结果】该叶甲成虫粪便挥发物中含有包括烯类、醛类、酯类、酸类、醇类等共29种化合物;其雌、雄成虫均对α-石竹烯、α-蒎烯、α-红没药醇的EAG反应较明显,且雌雄虫均对10 μL/mL的α-红没药醇和α-蒎烯有较为明显的趋性。【结论】α-红没药醇和α-蒎烯可能为该叶甲成虫粪便中的有效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
以11种华山松挥发物单体和2种不同受害状态的华山松树皮挥发油为材料,利用嗅觉仪测定华山松大小蠹对不同浓度的不同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雌、雄成虫对(S)-(—)-β-蒎烯表现出趋避反应,而对10种挥发物质单体和不同被害阶段华山松挥发油均表现出趋向反应;在低浓度刺激下,华山松大小蠹雌、雄成虫对α-菲兰烯表现出显著的趋向反应;随着浓度的升高,华山松大小蠹雌性成虫对(S)-(—)-α-蒎烯、(—)-莰烯和α-菲兰烯也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反应。而华山松大小蠹雄性成虫则对(R)-(+)-α-蒎烯和3-蒈烯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反应;雌虫对α-菲兰烯的趋向反应显著高于(R)-(+)-α-蒎烯、(S)-(—)-α-蒎烯、(—)-莰烯和3-蒈烯,而雄虫对α-菲兰烯和(R)-(+)-α-蒎烯的趋向反应显著大于对(S)-(—)-α-蒎烯、(—)-莰烯和3-蒈烯的反应。同时华山松大小蠹雌虫对(—)-莰烯、健康华山松韧皮部挥发油和被害华山松韧皮部挥发油的行为反应显著大于雄虫。华山松大小蠹对一些华山松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具有性别差异性,也对不同种类和浓度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健康和受桉蝙蛾幼虫危害的桉树树干及其林下浅层土壤挥发物的组成与含量,探究桉蝙蛾幼虫由地栖环境向树栖危害的转移机制,为其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提取健康和受桉蝙蛾幼虫危害桉树树干及其林下浅层土壤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挥发物的组分及含量,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分析,选择5种挥发物用于测定桉蝙蛾幼虫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从健康和受害桉树树干及浅层土壤中分别鉴定出17、47和23种挥发物。随机森林分析结果显示,健康与受害树干挥发物的比较中,左旋-β-蒎烯、3,3-二甲基-6-亚甲基环己烯和左旋-α-蒎烯的重要性较高;桉树树干(健康及受害)与浅层土壤挥发物的比较中,左旋-β-蒎烯、莰烯、桉叶油醇、邻伞花烃、3,3-二甲基-6-亚甲基环己烯和左旋-α-蒎烯的重要性较高。行为测定结果显示,莰烯和邻伞花烃(浓度10 mg/mL)分别对桉蝙蛾3龄幼虫具有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的引诱作用。【结论】桉树树干挥发物中的邻伞花烃和莰烯均可显著吸引桉蝙蛾3龄幼虫,且均在受害桉树树干挥发物中含量更高,推测二者对桉蝙蛾幼虫寻找寄主植物的行为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鉴定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叶片和球果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池杉叶片和球果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挥发油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池杉叶片和球果中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211%和0.657%。从池杉叶片挥发油中鉴定出21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0.410%,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0.149%)、α-松油醇(7.072%)、4-蒈烯(2.025%)和β-蒎烯(2.012%);从池杉球果挥发油中鉴定出13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285%,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8.609%)、铁锈罗汉柏醇(4.276%)、4-蒈烯(3.355%)、柠檬烯(2.324%)和β-萜品烯(2.179%)。池杉叶片和球果挥发油中相同的成分只有4种,分别是(1R)-α-蒎烯、4-蒈烯、柠檬烯和冰片。池杉球果挥发油对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34.5±2.3)mm,而池杉叶片挥发油对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6.0±1.2)mm。【结论】池杉球果中挥发油的含量高于其叶片,二者的主要成分均为(1R)-α-蒎烯,池杉球果挥发油的抗细菌活性明显强于叶片挥发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