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麻根结线虫病在我国各麻区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但迄今未见较系统的研究报道。为今后更好地防治此病提供依据,我们自1981年6月5日至9月20日在萧山县西兴公社红麻病地上对此病的消长情况、根结线虫的种类及其在红麻上的生活史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戎文治  还进 《中国麻作》1983,(4):16-18,29
红麻根结线虫病在我国各麻区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但迄今未见较系统的研究报道。为今后更好地防治此病提供依据,我们自1981年6月5日至9月20日在萧山县西兴公社红麻病地上对此病的消长情况、根结线虫的种类及其在红麻上的生活史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茶苗根结线虫病是国内外茶区一种毁灭性的苗期病害。在东南亚及非洲产茶园都有发生。国内已知发生在浙江、台湾、广东、广西及四川等省。广东省海南区在1966年发现此病为害茶苗造成大面积枯死现象。1975年华南农学院线虫病研究室和我所  相似文献   

4.
茶苗根结线虫病是国内外茶区茶苗的毁灭性病害。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印度、中非等国及我国的台湾、浙江、广西、广东、四川等省都有发生。1975年华南农学院和广东海南岭头茶场茶科所曾对海南五个茶场的100多亩苗圃进行调查,发病面积达到98%,其中死苗率达80~90%的苗圃约占20%。1976年广东省罗定县金鸡公社播种茶籽150担,本可供3000亩地的茶苗,但由于此病的侵染,只够种50亩。同年白马岭茶场播种茶籽30担,茶苗全部因发病死亡。而目前在防治方面尚未有一种方法或药物能彻底消灭苗床上的根结线虫。  相似文献   

5.
大豆孢囊线虫病又名“黄萎病”,“火龙秧”,是由病原线虫引起的病害。此病近年来在建平县日趋严重。1979年调查,仅叶镇、向阳、古山子、万寿、富山等六个公社初步调查,发病面积达3770亩,占调查面积的94%,平均发病率达40%左右,最高发病株率达93%,发病严重的减产50%以上。为了找出有效的防治办法,1980年我们用呋喃丹微粒剂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马铃薯癌肿病是世界性马铃薯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1895年首先在匈牙利报道发生此病,通过种薯的调运向世界各地蔓延,至今已蔓延五大洲50个国家.我国1975年首先在云南省永善县马楠公社发现,1979年、1987年在云、贵、川三省相继报道此病发生.目前为止,在我国西南地区已有10个地、州(市)及30个县发生.  相似文献   

7.
红麻是一种重要的纤维作物,但在生产上的一个严重问题是易感染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现将国内外红麻根结线虫病发生及其防治试验研究概况整理记述如下。 1927年,Hartly首先发现西爪哇地区有根结线虫为害红麻。此后,世界各产麻国对根结线虫病作了报道。在我国,张锦泉和来元直在1951年报道了我国浙江红麻根结线虫的为害情况。本世纪七十年代以  相似文献   

8.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东北三省重要病害,近年来发病较重。嫩江地区历史上大豆种植面积最多为461万多亩,亩产204斤。现因此病的危害仅种植270多万亩,亩产只100斤左右。特别是本地区南部各县发病较重。为发展大豆生产,扩大种植面积,开展大豆孢囊线虫病防治研究工作,对促进大豆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经过四年的研究,兹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甘薯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高世汉(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66100)王庆美,王建军(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250100)甘薯根结线虫病,俗称“地瘟病”,主要发生在山东省的崂山、胶南、威海、荣城、淄博等沿海地区,浙江和福建的部分市地也有发生。由...  相似文献   

10.
由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4号小种引起的棉花根结线虫病,是我国棉花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我们在1983~1984年大田线虫生活史观察,营养钵育苗移栽及呋喃丹、棉隆等杀线虫剂防治此病的基础上,于1985年做了棉花根结线虫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浙江上虞县发现了一批我国东汉(公元二十五——二二○年)瓷器。经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浙江考古研究所等单位鉴别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理化性能的测定证明,这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瓷器。古窑址位于上虞县西南的上浦公社石浦大队小仙坛。  相似文献   

12.
前言 香蕉线虫病是香蕉的一类重要病害。1968年,Wethunt和Edwards,表明了寄生于香蕉上的线虫有20个属的38种之多。目前,在某些国家和地区,香蕉线虫病的危害已成为限制香蕉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香蕉穿孔线虫病(Radopholus similis)而言,在斐济、澳洲、新西兰、太平洋群岛、象牙海岸及整个中南美洲、非洲部分地区和加勒比海诸岛都成了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据报道,因该病的为害,可造成40~80%的减产。笔者现把所收集到的近十年来有关国外香蕉线虫病研究的状况作个综述,以供参考。一、香蕉线虫病研究的基本概况 依所收集到的资料来督,当前国外香蕉线虫病的研究具有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学术动态     
为了系统的总结几年来各地改造旧茶园的经验,研讨当前旧茶园改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以促进本省旧茶园改造工作和茶叶生产的发展,浙江茶叶学会于6月5日至9日,在嵊县民胜公社举行了改造旧茶园的学术活动。来自科研、教学和生产部门的25名科学技术工作者,深入民胜公社的迎联、应桂岩、岭头山等大队进行了现场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代表们听取了当地公社和民胜茶叶样板工作组关于茶叶生产和旧茶园改造的情况介绍,  相似文献   

14.
正三十烷醇(三十烷醇—1)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国内外研究对多种作物有增产效果。据浙江海宁县辛江公社农科队1979年在红麻生长期间,用0.5PPM 浓度喷施三次,增产显著,但对黄麻是否有增产效果尚未见报道。我们从1980年起,由杭州大学生物系提供的三十烷醇结晶(杭  相似文献   

15.
花生灰霉疫病是我国南方水田花生的一种新发展病害。1979年我县春花生播种面积11.7万亩,其中水田花生5.2万亩,普遍发生灰霉疫病。为了摸清此病发生规律,掌握防治方法,进行了室内观察和田问调查。现将调查研究小结如下。 一、发病规律 3月中、下旬,在九潭公社赤沥大队、杨村油料站、县农科所和铁场、九潭、龙华、附城、太美、柏塘、杨村、石坝、麻陂等公社的春花生相继发生不同程度的花生灰霉疫病,后于4月上、中旬流行全县,一般发病率在7.5%以上。杨村、柏塘和太美三个  相似文献   

16.
我省丘陵区花生普遍发生黄矮病(曾称为气黄)。据新会群众反映:五十年代此病已有发生;在杜阮公社则是1963年发现,1965年龙溪大队第8生产队有48亩春花生全部发生黄矮病而犁掉。七十年代后,此病扩展迅速。该社74年发生面积约80亩,80年约800亩,占花生面积一成左右。  相似文献   

17.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病经济有效的措施,而培育抗病品种的关键乃在于抗病性鉴定方法的正确与否。本文报道了大豆品种资源与抗病转育后代对大豆孢囊线虫病抗病性简便、迅速、准确的鉴定技术,其中包括病土的选用、种植管理、鉴定时间及病级标准等技术环节,将有助于从我国丰富的大豆资源中筛选出类型更多的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抗源材料,并加速抗病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8.
正三卜烷醇(三十烷醇-1)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国内外研究对多种作物有增产效果。据浙江海宁县辛江公社农科队1979年在红麻生长期间,用0.5PPM浓度喷施三次,增产显著,但对黄麻是否有增产效果尚未见报道。我们从1980年起,由杭州大学生物系提供的三十烷醇结晶(杭大生物系用吐温80配制),  相似文献   

19.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毁灭性流行病,有"松树癌症"之称,具有致病性强、扩散蔓延迅速、危害严重、防治极其困难等特点,松材线虫病主要通过松墨天牛携带、传播和协助病原侵入寄主,是松材线虫病主要防控对象。从松材线虫病发生现状和防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提高森林防治意识,加强松材线虫病的普查监测,加快染病、枯死松木清理作业进度,加大科技投入和资金支持力度,多措并举创新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等方面的相应对策与建议,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豆孢囊线虫(Herterodera glycines)是寄生在大豆、胡枝子和毛叶苕子上的一种圆形小虫,其它普通寄主包括象繁缕和宝盖草一类的杂草。1954年美国第一次报道了这种线虫病。现在,这种病害变得一年比一年严重,产量损失达50%。 鉴别 鉴别大豆孢囊线虫病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线虫侵入大田之后不能立即知道它的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