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复合硝化菌制剂对水质改良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室内静态水体中0.25mg/L复合硝化菌制剂使用后,7d内氨氮平均降解率为34.84%,亚硝酸盐氮的平均降解率为19.05%。0.5mg/L组氨氮平均降解率为45.05%,亚硝酸盐的平均降解率为41.79%。1.0mg/L组的氨氮平均降解率为55.26%,亚硝酸盐氮平均降解率为51.20%。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最大的降解峰值出现6d之间。而养殖池塘中,0.5mg/L复合硝化菌制剂后,5d内氨氮的降解率为13.61%~28.03%,7d内亚硝酸盐氮的降解率为9.30%~25.58%。0.2mg/L复合硝化菌制剂使用后,6d内氨氮的降解为23.40%~34.75%,7d内亚硝酸盐氮的降解率为16.33%~36.13%。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硝化菌制剂在养殖池塘中使用后,有降解速度快、降解能力强、维持时间长等特点,适宜于作为净化和调控养殖水质的渔用微生物制剂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光合细菌与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净水能力,以实验室分离保存的1株光合细菌PSB1和1株芽孢杆菌BS1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人工污水中氨氮质量浓度、硫化物质量浓度、化学需氧量的变化确定2株菌混合的最优密度配比为2∶1。在该混合配比下,污水中氨氮的质量浓度由4.68 mg/L降至0.39 mg/L,硫化物质量浓度由0.62 mg/L降至0.26 mg/L,化学需氧量由4.02 mg/L降至2.35 mg/L。安全性试验表明,复合微生物净水剂砷含量为0.017 mg/kg,镉含量为1.634×10~(-4) mg/kg,均低于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含量,且未检测出黄曲霉素B_1、志贺氏菌等成分,符合安全标准。为进一步探究复合微生物净水剂对养殖污水水质的影响,研究在仿刺参养殖试验过程中投放该复合微生物净水剂,测量养殖污水中化学需氧量及氨氮、硫化物质量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在水体pH 7.0~8.5、盐度25~35时,复合微生物净水剂对氨氮、硫化物和化学需氧量均有很好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选择绍兴地区不同方位的4个乡镇(东浦镇、福全镇、马山镇、鉴湖镇)作为监测点,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在采样点直接进行pH、透明度、ORP、TDS和溶解氧等测量,将采集的水样在实验室进行COD、BOD5、TN、TP、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正磷酸盐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监测点的水体透明度为62~79cm,溶解氧1.325~3.150mg/L,TDS为112~219mg/kg,pH6.80~7.43,ORP为-0.67~15mV,硝酸盐氮为0.82~2.59mg/L,亚硝酸盐氮为0.82~2.59mg/L,氨氮为2.83~4.31mg/L,正磷酸盐为0.018~0.32mg/L,总氮为0.061~0.13mg/L,总磷为0.0225~0.0339mg/L,COD为0~63.1395mg/mL,BOD5为18.47~22.25mg/L.采用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1∶1混合的微生态制剂处理农村污染水体,持续15d,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微生态制剂对污染水体均有治理效果,0.15g/L菌粉组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异养硝化菌——嗜碱假单胞菌AD-28为试验对象,通过单因子试验测定好氧条件下碳源、碳氮比、温度、pH、溶解氧、初始氮质量浓度及盐度等不同因素对嗜碱假单胞菌AD-28生长及氨氮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用于嗜碱假单胞菌AD-28生长和氨氮去除的最佳条件为:碳源柠檬酸钠、丁二酸钠、乙酸钠,碳氮比20,温度25~35℃,pH 6.0,转速120r/min;在最佳条件下,嗜碱假单胞菌AD-28对初始质量浓度为20~160mg/L的氨氮去除率在24h内达95%以上。嗜碱假单胞菌AD-28能直接以氨氮为底物进行高效的硝化作用,并能耐受较低的温度(15℃)和较高的盐度(NaCl质量浓度为50g/L),在调节养殖水体水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上流式和下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污水,连续进行30 d,分析出水水质,并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和装置污染状况。研究了养殖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6项指标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从养殖污水主要污染物指标的去除效果和稳定性上看,上流式优于下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在系统进水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为7.62~8.20 mg/L、氨氮质量浓度为0.62~0.65 mg/L、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0.54~0.59 mg/L、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0.23~0.27 mg/L、无机氮质量浓度为1.40~1.47 mg/L、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为0.24~0.29 mg/L,水温为25℃~30℃时,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对养殖污水中6项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45.2%、88.9%、58.5%、78.8%、75.3%和25.1%。可见,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佳,亚硝酸盐氮和无机氮次之,化学需氧量和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较差,活性磷酸盐去除率最低。  相似文献   

6.
虾肝肠胞虫的传播与宿主体质和水环境有一定的关联性。温度、盐度、氨氮含量等环境因子是养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过高或过低的温度、盐度对脊尾白虾的特定生长率和非特异性免疫会有较大的影响。本试验以脊尾白虾为对象,设计温度(22、24、26℃)、盐度(20、24、28)和氨氮质量浓度(2、4、6 mg/L)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通过为期10 d的人工感染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环境因素下的虾肝肠胞虫载量,探讨温度、盐度、氨氮质量浓度3种环境因子交互作用下对虾肝肠胞虫传播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条件下脊尾白虾体内虾肝肠胞虫载量均显著上升(P<0.05),环境因素对虾肝肠胞虫在脊尾白虾体内传播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温度、氨氮质量浓度、盐度。最适传播条件为温度24℃、氨氮质量浓度2 mg/L和盐度28,不适条件为温度26℃、氨氮4 mg/L和盐度20。笔者探明了虾肝肠胞虫传播环境条件,试验结果可为海水养殖中虾肝肠胞虫病害的防控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罗氏沼虾池塘水质改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增华  颜慧  丛宁 《水利渔业》2007,27(2):82-83
5~9月罗氏沼虾养殖池塘水质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分别上升了4.4、0.096和0.071 mg/L,水源水质3个指标分别上升了2.026、0.149、0.024 mg/L。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罗氏沼虾养殖池水质,17 d后,试验池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分别下降了28.4%、28.8%和56.3%,微生物制剂起到了很好的改良水质作用。  相似文献   

8.
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是常见的污水、废水处理微生物,为探究环境因子对赤红球菌HDRR2Y去除氨氮(的养殖水体中,通过国标法检测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的变化,检验菌株培养液去除氨氮及亚硝酸盐的效果。按照温度、转速、盐度、接种菌量、底物浓度(氨氮和亚硝酸盐) 5个因素进行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探讨这些因子对赤红球菌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过程中,菌株HDRR2Y浓度在36 h内从初始的5×104 CFU·mL-1增至4.08×109CFU·mL-1。添加菌株培养液后,养殖水体氨氮质量浓度从初始的15 mg·L-1降至5.56 mg·L-1,去除率为62.96%;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从15 mg·L-1降至6.95 mg·L-1,去除率为59.37%。5种因子中,温度和氨氮浓度对菌株HDRR2Y去除氨氮影响最显著(P<0.05),影响权重程度依次为:温度>氨氮浓度>转速>菌量>盐...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在不同pH和滤料条件下硝化细菌对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的去除效果,通过试验,探讨了5.0~10.0等6个pH梯度以及陶环、珊瑚石、生物刷和生物球等4种滤料的消氨效果。在pH 8.0~9.0时,至试验第7天氨氮去除率分别达99.86%、98.95%,明显高于pH 6.0、7.0和10.0组(去除率分别为66.18%、71.43%和70.51%)。在pH 7.0~9.0时,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增加小于氨氮浓度的下降,特别是在pH 9.0时两者浓度变化差异明显。生物刷、陶环、珊瑚石和生物球分别在试验的第3、4、6、7天,氨氮去除率达100%。陶环组和珊瑚石组,NO_2~--N质量浓度在达到最高值(9.60 mg/L和10.00 mg/L),之后开始逐步下降。生物刷组和生物球组在达到最高值(9.55 mg/L和11.00 mg/L)之后基本维持不变。结果表明:硝化细菌适宜碱性的环境条件(pH 8.0~9.0),水体pH 9.0最有利于硝化细菌对NH_4~+-N和NO_2~--N的去除。不同滤料对硝化细菌去除NH_4~+-N和NO_2~--N有不同的影响。陶环对硝化细菌去除NH_4~+-N和NO_2~--N都有良好效果,生物刷只对去除NH_4~+-N有良好效果,珊瑚石只对去除NO_2~--N有良好效果。多种滤料配合使用有利于产生优势互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黄菖蒲、菖蒲和溪荪鸢尾3种常见水生植物为材料,通过室内水培试验研究了对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的去除能力。根据浑河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设置了2种处理:W0处理(低浓度)总氮15 mg/L、氨氮7.5 mg/L,W1处理(高浓度)总氮60 mg/L、氨氮30 mg/L。结果表明:3种植物对总氮氨氮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高低浓度组中,黄菖蒲、菖蒲和溪荪鸢尾总氮去除率分别为71.17%、95.03%,46.69%、78.31%和51.98%、80.34%;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3.33%、69.37%,58.61%、97.33%和73.03%、84.00%。在低浓度处理中,总氮去除效果为黄菖蒲溪荪鸢尾菖蒲,氨氮去除效果为菖蒲溪荪鸢尾黄菖蒲;在高浓度处理中,总氮和氨氮去除效果均为黄菖蒲溪荪鸢尾菖蒲。黄菖蒲较适用于氮污染形式主要为氨氮且浓度较高的富营养化水体,菖蒲适用于低浓度富营养水体中的氨氮去除。浑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中氨氮浓度较高,应优先选择黄菖蒲。3种水生植物都是在前2周就已经发挥了较大的去除作用,在后2周内去除效果并不明显。黄菖蒲和溪荪鸢尾2种植物的营养去除增效均在第17~23天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