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属动物平脉脉象图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BYS-14型四导脉象心电仪从健康马属动物中描记得21例(马3匹、骡14头、驴4头)平脉的脉象图。通过对该21例平脉脉象图的分析测算,确定了马属动物平脉脉象图的基本图形、16项参数正常值及平脉的临床判定标准在脉象图上表现为“不浮不沉”、“不迟不数”、“节律一致”、“从容和缓”。不浮不沉表现为只有用适中的压力(中取)才能获取最清晰的脉波图形;“不迟不数”表现在一个脉搏波约占据8.5~6个中格,脉动周期约为1.7~1.2秒;“节律一致”表现在一长列脉搏波具有形态均衡、间距相等的特点;“从容和缓”表现在主波幅高约10~20mm,升支角度约60~76度,降支角度约18~36度,并有较明显的降中波和降中峡。  相似文献   

2.
马属家畜迟,数,疾,脱脉脉象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46例迟脉、119例数脉、18例疾脉、8例脱脉的脉象图特征,建立了这四种脉的脉象图判定标准。并对迟、数、疾、脱及平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迟脉与平脉相比较,t,t5差异极显著(P<0.01),t1差异显著(P<0.05),t4差异不显著(P>0.05);数、疾、脱与平脉相比较,上述四项参数差异都非常显著(P<0.01);疾脉与脱脉之间,t1,t4,t5差异不显著(P>0.05),t差异显  相似文献   

3.
唐<司牧安骥集>虽有时也提到脉,但对脉的部位及脉象没有作具体的论述.元<痊骥通玄论>是现存最早的记载祖国兽医对马的诊脉部位,正常脉及死证脉的脉象作了简要的论述,主要选择动脉显现浅表的部位作为诊脉部位.至明代喻氏兄弟就把马的诊脉统一为双凫诊脉法.双凫:凫(音扶fu),野鸭.野鸭站立时挺胸昂首,其胸肌特别发达.这里借喻马胸浅前肌.双凫又名胸凫,是马胸浅前肌隆起部,左右各一块.  相似文献   

4.
中兽医学是我国文化宝库中富有民族特色的珍贵遗产,脉学是中兽医学有代表性的学科之一。近50年来,家畜脉诊研究尤其是马属动物的脉诊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内容涉及到家畜脉理、脉诊部位、脉的实质、脉象分类等,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见解,现将主要成就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与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在血清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异同,对兰州鲇和秦岭细鳞鲑血清主要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兰州鲇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比(A/G)、尿素(BUN)、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钙(Ca2)和磷(P)含量显著低于秦岭细鳞鲑(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高于秦岭细鳞鲑(P0.05),两种鱼类的球蛋白(GLO)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显示,兰州鲇与秦岭细鳞鲑在血清学上反映其在营养代谢上有较大差异,兰州鲇的蛋白质代谢强度相对较大,而秦岭细鳞鲑的糖脂代谢较为旺盛。  相似文献   

6.
在根序水平上,细根具有高度形态和功能异质性,进行不同根序细根形态与养分特征的研究,对认识根系内部异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以典型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收集根序完整细根,按照Pregitzer根系分级法对其分级,用细根分析软件(WinRHIZO)对细根形态参数进行测定,同时对各序级根C、N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随着序级的升高,2种荒漠植物细根直径、根长均增加,而比根长则降低。随根序的升高,2种荒漠植物C含量和C/N比逐渐增加,而N含量逐渐降低,1级根C、N含量与2、3级根之间差异显著。根直径和根长与C含量及C/N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比根长刚好相反。综上所述,2种典型荒漠植物形态的变化与功能相适应,支持短命根模式假说,末端细根的形态、结构决定其功能是吸收养分和水,而高级根的形态、结构决定其功能是运输和贮存养分。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北疆绿洲区常见的3种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用微根管技术监测3个品种细根的生长与死亡动态,明确不同品种间的细根周转及不同土层分布动态特征,分析苜蓿细根周转与干草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紫花苜蓿细根总现存量均在7月21日达到最大值,WL343HQ、WL363HQ和WL366HQ数值分别为0.294、0.861和0.568 cm·cm-3;其中细根生产量分别出现了2、3和2次峰值,细根死亡量分别出现了2、2和3次峰值;细根生产量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6日至7月21日,且大小顺序为WL363HQ(0.455 cm·cm-3)>WL366HQ(0.260 cm·cm-3)>WL343HQ(0.116 cm·cm-3)。在刈割时期与未刈割时期观测细根生长与死亡,刈割时期细根现存量较未刈割时期减少,说明刈割能影响苜蓿细根的生长,降低其现存量。3个苜蓿品种在不同土层的细根现存量大小均为0~20 cm>20~40 cm>40~60 cm。WL343HQ、WL363HQ和WL366HQ苜蓿细根周转率分别为1.566、1.973和1.859 yr-1,且3者周转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总干草产量与死亡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年细根生产量与年细根最大现存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苜蓿地下细根的生长与死亡动态影响其地上部分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干草产量。紫花苜蓿品种WL363HQ的细根现存量、生产量及干草产量均优于WL343HQ和WL366HQ,故紫花苜蓿品种WL363HQ在当地的生产性能表现较好,适宜在本地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中兽医脉诊技术在我国有悠久历史 ,中兽医脉学作为中兽医学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其形成也至少已有约 70 0年的历史。但古代流传下来的文献很少 ,除《元享疗马集》收集一篇“脉色论”,以及当代邹正介教授编著一本《中兽医脉色诊断》外 ,迄今未见有任何中兽医脉学专著问世。由钟伟熊等人编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家畜脉诊》一书 ,实为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畜脉诊学专著。本书在介绍家畜脉诊的发展简史的基础上 ,深入讨论了脉与脉象、切脉、脉象与疾病、脉象图及其应用等内容。自古以来 ,中兽医界对家畜脉象的描述不一 ,脉象分类比…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细鳞鲑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机体维生素E积累量的影响,并确定细鳞鲑幼鱼对饲料中维生素E的需求量。选取初均质量为(40.2±3.6)g的细鳞鲑幼鱼270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各组分别投喂不同维生素E水平(实测值分别为16.6、64.9、165.5、316.2、615.5和1 214.7 mg/kg)的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试验期120 d。结果表明:1)细鳞鲑的末均质量(F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随着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65.5 mg/kg组细鳞鲑的FW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65.5 mg/kg组细鳞鲑的WGR和SGR显著高于16.6和1 214.7 mg/kg组(P0.05)。各组间细鳞鲑的摄食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2)随着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升高,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615.5和1 214.5 mg/kg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165.5 mg/kg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4.9和316.2 mg/kg组显著高于16.6、615.5和1 214.5 mg/kg组(P0.05);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与HDL-C含量呈相反的趋势,且165.5和316.2 mg/kg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3)随着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升高,细鳞鲑肝脏维生素E积累量除615.5与1 214.5 mg/kg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外,呈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肌肉维生素E积累量也呈升高的趋势,在饲料维生素E水平大于165.5 mg/kg时恒定在一个水平,且165.5、316.2、615.5和1 214.5 mg/kg组肌肉维生素E沉积量显著高于16.6和64.9 mg/kg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维生素E可以改善细鳞鲑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增加肝脏和肌肉维生素E积累量。以增重率和肌肉维生素E积累量为评价指标,根据折线模型得出,细鳞鲑对饲料中维生素E的需求量分别为145.87和180.98 mg/kg。  相似文献   

10.
马属动物结,代,促脉的脉图目测定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图示脉和目测定脉是中西兽医界长期未能实现的愿望。本文通过对中兽医文献的研究和对16例马、骡、驴的结、代脉脉象图的分析,总结了马属动物结、代、促脉的临床判定标准,并提出其脉图目测定脉标准,首次实现了以图示脉和目测定脉的愿望。马属动物结、代、促脉的临床判定标准是:缓而不规则的间歇为结脉,规则的间歇为代脉,数而不规则的间歇为促脉。其脉图目测定脉标准是:1.在若干个基本脉搏波之后出现1个表示脉搏歇止的异常波,异常波有规律地出现者为代脉,无规律地出现者属结脉或促脉;2.在定标1mv=10mm、走纸速度25mm/秒的前提下,在脉图记录纸上1个基本波与1个表示不规则间歇的异常波的波长合计,多于10个中格(长度多于50mm)者为结脉,少于10个中格者为促脉。  相似文献   

11.
陈立强  白小明 《草地学报》2021,29(3):465-471
为了探索影响细齿草木樨(Melilotus dentatus Pers.)种子发芽力的主要因素,确定适宜的种子收获时间,本试验对不同成熟阶段细齿草木樨的种子结构、产量和质量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细齿草木樨种子成熟,其栅栏细胞层厚度、骨状石细胞层厚度、硬实率、产量、千粒重和生活力呈上升的变化趋势,于完熟期达到最大值,其中硬实率与种皮栅栏细胞层厚度和骨状石细胞层厚度呈正相关;细齿草木樨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于黄熟前期后第5 d达到最大值;划痕后,细齿草木樨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大幅提高,在完熟期分别由7.50%和8.00%增至96.00%和96.75%。综上所述,种皮硬实是影响细齿草木樨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其硬实程度可能取决于栅栏细胞层厚度和骨状石细胞层厚度。细齿草木樨在新疆阿拉尔市最适宜的种子收获时间为完熟期,用作播种材料时,必须先破除硬实。  相似文献   

12.
以棉花和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以现存量、生长速率(G, cm/cm3·d)、死亡速率(M, cm/cm3·d)和生死之比(R)为基本参数,采用微根管技术对棉花和苜蓿细根的生长、死亡以及周转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棉花平均细根现存生物量为8.025 mm/cm3,2011年苜蓿为14.830 mm/cm3,高于2012年苜蓿(8.026 mm/cm3),棉花细根G和M分别为0.056和0.011 mm/(cm3·d),2011年苜蓿分别为0.026和0.007 mm/(cm3·d),2012年分别为0.041和0.028 mm/(cm3·d)。棉花G变化趋势为5月底-7月中旬迅速下降,7月中旬到9月初上升,此后下降,2011和2012年苜蓿G变化趋势一致,分别在6月中旬-7月中旬和8月初-9月初形成峰值。棉花和苜蓿M相似,均是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降低,此后开始增加,在生长季末达到最大。R在生长季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但棉花在生长季末R>1,苜蓿则是R<1。用最大细根现存量和平均细根现存量估算得到细根周转率不同,以平均细根现存量得到细根周转率比以最大细根现存量增加了22%。通过对棉花和苜蓿细根比较研究,棉花和苜蓿在不同季节细根现存生物量和生长动态不同,棉花呈单峰曲线,苜蓿呈双峰曲线,而棉花和苜蓿死亡动态则是随着季节变化持续升高,同时棉花以较高的周转速率满足了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饲料品质对鸡空肠肽类释放量和门脉血浆肽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比较不同品质饲料在鸡空肠的肽类释放量及其对门脉血浆肽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造成不同品质饲料氨基酸利用率差异的原因,给试鸡强饲4种单一原料鱼粉、豆粕、棉粕和菜粕,在强饲后6h采集空肠食糜和门脉血液,测定总氨基酸(TAA)和游离氨基酸(FAA)含量,计算肽氨基酸(PAA)含量。结果表明:鱼粉、豆粕组空肠食糜和血浆PAA含量均显著高于棉粕、菜粕组(P<0.01)。  相似文献   

14.
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治理模式边坡细沟侵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露天煤矿新建排土场边坡土质疏松,细沟侵蚀强烈。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以裸坡为对照,对内蒙古永利煤矿排土场边坡2种不同治理模式(A模式-沙柳方格+沙打旺(Salix Psammophila Checkerboard+Astragalus adsurgens),B模式-沙柳方格)下边坡的细沟侵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裸坡细沟侵蚀总量为283.73kg,A和B治理模式下边坡的细沟侵蚀总量较裸坡减少46.36%和35.09%。细沟密度、割裂度和宽深比从坡顶至坡脚的变化趋势,在裸坡上表现为减小-增大-减小,而在A模式治理的边坡上均为缓慢增大,在B模式治理的边坡上均为先增大后减小。距坡顶0~14 m处,75%和45%覆盖度沙打旺相比裸坡可使细沟侵蚀量降低37.29%~70.82%和43.10%~70.34%,二者控蚀效果基本相同;距坡顶14~20m处,75%覆盖度坡面细沟侵蚀量较45%覆盖度减小53.32%~61.49%;距坡顶20m处,沙打旺不能有效控制细沟侵蚀。结果可为矿区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细绿萍生物学特性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东德引进的细绿萍,又名蕨类满江红(Azolla Filiculoidea),原生长于美洲,后传入东德。我国引进后,除研究扩大养殖与其固氮作用外,在北京地区喂猪和雏鸡,均取得可喜结果。一、细绿萍的生物学特性1.细绿萍引进我国后,它的抗寒性比较强,起繁温度低,固氮率高,在北京早春低温进行春繁比较适宜。在5℃开始生长,10℃生长率比南方萍高8倍,15℃~20℃时生长率高2倍,大面积水面养殖,平均气温20℃时2~3天萍产量可翻一番。细绿萍有3种生态型:即平面浮生、斜  相似文献   

16.
马属家畜弦脉脉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是中兽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反映了祖国兽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脉象的变化是畜体生理病理的灵敏信息,在临床诊断中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在祖国兽医学和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仪器,把脉象变成客观化的图形是研究脉诊的手段之一,这对促进中兽医脉学的发展和促进中西兽医结合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21例平脉、12例弦脉脉图进行对照分析,总结了弦脉脉图特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向土壤添加单一光皮桦直径为0~1 mm细根(处理1)、1~2 mm细根(处理2)、扁穗牛鞭草草根(处理3)、0~2 mm细根与扁穗牛鞭草草根混合物(处理4)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优势类群的变化。结果表明,120 d后,与未加植物根系的对照相比各处理都显著的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其中细根、草根混合处理的微生物总数大于添加单一细根和草根的处理(P<0.05)。真菌在分解过程中占主要地位,其次是放线菌,最后是细菌。对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出参与细根、草根分解初期的主要优势类群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木霉菌属(Trichoderma)、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在培养后期(120 d后)起主要作用的优势类群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诺卡氏菌属(Nocardia)。8种土壤微生物优势类群数量在分解过程中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但分解120 d后,各处理优势类群的数量显著大于对照(P<0.05)。由此可见,细根、草根的不同处理对其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种类有较大影响,不同的分解阶段发育着不同的土壤微生物。  相似文献   

18.
以河北片麻岩山区退耕地核桃(Juglans Regia)×苜蓿(Medicago sativa)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取样法,研究了果草复合系统早期细根根系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比较分析了单作和间作模式下核桃细根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核桃细根根系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呈现"低高低"的二次多项式分布,集中分布于20~60cm(垂直)、10~80cm(水平);苜蓿细根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布分别呈现负指数型和指数型分布,集中于0~30cm(垂直)、110~150cm(水平);在垂直深度0~20cm和水平距离100~150cm范围内,苜蓿核桃相对重叠比大于1,苜蓿根系占据主导地位,核桃根系则在较深垂直空间和较近林带具有明显优势;与核桃单作模式相比,果草间作模式下核桃细根从量上有所减少,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变深,在水平方向上亦有所下降。核桃苜蓿间作模式下细根分布具有一定的交织区域,存在竞争。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槟榔园间种及间养模式下对红脉穗螟发生量的影响,对槟榔园间种胡椒、香蕉、火龙果,间养鸡、鸭等模式下园区红脉穗螟的发生量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间种胡椒和火龙果处理中红脉穗螟的种群数量要明显比未间种处理组少,而间种香蕉后虫源数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在槟榔园间养鸡、鸭等家禽后,可显著降低园区内红脉穗螟的种群数量。因此合理的间种间养不仅可增加槟榔园的经济收入,还可抑制红脉穗螟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燕山绒山羊毛、绒性状(产毛量、产绒量、毛细、毛长、绒长和绒厚)对绒细的影响,选取健康、年龄相近(2~3岁)的成年燕山绒山羊母羊共119只,利用Excel 2010和SPSS 26对该山羊各毛、绒性状进行了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燕山绒山羊产毛量、产绒量、绒厚与绒细呈极显著正相关;毛、绒性状与绒细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0.114X1(毛细)+0.641X2(绒厚)+0.346X3(绒长)+7.712X4(产毛量),其中毛细对绒细的直接作用最大,产毛量对绒细的间接影响最大。生产上,以羊绒细度为主要指标选育优质燕山绒山羊时,需同时兼顾毛细、产毛量等性状,以获得最优选育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