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门寺因地宫出土了一套唐僖宗曾经御用后又用以供奉佛祖的系列金银、玻璃茶具,为研究茶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受到海内外茶人的敬仰。法门寺唐代茶文化成为近年来我国茶文化界的一大学术热点,总结法门寺茶文化研究有益于促进我国茶文化研究的深入。1.饮茶形式首开法门寺茶文化研究的是考古队韩伟副队长。其《从饮茶风尚看法门寺等地出土的唐代金银茶具》和《法门寺地宫的茶具》(1)是关于法门寺茶具茶文化研究的最早研究介绍文章。他提出“中国茶具配套成熟于盐茶阶段,亦即唐宋时期。元明以后的散茶阶段,饮法与茶具均发生了…  相似文献   

2.
从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一套茶具看唐代茶与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法门寺博物馆张高举,王竞香1987年4月,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众多珍宝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发现了秘藏1100多年的一整套唐代宫廷茶具,这套文物,既有金银器具,也有瓷器、琉璃器具,是...  相似文献   

3.
梁子  谢莉 《农业考古》2005,(4):107-112
唐代茶器具的研究因法门寺地官的重新开启而迈上新的台阶,唐僖宗用以供奉指形佛舍利的一套御用金银玻璃茶器基本反映了唐代宫廷茶道程序,学人们依此套文物为考古参照,对唐代茶具、茶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有益的成果不仅活跃了学术研究,更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兴起的大陆茶文化增加了浓重的科学和历史的底蕴,使其生机盎然。这些成果中有韩伟先生的《从饮茶风尚看法门寺等地出土的唐代金银茶具》、孙机《法门寺出土文物中的茶具》、廖宝秀先生(台)的《从考古出土饮器论唐代的饮茶文化》、暨远志《论唐代茶文化的阶段性》、布目潮沨先生(日)《法门寺地宫的茶器与日本茶道》、李斌城《唐人与茶》、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概略》、徐殿魁《试述唐代民间茶具》。这些成果为我们确切了解法门寺茶具和唐代茶器很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法门寺唐代茶具与中国茶文化法门寺博物馆韩金科一1987年4月3日,沉睡了一千余年的法门寺唐代地宫重见天日。伴随着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出土的用以供奉佛骨的金银质系列茶具,每一件都凝聚着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沉积。这是近年来,有关茶文化考古研究中最重要,最重...  相似文献   

5.
法门寺博物馆收藏陈列着1987年在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的鎏金银龟盒。法门寺学界普遍认为是一件茶具,但也有极少不同观点,惜论述不全。本文以实物内部相关新发现为重要线索,以细节为依据,结合史料,分析推理,实验论证等多重论证方法对鎏金银龟盒进行详细考证,并在实际功能上证实它不是茶具而是香具中的龟香炉。从而达到让文物回归历史,还原用途的目的。并以此文纪念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30周年。  相似文献   

6.
复兴茶道,弘扬茶德发展中华茶文化陕西省紫阳县科委程良斌“茶道”始于我国唐代,《封氏闻见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1987年2月,法门寺出土了一批金银茶具,为研究和复兴世界上最早的茶道,提供了确凿的实物依据。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  相似文献   

7.
法门寺出土唐代宫廷茶具及唐代饮茶风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是我国社会饮茶风尚兴盛时期。从僧俗平民到宫廷皇室靡不崇尚饮茶生活,因之专用烹茶与饮茶器具也趋齐备。但唐代距今一千多年了,人们只能从文字上看到一些记载。近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秘藏地宫中出土了一套唐代皇室宫廷使用的金银、琉璃、秘色瓷等烹、饮茶具实物,才见到“庐山真面目”。1988年四、五月间在北京历史博物馆举办“法门寺珍宝部分出土文物汇报展”中,笔者有幸见到这批唐代茶具稀有珍宝,真是金碧辉煌,蔚为大观,叹为观止,使我多次往观,留连忘返。这是我国首次发见唐代最全、最高级的一套专用茶具,也是我国乃至世界迄今为止仅见留存于世、唯一的一套唐代宫廷茶具实物,距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历史,而今重见天日,堪称无价之国宝。这套古茶具实物证实了我国唐代出现辉煌灿烂的饮茶文化史实。  相似文献   

8.
法门寺塔地宫出土茶具与《茶经·四之器》对比研究法门寺博物馆王仓西,田生华陆羽一部《茶经》,深刻地真实地总结了中国唐代茶道。对唐以后,特别是宋代茶道、日本茶道产生了深刻影响。《茶经》是研究唐代茶文化的“圣经”,陆羽本人也被称为“茶圣”。陆羽一生主要活动...  相似文献   

9.
明清中国皇室的饮茶生活——明清中国茶文化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由明 《农业考古》2006,(5):54-61,65
中国宫廷文化在唐代即已达到很高水平,陕西西安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即是最好的说明;此外还有史料和诗歌记载有关唐代宫廷茶宴、皇帝的赐茶、皇妃们的饮茶等。宋代宫廷茶文化的水平则以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为最好代表。元代皇室传承了从宋代形成的饮茶嗜好。明清时期,饮茶  相似文献   

10.
1987年,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了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的数千件唐代供佛珍宝,轰动了国内外文化界.其中一套唐代宫廷金银茶具和秘色瓷、琉璃茶碗,尤其让茶文化界兴奋不已,20年来,一直成为茶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以它为主题的文章和著作数以百计,至今仍不时有佳作问世,这是少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试论大唐茶文化法门寺博物馆韩金科一九八七年四月三日,陕西法门寺地宫面世,帝王供佛的数千件奇珍异宝轰动海内外。特别目睹那金碧辉煌的唐宫系列茶具,茶学家们就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了,自此掀开了大唐茶文化研究新的一页……对于“文化”的解释有数百种之多,本文择...  相似文献   

12.
欢迎词     
欢迎词陕西省宝鸡市市长庞家钰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最是一年秋色好,万叶秋声迎宾来。今天,大批海内外学者、专家、友人汇聚佛门圣地法门寺,进行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这是我们法门寺的一件喜事,是法门寺历史文化专题研究又一件大事,是以茶会友、...  相似文献   

13.
试述河北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墓中的茶道图及茶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述河北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墓中的茶道图及茶具河北省宣化区文物保管所刘海文地处河北省北部的宣化郊外下八里村,1971年以来在此相继出土了数座辽代时期的墓葬,墓室内的彩色壁画和出土器物十分丰富,其中有多幅壁画是反映不同场面的茶道图,出土器物中茶具也占一定...  相似文献   

14.
法门寺唐代茶具审美简论陕西省扶风教师进修学校林培民审美活动是人类从精神上把握现实的一种特殊方式。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所固有的审美价值客观上决定着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感受的方向、内容和程度。这里所谓的审美价值,即指审美对象客观具有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  相似文献   

15.
茶具在画中茶具,包括茶盏、茶壶、茶托、茶炉、茶碾、茶罐等等,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什,本无稀奇之处。但是在研究茶文化史的人眼中,往往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绘画中的茶具,则是更为直观的形象资料,与文字记载和出土实物互为参照,就可以清晰地反映历史的原貌。譬如1957年在西安出土了七件茶托,上面饰以莲花瓣形纹,托子底部还有铭文,其中一件的铭文是:“大中十四年八月造成浑金涂茶托子一枚金银共重拾两八钱参字。”无疑,这是一件很有价值的茶史文物。参阅文献资料,人们发现有关茶托子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唐代李…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故居出土茶器法门寺博物馆梁子为了从唐诗破译点茶的脉落,但看不出来,连陆龟蒙、白居易的诗也反映得很朦胧。然而正是白居易故居出土的唐代遗物更增强了我们断定晚唐盛行点茶道的信心。据报道故居出土唐代瓷器有壶、罐、盆、澄滤器、碗、盘、盂、杯、茶托、茶碾、...  相似文献   

17.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5):121-123,153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唐代宫廷茶具,是在茶圣陆羽死后69年(公元873年)封藏的,这是陆羽生前没有见过的,也是《茶经》没有记载过的茶具,其规格之高,品种之全,价值之昂贵,都是前所未有的,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器物的工艺价值之大自不必说,仅就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意义来说也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但让我们亲眼目睹了唐代皇宫煮茶的整套器具,了解其煮茶的整个程序,加深了对《茶经.五之煮》有关煮茶过程的理解,也让我们得以想象当年皇宫举行“清明宴”时的豪华气派,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作为中国茶文化四个组成部分的最高层次“宫廷茶文化”的历…  相似文献   

18.
1987年4月3日中国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护国真身塔内发现了大量的唐代宫廷茶器,这些宫廷茶器的出土向我们明示了唐代茶道的存在。近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复原唐代陆羽的茶道,现将利用法门寺宫廷茶器的复制品复原陆羽茶道的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法门寺茶器具研究广泛,影响甚大,但在茶器具的断定上,存在着片面追求大而全的趋向,违背了文物本身的用途与内涵.本文试图通过地宫出土的《物帐碑》和新的材料,还原文物的本来面目,求证法门寺地宫文物中哪些才是唐僖宗供奉的真正的茶器具.  相似文献   

20.
从文献看《茶经》以前饮茶饮酒风俗及相关的陶瓷器具浙江省博物馆蔡乃武对出土实物作正确命名和功用释读,向为古陶瓷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早在本世纪60年代,已故古陶瓷研究专家冯先铭先生即发表了(从文献看唐宋以来饮茶风尚及陶瓷茶具的演变》一文[1],率先从茶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