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黎明 《现代农业》2013,(12):63-64
朝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属丘陵山区,现有耕地面积132万亩,近80%耕地为旱地。玉米种植面积90万亩左右.据统计过剩秸秆占60%,这些剩余的农作物秸秆被废弃于田间地头、场院房头,不仅占压了大量的土地,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还成为农村火灾的一大隐患。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当前利用程度不够,大部分直接焚烧处理,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也浪费了资源。河南省鹤壁市玉米种植面积广,对秸秆利用技术研究水平较高。本文结合鹤壁市玉米秸秆利用实际情况,分析和探讨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平泉县是玉米种植大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年可产玉米32万t,产玉米秸秆28万t,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为全县牛羊饲养提供了很好的饲料资源,截止到2003年末全县牛存栏4.32万只,羊存栏21.1万只。合理地利用玉米秸秆,能有效地提高秸秆利用率,提高饲料消化率,为舍饲牛羊提供丰富的饲料资源,促进牛羊饲养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科技》2006,(12):63-63
新疆近期连续启动“生物汽油”生产项目,这些项目5年之后将使新疆“生物汽油”产量达到40万吨左右,从而成为我国又一个重要的生物燃料乙醇种植基地。 “生物汽油”即从农作物果实或秸秆中提炼燃料乙醇。记者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获悉,一项利用农作物秸秆制取燃料乙醇的工程近日在吉木萨尔县三台酒业(集团)公司生产基地开工。该项目利用当地丰富的废弃植物秸秆资源进行生物能源开发生产,预计年产乙醇10万吨。项目总投资2.8亿元。计划2009年完工。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目前利用率较低,特别是玉米秸秆利用难度较大,仍有大量被废弃。本文从分析南阳市玉米秸秆资源状况和利用现状入手,总结了各利用途径及其做法,深入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系统提出了玉米秸秆利用对策,对今后进一步做好玉米秸秆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秸秆治理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秸秆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他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剩余的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 ,秸秆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养分 ,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农业产生的秸秆量相当惊人 ,1kg稻米可产生1 .5kg稻草 ;1kg小麦可产生 1 .5kg麦秸 ;1kg玉米可产生 4kg玉米秸秆。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统计 ,世界上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每年所产生的秸秆多达 1 7亿t ,其中大部分没有得到利用。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情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秸秆资源十分…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可再生生物质能,而目前实际生产中农作物秸秆多被焚烧、废弃田间地头,不仅造成浪费,还污染环境。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促进小麦、水稻、玉米等秸秆的合理利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是节本增效,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一、做好秸秆处理工作在应用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小麦种植技术时,需要做好玉米秸秆处理工作。一般来说,冬小麦的播种时间多在10月中上旬,而为了配合小麦的种植,夏玉米的种植时间以6月上旬为宜,这样在10月初就能收获玉米,小麦播种的整地工作也能够更好地开展。如在小麦种植时,能够做到随机收获,并及时粉碎玉米秸秆。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粮食生产主要是利用农作物的种子和果实,大部分秸秆均被废弃,就地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开发农作物秸秆饲料加工制作技术,对于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及提高农业养殖业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可再生生物质能,而目前实际生产中农作物秸秆多被焚烧、废弃田间地头,不仅造成浪费,还污染环境。推广秸杆还田技术,促进小麦、水稻、玉米等秸秆的合理利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是节本增效,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作物秸秆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厘清农作物秸秆的时空变化特征,对秸秆资源高效利用和国家种植结构调整的宏观决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基于国家统计年鉴资料,整理了我国近20年(1999—2018)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作物产量及草谷比,分析了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秸秆资源量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秸秆量占全国秸秆资源总量的82.3%~88.3%,而谷子、油料作物、经济作物等其它作物的秸秆资源占比11.7%~17.7%。不同秸秆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差异较大,水稻、小麦和大豆秸秆资源分别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华北和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地区。近20年来水稻播种面积占比基本稳定在25%左右;小麦播种面积从1999年的23.1%降低到2018年的18.7%,但玉米播种面积从1999年的20.8%增加到2018年的32.5%。水稻、玉米和大豆的秸秆资源量主要受播种面积的影响,但小麦秸秆资源量变化受其影响较小。因此,在优化秸秆资源高效利用时,应该充分考虑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结构调整与秸秆资源利用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万荣县地处晋西南运城市晋西部黄土高垣峨嵋台地,全县共有14个乡镇,281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40万人,耕地面积102万亩,其中果树种植面积26.75万亩,其他小麦、玉米及药材等种植75.25万亩,每年可生产农作物秸秆和修剪果树枝权5万余吨。特别是近两年县委、县政府号召对果园进行大间伐和大改造,农村废弃果树枝条很多,为此我们积极组织实施高效低排放户用生物质炉示范项目,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出现一些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秸秆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收获了玉米、小麦、谷物等农作物以后,残留的不能食用的根、茎、叶等废弃物。秸秆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农作物光合作用后的产物有50%以上存储于秸秆中。因此,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在朝阳地区,农作物秸秆比较有效的利用途径包括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气化、秸秆基料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方法】实地调查钦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农作物秸秆还田情况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结果】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主要为直接还田、作为饲料、作燃料、作原料及焚烧;秸秆综合利用特点:秸秆还田量占资源总量的72.4%,作饲料用量占13.9%,作燃料用量占7.6%,作原料用量占0.20%,焚烧及废弃占5.9%;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秸秆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70%,玉米占6%;水稻的秸秆的还田用量占74.2%,高于其他作物的还田量比例;秸秆的综合加工利用量占比很低;主要粮食作物秸秆焚烧及废弃量占比相对其他作物较低。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情况:水稻秸秆直接还田占69.3%,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占33.6%,其他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占41.6%。主要问题:部分农民思想观念难以转变;技术培训力度亟需加强;秸秆利用产业化规模较小;政策扶持力度小;宣传力度不够。【建议】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5.
郑天龙 《北京农业》2009,(12):29-30
1秸秆舍饲养鹅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农村,农作物秸秆是一个巨大的待开发资源,许多地方不能合理利用,废弃焚烧,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秸秆舍饲养鹅的实施,消耗了大量秸秆,减少了废弃秸秆的焚烧、污染和河滩草场的压力,既能合理利用资源,又能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临邑县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临邑县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89万公顷,年产玉米秸秆约51.17万吨,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7%。小麦种植面积为5.3万公顷,年产小麦秸秆约48.72万吨,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8%。  相似文献   

17.
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我国目前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现状、农作物秸秆废弃或焚烧带来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秸秆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收获了玉米、小麦、谷物等农作物以后,残留的不能食用的根、茎、叶等废弃物.秸秆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农作物光合作用后的产物有50%以上存储于秸秆中.因此,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在朝阳地区,农作物秸秆比较有效的利用途径包括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杆气化、秸秆基料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民环保意思的增强和国家在农作物秸秆还田方面政策和财力的倾斜,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已成为新乡市农民的首选。该市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已经8年了,现在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面积已  相似文献   

20.
一、秸秆合饲养鹅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农村,农作物秸秆是一个巨大的待开发资源,许多地方不能合理利用。废弃焚烧.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秸秆舍饲养鹅的实施。消耗了大量秸秆.减少了废弃秸秆的焚烧、污染和河滩草场的压力。既能合理利用资源,又能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