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线辣椒"红安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水分梯度,分别为当地浇水量的100%(W1)、当地浇水量的80%(W2)、当地浇水量的60%(W3),采用膜下滴灌种植技术,随机区组设计,重复2年进行,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线辣椒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揭示耐旱性与光合特性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当地线辣椒滴灌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W2处理下,净光合积累量、光饱和点、羧化效率(CE)、表观光合量子效率(Φ)、CO2饱和点、PSⅡ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都高于其它处理,并且光补偿点、CO2补偿点以及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低于其它2个处理。此外,线辣椒的细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和净光合速率(Pn)随着生育期和浇水量的不同也不断发生变化。试验表明,浇水量过多过少都会对线辣椒的光合过程造成不利影响,在线辣椒栽培过程中应该对浇水量进行适度控制。  相似文献   

2.
以“青线椒1号”为试材,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试验站日光温室内进行了单次562、437、312、187、62 m3/hm2 5种不同灌溉量对线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试验,测定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土壤含水率、土壤电导率、土壤温度及线辣椒植物学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个灌水周期内,各处理土壤含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562、437、312 m3/hm2处理下的电导率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187、62 m3/hm2处理下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较为平缓,没有明显升高或降低的趋势;土壤温度随灌水量的减小而升高;不同灌溉量下辣椒株高、茎粗、产量差异显著;从节水高效模式来看,312 m3/hm2的灌溉处理为最经济灌水量.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灌耕灰漠土上,采取膜下滴灌方式种植加工番茄,以常规习惯施肥为对照,研究了膜下滴灌氯化钾的施用量和施用方式对新疆地区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均能提高加工番茄的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和产量;单果数的增加是产量增产的主要因素;施钾量为150kg/hm2(50%基施,50%开花期施,分3次滴入)的处理产量最高,达15t/hm2,比对照(不施钾)增产14.4%;施钾量为75kg/hm2(50%基施,50%开花期施,分3次滴入)处理的钾肥产投比较高,但钾肥的产投比易受钾肥价格的影响而改变;钾肥对加工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色差、粘度和总酸含量影响显著;就综合性价比而言,在新疆膜下滴灌条件下,适宜推荐加工番茄氯化钾的施用量范围在75~150kg/hm2,施用方法分基施和追施。  相似文献   

4.
以黔椒4号辣椒为试材,利用张力计控制辣椒灌溉时期与灌溉量,分别研究膜下滴灌、穴灌和漫灌3种灌溉方式对塑料大棚辣椒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全生育期耗水量最少,辣椒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水分生产效率较穴灌、漫灌分别提高1.96 kg/m3和5.82 kg/m3。综合耗水量、产量等因素,膜下滴灌是大棚辣椒生产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温室膜下滴灌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有显著的影响。灌水量为375mm的处理产量达到138108kg/hm~2,比对照增产74.96%,达到极显著水平,水分利用率为1.60kg/m~3;降低灌水量可提高果实中硝酸盐、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等可溶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番茄叶面积指数模型结合水分吸收模型计算番茄植株每日需水量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水量(CK,经验型灌水量;W1,模型计算灌水量;W2,低于模型计算15%灌水量;W3,低于模型计算25%灌水量)对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果实横径、光合速率和地上部干质量等随灌水量的减少呈下降趋势;对照的单株产量最高,为4.66kg,分别比W1、W2和W3处理增产4.3%、23.3%和47.9%,但与W1处理差异不显著;适宜降低灌水量可增加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及VC含量,果实品质提高,其中W3处理最优,W1处理次之;W1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为51.76kg·m-3,分别比对照、W2和W3处理高出10.3%、0.6%和5.9%。在本试验条件下,W1处理在保证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该复合模型适合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水分管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京郊日光温室番茄滴灌条件下适宜的灌溉量,以番茄‘欧盾’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滴灌量对其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1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13 700 kg/hm2,较对照增产6.5%,果实品质有所提高,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9.8%;其次是T2处理,较对照增产3.0%,水分生产效率提高54.4%;T3处理较对照产量有所降低。综合产量、品质和水分生产效率等指标,在该试验条件下,单次灌溉24 mm(T1处理)是温室番茄滴灌条件下较适宜的灌溉量。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本地‘满天星朝天椒’和‘黄平线椒’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在施氮总量相同条件下(5 g·盆-1),设置100%基肥(N1)、50%基肥+50%花期肥(N2)、不施氮肥处理(CK)3种氮肥运筹模式,研究了氮肥后移对辣椒产量及辣椒碱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辣椒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N2处理下‘满天星朝天椒’和‘黄平线椒’产量均显著高于N1处理,分别提高了11.47%和19.90%(P<0.05),其中对‘黄平线椒’产量的提升幅度更大。在N2处理下,‘满天星朝天椒’和‘黄平线椒’果实横径、纵径和单果鲜质量比N1处理显著提高(P<0.05)10.67%、25.89%、8.29%和30.15%、23.58%、37.10%,且‘黄平线椒’单果鲜质量的增加幅度高于‘满天星朝天椒’。与N1处理相比,N2处理提高了‘满天星朝天椒’和‘黄平线椒’果实辣椒碱含量,且‘满天星朝天椒’的增加幅度更大;同时显著提高其维生素C含量(P<0.05)。综上所述,氮肥后移较传统一次性底施的施氮方式更有利于提高辣椒产量、果实辣椒碱含量;且产量提升幅度上,‘黄平线...  相似文献   

9.
新疆焉耆垦区线椒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益民  陈大鹏 《蔬菜》2007,(2):17-18
线椒自1990年引进新疆焉耆垦区种植,随着近年来辣椒加工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仅焉耆垦区年种植面积近3333hm2,通过新品种与滴灌栽培技术的组装配套,每667m2干椒产量由过去的300kg提高到800kg,线椒成为了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高效经济作物,并已出口到马来西亚、韩国、印度等多个国家。现将线椒滴灌高产栽培技总结如下:一、实现高产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不同施氮量对西北高原青花菜产量、水分利用效
率和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花菜产量以中水高氮(W2N1)处理最高,达2 035
kg·(667 m2-1,较产量最低的低水低氮(W3N3)处理高36.30%;而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减少而显
著提高,低水高氮(W3N1)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青花菜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水氮施用量的
增加大体呈增加的趋势,但超过一定量后则表现为下降的趋势,以中水高氮(W2N1)处理最高。不同水
氮处理下0~20 cm 土层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磷钾肥的施用量
远大于吸收量,土壤残留较多。综合评价,西北高原青花菜种植以中水高氮(W2N1)处理效果最佳,即
施氮量为27.6 kg·(667 m2-1、灌水量为83.52 m 3·(667 m2-1。  相似文献   

11.
环绕滴灌施肥对苹果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年对果树环绕滴灌施肥与畦田灌冲施肥的效果研究表明,苹果采用环绕滴灌施肥技术具有很大的节水增产潜力,在比畦灌对照节约灌水37%、节约纯养分7%~15%的条件下,产量增加34.1%~45.1%,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2~1.5kg/m3,滴施"圣诞树"水溶肥处理的果实品质明显提高。因此,在果树生产中推荐采用环绕滴灌施肥,萌芽期滴施水溶肥(20-20-20)11kg/667m2、果实膨大前期滴施(19-8-27)20kg/667m2、膨大后期滴施(16-8-34)20kg/667m2,每次灌水30~35m3/667m2,可获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不同灌水量对设施番茄产量和耗水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宁夏中东部干旱地区设施番茄需水规律,在宁夏盐池进行了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和耗水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番茄的耗水量不同,平均耗水量为1.31~3.73 mm/d;开花坐果期耗水量最大,达到7.31 mm/d;不同灌水量处理对番茄的茎叶、根的生物量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灌水量为375 mm时产量达138 108 kg/hm2,比对照(灌水75 mm)增产75%,达到显著水平,水分利用率达到1.60 kg/m3,并初步制定了适合该地区设施番茄栽培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模式,研究了辣椒最大利润施肥量。结果表明,随着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辣椒单果质量、单株果质量、产量在增加,但单位肥料增产效果则递减。经回归统计分析,辣椒最大利润施肥量为0.148kg/m2(折1.48t/hm2),此时理论产量为6.69kg/m2(折66.9t/hm2),统计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水肥耦合对温室无土栽培黄瓜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黄瓜‘中农19号’为材料,研究了温室无土栽培条件下水肥耦合对几种氮代谢酶及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设3种单株灌水量水平:87 L(W1)、125 L(W2)、162 L(W3),3种单株施肥量水平:64 g(F1)、92 g(F2)、119 g(F3)。试验结果表明,灌水量处理对植株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及硝态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正影响显著,在F1施肥水平下,W1的几种氮代谢指标高于W2和W3;在F2和F3施肥水平下,W2的灌水量水平最好。施肥量处理对NR、GS、GOGAT、GDH活性及硝态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正影响皆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相同灌水量水平下,F3 > F2 > F1。灌水量和施肥量2因素之间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从相关分析上看氮代谢酶活性及相关物质含量与黄瓜产量及果实中硝酸盐、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番茄抗旱节水栽培技术,采用番茄安装膜下滴灌和番茄覆膜不安装滴灌进行同田大区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覆膜不安装滴灌产量为3 988.6 kg/667 m2;安装膜下滴灌产量为5 614.3 kg/667 m2,比对照产量增加1 625.7 kg/667 m2,增产率为40.8%。表明番茄安装膜下滴灌,可以将少量的水直接输送到植株根部,满足番茄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达到延长结果期和采收期,增加结果数量和单果质量,从而提高番茄产量和质量,增加种植效益。同时安装膜下滴灌使番茄在田间管理过程中根部灌肥、灌药方便,节省劳力,是一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王海鹏  孙振荣  袁宁  薛莲  蒲明  井彩巧 《蔬菜》2019,(10):24-27
为了研究水肥耦合一体化对设施番瓜生长的影响,试验进行了滴灌施肥与叶面喷肥相结合的模式探索。结果表明:设施番瓜灌溉量为4 260 m~3/hm~2,滴施氮磷钾平衡型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20-20-20)255 kg/hm~2,叶面喷施水溶肥1 000倍液6次(苗期喷施1次,开花期喷施2次,结果采收期喷施3次,每次喷施21 kg/hm~2),可明显改善番瓜植株农艺性状和商品性能,折合产量可达74 227.3 kg/hm~2,较常规滴施磷酸二铵(345 kg/hm~2)增产20 500.0 kg/hm~2,增产率38.16%。  相似文献   

17.
The response of 3-year-old grapevines (Vitis vinifera L. cultivar ‘Thompson Seedless’) to furrow and drip irrigation was quantified in terms of water status, growth,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Drip irrigation was applied daily according to best estimates of vineyard evapotranspiration while furrow irrigations were applied when 50% of the plant available soilwater content had been depleted. Drip and furrow irrigated vines showed similar water status (midday leaf water potential, Ψ1) and shoot growth patterns throughout the season. Dry weight partitioning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reatments but root mass was somewhat larger for the furrow than drip irrigated vines.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of the fruit and roots were significantly (P < 0.05) less for the drip irrigated vine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furrow treatment. Similar WUE (kg water kg−1 fresh fruit wt.) were obtained for both treatments indicating that furrow irrigation was as efficient as drip irrig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is study. The data indicate that drip irrigation may increase the potential for control of vine growth by making vines more dependent on irrigation and N fertilization than furrow irrigation.  相似文献   

18.
吴兴彪 《蔬菜》2021,(7):71-74
为了明确京郊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高产栽培所需的适宜滴灌量,以黄瓜"津优35"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滴灌量对黄瓜灌溉水分配、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85%农户常规灌溉量处理较对照节水50.8 mm,深层渗漏量减少42.6%,黄瓜产量提高3.6 t/hm~2,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7.3%,硝酸盐含量降低5.0 mg/kg,果实品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1 kg/m~3,增收1.42万元/hm~2。综合来看,85%农户常规灌溉量处理是京郊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适宜滴灌量,全生育期灌溉总量为327.9 mm,其中苗期41.7 mm,初瓜期43.1 mm,结果期243.1 mm,当埋深20 cm的土壤张力计读数为-21.6 kPa时需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设施西瓜栽培的最优灌水策略,以“早佳8424”西瓜为研究对象,在早春塑料大棚栽培模式下,以常规滴灌为对照,设置3个交替根区滴灌处理(灌水上限分别为70%、80%、90%田间持水量),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西瓜生长、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根区滴灌处理(灌水上限和下限分别为90%和60%田间持水量)的综合性状最好,其主蔓长、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平均单果质量、产量及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均较对照显著提高;理论产量达48 217.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达78.21 kg/m3,较对照分别增长11.09%和35.50%;且较对照节水33.01%,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不仅促进了西瓜生长、品质提升以及养分吸收,同时可以实现高产、节水,有效提升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