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实施科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百千万行动(简称"百千万"行动),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有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5月12日,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南平市建阳区科技特派员黄庭旭研究员、游晴如副研究员在建阳区种子管理站廖海林站长及书坊乡人大主席胡雄华的陪同下赴建阳区回瑶镇回瑶村和书坊镇钱塘村开展科技助力乡村"百千万"行动调研与帮扶工作。黄庭旭研究员一行通过与当地农技人员以及种粮大户交流,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为做好2021年度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下称"体系")年度工作任务,2021年8月3日,体系主管单位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徐建清科长、体系首席专家黄庭旭研究员、植保岗位科学家刘国坤教授、栽培岗位专家工作站章清杞副研究员等一行6人前往尤溪综合试验推广站进行尤溪联合梯田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探索及产品开发调研。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3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带领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水稻首席专家郑家团研究员、副所长黄庭旭研究员、副所长张建福博士研究员,姜照伟博士、院培训中心书记黄献光等专家团队来到宁化县河龙乡,对河龙贡米品种筛选及稻田彩绘等工作进行现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宁化县农业局、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7月19日,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团队首席专家、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黄庭旭研究员带领植保、栽培、推广和种子生产岗位专家、泉州综合试验推广站站长等,深入到晋江市磁灶镇洋宅村李锦成农场调研指导,听取情况介绍,查看了用无土基质机械稀播培育水稻机插盘秧秧苗生长情况。黄庭旭首席就目前国内最新研发的水稻机插水卷苗育秧技术作了情况介绍和交流,并详细询问农场对杂交水稻新品种类型、栽培、病虫害防治等相关技术需求,表示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将依托自身优势助力农场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打造"武夷牌"生态绿色大米,满足人们健康与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2017年建阳区农业局在建阳区崇雒乡建立高产绿色稻生产基地33.33 hm~2,采用"良种配套、有机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了优质稻晶两优1125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4月11日,中国工程院朱英国院士、863联办主题专家万建民研究员和国家"863计划"强优势水稻杂种的创制与应用课题首席专家邓华凤研究员等一行人在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黄庭旭副所长的陪同下,考察观摩了水稻所在三亚藤桥南繁育种基地的强优势新品种展示,详细了解"华南稻区强优势水稻杂种的创制与应用"项目的研究进展,对水稻所强优势品种选育及福建省南繁育种基地水稻新品种展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0月29-31日,我院水稻所黄庭旭副所长带领团队蒋家焕博士、周鹏助理研究员一行3人参加由华南农业大学举办的"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华南稻区2015年晚季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会"。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农科院、福建省农科院等11个省市农科院(所)、高校的51名水稻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此次观摩会。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处副处长赵炳然研究员、Monsanto公司科学院吴坤生博士全程参加了此次交流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落实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按计划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发挥产业技术体系特色和优势,形成一套体现福建省现代农业优质高效特色的水稻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1月14日,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福州召开2020年度项目启动会。体系首席专家黄庭旭研究员及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和体系的部分成员参加了会议。上一轮体系首席专家、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郑家团研究员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黄庭旭首席专家主持。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4月13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朱英国教授在武汉大学李绍清教授、胡俊博士的陪同下莅临福建省南繁育种基地考察、指导。中国科学院院士、我院谢华安研究员、我院院长助理郑家团研究员和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黄庭旭研究员等陪同朱英国院士一行详细查看了我院水稻研究所在福建省南繁育种基地展示的水稻新品种,谢华安院士向朱英国院士等一行详细介绍了展示的水稻新品种和后备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正>为促进南方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推动我国水稻生产稳步发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了南方稻区相关省(区)的有关专家,于2017年9月27—28日在重庆市开展南方再生稻生产技术考察活动。来自福建、湖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市)的专家代表50余人到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副所长黄庭旭研究员、杨惠杰研究员应邀参加了此次考察活动。27日,与会代表前往重庆市开州区中和镇白水村"超级稻—再生稻综合试验示范基地",考察了重庆市农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5月15日,谢华安院士带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占志雄所长、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黄庭旭副所长等一行5人赴宁化县参加第二届河龙贡米后备品种品质鉴评会。鉴评会由宁化县农业农村局、河龙乡人民政府主办,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三明河龙贡米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宁化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明朗、三明市农业科学院许旭明院长、宁化县农业农村局张少敏局长等30余人参加鉴评会。由谢华安院士、三明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  相似文献   

12.
正为加强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简称体系)的内部交流,宣传体系近年来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成果,2021年4月18日,体系首席专家黄庭旭研究员召集体系及福建省水稻联盟成员在海南福建省南繁育种新品种展示基地召开现场观摩会。参会人员对展示品种进行详细观察,对品种的优缺点进行评价。通过此次观摩,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福建省水稻育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尤其是育成了米质优、抗病、  相似文献   

13.
赣优735是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赣73A×苏恢5号选育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18年南平市建阳区引进赣优735作中稻示范种植,表现茎秆粗壮、株型紧凑、剑叶挺直、穗大粒多、生育期适中、米质优、高产稳产等特点,适宜在建阳区作中稻推广种植。总结赣优735在建阳区作中稻栽培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南平市建阳区杂交水稻推广应用情况,分析杂交水稻生产现状,探讨影响南平市建阳区杂交水稻推广应用关键因素和存在问题,提出适应南平市建阳区杂交稻品种合理利用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今后杂交水稻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两系杂交水稻K两优1269是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K12S作母本、南恢769作恢复系配组选育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应性强等特点。介绍了K两优1269在南平市建阳区种植表现,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2014年7月17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邀请福建农林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省农业厅种子管理站、三明市农业局、尤溪县农业局等单位同行专家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低留桩再生稻高产百亩示范片头季进行产量机割现场验收。院领导张伟光副院长、翁伯琦副院长、郑家团院长助理、水稻所占志雄所长、黄庭旭副所长及科研处有关领导也亲临验收现场,指导验收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元优919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和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不育系元丰A与恢复系福恢919共同选育的中籼弱感光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6年在建阳区潭城街道回瑶村连片种植20.8 hm~2,测产验收平均产量9 314.00 kg/hm~2,最高产量9 652.20 kg/hm~2。总结了元优919在建阳区的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小湖镇塘楼村进行竹荪—水稻高效耕作模式示范,结果竹荪和水稻的每667m2产量分别为59.35 kg和650.0 kg,竹荪—水稻栽培模式每667m2经济效益9469元.总结南平市建阳区的竹荪—水稻高效耕作模式及丰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11年5月26日下午,翁伯琦副院长带领院科研处张海峰副处长等,围绕创新科研工作机制,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主题,赴水稻所开展调研工作。水稻所郑家团所长、肖承和书记与黄庭旭、赵明富副所长及各科室负责人,参加了调研座谈。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栽培的杂交中稻优良品种,引进6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含对照)在建阳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540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综合表现最好,适宜在建阳区作为中稻主导品种大力推广;甬优9号综合表现较优,适宜在建阳区作中稻推广种植;广两优676综合表现较优,但植株偏高,在栽培上应注意控制氮肥施用量,较适宜在建阳区作中稻推广种植;深两优5814、中浙优10号产量比对照Ⅱ优3301减产不显著,其他性状表现较优,可以在建阳区作中稻适当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