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植物促控剂PBO在花期、幼果膨大期使用,对"巨峰"葡萄的坐果率、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使用100~200倍浓度的PBO处理,均可有效提高坐果率,且单性果随PBO浓度增大而减少;幼果膨大期可使葡萄成熟期提前并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新疆吐鲁番地区‘无核白’葡萄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周年吸收规律,以4年生‘无核白’葡萄为试材,采用密闭式营养液循环供给系统栽培,避免了水分和矿质元素的流失,并设置低、中、高浓度(0.5、1.0和1.5倍标准配方浓度)的Hoagland营养液处理。在葡萄植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持续测定营养生长(新梢长度、新梢粗度、叶片面积)和生殖生长(果粒横径、果粒纵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指标,检测和计算了不同发育阶段葡萄植株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并测定葡萄叶片和果实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中浓度营养液栽培的‘无核白’葡萄长势中庸,果实品质最佳,作为吐鲁番地区葡萄水分和矿质营养吸收量的参考依据,其生理需水量为每年4 149.5m~3·hm~(-2),矿质元素每公顷的吸收量分别为N 227.9 kg,P 22.9 kg,K 325.9 kg,Ca 341.8 kg,Mg 117.8 kg,Fe 1.9 kg,Mn 460.6 g,Cu 182.3 g,Zn 198.1 g,B 728.3 g。花后47~75 d,‘无核白’葡萄植株的水分和矿质元素吸收速率最大。叶片和果实中的矿质元素含量总体呈高浓度营养液处理中浓度营养液处理低浓度营养液处理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黄瓜为试材,研究不同N素浓度对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当地的最佳营养液配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营养液不同EC值对黄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N)与黄瓜生长相关指标最好,黄瓜单株平均产量与品质高于(+20%N)处理、对照处理,可以作为最优N素配方;比较在-20%N配方下设置4个不同浓度梯度的处理(用电导率EC表示),EC 3.5mS/cm产量最高,品质最好,为最佳营养液配方。  相似文献   

4.
以日光温室栽培‘贝达’嫁接的‘87-1’葡萄嫁接苗为试材,珍珠岩作为基质,选用改良式Hoagland营养液循环方式提供水分和养分,连续2年研究了不同营养液浓度对设施葡萄生长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高浓度营养液处理的‘87-1’葡萄成花枝率均在85%以上,结果系数均超过1.50,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高浓度营养液处理的葡萄叶片质量最佳,光合速率最高,更有利于果实养分的累积;高浓度营养液处理的葡萄产量过高,严重影响了果实品质的形成,因此,无土栽培‘87-1’葡萄必须控制产量,建议667 m2产量以1 500 kg左右为宜。综上所述,设施葡萄可以实现无土栽培,应采用高浓度营养液配方,同时合理负载以达到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5.
以珍珠岩栽培的7年生峰后葡萄Vitis vinifera×V.lanbrusca为试材,设置高(120 mg/L,全价复合肥配制,以氮计)、中(60 mg/L)、低(30 mg/L)3个营养液浓度,探讨了不同营养液浓度对葡萄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营养液浓度(中浓度),葡萄单果重相应提高,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皮着色有提前趋势;营养液浓度过高时,与中浓度相比,可溶性固形物下降,可滴定酸有增高的趋势,果实品质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以4年生"霞多丽"葡萄为试材,设置改良霍格兰营养液正常、0.5倍、2倍3个浓度,探讨了不同养分供应量对"霞多丽"葡萄N、P、K吸收量,光合特性,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霞多丽"葡萄在各个时期改良霍格兰营养液2倍浓度处理下叶片N含量最高,盛花期比0.5倍浓度下N含量高3.02mg·g~(-1),膨大期正常浓度处理下果实N含量最高,为10.26mg·g~(-1),其它时期2倍浓度下N含量最高;2倍浓度下叶片P含量在各个时期均为最高,膨大期时达到最大值,比最低的0.5倍浓度处理高0.5mg·g~(-1),正常浓度下各个时期果实P含量最高,膨大期时为最大值3.41mg·g~(-1);正常浓度下叶片K含量在各个时期高于0.5倍处理,成熟期2倍浓度处理下K含量最高;膨大期和转色期的果实K含量2倍浓度下最高,均为6.00mg·g~(-1),2倍浓度下K含量在成熟期为最高。综合考虑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2倍浓度处理下葡萄的光合效率最高,且果实品质较其它处理优,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0.5倍浓度处理和正常处理高2.1个百分点和0.534个百分点,可滴定酸为0.165%,单宁和总酚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酵素菌肥对藤稔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配方的酵素菌肥对藤稔葡萄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号酵素菌肥的增产效果最好。其次是2号酵素菌肥、1号酵素菌肥、3号酵素菌肥。施用4号酵素菌肥使藤稔葡萄比对照平均单果重增加4.1 g,平均单穗重增加60.4 g,单株产量增加1.42 kg,可溶性固形物增加1.7%,可滴定酸降低0.2%,VC含量增加0.6 mg/g。不同施肥量的酵素菌肥对藤稔葡萄产量和品质也存在显著的影响。当4号酵素菌肥施肥量为100 mL/株时,藤稔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均显著高于对照。100 mL/株和125 mL/株施肥量对藤稔葡萄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没有差异。因此,4号酵素菌肥的经济施肥量为100 mL/株。  相似文献   

8.
营养液中不同氮素水平对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荷兰温室园艺研究所的番茄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为对照,改变营养液中的氮素(N)浓度及营养液的电导率(EC)值,第1阶段设置3个N浓度处理,分别是184.8(HN)、123.2(LN),154.0(CK)mg/L,确立N浓度后,第2阶段分别设EC 1.5(T1)、2.5(CK)、3.5(T2)、4.5(T3)mS/cm 4个处理,研究了其对基质盆栽番茄的生长发育、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液中不同N浓度对番茄的株高、茎粗等与生长有关的要素没有显著影响,而单株番茄产量和平均单果重以LN处理的最高。LN营养液的不同EC值对番茄株高、茎粗没有显著影响;EC值1.5mS/cm时番茄具有最高的单株产量,而营养生长期叶绿素值以EC值4.5mS/cm时为最高。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及总酸度均以EC值4.5mS/cm时为最高。  相似文献   

9.
乙酰丙酸对“巨峰”葡萄叶绿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年生"巨峰"葡萄为试材,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乙酰丙酸,探究了乙酰丙酸对"巨峰"葡萄叶绿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乙酰丙酸能相对提高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尤其是稀释600倍的处理效果最明显,在幼果期喷施第4周后所有喷施乙酰丙酸处理叶绿素含量相对对照增加效果显著;喷施乙酰丙酸葡萄产量提高了5.1%~27.9%,喷施稀释600倍的增产效果最佳;喷施不同浓度乙酰丙酸使葡萄单果粒重提高了0.38~0.83g;喷施乙酰丙酸增加了葡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花青素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显著增加了葡萄皮的总酚物质、类黄酮、花青素含量,利于葡萄色香味的增加,不影响果实维生素C和单宁酸含量,且以喷施稀释600倍的效果最佳。葡萄生产上,可以喷施稀释600倍的乙酰丙酸,以增产和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钙肥施用时期与浓度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藤稔"葡萄为试材,分别在萌芽期、花期、着果期、果实转色期和成熟期土施不同浓度硝酸钙,果实成熟期测定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香气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钙肥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与施用时期和浓度均有关,转色期施钙肥对葡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均有显著性影响,适量高水平钙肥有利于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的提升;萌芽期和转色期施钙肥对葡萄香气品质有显著性影响,萌芽期施用低水平钙肥有利于醛类香气含量的增加,转色期施用低水平钙肥有利于酯类和萜烯类香气含量的增加。从提高果实品质考虑,建议葡萄生产上将萌芽期和果实转色期作为施钙肥的2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绿原酸浸果2 min,在温度(25土1)℃、湿度65%~70%条件下贮藏,测定品质相关指标,研究了绿原酸对'巨峰'葡萄采后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巨峰'葡萄贮藏保鲜筛选出最适宜的绿原酸浓度.结果 表明:绿原酸处理能有效降低'巨峰'葡萄果实的落粒率、腐烂率,维持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还原性糖含量,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并抑制丙二醛含量积累及脂氧合酶活性.综上所述,绿原酸有利于保持'巨峰'葡萄的抗氧化能力,提高果实采后品质,且以4.0 mg·L-1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施肥方法、氮、磷、钾4个因素对篱式‘红地球’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施肥技术对葡萄产量和果实总酸、总糖、维生素C、糖酸比含量的影响较大;(2)4要素对葡萄单株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各异,除糖酸比外,4要素对葡萄单株产量和品质及其他性状的影响并不显著;(3)葡萄产量和果实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含量均表现出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的特征,葡萄果实总酸、蛋白质含量均表现出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特征,而果实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含量均表现出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的特征;(4)篱式‘红地球’葡萄产量和果实品质综合最佳技术组合为A3B1C1D1组合,即采取第3种施肥方法 (萌芽及新梢生长期浇施氮磷钾的比例分别占总施用量的30%、40%、20%;开花坐果期占30%、40%、20%;发芽分化期占40%、20%、20%,果实发育成熟期占0%、0%、40%),施N量为45 g/株、施P2O5量为40 g/株、施K2O量为47.5 g/株的组合。  相似文献   

13.
设施栽培‘峰后’葡萄营养元素和水分吸收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明葡萄树各生长发育阶段的肥水需求规律,【方法】以珍珠岩培7 a生‘峰后’葡萄为试材,循环供给Hoagland配方营养液,研究了高(N:180 mg.L-1)、中(N:120 mg.L-1)、低(N:60 mg.L-1)营养液浓度下,N、P、K、Ca、Mg、Fe、Mn、B、Zn、Cu和水分的周年吸收谱以及主要物候期叶片和浆果中矿质元素含量,并测定了树体生长和果实发育状况。【结果】结果表明,萌芽后随着新梢的快速生长,各种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快速增加,日均吸收量的最大值大都出现在果粒快速膨大到成熟期间,其间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占到全年吸收量的60%~70%。以新梢生长中庸、果实品质最佳的供给浓度(N:120 mg.L-1)处理树的吸收量及叶面积换算,666.7 m2各种营养元素和水的全年净吸收量为Ca 29.40 kg、N 18.35 kg、K 15.42 kg、Mg 4.97 kg、P 1.76 kg、Fe 106.87 g、B 32.76 g、Mn 19.73 g、Cu 11.10 g、Zn9.78 g和水210.97 m3。叶片中也以N和Ca的含量最高,其次为K、P、Mg。除K外,矿质元素在果实中的含量都低于叶片。【结论】确定了设施栽培葡萄各生长发育阶段营养元素的吸收谱和吸收总量,可供葡萄园肥水管理和葡萄专用肥料的开发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浙江省慈溪市新浦镇现代农业园区的巨峰葡萄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对葡萄物候期与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乙烯利浓度超过250mg/L的处理可促进葡萄物候期提前,同时对葡萄果实的总糖、有机酸、可溶性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都有较大的影响。乙烯利处理有利于提高葡萄果实的总糖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增大糖酸比,提高维生素C含量。结果还发现,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对上述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不尽相同。综合果实主要品质指标,认为乙烯利最佳使用浓度为250mg/L。  相似文献   

15.
以4年生"玫瑰香"葡萄为试材,设置改良霍格兰营养液0.5、1.0、1.5倍3个浓度,探讨了不同养分供应量对"玫瑰香"葡萄树体营养生长、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液浓度处理下的新梢长度、粗度和主干基部直径均表现为1.5倍1.0倍0.5倍,0.5倍浓度和1.0倍浓度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高于1.5倍浓度,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苷含量均表现为1.0倍浓度处理最大,而可滴定酸含量为1.5倍0.5倍1.0倍。从整体情况来看,适当提高营养液浓度(1.0倍),有利于增加可溶性固形物、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的提前着色;营养液浓度过高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反而下降,可滴定酸含量增加,不利于提高果实品质和果实风味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和评价10%S-诱抗素可溶液剂果穗喷雾对葡萄果实着色、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葡萄绿色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设立10%S-诱抗素可溶液剂系列浓度(0、200.0、250.0、333.3和500.0 mg/kg),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于果实成熟时调查果实外观指标(果粒纵径、果粒横径、裂果率)、着色指数以及产量指标(单穗质量、单粒质量、实测小区产量等);分析测定不同浓度处理的葡萄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结果表明,于“夏黑”葡萄果实转色初期喷雾10%S-诱抗素可溶液剂,所有处理的葡萄果实纵径、横径以及纵横径比、裂果率等指标均未见显著差异。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处理的葡萄着色指数显著高于清水对照(p<0.05),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明显高于清水对照,可滴定酸(TA)含量显著低于清水对照(p<0.05)。经10%S-诱抗素处理后,各处理间的单株产量无显著差异,与清水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平均增产率在0.84%~1.93%之间,增产作用不甚明显。在“夏黑”葡萄促进着色使用时,建议使用最优浓度范围为200.0~333.3 mg/kg,用水量为833.3 L/hm<...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藤稔葡萄喷施不同浓度腐胺,研究了腐胺对葡萄果实发育中糖、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腐胺有增糖降酸作用,对增进果实品质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钙肥施用时期与浓度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藤稔”葡萄为试材,分别在萌芽期、花期、着果期、果实转色期和成熟期土施不同浓度硝酸钙,果实成熟期测定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香气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钙肥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与施用时期和浓度均有关,转色期施钙肥对葡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均有显著性影响,适量高水平钙肥有利于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的提升;萌芽期和转色期施钙肥对葡萄香气品质有显著性影响,萌芽期施用低水平钙肥有利于醛类香气含量的增加,转色期施用低水平钙肥有利于酯类和萜烯类香气含量的增加。从提高果实品质考虑,建议葡萄生产上将萌芽期和果实转色期作为施钙肥的2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9.
以欧美杂种鲜食葡萄"巨峰"为试材,研究了配方肥花多乐、果多乐以及养多乐不同喷施浓度及喷施次数对葡萄坐果率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初花期喷施花多乐1次可提高"巨峰"葡萄坐果率;幼果期喷施果多乐600倍液2次或1 200倍液1次可显著增加葡萄单粒重、单穗重、果实横径以及果实含糖量;喷施花多乐、果多乐、养多乐均可提高"巨峰"果皮中花色素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南宁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的适宜砧木,以阳光玫瑰葡萄自根苗为对照,研究了夏黑、巨峰、甲菲露、野酿2号、亚拉多密、阳光玉女和甜毛葡萄等7种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物候期、生长状况、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野酿2号砧的萌芽、开花和完熟期与自根苗相比延迟8~10 d,其他砧的萌芽、开花与自根苗相差0~2 d,阳光玉女砧的完熟期提早4 d,其余砧的完熟期延后1~3 d。巨峰砧能提高树体长势,亚拉多密和夏黑砧对树体长势影响不明显,其他砧木尤其是甜毛葡萄和野酿2号砧能削弱树体长势。巨峰砧的果实性状、产量和商品率指标提高,甜毛葡萄砧及阳光玉女砧的各项指标较低。同一采收期(7月20日),巨峰、甲菲露和亚拉多密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自根苗无显著差异,其他砧则显著低于自根苗;巨峰、夏黑和阳光玉女砧阳光玫瑰葡萄的果实固酸比与自根苗无显著差异,其他砧的果实固酸比显著低于自根苗。巨峰砧果实氨基酸总量比自根苗减少51 mg/100 g。7种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不同,巨峰砧是南宁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的适宜砧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