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引进的7个特色山药品种为试材,从苗期生长情况、形态特征、产量及品质方面进行品种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7个山药品种的品种特性差别较大,选育的大和长芋出苗期较早,出苗天数中等,出苗率较高,长势较强,块茎条形直,平均单薯鲜重和产量都较高,蒸食口感较好,非常适合潍坊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大和芋2号出苗期最早,出苗天数较短,出苗率100%,块茎最短,品质较好,蒸食口感较好,但长势较弱,平均单薯鲜重和产量较低。嘉祥细毛长山药、铁棍山药和小白嘴品质较好,蒸食口感最佳,但出苗期较晚,出苗天数较长,平均单薯鲜重和产量较低。野山药和大筒早生出苗期最早,出苗天数较少,产量较高,但品质较差,蒸食口感很差。  相似文献   

2.
不同山药品种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引进的7个特色山药品种为试材,从苗期生长情况、形态特征、产量及品质方面进行品种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7个山药品种的品种特性差别较大,选育的大和长芋出苗期较早,出苗天数中等,出苗率较高,长势较强,块茎条形直,平均单薯鲜重和产量都较高,蒸食口感较好,非常适合潍坊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大和芋2号出苗期最早,出苗天数较短,出苗率100%,块茎最短,品质较好,蒸食口感较好,但长势较弱,平均单薯鲜重和产量较低。嘉祥细毛长山药、铁棍山药和小白嘴品质较好,蒸食口感最佳,但出苗期较晚,出苗天数较长,平均单薯鲜重和产量较低。野山药和大筒早生出苗期最早,出苗天数较少,产量较高,但品质较差,蒸食口感很差。  相似文献   

3.
6个不同类型山药品种引种鉴定及特色品种筛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6个不同类型山药品种的引种鉴定及特色品种筛选结果表明:短块茎山药(紫山药、白山药)可以作为特色山药品种进行示范推广;较短块茎山药(无架双胞、麻山药)以及较长块茎的大和长芋(块茎长度为0.9~1.2 m)可作为优良品种加以利用,丰富山药品种结构。产量高低依次为水山药>大和长芋>麻山药>无架双胞>紫山药>白山药;水山药产量最高,为63.75 t/hm2。生育期最长的为紫山药和白山药;水山药和无架双胞出苗最快,紫山药和白山药出苗较慢。  相似文献   

4.
《天津农业科学》2017,(10):65-68
以鸡皮糙及大和长芋山药为试材,分别设覆膜和不覆膜(CK)2种栽培方式,研究覆膜栽培对山药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栽培方式对鸡皮糙和大和长芋的出苗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出苗天数影响较大,覆膜栽培的鸡皮糙和大和长芋山药出苗天数都为23 d,比对照分别缩短11 d和21 d;覆膜栽培可极显著缩短鸡皮糙山药的芦头长,显著增加鸡皮糙和大和长芋山药的块茎长、块茎粗、平均单薯鲜质量,大薯率比CK分别增加119.99%和162.47%;覆膜栽培可显著增加鸡皮糙和大和长芋山药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42.54%和33.73%;覆膜栽培对鸡皮糙和大和长芋山药的经济效益都有较大的影响,分别为99 819.90,229 064.25元·hm~(-2),比CK分别增加126.82%和53.23%。  相似文献   

5.
在南京地区观察浙江黄岩紫莳药的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浙江黄岩紫莳药营养器官快速增长期为出苗后45~86 d,营养器官衰退期为出苗后86 d以后。块茎加速膨大期在出苗后86 d前后,块茎膨大表现为:出苗后86~110 d快速增粗,出苗后86~167 d快速伸长,同期也为块茎快速膨大期和块茎鲜重快速增长期,而块茎干物积累快速增长期在出苗后110~167 d,出苗后165 d左右块茎占整株重量80%以上,为紫莳药块茎采收始期。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MG56是一个中早熟菜用马铃薯新品系。在浙江省多点品种比较试验中,二年平均鲜薯产量2 402.89 kg,比对照中薯3号增产11.46%;大薯比例69.18%,大中薯比例87.80%,均优于对照中薯3号。田间马铃薯晚疫病抗性明显优于中薯3号。块茎快速膨大期出现在出苗后50 d前,比中薯3号早,约50 d时块茎产量可以超过早熟品种费乌瑞它。MG56适合作马铃薯早收栽培。  相似文献   

7.
对引进的8个山药品种生育周期、植株性状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和长芋、麻山药、平遥山药生长势最强,产量最高,但麻山药与平遥山药块茎出现分叉,畸形率高,商品性差;西施山药、河北紫药山药生长势较弱,产量中等,但表皮光滑,肉质细腻;紫山药、铁棍山药生育周期长、生长势较弱、产量较低。综合考虑适应性、产量、品质和市场因素,大和长芋、西施山药和河北紫药适合陕西榆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春马铃薯早收栽培是一种早种早收、提高经济效益的栽培方法。通过13个马铃薯品种(系)春季早收栽培的块茎生育规律分析,以期为春马铃薯早收栽培的品种选择提供依据,并对优质品系的春马铃薯早收栽培适用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马铃薯早熟品种块茎前期生长快而后期生长慢,55 d生育期前收获块茎产量具有一定的优势。中熟品种块茎前后期生长均较快,55 d生育期后逐渐显现块茎产量优势。晚熟品种块茎前期生长慢,后期68 d生育期左右才迎来生长高峰。块茎产量主要与平均单薯质量、茎粗、大中薯质量比率和大中薯个数比率有关。AG187为中熟大薯型品系,块茎产量高,大中薯率高,十分适宜作春马铃薯早收栽培。CG366为早熟小薯型品系,单株块茎数多,小薯率高,块茎产量与费乌瑞它相当,十分适宜作小薯型春马铃薯早收栽培的早中期收获。  相似文献   

9.
脱毒马铃薯不同世代种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切块种植的脱毒薯,出苗期早、齐苗率高。脱毒薯在1-3代种植中,植株生产健壮、产量高,后随代数增多,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石薯4号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马铃薯研究室选育的早熟彩色马铃薯新品种,2021年8月通过农业农村部新品种登记.生育期68 d,株高70 cm,块茎长椭圆形,紫黑皮,紫肉,表皮光滑,单株结薯4~5个,结薯较集中,块茎整齐.  相似文献   

11.
<正>一、选用脱毒马铃薯种薯在品种选择上要选用及早熟品种(出苗至收获60天)如东农303、早大白、超白、费乌瑞它等。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种性退化较快,连续种植二年产量明显下降,块茎变小,商品率低。用生物技术脱毒的马铃薯种薯,去除了影响其正常生长的病毒,种性恢复到该品种刚育成时的最佳状态,表现为植株生长健壮,块茎产量高(一般比未脱毒薯增产50%)。因此要想获得高效必须种植脱毒马铃薯。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种薯抹芽播种对产量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芽生长过长和细弱的种薯,需要抹芽播种,块茎表现出生理年龄老化,干瘪皱缩。抹芽种薯出苗晚,苗期的抗逆性差,植株生长势较弱,早衰。植株主茎细,匍匐茎多,形成块茎小而多,单株产量低、单薯重量低,商品率不高。最终产量降低15.56%~49.97%。单薯重量减少0.008~0.044 kg,单株重量减少0.01~0.22 kg,商品薯率减少12.49%~45.08%。  相似文献   

13.
东农303 特早熟品种.该品种块茎形成早,出苗至成熟55天~60天.块茎长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多而浅;结薯集中,块茎中等大小、较整齐.适应性强,高抗花叶病毒病,轻感卷叶病毒病,抗环腐病,植株中感晚疫病,块茎抗晚疫病,耐束顶病,耐涝性强.每667平方米种植4000株~4500株为宜,一般667平方米产量1500公斤~2000公斤.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春马铃薯早种早收栽培的脱毒种薯长期依靠从北方调运。为了探索脱毒种薯本地化繁育技术,2015年春季开展了马铃薯中薯3号早秋种、春繁种、北方种的块茎生长动态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低温储藏处理的中薯3号春繁种和北方种的块茎生长规律基本一致,产量没有明显差别,可以较好地替代北方调运种。通过高山繁育的早秋种在早播时仍未过休眠期,出苗较迟,块茎前期生长落后于北方种,虽然后期生长较快,但产量显著低于北方种,不适合春马铃薯早种早收栽培。  相似文献   

15.
以浙紫1号、农大紫薯2号、湘紫薯2号为研究材料,徐薯22号为对照,进行紫心甘薯块茎大小与出苗数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以及不同大小块茎薯苗的生长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种薯大小对甘薯种苗生产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存在品种差异性;中小薯(≤0.5 kg)的顶部顶端优势减弱,芽体分布比较均匀,出芽速度较一致,生长较整齐;大薯( ≥0.5 kg)始出苗时间和出苗期均比小薯延迟;0.2~0.5 kg与≥0.5 kg的种薯单薯出芽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比较认为0.2~0.5 kg大小的甘薯在生产上做种育苗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抗青9-1、中薯5号和蓉紫芋5号为供试材料,在崇州羊马对冬作马铃薯增温防寒高效生产技术进行出苗期和产量调查,发现出苗天数提前13~31d不等,产量增加25.41%~76.58%,对提出早出苗和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冬闲稻田用白膜覆盖、白膜膜上覆土(简称白膜覆土)、黑膜覆盖、黑膜膜上覆土(简称黑膜覆土)、稻草覆盖等5种覆盖方式栽培马铃薯‘兴佳2号’,分析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生长势、产量和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覆盖栽培方式出苗均比裸地(对照)早,其中白膜覆盖出苗最早,比对照早17 d;与对照相比,各覆盖栽培方式的植株株高、SPAD值和主茎数增加;块茎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白膜覆盖产量最高,为34.87 t/hm2,显著高于白膜覆土的,但黑膜覆盖与黑膜覆土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覆盖方式的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为15.46%~16.74%;黑膜覆土的绿薯率最低,为2.56%;各覆盖方式的马铃薯龙葵素含量4.65~9.76 mg/100 g,其中黑膜覆盖的最低;块茎镉含量在0.029~0.042mg/kg,白膜覆盖的最高。综合来看,黑膜覆盖及黑膜覆土的产量较高,且绿薯率、龙葵素含量低、块茎镉含量不超标,较适合冬闲田早春马铃薯栽培。  相似文献   

18.
正山药对土壤要求不高,沙土、两合土、坡地都可种植。山药种薯有休眠特点,故播种前要进行种薯催芽。定植前25~30 d进行种薯处理,种薯长出5 cm幼芽时即可移植;气温15 ℃左右,地温12 ℃左右即可定植。天气晴朗进行移栽,每株之间保持18 cm左右。一、土壤选择由于山药根入土很深,故要选择疏松肥沃、透气性好的土壤。山药不能重茬种植。土地平整、排灌通畅、夏季雨水多时要及时排水,山药主根不能受到影响。山药芽长期浸泡,山药收获时容易造成  相似文献   

19.
一、选种选用优良品种和高质量的脱毒种薯。应选用休眠期短、结薯集中、品质好、块茎膨大快、高产、优质、抗病、适应市场需求的早熟品种。马铃薯种薯对马铃薯的产量的贡献率可达60%。脱毒种薯出苗早、植株健壮、叶片肥大、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2代、3代的脱毒种薯在产量及抗逆性上均表现最好。二、精细耕作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作层深厚、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搭架栽培方式对山药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本试验以山药品种‘伊势芋’和‘大和长芋’为试材,以竹架栽培为对照,分别设置两个品种的竹架和网架栽培共4个处理,研究网架栽培对山药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网架栽培对两种山药中后期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中后期长势较好,病害较少;网架栽培可有效增加两种山药的块茎长度、块茎粗度、平均单薯鲜质量和大薯率;与对照相比,网架栽培的‘伊势芋’和‘大和长芋’产量分别增加22.99%和19.33%,经济效益分别增加39.82%和29.67%。因此,网架栽培是一种可显著提高山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