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江汉平原麦后棉减不同量化肥用有机肥替代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棉花合理的化肥减施量和有机肥替代量,筛选化肥减施与有机肥替代最佳模式,为江汉平原地区麦后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荆州地区进行了麦后棉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设计了不施肥、纯施化肥和减20%、40%、50%、100%的化肥量用有机肥替代(按氮素量折算饼肥用量)共六个处理,探讨不同比例的有机肥替代化肥配施对棉花生育期、铃重、产量、纤维品质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棉花产量不减,有利于提高棉花品质,改良土壤;50%有机肥替代产量最高,20%有机肥替代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在氮磷钾等养分量条件下,研究牛粪、鸡粪、猪粪替代25%化肥氮和秸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对0~100 cm土层硝态氮淋溶和积累及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秸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牛粪替代25%化肥氮处理土壤硝态氮淋溶作用较小,完熟期0~4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86.2 kg/hm~2和73.1 kg/hm~2,均显著高于其他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习惯施肥、鸡粪替代25%化肥氮、猪粪替代25%化肥氮处理土壤硝态氮淋溶较强,完熟期0~4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54.2、65.4、68.5 kg/hm~2。鸡粪替代25%化肥氮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为13 616.9kg/hm~2,比习惯施肥增产13.6%,与其他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等养分量条件下,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及秸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均可增加0~4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减少淋溶损失。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芒果产量、品质的影响,为芒果园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提供依据。以‘台农’为研究对象,在海南芒果主产区的乐东县红泰农场芒果园进行大田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不施肥(CK)、化肥20 cm浅施(H2)、化肥40 cm深施(H4)、生物有机肥替代20%N 20 cm浅施(T2)、生物有机肥替代20%N 40 cm深施(T4)、水肥一体化20 cm浅施(SH2)、水肥一体化40 cm深施(SH4)。结果表明:化肥、有机肥替代、水肥一体化处理产量与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CK,其中SH4处理产量与经济效益较CK增产203.64%,增益266.87%;T2、T4、SH4处理的产量、经济效益显著高于H2处理,其中SH4处理较H2处理增产23.25%,增益31.28%。施肥处理的果长、果横径、果厚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SH4处理果型指数显著高于CK处理。施肥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与固酸比均显著高于CK处理,其中SH4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CK处理增加14.45%。CK的总酸含量显著高于施肥处理,H2处理总酸含量显著高于化肥深施、有机肥替代、水肥一体化处理,其中,SH4处理总酸含量较CK减少78.79%,较H2减少48.98%。各处理果实Vc与可溶性糖差异不显著。通过对果实产量以及品质的主成分评价,果实各指标的主成分打分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SH4>T4> SH2 >T2>H4>H2>CK。在本试验条件下,水肥一体化40 cm深施是提高芒果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小区试验,探索化肥减施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芒果园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速效磷含量顺序均为:常规施肥>化肥减施20%>有机肥替代20%,但化肥减施20%和常规施肥处理差异均不显著,有机肥替代20%处理的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均显著低于常规施肥;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顺序为:常规施肥>化肥减施20%>有机肥替代20%,化肥减施20%处理土壤酶活性均与常规施肥处理无差异显著性,有机肥替代20%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常规施肥;真菌、放线菌数量顺序为:化肥减施20%>常规施肥>有机肥替代20%,差异不显著;细菌数量顺序为:有机肥替代20%>常规施肥>化肥减施20%,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田小区定位试验,设5种施肥处理模式,分别为不施氮肥(CK)、农户习惯施肥(CF)、减氮纯施化肥(R)、减氮配施20%有机肥(R20)和减氮配施40%有机肥(R40),研究豫西半湿润偏旱地区冬小麦-夏玉米1年2熟区氮肥减量配施有机肥两年后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分配、氮素积累和分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总量、氮素积累总量和子粒产量平均分别比对照增加17.07%、31.63%和36.61%。R20处理氮肥利用效率显著提高40.01%~60.63%,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35.86%~82.78%,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5.14%~32.93%,肥料贡献率显著提高24.10%~55.63%。因此,R20处理可实现玉米稳定增产,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合理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6.
猪粪沼液施用后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江苏省规模养殖废弃物超排,引起严重环境污染且资源大量浪费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猪粪、沼液替代化肥的初步研究。试验选择稻麦两熟制农田,研究了施用猪粪、沼液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收获时,100%猪粪处理的较常规施肥处理的耕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0.05),同时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50%猪粪、50%沼液和100%沼液替代化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在水稻产量方面,100%猪粪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减产7.07%,差异显著(P<0.05);50%猪粪、50%沼液和100%沼液替代化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沼液可全量替代化肥;猪粪有机肥可半量替代化肥,不宜全量替代化肥。  相似文献   

7.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茶园土壤质量及新梢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武义大宗绿茶采摘茶园采用化肥减施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模式试验.试验设置4种施肥模式,分别为不施肥、农户施肥、茶树专用肥+菜籽饼肥、茶树专用肥+猪粪肥.在总养分减施43%,其中化肥减量60%,有机肥替代化肥29%条件下,开展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质量,新梢产量、品质、养分利用效率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宗绿茶采摘条...  相似文献   

8.
基于25年定位试验,设置6个大田试验处理(CK,不施肥;NPK,常规施用化肥;1/4M+3/4NPK,25%有机肥替代化肥;1/2M+1/2NPK, 50%有机肥替代化肥;M,100%有机肥替代化肥;MNPK, 100%化肥+100%有机肥),研究了长期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水稻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地上部N素总积累量与产量大小均表现为MNPK>1/4M+3/4NPK> NPK>1/2M+1/2NPK>M>CK,与NPK处理相比,MNPK和1/4M+3/4NPK处理的地上部氮素总积累量增加20.11%~27.86%、产量增加2.04%~12.42%。各处理花前N素转运量对籽粒贡献率(69.54%~84.60%)显著高于花后积累量对籽粒贡献率(15.40%~30.46%),花前N素积累是水稻植株N素的主要来源。1/4M+3/4NPK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及氮收获指数均高于NPK处理,分别提高16.42%、10.29%。有机无机肥配施比单施化肥处理显著改善了稻米品质,提高了籽粒氨基酸含量,其中,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是必需氨基酸含量的2倍左右。长期施肥条件下,25%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在化肥减施基础上,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水稻养分吸收,是黄壤性水稻土地区实现水稻增产、品质提升的最佳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氮肥减量和替代确保水稻稳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双重目的。试验设计不施氮(N0)、3种减氮配施生物有机肥和3种减氮配施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施肥模式,以当地施肥水平为对照,研究生物有机肥或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及不同减氮比例处理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配施模式平均减氮30%的情况下,早、晚稻的平均产量略低于常规施肥模式,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模式表现出类似的趋势;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生物有机肥或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平均减氮30%的情况下,氮肥偏生产力平均提高了34. 3%,表明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或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减量化肥是可行的,是一条化肥减量和水稻稳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T1),设置单施化肥(T2)和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T3和T4)3个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玉米产质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施肥处理下玉米植株的农艺性状均优于不施肥处理,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能更好地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其中T3处理玉米植株的茎粗和叶片长较T2显著(P0.05,下同)提高11.94%和4.53%;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较不施肥可显著提高14.27%~17.17%;施用有机肥能提高玉米鲜果穗性状和品质,其中T3处理穗长较T2显著提高7.12%;与T2处理相比,T4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较T3显著提高7.21%,T3处理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较T1和T4处理显著提高61.54%和77.97%;T3处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单施化肥显著提高64.52%。各指标相关性分析中,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68,P0.01),说明有机肥可通过提高玉米对氮的吸收从而促进籽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的积累。综上,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相比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能更好的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且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能提高果穗品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作为区域化肥减施下春玉米提质保产的推荐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T1),设置单施化肥(T2)和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T3和T4)3个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玉米产质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施肥处理下玉米植株的农艺性状均优于不施肥处理,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能更好地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其中T3处理玉米植株的茎粗和叶片长较T2显著(P<0.05,下同)提高11.94%和4.53%;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较不施肥可显著提高14.27%~17.17%;施用有机肥能提高玉米鲜果穗性状和品质,其中T3处理穗长较T2显著提高7.12%;与T2处理相比,T4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较T3显著提高7.21%,T3处理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较T1和T4处理显著提高61.54%和77.97%;T3处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单施化肥显著提高64.52%。各指标相关性分析中,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68,P<0.01),说明有机肥可通过提高玉米对氮的吸收从而促进籽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的积累。综上,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相比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能更好的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且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能提高果穗品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作为区域化肥减施下春玉米提质保产的推荐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施用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马铃薯》2017,(6):341-345
为研究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的增产增收效果,以当地主推品种‘合作88’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农民习惯施肥为对照,研究了施用推荐施肥、缓控释肥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对改善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不明显,但是可以明显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产量增幅在7.88%~14.92%,其中处理4(施用推荐施肥减20%+生物有机肥80 kg/667m~2)的产量最高,较处理1(习惯施肥)增产428 kg/667m~2,达到3 297 kg/667m~2,增产14.92%;马铃薯经济效益增加幅度在1.73%~13.81%,其中处理4(推荐施肥减20%+生物有机肥)较处理1(习惯施肥)增加收益605元/667m~2;使用生物有机肥的经济效益要高于使用缓控释肥和常规肥料;建议在种植马铃薯时,可以适当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生物有机肥的使用量,起到减肥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花生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促进节本增效,试验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探索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对花生产量、产量因素、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化肥减量10%、20%的试验处理与单施化肥(对照组)的处理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且花生荚果产量较对照组分别增产13.6%和17.6%,效益分别增加8.5%和12.8%。因此,用商品有机肥替代10%~20%的化肥用量,既能增加花生荚果产量,又能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减施化肥条件下,间作绿肥压青还田对甘蔗生长的影响及化肥的替代作用。试验设计了6个处理,处理1(CK):甘蔗常规施肥;处理2(H-LY):化肥减施25%+12%营养元素当量绿豆绿肥还田+13%营养元素当量有机肥;处理3(H-LQ):化肥减施25%+全量绿豆绿肥还田;处理4(H-Y):化肥减施25%+25%营养元素当量有机肥;处理5(H-HD):化肥减施25%+25%营养元素当量黑豆绿肥还田;处理6(H-HQ):化肥减施25%+全量黑豆绿肥还田。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绿豆绿肥和黑豆绿肥在生育前期甘蔗的分蘖和甘蔗总苗数都较常规处理降低,间作黑豆还降低了甘蔗的叶片宽度。甘蔗化肥减施25%条件下,间作绿豆绿肥全量还田、12%营养元素当量间作绿豆绿肥还田+13%营养元素当量有机肥替代的蔗茎产量和经济效益均达到常规对照水平。但间作黑豆压青还田导致甘蔗减产,降低经济效益。兼顾甘蔗产量、经济效益、资源消耗及蔗地的地力提升各方面,甘蔗间作绿豆绿肥全量还田可以替代25%的甘蔗化肥,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陕南丘陵山区幼龄茶园水土流失、养分失衡、产量低等问题,本试验以商南县安沟村茶园为对象,设置2种施肥处理和3种覆盖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当地现行的纯化肥无覆盖农户模式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对不同培肥模式下的茶园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比较,以探索适宜当地幼龄茶园的最佳培肥模式。结果表明:与纯施化肥相比,配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陕南地区幼龄茶园土壤的有机质、速效养分和土壤交换性酸含量;与无覆盖处理相比,稻草覆盖处理能显著提高陕南地区幼龄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而砂石覆盖对土壤速效钾的含量有显著提高;覆盖、配施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pH值,对防止茶园土壤酸化有积极作用。推荐化肥和有机肥混施与5 cm稻草覆盖的培肥模式为陕南地区幼龄茶园最佳培肥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茶园科学施肥技术,2022年在酉阳自治县茶园开展了化肥减施配施有机肥对春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影响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模式在化肥减施78.6%的情况下,明显提高芽叶密度,春茶产量增加16.5%;提高了新梢游离氨基酸总量、降低了酚氨比,特别是对中期春茶的增产提质作用明显;节本增收2.37万元/h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有机肥+茶树专用复合肥”模式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长期配施有机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君  陈旭  邹文秀  邹狮 《大豆科学》2019,38(6):943-948
为了明确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该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不施肥、施化肥、化肥配施不同量有机肥处理,对比研究不同处理对大豆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只施化肥和化肥配施不同量有机肥均增加大豆产量、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百粒重。大豆单株荚数对大豆产量的贡献最大。大豆产量和单株荚数均随着配施有机肥量增加而增加,增加的幅度逐渐下降。随着配施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大豆产量较施化肥处理分别增加了12.8%、25.6%和30.5%,有机肥对大豆产量的贡献分别达11.35%、20.36%和23.36%,对大豆单株荚数的贡献逐渐增加,分别为24.61%、40.68%和47.81%。本研究结果表明化肥对大豆产量贡献大小取决于有机肥的施用量,在低量有机肥施用条件下,化肥作用比较显著,反之化肥作用下降,但有机肥并不能完全取代化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依托在黄土高原半干旱旱农区建立的不同培肥措施的田间定位试验,以不施肥(NA)为对照,研究4个等氮量的不同培肥措施单施化肥(CF)、单施商品有机肥(SM)、商品有机肥+化肥(SC)和单施玉米秸秆(MS)对旱作玉米水氮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配施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与不施肥相比,单施化肥和商品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子粒产量、生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148.8%、136.5%、70.8%和105.7%、70.8%、81.6%。与单施化肥相比,商品有机肥+化肥、单施商品有机肥、单施玉米秸秆处理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了20.37%、83.97%、12.19%和50.18%、73.78%、44.14%。单施化肥处理和施商品有机肥+化肥处理均可提高玉米产量、生长期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施商品有机肥+化肥产投比低于单施化肥。  相似文献   

19.
有机肥和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不施肥和常规施用化肥为对照,研究有机肥和化肥的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化肥各按常规施肥量的50%混合施用时,产量最高,比不施肥增产44.7%,比常规施用化肥增产32.2%,与其它处理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根瘤数平均比不施肥多16.7个,比常规施肥多8.4个。有机肥高量(150%、200%)施用,与有机肥100%施用相比产量增产不明显。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加大,与常规施用化肥相比,蛋白质与脂肪总量呈增加趋势,且有机肥100%施用后,蛋白质与脂肪总量最高,蛋白质与脂肪总量比不施肥增加0.46%,比常规施肥增加0.28%。  相似文献   

20.
依托28年长期定位试验,采集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剖面样品,测定土壤硝态氮含量,结合产量计算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长期施肥显著增加玉米子粒产量、地上部总吸氮量及氮收获指数。化肥+有机肥(NPKM)处理产量最高,较单施化肥(NPK)处理提高8.7%。各处理硝态氮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硝态氮主要积累在0~100 cm土体,NPK、NPKM处理硝态氮积累量占比高于55%。因此,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显著提高子粒产量,增加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素淋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