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筛选鉴定出适宜永春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杂交晚稻新品种,2022年永春县从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引进野香优676、更香优703、野香优雅珍、山两优玉丝等9个优质晚稻品种进行筛选试验,以荃优822为对照,通过对各品种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抗逆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山两优玉丝产量最高,产量为7 284.75 kg·hm-2,比对照荃优822增产86.1 kg,增产幅度1.19%,且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可扩大示范推广种植。野香优676、更香优703产量位居第2、3位,增产幅度1.04%和0.44%,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也可进一步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上杭县以当地主栽品种宜优673为对照,引进10个杂交晚稻新品种进行种植试验,观察比较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发现其中的5个品种:荃优639、农优212、福农优9802、甬优5518、B优164增产明显,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本地大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引进18个杂交稻新品种(组合)在闽清县省璜镇进行简比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有10个新品种(组合)比对照品种宜优673增产,增幅0.44%~16.67%,其中广优673产量最高。18个参试新品种(组合)中广优673、荟丰优3301、浙优18、乐优3301、广8优673、金农3优3号、春优84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生育期适宜,丰产性好,建议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4.
2018年在将乐县引进11个晚稻品种(系)进行联合体试验,以宜优673为对照,从产量、经济性状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聚两优5336每667m2产量747.67kg,比对照宜优67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且综合性状表现较为突出,建议扩大试验示范;泓优639产量位居第2位,谷优6866、泷两优049、伍天优713、镇籼2优164、两优2161、两优3301、广8优5476比对照宜优673增减产均不显著,建议以上8个品种(系)继续参试;杉谷优3518建议参加早熟组试验。  相似文献   

5.
2016年引进11个晚稻新品种,以宜优673为对照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从产量、抗性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旗1优387、荃优175两个品种综合表现较突出,建议扩大示范。  相似文献   

6.
2014年杂交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杂交晚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26~131 d,均适合上杭县生态条件种植,其中广8优673、赣优673、福龙两优1031比对照宜优673长2 d;安优18、中浙优86比宜优673对照长1 d;有4个新品种比对照宜优673增产,增产幅度在1.23%~9.83%,最高产量为广8优673,比对照宜优673增产9.83%,其次是安优18,比对照宜优673增产6.32%。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宜宁化县种植推广的烟后稻新品种,2022年宁化县引进华浙优223、平两优丝苗、乾两优馥香占、榕夏两优676等18个优质水稻新品种,以晶两优534为对照品种(CK),开展品种筛选试验,考察各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等指标。结果表明:荃两优087产量为10 543.5 kg·hm-2,比对照增产14.1%;晶两优8612产量为10 437.0 kg·hm-2,比对照增产13%;明兴两优164产量为10 384.5 kg·hm-2,比对照增产12.4%;荃两优1606产量为10 312.5 kg·hm-2,比对照增产11.6%;冠两优华占产量为10 012.5 kg·hm-2,比对照增产8.4%;榕夏两优676产量为9 891 kg·hm-2,比对照增产7.1%;雅5优明占产量为9 811.5 kg·hm-2,比对照增产6.2%;这7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宜在宁化县作为烟后稻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选用9个杂交水稻新品种,以宜优673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优616、赣优明占、花2优3301、钰优180、广优3186比宜优67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适合在福建省武平县作烟后稻及晚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以两优3156作对照,对5个晚稻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广优3186、钰优180、乐优3301产量分别为8743.1、8574.6、8236.5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14.92%、12.70%、8.26%,增产达极显著,田间表现植株较整齐,后期转色好,未发生稻瘟病,可以在武平县进一步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宁德市晚稻新品种引种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适宜宁德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晚稻新品种,2009年晚季引进特优716、中优85、中浙优1号、宜优673、Ⅱ优810、闽优3301和两优816共7个杂交水稻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优85增产显著,表现产量高、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适合当地种植,可在当地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适宜福建省上杭县作晚稻栽培的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2014年该县农技站年引进8个晚稻新品种在庐丰乡中坊村粮食产能区进行展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广优772、广优3186、中浙优10号、两优676、福龙两优29抗性强、熟期转色佳、综合性状好,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5.34%~12.44%,建议2015年可在福建省上杭县进一步扩大示范面积。  相似文献   

12.
2021年,引进19个优质稻新品种在闽清县下祝、东桥、坂东、云龙等4个乡镇6个试点进行简比展示。结果表明,比对照品种增产的新品种有9个,增幅为0.41%~11.46%;其中平均相比对照品种增幅最大的新品种是华优钰禾,平均产量为621.54 kg/亩。比对照品种减产的新品种有10个,减幅为0.55%~21.30%,其中减幅最大的新品种是深两优686。新品种华优钰禾、荃优212、野香优6833等生育期适宜,综合性状好,产量较高或一般,米质优,适应性强,建议在闽清县中、晚稻区列为主推品种扩大示范;荃优607、雅5优明占、野香优669等10个新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列为后备品种继续展示。  相似文献   

13.
2018年引进16个杂交中稻优质新组合在我县中海拔省璜镇横溪村进行简比展示。结果表明,新组合野香优676、欣优827、泰丰优2098、内6优7075、荃优212、甬优5552、野香优航148表现较好,平均产量均比对照宜优673增产,增幅0.12%~20.51%。它们的植株性状、经济性状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在闽清县中海拔中稻区扩大示范,但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  相似文献   

14.
2016年选择6个杂交中稻新组合,以宜优673作对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和两优1号、鹏两优332生育期适中(155-156d)、产量高(比对照宜优673分别增产3.56%和5.32%)、综合性状好,可在上杭县中稻区扩大示范种植。该试验介绍了各参试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引进7个杂交晚稻组合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7、泰丰优656均比对照谷优527组合增产10%以上,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合性状表现好,可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6.
广8优169、广8优673、F两优6876每667m2产量比对照宜优673分别增产26.8kg、25.3kg、17.1kg,增产5.1%,4.8%、3.2%,差异达显著水平以上,三个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在我县具有进一步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18年,引进16个杂交中稻优质新组合在我县高海拔下祝乡后岭村进行简比展示。结果表明,平均产量比对照宜优673增产的新组合有6个,增幅1.58%~13.81%;其余的新组合均比CK减产,减幅0.72%~11.80%。新组合广8优676、泰丰优2098、荃优212、T两优明占、野香优航148晶两优534表现突出,它们的植株性状、经济性状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在我县高海拔中稻区扩大示范。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宜在福清市示范和推广的晚稻后备品种,从福州市种子管理站引进10个晚稻新品种,以谷优527和汕优63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天优765比两个对照品种增产,比对照谷优52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显著水平;金农2优1和Y两优708比对照谷优527增产达显著水平,上述3个组合综合性状表现较突出,适宜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宜武平县万安镇种植的烟后稻高产新品种,提高农民种粮产量和效益,增强粮食生产后劲,2016年晚季在武平县万安镇贤溪村开展了烟后稻新品种简比试验。结果表明,荟丰优3301产量8946.0kg/hm2,比宜优673(CK)的8191.5kg/hm2增产9.21%,Y两优900产量8674.5kg/hm2,比宜优673(CK)增产5.90%,二者生育期适中(131~135d),综合性状好,建议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20.
2018年,引进5个优质新组合进行单季晚稻栽培简比展示。经比较,5个新组合平均产量均比对照宜优673增产,增幅0.66%~6.33%,其中平均产量最高的新组合是嘉丰优2号,最低的是晶两优534;它们的生育期适宜,植株性状、丰产性、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建议下一年进一步扩大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