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林市苏烟小流域是全国首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试点工程建设主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全面做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区域水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使小流域达到了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的目标。介绍了工程建设中的主要成效与经验。  相似文献   

2.
以嘉荫县保兴小流域施工监理为例,阐述了该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的主要内容、方法、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就该工程提出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固原市郊的饮马河小流域被列入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后,通过4年以生态景观建设为主的综合治理,形成了以城市外围绿化为依托、基本农田为骨架,骨干工程控制、小型水保工程点缀的多层次的立体防护体系,给固原市居民打造了一个山清水秀、现代文明、生态休闲的活动场所,增强了城市生态保障功能。其主要经验是:领导重视,狠抓落实;将水土保持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相结合,实行拼盘工程建设模式;适地适树,推广抗旱造林技术;注重治理与开发的结合;依法管护,巩固成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概况及其水土流失基本情况、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展现状和取得的成效,总结了岐山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展管理的经验与做法,可为其他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农户行为因素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农户行为进行分析,结合研究区域实际,确定7大类因素为影响农户水土保持投入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细化成14项具体指标。对各项指标与农户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意愿进行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兼业行为、非农收入占比、农业劳动人口比例、对已实施工程满意度和水土流失现状是影响农户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限制因素;家庭收入来源以非农经济为主,特别是农户兼业行为可获取更多收益的农户往往不愿意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家庭农业人口比例较高,以及受水土流失危害影响较大的农户,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愿相对较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激励农户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相关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减少土壤侵蚀面积、降低土壤侵蚀强度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主要效益,小流域综合治理前后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变化分析是评价工程实施效益的重要方面。以云贵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重点监测小流域-盆古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治理前后的两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eCognition、Arcgis软件,对盆古小流域治理前后的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1年盆古小流域旱地、水田等面积减少,有林地和梯田等面积增加;小流域轻度侵蚀在有林地中分布最多,而轻度以上侵蚀主要分布在旱地中;另外,小流域土壤侵蚀这一期间整体呈现由强转弱的趋势,表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阜新市水土流失概况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阜新市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进展状况,总结归纳了阜新市坡耕地治理和沟壑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以及当地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植物措施布局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8.
从创新领导机制、完善扶持机制、建立示范带动机制等方面,阐述了莒县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主要经验,介绍了以芦家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典型代表的一大批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区是珠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有水土流失面积13003.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5.4%。试点工程自2003年底开展以来,共实施了85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做法有:分类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集中多渠道资金,实施县域治理;尊重群众意愿,实施群众参与式治理;实施人工措施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注重工程建设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强化预防监督,保障综合治理成效;加强水土保持监测。  相似文献   

10.
赣州人民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为契机,持续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在全市综合治理开发的小流域内,有具有规模效益的水保果业基地340个,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有5个县(市)成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县,36条小流域成为“十百千”示范小流域。在新一期全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中竭力打造示范工程、精品工程、富民工程、阳光工程、长效工程,加快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秦牡河小流域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依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突破、积极推进"的原则,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运用生物、工程措施,实行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建成了"五大工程体系"。目前,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已初步形成,土地利用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农、林、牧、副各业得到协调发展,生态农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流域建设成效显著。介绍了秦牡河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控制沟道侵蚀的一项重要工程措施,也是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保证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改善当地交通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搞好淤地坝坝系工程建设和除险加固,事关淤地坝的安全运用与持续发挥效益。以吉县高楼沟小流域为例,就坝系工程除险加固设计中的防洪标准和洪水组合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对丰富和完善淤地坝工程设计与建设理论,推动坝系工程建设规范的制定,以便更加科学地指导坝系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土保持》2009,(4):59-59
四川省阆中市滥泥沟小流域中央新增投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自2009年元月4日开工以来,除春节7天假外,工程建设全天候施工。2月7日水保工程技术人员与项目所在文成镇负责工程建设协调的领导赶到工程现场,一边指导施工,一边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具体问题。2月25日市发改局、财政局、水利局及文成镇的领导与水保工程技术人员对整个工程建设进度、质量以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听取了施工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巩固脱贫成果,适应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扎实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建设成效,国家安排专项资金,相继在西畴县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开展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本文主要介绍了云南省2020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西畴县甘塘子小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并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布设要点,以期为相似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上级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和时间节点的要求,广安市加大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力度,全力推进2015年度水土保持工程前期工作。目前,广安市201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流域实施方案,已通过四川省水保局审查,四川省水利厅以川水函〔2015〕662号文进行了批复。据悉,广安市201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涉及武胜县长深沟、华蓥市娥凤沟、邻水县七孔溪和前锋区三溪沟等4条小流域,其  相似文献   

16.
汉源县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水土保持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制度创新,尤其重视水土保持科技创新。介绍了双溪乡石漠化水利工程治理模式、桂贤小流域红岩子片区坡面水系综合治理、大田乡建设村坡改梯重点片倒虹管喷灌节水措施、桂贤小流域松林五组小流域生态家园试验示范等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治理风沙建生态 ,青山绿水惠京津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治理水土流失、建设水源工程、发展节水灌溉 ,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以水定需开展生态建设 ,取得显著成效 ,深受地方政府和群众的欢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自 2 0 0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小流域综合治理被赋予了精准扶贫的内涵。宁夏隆德县在杨河乡脱贫攻坚综合治理过程中,以解决交通、美化环境和建设美丽村庄为突破口,把精准扶贫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紧密结合,多方筹措资金,集中力量进行整村推进,通过发展优势产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并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了群众稳定脱贫和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探索了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新模式,为隆德县乃至宁夏全区开展脱贫攻坚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红安县自2006年被列入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县后,着力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经过6年的实施,全面完成了7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任务,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9 km2,完成项目建设总投资6 65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并推广"梯—畜—沼—果"立体种养模式,有效地整合了各项措施的特点,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效结合,为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奠定了基础。介绍了红安县实施世行贷款项目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20.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取水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牧羊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取水方法的分析、比较和研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设计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取水、防沙、防污物等问题,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解决取水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