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麦两熟是我国面积最大种植方式,水稻秸秆还田是一种便捷的秸秆利用方式.秸秆还田后在雨露水浸提以及自身腐解释放化感物质会对周围作物产生化感作用.为了给水稻秸秆还田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介绍了近年来水稻秸秆对小麦化感作用研究进展,从秸秆还田化感物质释放方式、秸秆中化感物质分离鉴定、水稻秸秆主要化感物质、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化感效应、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中后期影响等方面阐述了研究进展,并对水稻秸秆还田化感作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水体富营养及其引起的藻华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通过植物的化感作用来抑制藻类生长,控制水华爆发具有专一、高效的特点,因此近年来备受关注.综述了国内外化感抑藻作用的研究进展,对植物体内常见的化感抑藻物质进行总结,分析了抑藻物质对藻类的影响,并提出了目前植物化感抑藻作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植物化感作用是植物间的一种化学相互作用。为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植物化感作用、趋利避害,从植物化感物质的种类、作用机理等角度,论述了植物化感作用的原理,同时着重论述了化感偏害作用、自毒作用、自促作用和互惠作用等四大主要化感作用,且以实例论证了化感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了农业生产上有效利用植物化感作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植物化感抑藻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水环境污染,水体由于藻类疯长形成的"水华"、"赤潮"现象日益严重,各种化学、物理、生物方法被用于抑制藻类的生长,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不易控制、成本高、易破坏生态等问题。植物化感物质的出现为控制藻类生长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由于植物化感物质具有高效性和选择作用性,并且对环境无污染,所以利用植物间的化感作用来抑制藻类可达到杀死有害藻类,而又不影响其他藻类的目的,并且化感抑藻不会产生新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介绍了植物的化感作用和植物化感物质的种类,讨论了植物化感抑藻物质的作用机理、表现形式、释放条件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许春媚  杨莉  韩梅  杨利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31-10033
[目的]为阐明我国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蓬的化感作用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了加拿大蓬根、茎、叶不同浓度水浸液对9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加拿大水浸液对植物幼苗株高和根长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水浸液浓度的升高抑制活性显著增强,对植物根长生长明显大于对株高生长的抑制,其抑制活性为叶水浸液〉茎水浸液〉根水浸液。[结论]加拿大蓬的化感物质主要存在于叶中。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田间病虫草害严重危害小麦的生长,降低其产量及品质。生产上主要通过农药进行化学防除应对病虫草害,然而,农药的不当使用与残留往往会对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化感作用是不同植物相互间释放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相生相克作用。小麦化感作用主要是利用小麦植株或其残体向周围环境释放次生代谢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生物产生作用,具有抑制病、虫和杂草的潜力,将小麦化感作用有效利用于小麦育种及生产,有望克服除草剂及杀菌剂等化学农药引起的环境污染及农药残留问题,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植物化感作用在蔬菜作物上的表现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是化学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1937年德国科学家Molish首次提出此词,它是指各种植物(包括微生物)之间存在的一种化学相互作用,包括促进和抑制两个方面。植物主要是通过茎叶挥发、淋溶、根系分泌以及植物残体的腐解等途径向环境中释放化感物质,来影响周围植物(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化  相似文献   

8.
植物化感物质与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容  李蕾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2):178-181
近年来,植物化感物质作用途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植物产生的化感物质大多数最终都将进人土壤,因而土壤微生态环境与植物化感作用密切相关.一方面通过土壤微生物对化感物质的活性、转化和在土壤中持久性影响探讨了土壤微生物对化感物质的作用;另一方面由化感物质对土壤微生物生长、活性、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化感物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从两方面阐释了植物化感物质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关系,以期为进一步探讨植物化感作用的机理及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稻稗抑草圈土壤盆栽种植方法,微波萃取和气质联用色谱技术测定苗期强化感水稻PI312777与非化感水稻Lemont的茎、叶中萜种类及总萜、单萜、含氧单萜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物质分析结果,进一步考察含氧萜类对稗草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化感水稻PI312777显著抑制其周围稗草的生长,且其苗期茎叶中总萜、单萜以及含氧单萜含量均高于非化感水稻Lemont.验证结果表明,所选择的7种含氧单萜的混合溶液对稗草的株高和干重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高而升高,且低浓度的含氧单萜混合溶液对常规水稻Ⅱ优航无危害作用,因此化感水稻苗期自然分泌的含氧单萜物质是一种潜在的生态安全除草剂.  相似文献   

10.
外来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多外来植物可通过释放化感物质的方式来抑制新生境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植物化感作用在外来植物成功定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该文综述了外来植物化感作用现象、化感物质、化感物质释放途径及作用方式,论述植物化感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指出外来植物化感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化感作用在可持续发展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化感作用是植物间相互传递信息、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其作用结果表现为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介绍了植物化感作用的概念、化感物质种类及其释放方式,同时对化感作用在可持续发展农业中的应用做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入侵我国几种外来杂草的化感作用及利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释放化感物质抑制和排挤本地物种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本文介绍了几种重要的入侵植物的化感现象、化感物质,讨论了入侵植物化感物质的应用,指出入侵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的意义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水稻化感作用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水稻化感物质的种类、化感物质及化感作用的检测技术、化感作用的机理,分析了水稻化感作用的应用潜力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水稻化感作用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黄顶菊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顶菊是一种外来入侵植物,多数入侵植物均有化感作用。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黄顶菊的花、根、茎、叶提取液对其他植物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顶菊的花、根、茎、叶提取液对几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均有化感作用,且与提取液浓度有关,表现在黄顶菊的提取液能降低种子的发芽率、胚根的长度。证实了黄顶菊具有化感物质,它能抑制其它植物种子的萌发,并对其它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黄顶菊对其他植物生长的抑制,有利于它迅速繁殖,在大面积内形成单一的群落并成功入侵。  相似文献   

15.
农副产品及废弃物化感抑藻作用的研究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副产品废弃物作为可再生性、可降解性的生物质资源,在农村被大量的丢弃和焚烧,给环境造成了极大地危害.通过一系列技术处理,可以从农副产品和废弃物中提取化感物质,应用于海水和淡水中藻类的抑制,以有效利用废物资源.文章对化感作用的概念、20种农副产品及废弃物对19种藻类的化感抑制作用以及化感作用抑藻机理等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对今后植物化感作用抑藻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应多学科结合,利用化感物质对不同藻类的影响及其选择性抑制机理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生物体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即化感物质在生物体之间传递信息并导致生物体相互作用,这称为化感作用。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近年来十分活跃,化感作用物质主要来自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该文介绍了化感作用的定义、化感物质种类及化感物质释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根际土壤有机酸类物质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酸是植物根系向外界分泌最主要的一类化感物质。为探讨马尾松根际土壤有机酸类物质是否具有化感效应及其作用类型,以马尾松林下植物(狗尾草、狼尾草)和南方常见水保植物(狗牙根、巴哈雀稗)为受体,通过生物检测等技术手段,研究马尾松根际土壤有机酸类物质对受体植物种子发芽率、幼苗苗高、根长及干质量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受体植物化感综合效应在16.4%~41.1%,狗牙根最弱,狗尾草最强;3种有机酸物质化感综合效应在21.6%~34.6%,以脱氢松香酸最强,硬脂酸最弱。(2)有机酸物质对受体植物指标影响最大的为根长,对照抑制率为42.7%,发芽率最小,对照抑制率为13.3%,狗牙根发芽率和狼尾草干质量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3)3种有机酸的化感作用类型主要包括,低促高抑、随浓度升高抑制增加和无明显浓度效应。因此,脱氢松香酸很可能是马尾松的主要有机酸化感物质,且从化感作用角度,狗牙根可以考虑作为马尾松林下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18.
植物化感作用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植物的化感作用(allelopathy)是植物化学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生态系统中化感植物通过淋溶、挥发、残体分解和根系分泌等过程,释放出化学物质,引起植物种间或种内的相互作用,产生有害或有利的影响。化感作用影响着群落的植物组成及分布格局、群落的演替、种子的保存和萌发以及氮循环等。主要对草地植物的化感物质种类、化感物质作用特点、释放途径、影响化感物质产生的因素以及化感物质提取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同时,提出了草地植物化感研究存在的科学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抑草圈法研究化感水稻PI312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在稗草种植液诱导下对水稻化感潜力的影响,以及对水稻生长和水稻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稗草种植液诱导可以增强化感水稻PI3127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对稗草株高的抑制,抑制率分别提高5.17%和7.18%.诱导处理对化感水稻PI312777的生长指标的提高并不显著,对非化感水稻Lemont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含量都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21倍和1.11倍.诱导处理后,化感水稻PI312777根际土壤的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和磷酸单酯酶活性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12倍、1.84倍和1.45倍;非化感水稻Lemont只有磷酸单酯酶活性显著提高1.92倍.本研究表明,化感水稻诱导提高化感作用与土壤酶活有间接关系,而非化感水稻诱导提高竞争作用主要通过提高生长优势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植物化感作用的定义、物质种类、作用机理等方面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其在胡桃科植物中的应用,其中主要介绍了核桃化感物质的种类,阐述了核桃化感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影响其作用的因素,探讨了核桃化感作用在农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前景,并对核桃化感作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核桃化感作用研究需要加强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