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姻作为社会稳定和家庭的基石,庞大的农村剩男群体的出现必然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和隐患。农村大龄剩男存在婚配问题的原因有性别比例失衡、经济状况不佳、结婚成本高昂、婚姻梯度挤压等,要解决大龄剩男的婚配问题,需要更新生育观念、完善立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倡导结婚新风尚、提升农村大龄青年的竞争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我国201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在过去的20多年里,这个比例曾一度高于120,是世界上最悬殊的出生性别比例之一,这意味着,每出生100个女孩,会多出生20多个男孩。如今,那些在出生性别比最高的年代诞生的孩子正在陆续进入婚龄。20多年来,市场经济发育,城市化进程推进,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所有的这些因素交织影响着中国的性别失衡问题。作为一个曾高度城乡二元化的国家,其"婚姻挤压"更多地挤向了边远、贫困地区,数千万农村"剩男"的婚恋难题正引发更严峻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事关发展,事关权益,在迈向全面小康的攻坚战中,不应被忽视。2015年,《中国青年报》派出多路记者分赴豫、冀、湘、鄂、皖、甘、桂等省区贫困农村,并会同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专家,历时半年,对中国农村"剩男"问题进行了全景调查,现推出全媒体深度报道,预警社会,并以期引起更多关注和扶助。  相似文献   

3.
婚姻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愈来愈多的农村成年男性难以找到婚姻配偶,这必然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村剩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长期生育选择上的男性偏爱、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农村女青年婚姻选择外向性加剧、工作的不稳定性和务工行业性特征导致的婚恋机会较低等。农村剩男问题的解决需要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如,加强生育观念方面的宣传教育,完善立法,重视女性权益等。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229-231
20世纪80年代,中国计划生育开始严格实施一胎政策,同时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重男轻女观念,致使男女出生比例失衡。几十年后,当这批一胎政策下出生的男孩进入适婚年龄后,面临着无妻可娶的可怕困境。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发展,婚姻的交际范围也在扩大,根据择偶梯度效应,农村男性青年处于婚姻市场的弱势地位会进一步加剧农村"剩男"的状况。婚姻健康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但大量农村"剩男"出现的时候,会给社会的和平稳定带来不确定风险,因此出台相关政策,采取相关方法来缓解农村"剩男"数量的行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童凤莉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2):18-20,3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就出现异常,尤其是农村出生性别结构失衡情况更加严重。运用社会学理论及相关方法,探讨造成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成因,并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传统养老保障模式潜能的挖掘"及"社会性别文化的创新"等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进行探讨后发现,在农业生产女性化的趋势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效率缺失的关键是存在社会性别盲点.在关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农村社区社会性别敏感性的基础上,进而强调农村"妇女参与"应成为研究的重要方面.基于对陕西省眉县项目村的实地调查,笔者微观地分析了农村社区的社会性别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社会性别敏感的外部干预对策,以期对现有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改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自2016年我国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但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领域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不利于实现应保尽保以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制度设计、参与主体以及外部环境三方面分析了"逆向选择"问题的成因,并由此提出了"逆向选择"问题的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老年妇女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较少受到社会关注。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国农村老年妇女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空心化愈演愈烈,根据问题成因提出相应的治理路径,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推进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了解农村空心化的演化程度,分析农村空心化持续恶化的实质,归纳其成因。【结果/结论】农村空心化持续恶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力资本的存量与质量严重不足,体现在生产建设主体缺失与弱化,社会治理主体内部循环不畅,成因在于制度、经济、社会造成人力资本持续流失及农村人力资本固有投资不足、回报不足造成人才难以流入,从而带来农村各项发展停滞连锁反应。从政策角度提出农村空心化的治理在于"柔性引才",通过内外吸引人才,"软硬兼施"留住人才,培养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就地转化人才为农村所用,以保障农村发展人力需求。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的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政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99-4701
在分析我国农村老龄化成因与农村养老保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积极创造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经济、社会条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难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社会性别理论的概念、基本观点与方法,阐述了社会性别理论对于重新认识农村社会发展,促进妇女发展等问题具有的重要作用。本文指出,社会性别理论作为一种认识工具,既承担着理论的认识功能也承担着理论的自身认识功能。社会性别理论需要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发展并与其他分析范畴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2.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事关农村稳定大局,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分析,总结整理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豫东杞县孟庄村村边的幸福西干渠静静地流淌。"风声紧的那些年,谁家怀了女孩儿不想要了,就偷偷打掉,半夜扔到这条河里。"村民刘伟忠对笔者说,"当年女孩儿少了,现如今村里有10多个男孩过25岁了还打光棍呢。""如今的性别失衡是数十年高出生性别比积累的结果。"多位人口专家表示,20多年的失衡累积埋下了今天剩男危机的祸根。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李树茁团队在其调研报告中推算,1980年到2010年这30年间,中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66-168
从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及这一群体的产生原因出发,论述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对其存在的学习、品行、心理和安全问题做了描述,分析了问题的成因,并从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四个层面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为清楚认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并进行有效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杰  孟全省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623-3624,3671
阐述了天津市宝坻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了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进一步开发宝坻区农村人力资源的对策:设立教育特区,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创新农村劳动力培训方式,推广"培训券"等方法;以"宅基地换房",推进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生活的空间,也是农民的生活保障。随着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镇等原因,部分农村出现房屋闲置、宅基地"空心化""一户多宅"等不良现象,农村土地浪费严重,土地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主要分析了农村宅基地出现闲置的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途径,旨在为实现农村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梁书明  李有刚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8):15-15,107
性别比失调将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分析了我国性别失调的成因,介绍性别比失调的危害,并提出解决性别比失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如何准确把握和处理新形势下农村所出现的干群矛盾,这是关系到我国能否保持社会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章主要分析了当前农村干矛矛盾的具体表现及其成因,指出形成这种矛盾的主要责任在于部分农村干部的思想素质的低下,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对山西Y地区农村"低保"制度运行情况调查的基础上,以农村低保制度的运行为载体,分析其中存在的不公正现象及其成因,以社会公正为理念,对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公正机制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通过以欠发达地区重庆、四川等省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分析,就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进行了揭示。提出了化解这一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建议。目的是达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