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生鲜食品的需求大增加。鱼类就是我国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近年来鱼类养殖大规模兴起,这不仅为老百姓餐桌提供了保障,还为养殖户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收益。但是鱼类养殖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环境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充分分析水环境中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对于鱼类养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良好的情况下,很多地区的渔业发展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水环境不佳给鱼类养殖带来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间接阻碍了渔业发展。对此,应当深入了解水环境对鱼类养殖的影响,如此才能探寻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水环境,使鱼类健康的生长,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以概述水产养殖业为切入点,就水环境对鱼类养殖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对于改善水产养殖现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浅谈水环境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生活在水中,水环境中的水温、pH值、溶解氧等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这些水环境因素对鱼类养殖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掌握鱼类与水环境相互关系的有关知识,改善水质,达到鱼类养殖的最佳水环境,实现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浅析淡水网箱养鱼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淡水网箱养殖的规模和养殖的强度也在日益增加,由于鱼类饵料的利用率较低,且鱼类自身的代谢产物,这给周围的水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影响,水质出现了恶化的现象。本文从淡水网箱养鱼对水环境的影响入手,探讨淡水网箱养鱼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河网箱养鱼的规模越来越大,残饵和鱼类自身的代谢产物等对养殖水域的水环境产生了相应的影响。针对江河网箱养殖的特点,就其对水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健康发展江河网箱养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物联网技术在鱼类养殖监控方面的1个应用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水温、溶解氧、p H值等参数的采集、处理和预警,实现了视频监控、增氧机自动控制以及鱼类的投食功能。该系统适用于目前大多数情况的水产养殖和水环境监测,并增加了水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监测的特色功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迅猛发展,养殖活动对天然水体的危害也日趋严重。养殖过程中,未经过妥善处理的鱼类排出的粪便成为破坏养殖水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本研究中阐述了鱼类粪便对养殖水体和养殖动物的危害,介绍了养殖条件下影响粪便生成量和颗粒大小的因素,归纳总结了国外几种常用的对于鱼类粪便危害的治理方法,同时,描述了中国在治理养殖水体污染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解决鱼类粪便污染的措施提出了新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鱼塘养殖污染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加大,一味追求高产高效的养殖措施对养殖水环境尤其是池塘底部沉积物过多,造成鱼塘自身养殖污染,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使池塘水体中养殖鱼类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其生长缓慢、生理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并严重感染鱼类疾病,甚至死亡,进而影响了养殖鱼类的产量和产品质量。下面笔者根据经验将鱼塘养殖污染防治介绍介绍如下。1鱼塘养殖污染的原因1.1残饵过多造成饲料污染  相似文献   

9.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过高的饲料蛋白水平会导致鱼类排泄物含氮量高,促进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严重污染.目前氨氮对水体的污染及其对鱼类的毒性受到广泛关注,但关于鱼类内源氨的代谢机制及其营养调控措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文章综述了鱼类内源氨的产生和耐受机制,并分析了营养调控对内源氨代谢的影响,以期为减少水环境中氨的浓度和提高鱼类的生长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对水生动物健康及水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常言道“鱼儿离不开水”,与所有的生物均需要适宜的生存环境一样,水体是所有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进行水产养殖生产的过程中,水产养殖业者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创造适合所饲养鱼类生存的水环境,因为养殖水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养殖鱼类的生存状况,甚至关系到养殖业者最后能否获得经济效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补偿生长是动物的一种生理生态适应性行为,也是评价其种群进化及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标准.文章通过对非营养胁迫后鱼类补偿生长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其应用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当前的鱼类补偿生长研究仅局限于某一生态因子,缺少多生态因子协同作用或环境胁迫与营养胁迫协同作用方面的研究,且有关鱼类生物能量学机制尚不明确;过于注重对鱼类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而忽视对水环境的生态保护效应.因此,今后应加强开展多因素协同作用诱导的补偿生长研究,从生物能量学角度出发,深入了解鱼类补偿生长效应的作用机制;同时针对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的特点,研究水体环境因子调控在鱼类补偿生长过程中引起的相关效应及机制,进一步强化工厂化养殖模式的优势,从而推进我国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视觉的概念,比较了传统测量方式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同,并从养殖水环境监控、投饵监控、鱼类生长监控及鱼类行为监控等几个方面对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对鱼塘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加大,一味追求高产高效的养殖措施对养殖水环境尤其是池塘底部沉积物过多,造成鱼塘自身养殖污染,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使池塘水体中养殖鱼类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其生长缓慢、生理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并严重感染鱼类疾病,甚至死亡,进而影响了养殖鱼类的产量和产品质量。下面笔者根据经验将鱼塘养殖污染防治介绍介绍如下。一、鱼塘养殖污染的原因1、残饵过多造成饲料污染由于投饲量、排泄粪便过多,投饲方法不当或饲料质量  相似文献   

14.
康哲 《农家顾问》2008,(10):51-51
酸碱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鱼类最适pH范围应为弱碱性的水环境,淡水养殖一般要求pH在6.5~8.5之间,最适pH范围以7~8.5为宜。养殖池水中pH过高或过低均对鱼类生长不利,pH低于4.4则养殖鱼类死亡率达7%-20%,pH低于4则养殖鱼类全部死亡;pH高于10.4则养殖鱼类死亡率达20%~89%,pH高于10.6时可引起全部鱼类死亡。  相似文献   

15.
万传军 《河南农业》2014,(18):46-46
池塘养鱼是当前我国水产业中较为普遍流行的养鱼模式,但是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在物质消费方面的提高,导致了水产业需求量递增,广大水产业养殖者在原有的池塘基础上,纷纷进行高密度的水塘挖造,从而加大对鱼饵的投入量,进而加大对产量的追求,但是在养殖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夏季鱼类养殖中,池塘养殖却出现大面积鱼类死亡案例,新的形势下该如何防止夏季鱼的病害,本文做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日益增多,水产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鱼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造成水体重金属对鱼类影响明显增加。现就水环境中的镉对鲤鱼的免疫毒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养殖水环境中常见主要理化因子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p H值对养殖鱼类的危害及调控技术等,以期为水产工作者提供参考,促进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现将健康养殖鱼池中主要水质条件与养殖鱼类的关系和调控技术作初步简述:健康养殖鱼池的水环境与养殖鱼类的关系及调控措施。一、底泥底泥对水质的影响:(1)增加耗氧量。底泥中包含多种有机物质,当其产生化学分解,加上池水中耗氧生物的呼吸作用,就会大大增加底泥耗氧量,没有养过鱼的底泥耗氧量比未养过鱼的底泥高出三倍。(2)产生有毒物质。在底泥的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会产  相似文献   

19.
淡水混养鱼塘水质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淡水混养鱼塘养殖水质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于2012年5~10月对广西武鸣县淡水鱼类主养区的3口池塘进行水质监测.测定养殖周期内TN、TP、高锰酸钾指数(CODMn、NH4+-N、DO、NO2--N含量,分别以地表水环境功能标准和淡水养殖废水排放标准对养殖池塘以及排水口水质进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武鸣县混养鱼塘养殖周期内池塘水质地表水环境Ⅲ类水达标率为72.1%,出水口水质达到我国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中的一级标准.说明武鸣县淡水混养鱼塘水环境综合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要求,池塘废水排放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前水产养殖发展迅速,带动了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水产养殖也带来水环境污染等一些负方面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水产养殖的特点,然后分析了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水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治理水污染的方法策略。本文通过对水产养殖各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够有利于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促进我国水产养殖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