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河北省大名县为例,阐述了其贫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名县"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精准扶贫模式、力度及脱贫效果,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一线开展科技扶贫、加大财政扶贫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职业农民培育、实施低保政策兜底等建议,以期为全国扶贫、脱贫,促进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合水县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奋斗目标,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不断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围绕精准扶贫"扶持谁、谁来扶、扶什么、怎么扶"的问题,大力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农业经营主体,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合水县新兴有机农产品农民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村信息化在农村扶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重大。通过对河北省贫困地区农民进行接受信息的基本途径、最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和有关建议3个方面调研,分析了河北省农村贫困地区信息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发挥好农村信息化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贵州省清镇、遵义、修文、湄潭等地农村电商的调查,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运用访谈、田野调查等方法探究农村电商如何通过增加农民收入、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增强农民自身发展能力等途径实现脱贫减贫,分析和总结贵州省农村电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电商扶贫工作政府包揽、社会参与度低、扶贫受益主体错位、扶贫途径单一等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贵州省扶贫开发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当前,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不断深入到各个领域,农村电商的发展也成为新时代的特征,是带动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是研究电子商务在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应用,对其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了电商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对策,努力发挥电商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农民脱贫,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夺取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对河北省"政银企户保"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出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在降低贷款风险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由于贫困人口属于弱势群体,在采用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过程中,运用金融资源进行扶贫,具有很大的风险,而且其回报率也很低,最终导致很多金融机构在精准扶贫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工作的积极性和动力缺乏,对于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逐利性和动机性太强,因此,为解决这一现状和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本文先对"政银企户保"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内涵进行概述,最后提出河北省"政银企户保"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优化对策,使该模式更有效地促进精准扶贫的实现,以期促进河北省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洁  宗荣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34-12537
基于恩格尔系数理论,对河北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中存在的农民收入水平低增收难、农民支出负担重减负难,社会保障水平低提高难等问题作简要分析,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教育投入以及完善立法等全方位的具体措施,旨在探求提高河北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民收入问题是关系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和国家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大问题,也是影响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的短板。国家在长期扶贫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渭源县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也较低,与城镇居民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以阳山村为例,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对该地区农民家庭的收入结构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影响农民家庭收入的因素,最后提出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的适宜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背景下,很多农民存在着诚信缺失以及"靠等要"的实际问题,这也警示着我们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针对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所暴露出的心理失衡、懒散思想以及指标分配矛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激发农民脱贫动力,提供思政教育物质保证的思政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0.
增加农民收入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农村劳动力转移、扶贫救灾、领导工作等方面介绍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以期为促进我国农村、农业、农民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农民收入现状与增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艳艳  雷娜  杨宏 《农业展望》2014,(10):29-33
"三农"问题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其本质就是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基于河北省的省情,从农民收入的整体增长情况、收入结构以及城乡收入差距3个方面解析河北省农民收入的现状和特点,指出了制约河北省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增收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精准扶贫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能将培育工作落到实处,解决当前培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效强化培育效果,因地制宜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该文简单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问题,并基于精准扶贫对培育路径展开探讨,通过严格筛选学员保障培育质量,因地制宜地设置培训目标和方案,结合当地农业发展需求更新培训内容及方法,完善培训及认证管理制度,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等途径,有效提升当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切实推进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3.
盛杰 《农民致富之友》2014,(21):105-10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明确提出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不仅明确了"三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而且对实现农民增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2004年1月,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研究》,又一次将中心工作聚焦在"三农"领域,提出增加农民收入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接下里,中央又围绕着农民增收问题下发了六个一号文件,《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14.
新常态下江苏省农民增收创新模式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种因素导致农民增收的动能衰减。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同样面临收入增速放缓和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加大等问题。面对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江苏省各县(市)通过对农民创业与农村电子商务耦合、供给侧改革带动种植结构调整、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多层次精准扶贫等进行创新。经济新常态下江苏省农民增收路径优化应从收入结构入手,在人才培养、产业结构和生产经营方式转变、集体经济改革深化和精准扶贫方式创新等方面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新矛盾,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业兴则各业旺,农民富则国家强。自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聚焦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落实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三农”问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是当前亟需完成的任务。西部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运用对比分析等方法结合甘肃省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分析制约该地区农民收入的障碍因素,提出全面治理生态环境、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综合关联度模型定量评价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涉农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涉农政策与农民收入的关联度和政策的影响覆盖率共同决定了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表现出较明显的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农民相对更容易受到政策的影响,宁南山区、陕北地区、河南焦作和浙江绍兴市农民年人均涉农政策收益分别为695.79、1 179.94、432.71、1 317.78元,分别占农民家庭总收入的11.5%、12.1%、7.3%、7.6%,农民收入水平越高,政策收益在农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低。低收入农民对政策的影响更为敏感,而当前涉农政策对贫困农户增收作用不明显,主要与政策的覆盖率低有关,未来应通过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提高贫困识别度,使更多农民享受到政策利益。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农"问题是我国重大问题。聚焦于精准扶贫政策,以河北省为例,逐点分析精准扶贫工作在开展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农村现实状况和河北省的政策导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在中国知网查阅的相关资料,对我国旅游扶贫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文献集中在1996~2016年,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的6个领域:旅游扶贫的含义、特定地区的旅游扶贫、旅游扶贫的绩效研究、旅游扶贫的模式研究、旅游扶贫的理论研究、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在这些研究中,扶贫旅游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及农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的影响因素等研究不足,对旅游扶贫进行定量分析也是未来的一个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曲阳县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8万亩左右,总产在95000吨左右,一直是农民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随着市场放开和国家取消最低收购保护价,特别是受国家市场大环境的影响玉米价格连年下滑,极大的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此,积极探索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既符合《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河北省农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对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科技扶贫是中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为例,探讨建立福建省科技扶贫,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方法/过程】针对科技扶贫的特点,总结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扶贫的做法、成效,分析福建省科技扶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扶贫在科技服务推广、项目带动区域支柱产业开发、精准对接基层需求、科技特派员工作、科技培训和扶贫制度保障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针对福建省科技扶贫存在项目缺少针对性、实践性技术指导欠缺、扶贫联动机制不够完善、农民扶贫参与度不够高等问题,从科技扶贫的政策导向、项目设立、新型农民培育、扶贫机制、实施保障等5方面提出构建福建省科技扶贫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