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和探讨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政策。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存在两大方面问题,即由于新户籍制度改革初建中的隐患、法律保障机制的缺失的政策存在漏洞问题;从学校方面、家庭方面、社会方面分析一直以来都存在的融入城市教育困难问题。在研究这两大方面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应主导实现城乡公民教育社会保障发展同步,学校应主导实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局面,改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社会各方通力合作改善融入社会难现状的对策及其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合问题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日益凸显。"两为主""两纳入"等政策为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学提供了保障,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随迁子女始终没有能够真正融入到城市教育中。文章在实然现状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审视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合的应然追求,并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营造包容性校园文化、更新家庭教育观念等方面探寻市民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教育融合问题的消解路径。  相似文献   

3.
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是增加女性农民工"含金量",帮助其在城镇"乐业"的重要保障,是影响其融入城镇的重要因素。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关注与思考影响女性农民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因素,通过交叉分析和卡方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初次筛选,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再次剔除不相关变量并建立回归模型。模型显示培训状况、受教育程度、随迁子女情况、收入满意度、工作时间等对女性农民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广大农民工的辛勤付出,解决当前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是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该文分析了当前农民工社会融入面临的就业困难、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以及随迁子女的教育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早日实现农民工的高质量社会融入,构建起一个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作为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已被提上日程。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他们的留城意愿特征及影响因素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问卷及深入访谈数据为基础,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3个方面分析了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留城意愿强弱与收入、职业、受教育程度、工作稳定度、婚姻、随迁子女、社会保障状况、住房满意度、宅基地流转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收入情况、住房满意度、社会保障、职业稳定度、子女的教育情况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影响显著,总体上看,收入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从事第三产业、有社保、工作稳定度高、已婚、子女在老家、住房状况好、同意宅基地流转的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强烈。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留城难题的路径: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推进机制,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制定具体的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标准,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推进新生代农民工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保障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居住质量,完善农民工住房体系。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缓慢已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基于烟台市内收集的356份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再逐步加入个体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其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因素中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随迁变量,经济因素中的月工资收入、合同变量以及社会因素中的城市生活时间、住房现状、文娱活动变量均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于随迁农民工子女来说,家庭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绍兴市柯桥区随迁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民工父母对其子女的教育投入不足,整体家庭学习环境较差;农民工父母对子女采取专制或放任的教育方式,同时两者之间缺少亲子沟通;农民工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落后,过度关注学习,忽视子女心理健康;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存在脱节现象等。因此,应强化政府职能,提高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帮助农民工父母形成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学习现代化的家庭教育观念,建立起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的衔接渠道。  相似文献   

8.
王刚  刘彬彬  陆迁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4):185-189
新生代农民工能否健康快速地融入城市,已成为影响中国城镇化和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江苏省无锡市的实地调查,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有显著影响,而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属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范畴。因此,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还必须提高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提升融入城市生活的野软实力冶。  相似文献   

9.
该文针对目前贵阳市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以及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开展相应的研究,对于贵阳市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17年新疆的343份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调查数据,基于社会融入视角从生活体验、身份体验、交往体验和语言体验4个维度考察了城市体验对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体验中的生活体验、身份体验、交往体验对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显著。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生活体验影响最强,交往体验影响最小。城市体验通过社会融入中的社会适应和文化交融中介变量影响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其中介效应显著。具体来看,在城市体验的身份体验和交往体验中,社会适应变量起到了中介作用;在城市体验的身份体验中,文化交融变量也起到了中介作用。其中,社会适应在城市体验的交往体验中的中介效应效果值最大。文化交融对于市民化意愿的中介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尚未得到足够关注,但其比就业数量的影响更为重要。本文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土地流转和土地流转租金两个维度考察了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CRITIC方法对农民工就业质量进行了测度,并通过IV-Probit和2SLS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总体上,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显著为负,对流转租金的影响显著为正,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深入考察异质性后发现,在配偶随迁和配偶子女同时随迁两种情形下,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显著为负,当农民工家属全部随迁后,影响效应已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农村拥有宅基地对土地流转具有遮掩效应,城市购买住房对土地流转具有中介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为农民工家庭融入城市提供必要支持,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推动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有偿退出。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7):220-222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携家带口的迁入城市工作,这部分群体被称为流动群体(又称农民工)。随之带来的是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拦路虎。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归纳,初步发现,其研究主要以实地调研和访问的形式从现状障碍、存在问题、解决方案等三个层面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解析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教育公平理论的基础上,解读了国家出台的关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政策,分析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享受义务教育上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针对这一现象和原因,提出了解决这种状况的根本措施和具体措施:破除二元户籍制度;建立以流入省和国家为主的财政分担制度,以及放宽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准入条件和规范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和办学.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广州市292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的实地调研,以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市民化意愿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来广州务工年限、住房满意度以及与本地人接触情况等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有显著性影响(P<0.05).性别、年龄、有无家庭成员随迁、个人收入水平、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活动频率和是否感受到本地居民歧视等对农民工市民化没有显著性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由于国家实施"两为主"政策,致使流入地政府承受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在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上心有余而力不足。而近年来引进的"教育券"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由国家、流出地政府、流入地政府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的理论,提出的"教育卡"新构想,则可以从操作层面较好地解决教育经费承担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广州市292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的实地调研,以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市民化意愿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来广州务工年限、住房满意度以及与本地人接触情况等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有显著性影响(P<0.05).性别、年龄、有无家庭成员随迁、个人收入水平、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活动频率和是否感受到本地居民歧视等对农民工市民化没有显著性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金来 《新农业》2011,(10):58-59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现时期我国义务教育新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努力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然而,随迁子女难以融入公立学校,打工子弟学校问题多多,初中毕业基本是城市容留他们接受教育的极限;众多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业界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初中后教育的研究,主要角度包括社会公平角度、政策角度、区域角度、社会救助角度、社会资本角度、系统论角度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角度。基于对这些研究特点的总结,分析了其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能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初中后教育问题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197-199
现在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建设的白热化阶段,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主要的一分子,其切实利益却没有很好的得到保障,例如工资收入低、处境困难、子女的教育问题等,这些因素都阻碍着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通过抽样调查分析农民工的融入状况,找出阻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因素,根据贵阳市的实际情况,找到对策,从而促进贵阳市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民工未成年随迁子女的教育福利问题逐渐显现,福利供应的多元化中多元主体的责任分担问题,其本质上反映出我国福利多元主体的构架不合理,并充分体现了我国补缺型儿童福利制度的脆弱性和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构的必要性。关注农民工未成年随迁子女的服务型教育福利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家庭以及社区的能动作用,打破教育福利提供内容、提供方式以及责任结构的失衡状态,从而满足农民工未成年随迁子女的教育福利需求。研究建议,我国应当逐步平衡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福利供应差异,形成家庭支持型的社会政策,积极推动儿童福利服务的发展,努力实现儿童福利制度从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