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118-120
在当今互联网金融行业兴起的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选择网上购物与消费,为资金短缺的在校大学生群体提供分期购物和现金贷款等服务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校园贷"应运而生。探讨了"校园贷"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对其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校园贷"主要有网贷平台式、分期购物网站式、电商平台开展的针对大学生的分期消费业务三种形式。校园贷作为新生事物,顺应大学生尝试新鲜、追求时尚的潮流被部分大学生所接受;同时也因立法与监管缺位、程序违规、信息不透明等问题饱受争议。尤其自"郑德幸"、"裸贷"、"长春特大校园贷诈骗案件"等大学生因卷入校园贷影响学习生活甚至危及生命的事件被媒体报道后,校园贷被推至风口浪尖,校园贷存在的风险及如何防范成为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共同观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4):104-105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急速发展,种类繁多的"校园贷"产品也开始在校园日益流行。大学生群体的非理性消费观、信息不对称、正规金融机构对学生群体关注有限、征信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校园贷"横行。"校园贷"集中反映了校园中消费主义在蔓延,学生追求消费至上的物质主义的异化现象。本文从"校园贷"现象出发,分析大学生消费观形成的原因,并从家庭、高校、社会、媒体、学生自身等几方面探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上校园借贷平台如雨后春笋,与此同时出现的"裸贷"、"暴力催收"等诸多问题不仅加大了高校管理学生的难度,更是激起社会大众的广泛讨论,成为时下社会热点。本文就校园贷的社会现状探究其背后存在的风险,并从借贷平台、政府、高校及个人等多方面来分析校园贷的风险防范,从中探究教育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5.
张盟  林贤明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3):121-123,151
目前部分大学生盲目追求名牌的攀比和炫耀心理给校园裸贷带来了生存和发展空间,校园裸贷背后潜藏的名牌拜物教本质对大学生的学业、品德和行为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针对大学生"裸贷"的拜物教本质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加强大学生对名牌的理性认识,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非法借款机构通过"零利息""零风险"等虚假宣传,诱导在校大学生向其借款,最终致使借款学生跌入"利滚利""高利贷"陷阱。"校园贷"引发的裸贷、跳楼、溺水等不良事件频繁发生,已经引起了教育部、高校的高度重视。基于以上背景,文章通过对贵州师范学院学生群体的深入调研,分析当前在校大学生"校园贷"状况,为"校园贷"实现健康发展,从"校园贷"的风险防范和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特别报道     
正践行"三严三实"夯实管理基础开展贷后管理年活动吉林市农发行杨征2016年吉林市农发行开展贷后管理年活动,此次活动坚持边清查、边整改、边完善;规范管理,夯实基础;以"规范"为手段,以"基础"为着力点,狠抓基础管理,优化信贷流程,建立办贷管贷标准,努力实现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解决重视规模总量和增长速度,忽视发展质量和贷后管理的"重贷轻管"问题。严格标准,从严从实,将"三严三实"要求融入活动始终,深入、扎实、细致开展活动,注重实效,杜绝走过场。将"利长远,建机制"作为活动的宗旨,建立健全贷后管理制度。促进信贷业务健康快速发展,稳步提升政策性银行履职能力。  相似文献   

8.
结合中国村镇银行研究现状,以及"微小贷"技术及其发展态势,认为村镇银行有资本规模小却经营灵活、立足于农村金融等特点。在调查广西多家村镇银行的基础上,通过村镇银行与其他银行的比较,探讨如何通过"微小贷"金融创新,找到适合村镇银行的发展道路,进而支持中国村镇银行及农村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校园贷是大学生网络贷款领域当中的一个专有性名词,字校园贷发展的过程中,甚至在女大学生群体当中形成了裸贷这种危害性较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女大学社工的消费观得到充分的重视,之所以女大学生会开展校园贷活动,是因为女大学生本身的发展性消费十分旺盛,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不是十分乐观,在上文中所说的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会对女大学生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女大学生消费观矫正这个问题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2017年9月6日,教育部发布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2018年9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部分校园出现回租贷、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乱象"文章。由此看来,屡禁不止的校园贷已经穿着各种马甲躲避各界的严查追打。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以P2P网贷融资为典型的新型金融模式逐步推广到农村并得到长足发展。本文在充分论证新型金融模式在农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信用评估环境缺失问题的基础之上,研究大数据技术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需要的条件与潜在的优势,设计了基于大数据的新型农村信用体系,并阐述了该体系对农村经营主体以及新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期我国影子银行主要是民间借贷类的网贷P2P(Peer-to-Peer lending),或称个人对个人信贷与一些小贷、担保等公司的风险高发现象,其特征是突发性强,传染性快,发生后投资者想挽回损失已晚,导致社会群体事件不断发生.风险表现为:P2P融资中介平台变异为银行,信用风险突出;平台担保机构自身难保,道德风险频发;平台"资金池"无水,产生流动性风险;假银行现身,出现机构风险.该文分析了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适合民间借贷类影子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型和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提高贫困户的贷款意愿,要把金融扶贫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明确了"拿钱干什么""怎么还钱",贫困户才可以"放心贷"。最近在采访中,听到一位基层银行信贷员吐槽:"现在贷款优惠力度不小,但主动贷的没几个人,真是发愁。"原来这家银行正在推行扶贫贷款,利率低、办理快捷、还款灵活,可农民积极性并不高。长期以来,农民贷款是个"老大难",现在银行有了优惠政策,但现实中金融"活水"并没有顺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121-122
校园贷自2014年起在我国大学校园得到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分析了我国校园贷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在校大学生盲目贷款、实际贷款利率较高、暴力催款、风控不健全等各种问题,提出建立网络注册审核制度、公示借款程序标准、加强大学生防范意识、完善相应法律对平台进行全方位约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余蕾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0):264-264,276
本文就“校园贷”现状下对于告知学生品德教育的思索进行描述,以及当下校园贷的优缺点,校园贷背景下对于高职学校的教育为有效依据和对策,从强化学生资金问题的风控和基础的常识问题,校方进行完善和指导工作,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与预警措施,增加高职学生资助的渠道,从而更好的以相关措施的保护,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期引发热议的网络信贷平台"女大学生裸贷事件"让我们关注起大学生的消费观以及投资理财观念的缺失问题。为了避免裸贷悲剧的产生,我们必须进行合理的理财规划,控制消费额度。而由于大学生对金融知识了解有限,所以就需要一个值得信任的平台来帮助他们理财投资。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对大学生消费观和投资观念的调查,分别从政治、经济、法律和政治等方面分析建立校园理财平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学生裸贷、消费贷、恶性暴力事件等问题频出,越发凸显出部分大学生的人格以及"三观"存在问题。大学生君子人格的研究,有助于重塑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缓解大学生的厌学情绪,纠正他们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有助于国家未来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校园信贷的利与弊引起了全社会的讨论,本文从校园贷的弊端和优点进行了浅谈,也呼吁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行为,监管部门对校园信贷要继续"堵偏门"、"开正门",使学生能够既能得贷到必需的资金,也不要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邮银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和总行统一部署,立足福建山海特征,突出服务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四个升级"合力打造惠农产品服务体系,逐步构建起"产业+金融"邮政惠农生态圈。一、升级服务种类,由单一基地向基地集群转变围绕福建省"山海"农业优势产业,邮银协同助力邮政农品基地集群建设,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服务需求。银行方面,在产品、担保及服务方面优化创新,开发菌菇贷、种业贷、白茶贷等行业特色贷款,创新引入渔排抵押、农业设施抵押等"非标抵质押品",累计放款超过8亿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校园贷的高额利息、暴力催收、裸条借贷,高校学生因之身陷"泥潭"的新闻屡见不鲜,因网络贷款债务结束鲜活生命的案例也不在少数。2017下半年,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但是校园贷并没有因管理文件明令禁止而销声匿迹,它依然强势地存在于高校校园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